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居住建筑外部空间环境设计课件

举报
资源描述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第二章 住宅套型设计第三章 住栋设计 低层住宅设计 多层住宅设计 高层和中高层住宅设计第四章 不同地区和特殊条件下的住宅设计第五章 住宅造型设计第六章 住宅外部空间环境设计第六章第六章 居住建筑外部空间环境设计居住建筑外部空间环境设计l第一节 居住建筑功能类型与发展状况l第二节 居住建筑的适居性l第三节 居住建筑适居性设计的设计标准l第四节 居住建筑未来发展趋向61相关概念n “外部环境”广义上是指围绕着主体的周边事物,尤其是人或生物的生存环境,即具有相互影响作用的外部世界。它既是作用于生物的外界影响力的总和,也是人们通过各种方式去认识、体验和感知的外界的总体。既包括自然环境,也包括人工环境,以及影响人类生活的社会环境及社区环境。n 居住建筑外部空间是城市外部空间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城市特定住区的居住场所、与居住行为相关的周边事物以及人们相应的心理认知。因而从狭义的空间角度而言,居住建筑外部空间环境是指由住宅等建筑围合的家庭生活之外的一切活动空间领域。包括用于居民出行的道路空间,居民活动的绿化游憩场所,住宅周边的室外空间、庭院,以及公共活动空间中的建筑小品、连廊和住宅底层架空并用于公共活动的开放空间等等。612居住建筑外部空间环境的基本特征n生活性、n领域性、n动态性、n综合性、n艺术性、(1)生活性n与工业区、商业区等城市空间相比,居住建筑外部空间环境是城市居民的居住地,是城市居民生活方式和行为的外部空间载体,具有显著的生活性特征。(2)领域性n城市居民居住在特定范围的居住区内,与其他城市空间和其他住区之间往往具有显著的空间划分而形成特定的地域范围,使其避免外界和城市外部活动的干扰和保障住区内部的安宁与安全。n在住区内部,居住建筑外部空间环境也有空间领域的划分,如住宅紧邻的邻里空间,住宅组群中的组团空间,以及整个住区居民共享的公共空间等,具有活动内容与活动服务对象的层次性和差异性。(3)动态性n 居住建筑外部空间环境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因居民构成的多样性、活动的规律性及随机性,使居住建筑外部空间环境在人们的参与中和需求变化中具有动态特征,呈现出动态多样的生活场景。(4)综合性n居住建筑外部空间环境在物质上是由自然环境和各种人工环境构成,在技术上,涉及地上与地下、建筑与绿化、道路交通与工程管线等等,是各种要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外部空间特征的总和与整合,是多工种技术设计人员共同协作的系统集成。在外部空间的使用上,体现出不同社会阶层、不同年龄、不同使用方式、不同活动内容和活动频率的复合多样化的综合特征。(5)艺术性n居住建筑外部空间环境除了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的各种需求以外,还要满足人们精神生活和环境视觉审美的要求,艺术性成为居住建筑外部空间环境的重要特征和设计的基本原则。如空间肌理、场所形态、视觉感受等,体现城市和社区特有的民俗和人文特点,是工程技术与环境艺术的综合与整合。721居住建筑外部空间环境的功能n (1)融合功能n (2)表征功能n (3)场所功能(1)融合功能n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城市社会的分层和居住空间的分异日趋显现,居住建筑外部空间环境本身成为一个具有社会属性的小社区,居住区内居民的社会经济地位、文化教育背景、职业差异等不同,使得居住区具有特定的社会属性。建立社区归属感是居住建筑外部空间环境发展的目标之一。n 人的身心发展,无不与他儿童时代、成年时代的生活环境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优质的居住环境有助于提高人的认知水平,改善生活条件,提高人们对社会的满意度,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团结。居住区通过特定的外部空间环境、服务设施的配置,达到共享生活、共同发展的社会和谐的目的。n因此,居住建筑外部空间环境应具有相应的社会融合功能,具有融合功能的居住环境有利于社区归属感和和谐社会的建立。居住环境的融合功能,还可以从广义上理解为居住小环境与城市大环境的融合,居住区小社会与城市大社会的融合。(2)表征功能n 居住环境是居住文明的物质载体,是居民社会属性、生活方式与居住文明程度的表征。居住环境应是居民生活和社区文化相结合的艺术。它与人们的生活理念、追求和生活方式息息相关,它不仅为社区提供使用与服务功能,同时也反映出该地区的社会文化和地域文化。n 人类在漫长的发展进程中,始终与周围的环境发生着紧密的联系。人们以自身的文化背景和生活需求创造理想的居住环境,而社区文化又积极地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所以,居民、社区与居住区环境是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并使居住环境不断得到延续与发展。n 人类的建筑史记录了人类文明的历史,城市与建筑发展的历史,也是一部连续不断的文明发展史,文脉隐藏于城市的深层结构中,每一栋建筑,每一个社区,都自觉与不自觉地扮演了传播城市历史与文化的角色。居住建筑外部空间环境的物化形态承载和表征着特定社区的居住文化的演进。(3)场所功能n人总是被自己构筑的大大小小的物质和非物质的空间包裹着的。住区空间环境是居民生活、行为的物质载体,具有承载居民户外活动行为的场所功能。n 现代人生活在城市钢筋水泥的丛林中,人们向往自然,向往开放的、可自由介入的、置身其中可全身心放松的居住空间。居住环境要提供这样的场所:人们可在自由的活动中释放个性;在相互交往中获得情感的交流;在优美的环境中忘却厌烦和疲倦;在社区中体会关爱和温馨。622居住行为需求n居住行为主要意指居民在住区中的户外活动,是主客体互动作用下行为主体意愿的表达。居住建筑外部空间环境的构成是由居民的生活行为需求所确定的,反之,外部空间的物质环境影响、制约和支持着居民的户外活动行为。n 居住建筑外部空间环境的活动行为构成可以分为三大类:n必要性活动行为它们基本不受物质构成的影响而无选择的余地,在不同程度上、不同时间条件下都会产生的活动行为,如上学、上班、出行、买菜等;n自发性活动行为它受人们参与的意愿所决定,并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才可能发生,如散步、晨练等,对外部环境有相应的要求;n社会性活动行为即公共设施和公共空间中有赖公众参与所产生的各种活动,如儿童游戏、聚会、下棋、交往等具有广泛的被动式接触特点的社会性活动。三类活动行为反映了人们的固有行为、人与环境的互动、人与人的互动关系。居住行为需求n (a)生理需求,如冬暖夏凉,空气清新,阳光充足,无噪声,通风好等等;n (b)安全需求,保障生活的私密性和人身安全;n (c)社会交往需求,邻里互助友爱,社区和谐;n (d)形式多样的文化娱乐与休闲以及消费需求;n (e)美的需求,有特色的居住建筑外部空间环境,增强空间的可识别性和归属感,可获得视觉与心理的愉悦。(2)物质空间环境与非物质空间环境n(A)物质空间环境(硬环境)n(B)非物质环境(软环境)A)物质空间环境(硬环境n(A)物质空间环境(硬环境)是一切有形环境的总和,是自然要素、人工要素和空间要素的统一体。表现为由各种物质要素组合在一起形成的空间环境,即居住建筑、公共服务设施、各类构筑物、道路广场、绿地以及各种活动场所等共同构成居住建筑外部空间的实体环境;体现为两个方面,n一是环境质量,即大气、水质、噪声以及绿化水平等指标来反映,主要适应人们的生理需求;n二是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水平,通过各种文教设施、商业服务设施、道路广场、交通状况来反映,满足人们赖以生活的基本需求的环境,包括住房、广场、绿地、交通空间、商业、服务、文化设施等建筑设施和工程设备。n良好的物质空间环境应具有很好的空气质量、水环境和植被绿地,充足的日照,以及完善便利的公用设施,能满足人们的生理需求和行为需求。(B)非物质环境(软环境)n(B)非物质环境(软环境),指居住建筑外部空间舒适度、社会秩序、安全和归属感等,也指人居社会环境,还包括无形的、精神方面的东西,即居民的生活情趣、信息交流与沟通、邻里关系、精神风貌、道德修养、风俗习惯等等。n 居住建筑外部空间环境是社区精神的物质空间载体,需要安宁、愉悦,富有文化内涵和艺术性,给人以轻松、安全的感觉和美好的视觉感受,提供人与人“面对面”社会交往的“现实”空间,也可以通过通信、网络为住区提供“虚拟社区”的信息交往。n 居住建筑外部物质空间环境与非物质空间环境是形式与内涵、载体与行为之间的关系,内涵与行为是特定的居民群体生活需求和社会属性的集体反映,而物质空间环境是这些需求的载体和物化形式。n 居住建筑外部物质空间环境是城市总体功能环境背景之下,其技术经济、使用功能与环境营造的综合体现(图71)。(3)居住建筑外部空间环境构成要素包括 自然要素n人工要素、n空间要素n人文要素自然要素n 自然要素:指居住建筑外部空间环境的自然地形地貌、水系、树木、绿地等;自然要素构成居住建筑外部空间的生态环境而赋予其最基本的特征。n自然环境条件是居住建筑外部空间环境形成的基质。人工要素n人工要素:指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小品、水塔、雕塑等)、道路、桥梁、街道、广场以及依附于其中的环境设施如坐椅、花坛、喷泉、雕塑、标识等;n人工要素构成居住建筑外部空间环境的次生景观,是居住建筑外部空间环境的主要物质构成要素。空间要素:n 空间要素:是人工要素与自然要素的次生环境,具有相应的功能和形态,如道路与开放空间,绿化广场与节点(如入口)空间,滨水空间等,n空间要素主要有空间的基面、界面、空间容量与空间比例尺度等,是居住建筑外部空间环境的活动载体。人文要素n 人文要素:可分为社会要素和居住行为要素,构成居住区的软环境。意指人们在居住建筑外部空间环境中的活动特性和人文内涵;n居住空间是人们生活的活动舞台,在这里表现出居民特有的生活场景与风貌,如散步、聊天、下棋、晨练(跑步、打太极拳、练气功)等生活方式和习俗。(3)居住建筑外部空间环境构成要素73 居住建筑外部空间环境设计原则n(1)整体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n(2)共享性与领域性相兼容的原则 n(3)非均质性与公平性相兼顾的原则 n(4)休闲性与生态性原则 n(5)功能性与经济性相统一的美学原则(1)整体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n 居住建筑外部空间环境是自然、人工与人文要素有机复合与交织的结果,由各个局部按照制定的功能关系和活动要求与空间序列整合而成。n因此,居住建筑外部空间环境设计是一门时空艺术,必须坚持整体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局部环境设计的多样性服从居住建筑外部空间环境设计的整体性。(2)共享性与领域性相兼容的原则n居住建筑外部空间环境是以住区的边界为界,主要为住区内部居民提供服务,满足住区内部居民不同层次、内容的共同活动需求。因此,居住建筑外部空间环境具有共享性要求,住区内的所有居民都具有使用的平等条件与权利;同时又具有领域性的要求,服务于不同对象和范围的空间场所(如邻里空间与组团空间,或住宅周边空间与住区中心之间等)之间应具有相应的空间划分,保持一定的独立性,避免不相容活n动与人员的干扰。(3)非均质性与公平性相兼顾的原则n居住建筑外部空间环境无论是空间上或是设施分布上都是不均质的,但从社会学的角度,居住建筑外部空间环境设计必须兼顾和体现公平性原则。所谓公平性原则首先指:居住区的全体居民,包括不同阶层、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人;既包括正常人,也包括残疾人,他们对环境的共同或不同的要求均应该得到尊重。随着城市人口的老龄化,老龄人口的构成比例将会逐步提高,他们的环境要求应予重视,应充分考虑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和审美情趣。居住建筑外部空间环境的公平性有利于建立社区归属感,促进社会稳定。公平性还表现在居住区环境对所有居民的开放,以及所有居民享有相n近或均等的社区服务与外部空间环境的权利。(4)休闲性与生态性原则n伴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城市生活方式在发生变化,城市居民对休闲生活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而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居住建筑外部空间环境承载了一部分休闲的功能。居住建筑外部空间环境作为建筑内部功能的延续和补充,是日常户外休憩行为包括散步、运动以及聊天等的主要场所。这就需要居住建筑外部空间环境具有亲切宜人的尺度和氛围,符合居民的活动规律和生理与心理需求。为此,居住建筑外部空间环境设计要求保护和利用自然基质条件,以及最大限度地利用基地上的自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规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