国学堂梁冬对话倪海厦完整版

举报
资源描述
1 1 整理人员整理人员整理人员整理人员:文清文清文清文清、傅阳傅阳傅阳傅阳、小翔小翔小翔小翔、树没叶树没叶树没叶树没叶、慧从卢溪慧从卢溪慧从卢溪慧从卢溪、猪光宝器猪光宝器猪光宝器猪光宝器、拈花一笑拈花一笑拈花一笑拈花一笑、冷冷清清冷冷清清冷冷清清冷冷清清 、雪狐雪狐雪狐雪狐、天色以晚天色以晚天色以晚天色以晚 总编总编总编总编 定校定校定校定校:易道广大易道广大易道广大易道广大 国学堂梁冬国学堂梁冬国学堂梁冬国学堂梁冬对话倪海厦对话倪海厦对话倪海厦对话倪海厦(文字版文字版文字版文字版)目录目录目录目录 梁冬对话倪海厦第一讲(上).2 梁冬对话倪海厦第一讲(下).9 梁冬对话倪海厦第二讲(上).17 梁冬对话倪海厦第二讲(下).26 梁冬对话倪海厦第三讲(上).34 梁冬对话倪海厦第三讲(下).44 梁冬对话倪海厦第四讲(上).51 梁冬对话倪海厦第五讲.68 梁冬对话倪海厦第六讲.85 梁冬对话倪海厦第七讲(上).103 梁冬对话倪海厦第七讲(下).114 2 2 梁冬对话倪海厦第一讲梁冬对话倪海厦第一讲梁冬对话倪海厦第一讲梁冬对话倪海厦第一讲 (上上上上)播出时间:中国之声 2009.12.26 22:0023:00 主讲:倪海厦 主持:梁冬 梁冬:是的,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重新发现中国中医太美。大家好,我是梁冬。欢迎收听今天晚上的国学堂。嗯,在较早的一段时间呢,我曾经去上海,参加了一个“扶阳论坛”。把当今中国“扶阳派”的各路高人、大家都邀请到会场呢,做一个分享。在当今的中国,一个中医论坛,大家愿意花钱,而且呢,很多不远千里,不远万里来参加一个聚会呢,真的是很难得。在那样的一个会场上的时候呢,我发现了一个大师,他很有意思,一般的其他的老师呢,讲大概一个小时,两个小时,或者是三个小时最多了。但是呢,大会却特别安排了一位从海外回来的老师,讲了足足一天。上午讲完中午匆匆地吃完饭之后,下午又讲。我第一次会发现说有一个人可以如此清晰地,把关于身体、生命和这个系统讲得如此地清楚。而且呢,他也会觉得以前很多人在诟病嘛,说这个中医到底科不科学?诶,但是这位老师呢,招了一大票的麻省理工学院的,哈佛那些学药物的那些学生,都是搞科学的,做他的弟子。从而呢,来证明中医是有它的科学性的,而这位老师呢,就是现在网络上已经非常名满天下的老师,叫倪海厦倪老师。倪老师您好!倪海厦:梁冬你好!嗯,各位听众,大家好!我是倪海厦。梁冬:诶,对。一听那个倪老师的声音呢,就不像大陆人。啊,这个一看呢,原来是台湾人喽。噢,你以前一直在台湾嘛,对不对?倪海厦:对,我出生在台北。梁冬:对。那我关于这个倪师呢,他说不要太复杂的介绍,就是美国“汉唐中医学院”院长,“加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班指导教授倪海厦老师哈。倪老师,您是在台湾学医吗?倪海厦:对,我在台湾学医。梁冬:然后咧?倪海厦:我在台湾,然后移民到美国去,我们家通通移民到美国去,然后在美国再这个开始行医,这样子。梁冬:在美国多少年了?倪海厦:在美国从头到尾大概,应该将近二十九年了。梁冬:哦,二十九年哈!倪海厦:对,一九八零年那时候过去的。梁冬:诶,这个倪师呢有一天跟我们讲过,他说他年轻时候的梦想其实不是想做个中医了,而年轻的时候玩摇滚的。倪海厦:对啊。因为年轻的时候喜欢玩音乐,那时候念书的时候,大家都喜欢玩西洋音乐,台北的年轻人呢,都以能够弹一些西洋音乐为荣。觉得这比较流行嘛。3 3 梁冬:那个时候也是罗大佑年代吗?倪海厦:对对对。罗大佑的那个时候。梁冬:OK!然后咧?倪海厦:然后可是我知道我在东吴的时候,就能当“热门音乐合唱团”的团长。那玩音乐的是个兴趣,没有办法当职业,所以当时我毕业以后,我们团员有的人就走职业的路线呢,我就不赞成,我要走这个医的路线,因为那种诶,音乐对于我来说只是嗜好,我没有办法把它当成终生的资质,所以说而医这方面倒是我是很希望能够把一生所学,啊,能够带贡献出来,所以我比较倾向于医的方面。梁冬:那你怎么样踏上这个学医的道路的咧?因为我觉得一个人要学医,他肯定有他的机缘的。倪海厦:没错。这个这个主持人讲得非常好。这个我年轻的时候,在其实如果严格追究起来,我什么时候开始学医,是在高中时代。那我的一个老师呢,叫做周左宇,他是以前北京的四代的家传的名医。诶,1949 年以后,他是到台湾。那时候就我妈妈看我喜欢读医书啊,我自己最喜欢看很多古书、古籍的东西,她说你让我拜个老师,找你拜个老师你学学中医看看,就是这样子。然后看到老师以后呢,老师就看我是年轻人嘛,也不晓得为什么?他一看到我他就很喜欢我,比对他儿子还好。梁冬:这个老师就是这样的。我后来发现呢,是老师找徒弟,不是徒弟找老师。倪海厦:没错,是真的。然后我刚开始还不相信:几根针能做什么?梁冬:对啊!倪海厦:他还当场表演给我看,有个病人腰痛,针下来当场就好!我说:诶!这个真是不错啊。所以那时候开始就很有兴趣开始进入中医的这个领域里面,所以我的这个中医的根基呢,启蒙老师是周左宇哈,他现在还在台湾,还活着,已经快一百岁了。梁冬:哦!一百岁哦!倪海厦:那另外一个是徐济民,是我的启蒙的恩师。他是江苏来的,嚎,在上海的名医,他针灸非常的历害,是这两个老师引领我进入中医的大门。所以我的所以说我虽然出生在台湾,可是呢,我可以跟各位听众讲,我真的是很这个运气很好,因为我在台湾才有机会真正地受到那个师徒制的传承。中国几千年来,没有什么中医药大学什么东西,都是师徒传下来,或者是爸爸传儿子啊,祖父传这样传传子不传媳不传女,这种方式。那在台湾呢,他很当时就开放了很多,所以说,他们不见得说一定要传自己的儿子,啊,找有他们觉得有慧根的、有能力的、有聪明才智的来教,他们觉得这是他们的荣幸。好,就是在这种文化的这种背景的熏陶之下,所以我们也受到很多的一些长辈的鼓励,所以说,认为说这个把中医发展起来是一个作为一个我们炎黄子孙一个基本的一个动作。这样大家做是应该理所当然要做的,不然的话,这种传承的话就会失传下去。梁冬:诶!国民党当年呢,在四九年以前在中国大陆咧,他曾经推行过废除中医的制度,所以他到台湾,理论上来说,我想象当中,国民党应该也不是那么鼓励中医的。倪海厦:没错。刚开始就一直没有,后来呢,这个陈立夫从美国回来,那陈立夫大家都知道他被放逐了一阵子。然后从美国回来以后呢,他就那个申请就是要跟那个蒋经国说:你这个要我回来,我想我对中医药比较有兴趣,中华文化发展比较有兴趣。所以他就办了一个中国医药大学,现在在台中的中医药大学。那个董事长就是陈立夫。最初就是他来开办的这个 梁冬:换句话说,台湾也历经了一个从反对中医到慢慢慢慢地,重新又需要中医之后,重新又再培养中医这样一个过程。4 4 倪海厦:是的,没错。梁冬:OK!那您刚才说到,就是说从小的时候你还是对医术有兴趣,后来再去拜师的嘛。那小的时候,什么样的一个简单的机缘,让一个小朋友开始对医有兴趣的咧?倪海厦:好。这个过程是这样子,我在高中的时候,家里面我们从小都是一般都有西医嘛,他们感冒、咳嗽、打预防针呢,都是西医。那我二姐那个时候在念也念高中,跟我很好。那我二姐长年的月经痛,每次月经一来就月经痛。那我二姐想:这个弟弟,嚎,这个我这个弟弟不太一样。我们家人对我的评价是异于其他的兄弟姐妹,我常常可以自创很多东西。就好像要弹吉它,刚开始的时候我都没有老师的,我自己弹,自己学呢,买了书来弹的。然后,那我二姐月经痛啊,她就很害羞,她又不愿意到医院去给西医看,她觉得跟西医启口说我月经痛啊什么的,这个很不好、很害臊,不好意思。梁冬:那会找你弟弟看吗?就是找她的弟弟看呢?倪海厦:她找我,她说:海厦,这样子,我买一套医书,你来看,看完以后,你来帮我治疗这个月经痛。梁冬:你二姐真的,我不能用变态这个词啊,对不起,打引号。不过真的很很异于常人吧。倪海厦:她说,因为我常常会创新,我自己看东西,就好像我们玩吉它,我们小朋友,大家都想,那时候我们小孩子没有小的时候没有钱嘛。没有钱的话,大家就把压岁钱和平常的钱凑一凑,去买了个,到乐器行去买个最便宜的吉它,然后再买一本乐谱来,然后我就学了以后,我来教大家。大家都没有花学费,然后都一脉传承跟我的所以他们认为说 梁冬:自己做宗师哦,呵哈哈哈。倪海厦:对,我还可以说:我可以创新,我可以自己去研究,所以当时买了一套医书给我,叫医宗金鉴。她也不晓得什么医书好坏啊,就买了医宗金鉴。我一看,哇,什么内科、外科,什么都有在里面。就想,她妇科嘛月经痛。我就专看妇科那里,大概看了三个月嘛。梁冬:中学的时候啊?倪海厦:中学的时候。我就说:我开个处方,看你,你应该是这样子,就会好。结果我姐就抓了药啊,去药房抓药回来啊,诶,吃了。从那时候开始到现在,月经也没有痛过,一直更年期了,都很好。所以说,从那个时候,她觉得很开心呢,她只花了一套买医书的钱,把那个月经痛治好。对她来说,她结束了。对我来说,没有结束。梁冬:是刚开始。倪海厦:诶,一看,我有兴趣了,这时候开始走入中医界。梁冬:哦,这个机缘很奇怪啊,一个愿意做人肉小白鼠的姐姐,和一个做高中生时候做的妇科圣手。哈哈啊,这个很满趣。就是说兴趣,或者刚开始一点点的成功,对于一个人的这种这一辈子的路向真的很重要。倪海厦:对。后来我就一直跟周老周老师周左宇还有徐济民学。那这二位名师,真的是倾囊相授,毫无保留的,所以,这二个是我一生影响我最大的这个老师,正式师传的,叫师徒制。至于经方呢,倒不是他们俩个传的,经方是已经断代,台湾也没有什么所谓的经方家。那这个经方经方只好从书上去研究。梁冬:你先跟大家解释一下什么叫经方?倪海厦:好。经方是经典之方,也就是不需要改变的。就是这样子,嚎,用了几千年都不会有问题的。它的定义就是从张仲景开始,而张仲景呢实际上他是集经方之大成,经方并不是 5 5 他写的。经方是早就有了存在的东西。那包含着孙思藐,孙思藐跟张仲景汉唐中间刚好他是唐朝初,呃张仲景刚好汉朝末年。所以他们有时空有交接的地方,也就是同时间有活到的时候。那孙思藐刚开始写的千金要方,但千金要方呢,后来就写完这以后才看到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结果看到伤寒杂病论很好,就把赶快他就怕千金要方里面有些错误,他重新把它编辑过,就写了千金翼方。翼就是说我原来写的千金药方呢,有了伤寒杂病论的加持,长了翅膀一样。梁冬:嗯。倪海厦:所以叫做千金翼方。梁冬:就是翅膀的那个“翼”啊。倪海厦:对,翅膀的“翼”。所以我们在历代经方家以张仲景为主,嚎,然后孙思藐这一派,孙思藐后来也是走经方这一派。所以经这个就是我们所谓的经方。传承下来也可以叫他伤寒家,因为是以伤寒,那也可以叫做经方家。梁冬:噢。倪海厦:这两种的称谓。梁冬:这就是经方的这个来历。倪海厦:经方的来历。梁冬:好,那我们稍适休息一下广告之后呢,马上继续和倪海厦老师呢,从源头看起,如何从经文展开一个对生命的探索。OK。广告片花弘扬中国文化身体力行,义务工作群:87837295(黄帝内经_音频转文字)欢迎您的加入,请注明“志愿者”梁冬:后来呢?倪海厦:学得经方以后呢,在临床上应用的时候,常常都是感冒呢,我们开一付药,比如说开一付药开完,然后要求病人六碗水煮两碗,梁冬:对。倪海厦:而病人喝完第一碗,第二碗都还不用喝就已经好了。梁冬:噢!倪海厦:一直是这种效果。可是呢,当时台湾这个陈立夫成立的中国医药学院,他就请了我们有这个马光亚什么来当中医药学院的那个中医部的主任。马医师这个人很好,是个非常好的人,这个医师。但是他是所谓的温病派,而中医呢,有这个寒、温之争,寒、温之争一千年以来,不是说从明朝开始,从千年以来就有寒、温之争。温病派的人呢,他认为说:台湾,咱们台湾为什么温病流行?台湾是亚热带的地方,是属于湿热的气候,所以呢,只会有温病。那所谓伤寒就是伤于寒,这个寒冷的话大陆北方才会有,南方不会有,所以我们应该用温病的药。而张仲景的经方里面呢,并没有开温病的方子在里面。因为张仲景他没有来过南方,所以他不知道有温病,所以我们要用温病的药。所以他们从这个基础点,所以温病派的药就大行、盛行于台湾。实际上他们对经方并没有真的了解。经方里面,我们开始“伤寒论”有三个处方,就是太阳中风,太阳伤寒。太阳中风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