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微观经济学》讲义

举报
资源描述
宏微观经济学讲义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贸易系 宏微观经济学课程组目录第一章 引论.1第一节 为什么要学习经济学?.1第二节 什么是经济学.1第三节 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4第四节 经济学的内容.5第六节经济学的简要回顾.8第二章 需求与供给理论.12第一节 需求.12第一节 供给 15第三节 供求曲线的共同作用.17第四节 弹性.18第一节 效用理论概述.25第二节 基数效用分析边际效用分析法.26第三节 序数效用分析无差异曲线分析法.28第四节 市场需求曲线.31第五节 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32第四章 生产理论.34第一节 生产函数.34第二节 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36第三节 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39第四节 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41第五章 成本理论.46第一节 成本的概念.46第二节 短期成本分析.48第三节 长期成本分析.51第六章 完全竞争理论.54第一节 市场类型的划分.54第二节 市场结构及其特征.55第三节 完全竞争市场.56第四节 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59第五节 完全竞争市场的长期均衡.60第二节 垄断竞争.68第三节 寡头垄断.72第八章 分配理论.75第一节 分配论概述.75第二节 生产要素的需求与供给.75第三节 工资理论.80第四节 利息理论.82第五节 地租理论.83第六节 利润理论.85第七节 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86第九章 市场与政府.88第一节 市场失灵.88第二节 垄断.88第三节 外部性.90第四节 公共产品.91第五节 不对称信息.93第十章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与方法.96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引入.96第二节 国民收入核算方法.97第三节 国民收入帐户的其它总量.103第四节 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关系.105第五节 中国国民收入核算体系.107第十一章 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108第一节 均衡国民收入.109第二节 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111第三节 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115第四节 三部门经济.116第五节 乘数论.116第十二章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119第一节 投资函数.119第二节 IS 曲线.122第三节 利率的决定.123第四节 LM 曲线.127第五节 IS-LM分析.128第十三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130第一节 总需求曲线.130第二节 总产出与就业水平.131第三节 总供给曲线.132第四节 总需求与总供给分析模型及宏观经济运行.134第十四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135第一节 失业理论.135第二节 失业和代价与治理.137第三节 通货膨胀及其经济效应.138第四节 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143第五节 反通货膨胀政策.145第十五章经济周期理论.147第一节 经济周期概述.1473第二节 经济周期原因的解释.148第三节 乘数一加速数模型.150第四节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151第五节 经济全球化下的经济周期.152第十六章经济增长理论.155第一节 经济增长的一般概述.155第二节 经济增长源泉与核算.156第三节 经济增长模型.158第四节 新经济增长理论.161第五节 经济增长理论的启示及正确认识GDP.162第十七章 宏观经济政策.165第一节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165第二节 财政政策.167第三节 货币政策.169第四节 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171第五节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173第六节 供给管理政策.1744第一章引论第一节为什么要学习经济学?首先,经济学是一门基础课程,它是我们学习其它专业课程的基础。这门课程介绍了许多基本原理,对这些原理如果不了解,我们学习今后的课程会很麻烦o其次,学习经济学有助于你理解周边的经济现象,分析周边的经济问题。我们的的生活不仅取决于自己,而且依赖于其他人的决策,以及周围环境的变化。理解我们周围现象的原理,自然有助于改进我们的决策。比如说,为什么我国经济增长这么快,但就业却越来越困难?为什么大城市的就业形式这么严峻,却还有那么多人要进城市务工?同样从事劳动,为什么大家的工资差别会这么大?第三,学习经济学可以帮助你更好地进行个人决策。比如,你在这个阶段的学习后是选择继续深造,还是工作?如果工作,应选择哪个行业会更有发展前景?经济学是一门有关个人选择的科学,学习它会有助于你更好的决策。第四,学习经济学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国家和地区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这对于我们将来的工作是有好处的。比如,分析国家或地区为什么要出台这项政策,它主要解决什么问题,我们怎么样才能更好的利用这项政策。我们学习的是西方经济学,它的研究背景和出发点都是西方社会的一些东西,这和我们国家的具体情况存在着诸多差异,所以在研究我们具体情况时,不能够原样照搬。但是我们应该明确的是,西方经济学中所介绍的的这些基本原理是正确的,关键看我们怎么样结合具体情况来用。第二节什么是经济学一种比较流行的定义是:经济学就是研究一个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生产有价值的物品和劳务,并将它们在不同的人之间进行分配(保罗萨缪尔森)。简单说,经济学就是在稀缺性条件下研究“选择”问题的学问。而选择(Choice),就是要决定用有限的资源去满足无限欲望中的哪些欲望。迄今为止,在经济学界并没有一个被所有经济学家都一致接受的说法,但不同的定义都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无限的欲望、稀缺性及由此而产生的选择。要深刻了解关于经济学的概念,就必须了解这个定义背后隐含着的经济学的两大核心思想:稀缺性和效率。1物品和资源是稀缺的;社会必须对稀缺的资源有效地加以利用,并有效的进行分配,其目的是追求效率。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稀缺性。什么是稀缺性,稀缺性在现实社会中存在吗?稀缺性就是相对于无限的人的欲望和需要来说,用以生产各种产品和劳务的资源是有限的,这种资源的相对有限性就是稀缺性。那么这种稀缺性在现实社会中存在吗?这就涉及到人的欲望和需要是否是无限、资源是否有限这个两个命题是否成立的问题。欲望,所谓欲望就是一种缺乏与不满足的感受以及求得满足的愿望,它是一种心理现象,很多心理学家对这个现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比较典型的就是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人的欲望是无限的,种欲望得到满足后,就会产生一种新的欲望。资源是否是有限的呢?一般来说,资源包括经济资源和自由资源。经济资源在经济学中又称为生产要素,包括土地、劳动和资本。土地,指的是生产过程中从大自然获取的物品。它包括:农业、住房、工厂和道路所使用的土地;给汽车加油或给房间供暖的能源;还有诸如铜、铁矿石等非能源资源等。劳动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付出的时间和精力。资本是一个经济体为了生产其他的物品而生产出来的耐用品。它包括机器、道路、计算机、卡车、建筑物等。世界上一切经济资源都是有限的,使用它们必须付出一定的代价。自由资源指无需付费就可得到的物品,历史上,许多自然资源曾经被视为自由取用的物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能力越来越强,因而自由取用物品的种类也越来越少。新鲜空气和自然界的水曾经被视为自由取用物品,但随着污染的加剧和使用量的增加,在许多地方它们都已成为具有稀缺性的资源。稀缺是个绝对也是个相对的概念,绝对在任何社会和时代资源都存在稀缺;相对在它是相对于人的欲望而言的,清心寡欲就没有稀缺。由于稀缺就是不能同时满足所有的愿望,这就必然导致选择。选择就是解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也就是用什么方式生产和生产出来如何分配的问题。经济学就是要解决这些问题,实现有限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充分使用。这就产生了一个效率的问题。那么,什么是效率呢?效率就是指最有效的使用社会资源以满足人类的愿望和需要。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对“效率”进行理解。2首先是资源在不同用途间的分配是否有效率的问题,它强调资源的配置应使产出的数量达到最大,从而更好地满足人们无限的欲望。这是微观经济学所要解决的问题。其次要考虑的是资源在社会经济运行中的使用效率问题,提出应使有限的资源在现有的经济制度、法律规定下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尽量提高资源的就业水平。这是宏观经济学集中研究的问题。经济学的精髓在于承认稀缺性是现实存在的,并研究一个社会如何组织,以便更有效地利用资源,这一点是经济学的独特贡献。从资源的稀缺性这个概念出发,我们可以发现,作为经济学考察对象的物质资料的生产和消费或其它经济问题,实际上都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特征:(1)人的欲望或需要是无限的;(2)这些需要的轻重缓急程度是各不相同的;(3)实现这些目的的手段,即可以支配利用的生产资源是有限的;(4)每一种资源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以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用途。比如,一块土地可以种稻谷,也可以种棉花,还可以种油菜,那么怎样分配使用这些可能有多种用途但有限的资源,来满足轻重缓急各不相同的无限的需要?我们必须考虑两个方面:一是各种需要的轻重缓急程度;二是为了实现某种既定的需要所需付出的代价。由此,经济学家在他们的分析工具中提出了机会成本和生产可能性边界这两个概念。机会成本是使用一种资源的机会成本是指把该资源投入某一特定用途以后所放弃的在其他用途中所能获得的最大利益。比如:一亩地可产稻谷6 0 0公斤,价值2 4 0元;而花费同样的劳动和资金在这块地土地上可以产出1 0 0公斤棉花,价值2 1 5元;或者产出油菜1 5 0公斤,价值2 0 0元,那么,一亩地用来生产稻谷的机会成本,就是该地用于另一最佳途径会生产出来的产品,具体来说,就 是1 0 0公斤棉花或2 1 5元。机会成本产生于任何一种选择行为。例如,人们对于时间的选择也存在着机会成本。像工作和学习,工作和度假等。生产可能性边界假定一个国家欲将其既定的资源用于军用品与民用品两种产品的生产。在技术条件不变情况下,在既定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情况下,该国要想增加军用品的生产,就必须减少民用品的生产。增加一单位军用品生产的机会成本是所放弃的民用品生产的数量。一国所进行的这种选择以及这种选择所产生的机会成本就如图所示。图中的曲线就是生产可能性边界,也称为生产可能性曲线,或称为产品转换曲线。3这条曲线表示一国在既定的资源与既定的技术条件下能够生产的最大数量的军用品与民用品的组合。A点表示只生产民用品而不生产军用品时一国所能够生产的最大数量的民用品,B点表示只生产军用品而不生产民用品时一国所能够生产的最大数量的军用品,如果沿着生产可能性曲线从A点 向B点移动,表示社会在增加军用品生产的同时将减少民用品的生产。生产可能性曲线凹向原点的特征表明从一种产品的生产转换为另一种产品的生产所产生的机会成本是递增的。下面我们来看一下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第三节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就是研究稀缺资源的配置和利用问题。一般来说,稀缺资源的配置属于微观经济学研究的范畴,而稀缺资源的利用属于宏观经济学的研究范畴。微观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有三个: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因为相对于需求来说,物品总是稀缺的,而对于这一无可否认的事实,一个经济体系必须决定如何利用其有限的资源。它必须在物品的各种可能的组合之间进行选择(生产什么),在不同的生产技术之间进行选择(如何生产),最后还必须决定由谁来消费这些物品(为谁生产)。下面我们举例解释一个这三个问题的内容。首先来看一个生产什么?确切地说,应该是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一个社会必须决定,在诸多可能的物品和劳务之中,应该生产哪一种并且生产多少。今天,我们应该生产面包还是衬衫?生产少量优质衬衫还是大批普通衬衫?我们应当利用有限的资源生产更多的消费品(如面包),还是应当生产较少的消费品和较多的投资品(如生产面包的机器),从而让明天有更多的产出和消费?如何生产物品?一个社会必须决定谁来生产,使用何种资源,以及采用何种生产技术。谁来种田,谁来读书?用煤炭发电,还是太阳能发电?设备是由人还是由机器来操作?为谁生产?由谁来享用经济活动的成果呢?收入和财富的分配是公平合理的吗?社会产品如何在不同的居民之间进行分配呢?企业家、工人、运动员、农民,谁应当得到较高的收入?社会应该给穷人提供最低消费,还是严酷遵循不劳无获的原则?解决这三个问题有两种本质不同的经济组织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