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板计算机

举报
资源描述
专业二:计算机应用重点专业建设计划计算机应用专业建设项目工作组:责任校领导:项目组组长:项目组成员:朱 瑞 忠(副校长)蒋 小 平(计算机部部长)何 国 文(专业课教师)朱丹(专业课教师)罗 广 平(专业课教师)高 建 秋(专业课教师)殷飞(专业课教师)罗 晓 洪(专业课教师)周 祖 祥(专业课教师)王 明 冬(专业课教师)王爽(专业课教师)陆 朝 琼(专业课教师)蒋 洪 波(专业课教师)赵鸣(专业课教师)甘静(专业课教师)一、需求论证(-)行业发展需求分析席卷全球的信息科技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带来了深刻的变革,信息产业已成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信息化社会的一大特点就是几乎所有的行业都需要一定数量的计算机操作人员,以实现信息化社会对各行业的需求,实施信息化的关键在于人才。所以在我国大规模地实施信息化,未来将是千亿级别的市场,行业带动效应也将达到万亿。培养计算机应用人才是经济社会的需要,中职教育与本地区经济相关,作为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经过十多年的快速发展,重庆已经成为中国西部的中心,需要大批各个层次的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计算机应用专业已经成为我市乃至全国技能紧缺人才的培养方向。(二)专业人才需求分析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对计算机相关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提出了更高要求,社会不仅需要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具有操作和维护计算机系统的普通技能人才,更加需要能掌握计算机相关应用软件操作能力的综合型应用人才。近年来,随着重庆经济的快速发展,正在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打造亚洲最大笔记本电脑基地和云计算中心。重庆新建的西永微电子产业园,由计算机产业园、软件信息产业园、集成电路产业园、平板显示产业园、电子元器件产业园、创新创业园和生活配套区“六园一区”组成,重点建设集成电路、光电、软件及服务外包等产业集群。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将更进一步促进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需求的增加。(三)建设条件分析1.现有基础计算机应用专业作为我校的老牌专业,办学至今历经近二十年的发展历程,已培养毕业生2300余人,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教学中,我校围绕“五大教学任务”,即文化基础、专业教学、技能培养、从业认证及素质教育进行人才培养,实现全方位提升综合能力素质的培养模式。校企合作方面,我校已摸索出职业素养、专业理论、专业实训和特色培养的专业课程体系。校内实训基地逾1300平方米,拥有各类计算机380余台。我校计算机应用专业拥有一支“双师型”师资队伍。现有专职计算机教 师14名。本科以上学历占100%,市级骨干教师2人,有6名教师具备计算机中、高级职业任职资格证书。“双师型”教师比例达 80%o2.存在不足一是按照职业岗位需求,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需要创新,专业核心课程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二是专兼结合教学团队需要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三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需要深化与创新,以建立更加充满活力的长效机制。二、建设目标为了充分发挥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优势,克服不足,作为国家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的重点支持专业,我们将抓住机遇,加快本专业建设步伐,使该专业内涵建设得到进一步提升。(-)总体目标通过项目建设,进一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课程体系改革,加强专业课程建设,丰富教学资源,升级实践教学设备,形成多方参与的评价机制。提升教师素养,打造专兼结合的优质教学团队。校企合作继续深入,建立工学结合长效运行机制,加强顶岗实习机制建设。将计算机应用专业建成能够充分发挥骨干和辐射作用,达到市级重点专业水平的一流品牌专业。(二)具体目标1.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根据现行的计算机应用专业培养目标,为破解现行人才培养模式弊端,我校拟建构“岗课证一体化,工学有机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紧密依托新构建的人才培养方案,继续深化课程改革,构建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岗课证融合 课程体系,推行“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2.师资队伍建设根据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参照“重庆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能力标准”,结合本专业建设及优化教师结构的需求,完善培养培训体系。有计划地培养专业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和“双师型”教师,打造本专业专兼结合高素质的教学团队。3.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成立本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工作小组,建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具体实施办法,制定示范校建设期间活动方案,建立教师个人参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档案,按照建立的办法和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能力标准要求,定期组织教师参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并实施绩效考核,建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长效运行机制。三、建设思路按照学校示范校建设总体设计与目标要求,通过广泛开展计算机应用专业调研,咨询行业专家,以“岗课证一体化,工学有机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为核心,构建符合本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发展需求的“岗课证融合”的课程体系,通过创新课程标准、教学材料、教学环境,建 立“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依托学校数字化校园综合系统构建“五位一体”评价体系。通过多种途径,全面提升教师素质,加强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中青年教师培养,打造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通过聘用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努力建设一支在行业有一定影响力和较强社会服务能力的高水平专业团队。努力实现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深度对接。以规范的管理制度、充足的建设资金为保障,使本专业达到市级重点专业的水平。真正做到创新提高,总结经验,积淀特色,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四、建设内容拟 构 建“岗课证一体化,工学有机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加强基于岗位任务的优质核心课程建设,提高教学的质量标准,带动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1)拟构建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优化现行人才培养模式,经过深入调研,反复论证、专业定位,建立人才培养的长效运行机制,本专业拟构建“岗课证一体化,工学有机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的基本内涵为:以岗定课,课证融合,工学结合,通过课程将基础知识学习岗位能力培养职业能力认证培训连成一体,培养学生职业基础能力。拟构建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岗课证”一体化培养模式的实施过程是:盯住岗位,瞄准证书,对接课程。“工学有机结合”即是采取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实际工作有机结合,培养适合用人单位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模式。“岗课证一体化,工学有机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使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与职业岗位要求相统一,使教学内容与职业考证内容、职业岗位要求相融合,使学生毕业时实现“双证”,甚至“多证”,实现充分就业和优质就业目标的一种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以岗设课,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对接,将课程知识与岗位知识、证书知识溶入一个整体,也就是将岗位知识和考证知识通过课程体系的构建、教学模式的建立充分融入到课程当中,发挥校企合作优势,实现工学有机结合,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实践基础。真正实现“课程教学、专业考证、零距离上岗”三者的完美结合。示范校建设期间,本专业拟通过反复实践,不断深化和完善“岗课证一体,工学有机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作为建设的重点之一。(2)人才培养模式推广策略本模式的推广,一是邀请行业、企业专家、职教专家和学校领导、有关科室负责人组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二是了解行业需求,明确职业领域与培养目标,根据职业能力分析报告,形成“岗课证一体化,工学有机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报告,拟定人才培养方案。三是试行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并收集意见。四是通过修订完善,于 2017年形成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通过专家论证并全面施行。2.课程体系建设与课程标准2014年 6 月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的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精神指出,职业教育专业课程建设体系需要进一步优化改革,各职业学校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模式,突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职业学校实现有效就业,使学生的学习与工作岗位“零距离”对接,开发与构建具有职业岗位针对性的课程体系是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我校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是根据岗位需求和计算机应用专业特点,分析计算机应用专业岗位群,明确专业定位,系统科学制订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办公自动化和图形图像制作的实际工作过程和职业岗位能力为导向,提取岗位群共同具备的综合职业素质,设计课程体系,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从低级到高级的知识进阶规律,对办公室文员、企业信息化工作人员、图形图像处理员等岗位群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进行分析,以基本素质课程模块、岗位基本能力训练课程模块、岗位核心能力训练课程模块和岗位拓展能力训练课程模块为支撑,与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构 建“岗课证”融合的课程体系。基础知识“向课证题令”课程体系公共基础window%作第虢计算机蓦础而位技能自动化应用人队硬图示:“岗课证融合”课程体系图中所表现的专业核心的设置以“必知、必会”为度,体现中职教育的职业针对性,真正使学生掌握职业岗位所必需的专业知识、职业能力。主要开设计算机基础、办公自动化、多媒体技术、工具类软件(压缩工具、查毒杀毒工具)等。同时,组织学生参加国家等级考试(二级)或劳动部的职业技术鉴定考试(中级),推行职业资格证与毕业证双证制度。示范校建设期间,将明确专业课程体系和课程设置,将重点建设专业核心课、专业方向课和素质拓展课,开发综合性专业基础和核心课程,并注重专业的应用能力和适应职场能力的培养,将顶岗实习列入其中,从而实现“岗课证融合”的课程体系。根据运行情况,建立课程体系的动态调整机制。建 设 1 门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使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满足职业岗位需求,形成与构建的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体系。拟于2016年 3 月-2016年 12月初步形成新课程体系方案,2017年1月-2017年12月修订完善课程体系,并全面实施新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3.教材与教学资源根据课程标准,开发教学材料,开展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示范校建设期间,拟采用行业专家、学校教师和出版社共同参与的多方互动模式,开发2本校本教材,包括专业基础课程 计算机应用基础、Photoshop实作实训基础教程教材。在开发教材的同时,建设课程相应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并充实到学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库中。4.教学模式与方法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积极推行教学模式改革。根据人才培养模式调研结果,结合我校实际,准备推行“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教学中,重视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结合本专业实际,探 索”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将专业核心课程按实际工作过程所需的知识点集中在一个学习情境中,将理论和实践操作融为一体,构造项目或具体的工作任务。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带领学生完成项目或完成任务,让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争取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在教学方法上:主要采用项目教学、角色扮演、现场教学等教学方法,对于比较抽象的教学内容,可以采取启发式、提问式的方式引导学生去思考,在实践操作方面,主要以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驱动方式安排实践操作任务,运用举例法、演示法等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实践动手。形成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改革典型案例。组织教师深入到相关企业和同类院校,不断完善改进教学模式与方法。5.信息技术应用计算机专业的发展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应用,信息技术应用对提高教师信息化水平、丰富数字化教学资源有着重要的作用。借创建示范校契机,以数字化校园为基础,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内部管理现代化;以数字化教学资源为载体,充分发挥共享资源的作用,实现专业教学现代化。在管理上,结合本专业实际,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对包括学生管理、班级管理、设备管理、评价考核等方面的管理手段进行创新,提高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在教学上,要充分利用模拟实验室实现技术仿真,利用视频录像实现教学的重复性和机动性,利用网络技术扩展互动式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使课程内容由抽象变为形象,将企业资源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6.教育教学评价改革根据本校实际情况,结合本专业特点和职业要求,推 行“五位一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