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三单元 第十课 牛郎织女(一)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34718505 上传时间:2022-09-0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三单元 第十课 牛郎织女(一)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三单元 第十课 牛郎织女(一)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三单元 第十课 牛郎织女(一)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三单元 第十课 牛郎织女(一)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三单元 第十课 牛郎织女(一)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三单元 第十课 牛郎织女(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三单元 第十课 牛郎织女(一)(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单元 第十课 牛郎织女(一)内容分析这是我国著名的四大民间故事之一。故事讲了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牛郎是个心地善良、勤劳的人,织女是个向往自由的人。他们通过老牛结识并相知相爱。这个故事表达了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课时目标知识与能力1. 会认“嫂、恳”等11个生字,正确认读多音字“落”,会写“郎、爹”等14个字;正确读写“嫂子、剩饭”等14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牛郎的勤劳、善良以及织女对自由、幸福的向往。4.能发挥想象补充有关情节内容,并能进行表演。过程与方法朗读课文,能边读边理解课文内容。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在朗读中体会牛郎的

2、勤劳、善良以及织女对自由、幸福的向往。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能发挥想象补充有关情节内容。教学难点抓住人物描写,体会牛郎的勤劳、善良以及织女对自由、幸福的向往。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1)查找资料,了解叶圣陶以及四大民间故事。(2)会认“嫂、恳”等11个生字,会写“郎、爹”等14个字;正确读写“嫂子、剩饭”等14个词语。(3)在文中找出能分别反映牛郎和织女性格特点的句子,并画下来。(4)摘抄你觉得文中写得优美的词语或句子。2.多媒体课件教学媒体选择图片教学活动合作学习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嫂、恳”等11个生字,正确认读多音字“落”,会写“郎、爹”等14个字;正确读写“

3、嫂子、剩饭”等14个词语。 2.根据故事情节发展,试着给每个情节概括小标题,理清故事结构。3.品读文章中描写人物特点的关键语句,感受生动的人物形象。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初识民间故事。1.出示迢迢牵牛星一诗,自由读一读,借助注释读懂诗的大意。诗中讲了哪一个故事,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情感?课件出示: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zhu)素手,札札弄机杼(zh)。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2.关于牛郎织女你有哪些了解?(学生交流)3.你了解民间故事吗?(交流:民间故事是古代劳动人民口头创作、流传的一种文学形式,它以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情节、经典的人物形象,

4、寄托了美好的情感(板书),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愿望、要求和理想。这些故事以口头讲述的形式流传下来,后来一般又经过了文人的整理、加工和修改,一直流传至今。牛郎织女的故事在诗经中就有过记载,而且汉代还发现过雕琢的石像,如此推算大概是两千多年以前的传说,这个民间故事不仅被写成诗,写成书,拍成戏等,人们还把他们相会的日子农历七月七日定为“七夕节”,这备受人们喜爱的故事必定有着它独特的魅力。)今天就让我们来重温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整理的牛郎织女(一)。(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学习和牛郎织女有关的古诗词,学生既扩展了阅读面,又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既了解了民间故事的特点,又了解了牛郎织女故事的相关背景知识,一

5、举多得。二、初读感悟,理清思路。1.同学们课前都预习了课文,大家把这些生字新词牢记在心中了吗?老师来检查一下。课件出示:郎 爹 嫂 辆 歹罕 纱 妻 趟 托泳 婚 辈 挨重点正音:“嫂”是平舌音,“纱”是翘舌音;“罕、婚”是前鼻音,“郎、辆、趟”是后鼻音。2.课文讲述了牛郎和织女怎样的故事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课件出示初读要求: 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查阅工具书,初步了解课文大意。3.故事的主人公是谁?(牛郎与织女)围绕这两个人物,故事的主要情节是怎样的?浏览课文,讨论交流:故事是怎样开始、发展、结局的?根据学生的交流,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可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1、

6、2自然段):生活很苦,人称牛郎。第二部分(3、4自然段):照看周到,老牛亲密。第三部分(58自然段):长大分家,赶出家门。第四部分(913自然段):老牛说话,指点机会。第五部分(1416自然段):来到树林,见到织女。第六部分(1721自然段):相遇相知,结为夫妻。小结:故事稍长,想要快速的读懂,要注意探寻出主人公,围绕主人公探寻主要情节,就可以读懂课文,概括主要内容了。【设计意图】课文篇幅较长,为了让学生初读时不流于形式,就要从字、词、篇上,扎扎实实地引领学生进行初读,从而整体感知课文。给自然段分层并列出小标题,为复述课文做好铺垫。三、精读感悟,感知人物形象。1.整体感知人物形象:说说在你的眼

7、中牛郎和织女分别是怎样的人,可以用哪些四字词语来表达,想好了写下来。织女:勤劳善良、心灵手巧牛郎:憨厚老实、勤劳善良2.细读人物:(1)请同学们读课文,找出描写牛郎和织女的有关句子。(2)指名学生说出相应段落。描写牛郎的句子:古时候有个孩子,爹娘都死了,跟着哥哥嫂子过日子。哥哥嫂子待他很不好,叫他吃剩饭,穿破衣裳,夜里在牛棚里睡他没名字,人家见他每天放牛,就叫他牛郎。读了这段话,你想说什么?(牛郎很可怜、命运悲惨)从哪里体会到的?指导学生抓住“都死了”“很不好”“吃剩饭”“穿破衣裳”“在牛棚里睡”“没名字”等词语来体会。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古人说:父母不在,长兄为父,老嫂比母。这句话阐明了

8、兄长要肩负教育、培养弟妹的责任。可是这牛郎的哥嫂却待他很不好。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衬托牛郎的可怜。描写织女的句子:原来姑娘是天上王母娘娘的外孙女,织得一手好彩锦,名字叫织女。天天早晨和傍晚,王母娘娘拿她织的彩锦装饰天空,那就是灿烂的云霞,什么东西也没它美丽。出示彩霞图片,学生欣赏彩霞的美。师:我们每天看到的朝霞和晚霞,那五颜六色的云霞,美不美?这都是出自织女的手艺,请大家一起来读一读,读出彩霞的美,读出织女的了不起。 (3)牛郎和织女是怎样认识的?找出有关语句画出来。老牛说:“明天黄昏时候,你翻过右边那座山,山那边是一片树林,树林前边是一个湖,那时候会有些仙女在湖里戏水。她们的纱衣放在草地上,你

9、要捡起那件粉红色的纱衣,跑到树林里等着,跟你要纱衣的那个仙女就是你的妻子。这个好机会你可别错过了。”学生讨论后明确:老牛向牛郎透露了织女下凡的消息,引导牛郎找到了织女。(4)读到这里,老师心里就有了疑问:织女是天上的仙女,牛郎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穷苦的放牛郎,织女为什么要嫁给牛郎呢?牛郎把自己的情形一五一十地说了。姑娘听得出了神,又同情他,又爱惜他,就把自己的情形也告诉了他。学生讨论交流后明确:牛郎的高尚品格感动了织女,也是促使他们走到一起的原因。文中写“姑娘听得出了神,又同情他,又爱惜他,就把自己的情形也告诉了他。”所以,是牛郎勇敢离开家,追求新生活和用辛勤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品质打动了织女,让

10、织女对他产生了爱慕之心,从而使他们走到了一起。【设计意图】本文人物性格鲜明,适合让学生评论。让学生做人物评论员,评论文中人物。只要找准理由,找足依据就好。给学生提供自主阅读的时间,让学生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用自己的眼睛看人物,这样就保证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作业设计完成核心课堂/一本好卷本节课习题。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能复述课文,发挥想象补充有关情节内容,并能进行表演。2.体会牛郎的勤劳、善良以及织女对自由、幸福的向往。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民间故事牛郎织女(一)。昨天我们读了课文,理清了故事的顺序,谁来说一说故事顺序是怎样的? 2.谁能根据故事的顺序,说说故事

11、的主要内容。3.现在,我们已经理清了顺序,知道了故事大意。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故事,用你的慧眼去品评人物。这个故事中,有哪些有意思的人物值得我们学习呢?【设计意图】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回忆课文大意,理清故事情节,再现故事情景,走进故事中的人物,感受人物的形象特点和情感生活,为本节课故事情节内容复述打好基础。二、感悟其他人物。文中还有一些角色,他们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中起什么作用呢?默读课文,找出描写这些角色的句子,思考,交流。1.牛郎的哥嫂:待牛郎很不好。课件出示句子:。一天,哥哥把牛郎叫到跟前,装得很亲热的样子说:“你如今长大了,也该成家立业了。老人家留下一点儿家产,咱们分了吧。一头牛,一辆

12、车,都归你;别的归我。”嫂子在旁边,三分像笑七分像发狠,说:“我们挑顶有用的东西给你,你知道吗?你要知道好歹,赶紧离开这儿。天还早,能走就走吧。”。读上面的句子,你觉得牛郎的哥嫂是怎样的人?(很坏、狠毒、不念亲情)这一描写的意图是什么?(衬托牛郎的可怜)2.老牛:与牛郎很亲密。(感受牛郎与老牛亲密的感情以及老牛为牛郎着想的心理)他总是挑很好的草地,让牛吃嫩嫩的青草;家里吃的干草,筛得一点儿土也没有。牛渴了,他就牵着它到小溪的上游,让它喝干净的水。夏天天气热,就在树林里休息;冬天天气冷,就在山坡上晒太阳。他把牛身上刷得干干净净,不沾一点儿草叶、土粒。思考:牛郎为什么对老牛这么好?牛郎照看那头老牛

13、很周到。每天放牛,他总是挑很好的草地,让它吃嫩嫩的青草;老牛渴了,他就牵着它到小溪的上游,去喝干净的水。抓住“很好”“嫩嫩的青草”“上游”“干净的水” 这些词,有感情地读出牛郎对老牛的无微不至,指生读。(注意排比句表达的情感)师:在故事中老牛发挥了什么作用?(给牛郎做媒,这是一头知恩图报的牛。)【设计意图】除了要对课文中的主要人物进行重点分析以外,故事中的次要人物在故事情节发展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课文中神奇的老牛、无情的哥嫂对于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衬托主要人物形象都非常重要,所以也要做好分析理解。三、练习复述故事。1.以第1418自然段为例,指导复述。(1)自由读这一部分内容,看看每段写了

14、什么?(标画重点的词句)(2)交流,板书:来到树林看到姑娘织女走来互诉身世。(3)看板书同桌相互说。要求:越详细越好,加入自己对人物的评价。(4)指名说,要求:看着板书内容,可以发挥想象,加上自己的语言,让故事更生动。(5)评价,小结复述方法。复述要分四步走:一、熟读文章,把握主要内容,画出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二、按情节发展的不同阶段给文章拟定小标题,并列出提纲。三、把内容前后连接起来,完整地进行复述。四、可根据文章内容,对某些情节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创造性地复述。2.练习复述全文。发挥想象把相关情节说得更具体一些。(1)引导学生回顾课文主线,课件出示:生活很苦,人称牛郎照看

15、周到,老牛亲密长大分家,赶出家门老牛说话,指点机会来到树林,见到织女相遇相知,结为夫妻。(2)学生看主线,自由练习复述,同桌之间相互复述。(3)指名学生复述课文。(4)小结复述课文的方法。【设计意图】先练习一个自然段的复述,总结出复述的基本方法,学会找重点,学会列提纲,抓住主要故事情节和内容复述课文;通过练习复述,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筛选信息的能力。四、课外拓展。推荐阅读白蛇传,并运用本文所学方法练习复述。【设计意图】学生通过体会阅读的乐趣,体验阅读带来的骄傲和自豪感,懂得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机会去读书,努力学习拼音并读更多的书。让学生产生阅读的愿望,增强学生阅读的兴趣与积极性。板书设计 10.牛郎织女(一) 作业设计完成核心课堂/一本好卷本节课习题。教学反思本文属于民间故事,它的特点就是故事性强,情节曲折生动,语言口语化,想象奇特丰富,艺术感染力强。因此,我重在引导学生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提炼小标题,理清文章的脉络并复述课文,学生感受到了故事情节的变化,抓住文章中描写人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