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湘教版教案

举报
资源描述
湘教版五年级下册教案集 新学期的话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了解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和相关要求。 2.筹建班级科学活动角,明确评比机制,创设良好的班级学习环境。 教学准备 1.与班主任、校领导沟通商讨新学期科学教学事宜(实验室器材添置、班级科学图书角或科学活动角的建立等)。 2.崭新的用作科学记录的大图画本。 教学过程 1.新年的问候。 2.关注欢迎转入的新生。 3.新学期科学学习活动要求。 ⑴学生分组 全班 人,分为 组,每组 人。 确定组长人选,陈述组长与成员的权力和义务,明确奖惩制度。 ⑵关于科学记录本 重申科学记录的意义。激励学生做好记录,并提出新的要求。 分发科学记录本。 4. 新学期科学学习内容 ⑴阅读课文目录了解本学期教学内容,并翻阅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 ⑵集体交流,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 ⑶教师陈述建立科学活动角(或图书角)的意义,发动学生建立科学活动角(或图书角)。 第一单元 《听话的电磁铁》 1 制作电磁铁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模仿奥斯特的发现,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后提出合理猜想。 用自制电磁铁研究电磁铁的基本性质。 在玩电磁铁的过程中发现并提出问题。 会对自己要研究的问题提出简单的设想、方案或思路。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奥斯特认真、细致、努力的科学研究精神。 体验与他人合作有助于增进思考。 科学知识: 知道电能产生磁。 知道电磁铁由铁芯和线圈两部分构成,电磁铁通电产生磁性,断电磁性消失。 【教学重、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制定实验研究计划。 难点:做通电导线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能够通过分析建立解释;引导学生在“玩”中观察发现,提出新的问题。 第一课时 这一课时学生通过做通电直导线和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进行分析建立解释模型,知道电流可以产生磁性。从而体验科学史上这一发现的过程,意识到留意观察、善于思考的品质的重要。 【教学准备】 1. 学生自备:一号电池 2. 教师准备:电池盒、小电珠、灯座、(铜芯)导线、指南针、铁屑等。 【教学建议】 磁的基本性质是三年级下册学习过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适时复习回顾,有利于学生理解。 【教学过程】 方案一 一、谈话导入 1820年的一天,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发现了一个有关电和磁的秘密。你们想知道这个秘密是什么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重现历史上那个伟大的时刻。 二、模仿奥斯特的发现 1. 奥斯特当年正在用一个简单的电路做实验,实验桌上还放着指南针,无意中奥斯特突然看到一个现象……你们想试一试吗 2.桌上有老师准备的材料。请你想一想怎样利用这些材料来模仿实验呢 3. 学生思考回答。老师依据学生设计实验的情况予以适当的指导。( 提示学生实验时要将小磁针与导线平行地放置在导线的下方或上方,然后接通电流,观察通电时小磁针N极的指向有什么变化。) 4. 学生活动。 5. 你们有什么发现你怎样解释这个现象呢 6. 现在你们认为奥斯特的猜想是什么 7.电流可以产生磁。那通电导线可以吸引铁吗 8.学生猜想后提供一些铁屑学生实验验证。 三、验证奥斯特的猜想 1. 奥斯特在发现了这个现象之后,连续几个月把自己关在实验室里继续研究,他又做了几百次类似的实验。其中就有这样一个实验:他把导线沿着同一个方向绕成圈,然后通上电,用它来靠近指南针。又会发现什么呢 2. 学生活动 3. 汇报:你们又有什么发现在哪种情况下指南针偏转的角度大 四、总结拓展 1、 经过这些实验之后,奥斯特虽然没有做出太多的解释。但是他却用铁的事实证明了:电可以产生磁。随后他的发现又得到了牛顿等科学家的进一步证实和发展。为我们解决了很多生活中的问题。 2、 想一想:你今天带来的电池里还有电吗能用什么方法检验 方案二 一、谈话导入 1820年的一天,丹麦科学家奥斯特正在用一个简单的电路做实验,实验桌上还放着指南针。无意中奥斯特突然看到一个现象……,从此揭开了电与磁关系的秘密!你们想知道这个秘密是什么吗 二、模仿奥斯特的发现 (一)复习回顾 一个简单电路由哪些部分组成,如何连接(短路、断路) 关于“磁”,你们已经知道些什么(能也只能吸铁;磁极、指示南北、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磁化) (二)新授 1. 奥斯特当年做实验的时候,到底发生什么现象呢你们想当一次奥斯特,重现他当年的实验吗 2.桌上有老师准备的材料。你还记得奥斯特的实验是怎样做的吗 3.学生思考回答。(连接一个简单的电路,指南针放在导线下)老师依据学生设计实验的情况予以适当的指导。( 提示学生实验时要将小磁针与导线平行地放置在导线的下方或上方,然后接通电流,(观察重点:指南针小磁针N极的指向有什么变化。) 4.学生活动。 5.你们有什么发现(导线通电后磁针发证偏转。) 你怎样解释这个现象呢(在哪些情况下磁针会发生偏转呢a.铁;b.磁) 6.现在你认为奥斯特的猜想是什么(你认为……是什么,其实是询问学生解释现象时自己的猜想。学生意见可能有两种:a.导线通电后变成了铁;b.导线通电后有了磁性。教师要持中立态度:都有可能) 三、验证奥斯特的猜想 1.如何判断导线通电后是变成铁还是有了磁性(通电导线是否可以吸铁) 2.提供一些铁屑学生实验验证。 3.交流实验现象,总结:奥斯特试验告诉了我们什么你能用最简介的文字说明吗 (导线通电后能产生磁性—电能产生磁—电生磁) 四、总结拓展 1.通电导线有磁性,想一想,我们能利用这个现象做些什么 2.请同学们课后查阅收集更多关于奥斯特的故事。 板书设计: 电                 电和磁  奥斯特 磁        导线通电,磁针偏转       电能生磁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这一课时通过学生制作制作铁钉电磁铁、探究电磁铁,知道电磁铁具有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的基本性质,养成认真细致、乐于合作的品质。 【教学准备】。 1. 学生自备:透明胶、回形针、电池 2. 教师准备:绝缘导线(约1米长)、淬过火的铁钉、开关、钢棒、木棒、铝棒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研究,我们知道了什么(电能够产生磁--通电导线有磁性,能够使磁针发生偏转,却不能吸引铁屑!) 有什么方法可以使通电线圈吸起回形针呢1825年,英国人斯特金根据“通电导线有磁性”这一发现发明了电磁铁,我们也来做一个吧。(板书课题:电磁铁) 二、新授 (一)制作电磁铁,探究基本性质 1.请学生阅读课文P3铁钉电磁铁的制作方法。 2.老师一边示范一边讲解制作要领: ⑴朝着同一个方向绕导线。 ⑵要将绕在铁钉上的线圈2头固定好。 ⑶两头要留有适当的引线。 制作完电磁铁,怎么知道自己制作的电磁铁是否具有磁性(用自制电磁铁接触回形针) 3.学生动手制作铁钉电磁铁,并自由实验。(教师巡视过程中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电磁铁接通电源和断开电源时接触回形针各有什么发现。) (二)、研究电磁铁的制作材料 1、我们现在来观察一下电磁铁的构造,它可以分成几部分 2、学生观察后回答。 3、如果把铁钉换成别的物体,在电路接通后,还能吸引回形针吗 4、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猜想,然后进行实验,要求学生实验中搞好记录。 被导线缠绕的物体 能否吸引回形针 5、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6、介绍磁化现象。 三、总结回顾 1、我们这一节课制作和研究了电磁铁,请认真回顾一下我们的实验过程,想想你有什么发现,把你的发现写下来。 2、学生独立整理,写出自己的发现。 3、学生汇报整理的情况,师生共同进行条理化的总结。 四、课外拓展 请同学们课外用制作的电磁铁实验,看关于电磁铁,你会产生哪些感兴趣的问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本课时让学生通过玩电磁铁发现并提出问题,然后是根据问题提出猜想,最后尝试着制定一个实验计划验证这个猜想。 【教学准备】 1. 学生自备:透明胶、回形针或大头针、电池 2. 教师准备:铁钉电磁铁材料、开关、电池盒、指南针、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上一节课布置同学们课外玩玩电磁铁,这一节课我们来继续玩电磁铁。你想怎样玩电磁铁呢 2、让学生讲一讲他们课外的玩法,教师相机启发学生应用已知磁铁性质的知识,设计电磁铁的实验。 二、学生分小组玩电磁铁 1.刚才同学们讲了很多的玩法,下面我们就来分小组玩一玩。提出要求: 组长主持本组活动。本次活动时间为15分钟,小组活动要有序有效必须先动脑再动手。 同组同学先想一想,与本组同学说一说自己打算怎么玩,然后才能动手实验。 各小组间要展开竞赛,比一比:哪个组玩法多、发现多;玩过后哪组提出的问题多! 记录员注意做好记载。 2.学生分小组做电磁铁的实验,老师巡视指导。 3.分组讨论:你们有哪些玩法哪些发现提出了那些问题填写P5面的问题卡片 4.共同梳理分组汇报:玩法、发现和问题 重点:你们都提出了什么问题你提出问题的依据是什么 5.教师肯定激励性评价各小组活动表现。 三、制定研究计划。 1.刚才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这些问题怎么解决呢(是的,这些问题必须通过实验研究才能解决。) 2.强调制定计划的意义。 为了使我们的实验研究有一定的目的性,实验研究的过程能保持较为正确的方向,使研究活动能有序的开展。我们需要在实验前学会制定计划。这是一种科学的方法,科学家正是用这种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大自然的奇妙的。 3.选取一个学生提出的问题,介绍制定计划的程序 ⑴计划前要根据问题先提出猜想,让学生对提出的问题做出猜想。 ⑵做出猜想后就要制定计划了。你觉得计划应该写清楚一些什么内容呢 ⑶学生根据以前的探究经验回答。 ⑷介绍并示范制定一份合理可行的计划 包括的项目有:研究的问题、我们的猜想、实验的材料、实验的方法、步骤等。 4.各组自选一个关于电磁铁的问题初步制定一个研究计划,写在科学文件夹上。 5.小组内互评,推荐本组制定得最好的计划,课后给教师审阅。 评价标准:查看计划项目是否齐全,是否提出了活动的大致思路。 四、总结拓展 同学们都根据提出的问题制定了研究计划,下一步就要动手研究了。请同学们课外进行相应的研究,看谁有新发现哦! 板书设计: 实验计划 我的问题:电磁铁…… 我的猜想:电磁铁……。 实验材料:电池、导线、铁钉、…… 实验方法:(对比实验法 控制条件: 对比条件: ) 实验步骤:1.…… 2.…… 3.…… (可图、文结合) …… 教学反思: 2 电磁铁的磁力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 依据实验,对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做出猜想。 2. 针对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的猜想,制定计划并实施探究活动。 3. 归纳概括出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 4. 能运用所学设计“超级”磁力电磁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认真细致,与人合作的实验习惯。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科学知识 知道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电磁铁线圈的圈数,连接电池节数的多少有关。 第一课时 【教学准备】 1. 学生自备:一号电池3节、大头针或回形针若干 2. 教师准备:电池盒、大铁钉、长绝缘导线 【教学设计】 一、实验导入 1.回顾:上节课我们玩过电磁铁,你们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