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大线北延工程环评报告书

举报
资源描述
新大线北延工程 环境影响报告书 (公示稿) 委托单位:宿迁市宿豫区交通运输局 编制单位: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二〇二二年 八月 目录 新大线北延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目录 第 1 章 概述 1 1.1 项目背景及由来 1 1.2 环评工作过程 2 1.3 项目概况 2 1.4 分析判定相关情况 2 1.5 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 5 1.6 报告书主要结论 5 第 2 章 总则 6 2.1 编制依据 6 2.2 评价目的 9 2.3 评价因子与评价标准 10 2.4 评价等级与评价重点 15 2.5 评价范围与评价时段 16 2.6 相关规划与环境功能区划 17 2.7 环境保护目标 22 2.8 评价方法与工作程序 25 2.9 路线比选 26 第 3 章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29 3.1 工程概况 29 3.2 工程环境影响环节分析 48 3.3 污染物排放源强 51 第 4 章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58 4.1 区域环境概况 58 4.2 地表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66 4.3 声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67 4.4 环境空气现状调查与评价 70 4.5 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71 第 5 章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76 5.1 地表水环境 76 5.2 声环境 79 5.3 环境空气 96 5.4 固体废物 100 5.5 环境风险评价 102 5.6 生态环境 106 第 6 章 环境保护措施及可行性论证 113 6.1 设计期的环保措施 113 6.2 施工期防治污染和减缓影响的措施 114 I 6.3 营运期的环保措施 124 6.4 风险管理 129 6.5 环保措施和投资 130 第 7 章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133 7.1 社会经济效益分析 133 7.2 环境经济效益分析 134 第 8 章 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136 8.1 环境保护管理计划 136 8.2 环境保护监测计划 138 第 9 章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141 9.1 工程概况 141 9.2 环境质量现状 141 9.3 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142 9.4 公众参与意见采纳情况 144 9.5 环境保护措施 145 9.6 环境经济效益分析 151 9.7 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151 9.8 评价结论 152 II 第 1 章 概述 新大线北延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第1章 概述 1.1 项目背景及由来 宿迁市位于沿东陇海城镇轴的南翼,在江苏省“四沿”战略及“振兴苏北”战略 的双重推动下,已成为苏北腹地开发热点地区。省委、省政府《省政府关于支持苏北 地区全面小康建设的意见》的印发,使得宿迁的政策条件、区位条件得到了根本性的 提升。随着承接上海及苏南的产业转移,宿迁将成为苏北腹地中心重要的新型工业基 地。区位优势的提升,也对其交通基础设施的配套提出了更高要求。 宿豫区作为宿迁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东侧环抱宿迁,是宿迁中心城市“一体 两翼”的东翼,被称为宿迁的“浦东”,处于沿海经济带、沿江经济带和陇海经济带 的交叉辐射区, 位于苏鲁豫皖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宿豫区东接沭阳、泗阳,南靠洋河 新区,西邻宿城区,北隔沂河与新沂接壤,经济、地理优势显著。随着国家重点开发 战略带来发展的新机遇,宿迁机场选址在宿豫区,合新高铁、宁宿新铁路、宿连高 速、宿连航道等一大批重点工程将为宿豫区综合运输体系的形成奠定基础,宿豫区交 通运输正由单一方式向综合运输转变。 新大线北延工程是《宿豫区综合交通中长期发展规划(2019—2035 年)》规划“三 环多支”的幸福大道网络布局中的一部分,项目的规划建设将加速实现对全区所有乡 镇、新型农村社区、乡村景区(旅游区)和乡镇工业集中区的全覆盖,同时支撑和服 务乡村振兴及城乡融合发展。 新大线北延工程作为幸福大道中环线之一新大线的一部 分,项目建成后与现状新大线相接,将连通晓仰线与 325 省道,进一步加密宿豫区纵 向路网,增强区域联系,并且可以服务于沿线来龙镇的多个村居,促进乡村振兴发 展。 为完善宿豫区公路网络布局,提高区域路网通达密度、提升公路网的整体服务水 平,改善人居环境,推进宿豫区城镇化建设, 缓解项目所在地通道交通拥挤,宿迁市 宿豫区交通运输局拟建设宿豫区新大线北延工程项目。 1 1.2 环评工作过程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21年版)》,新建涉及环境敏感 区的二级及以上等级公路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 本项目全线长度 6.931km,采用二 级公路标准建设,其中 K0+000~K3+950 段全部新建,现状老路 K3+950~K4+800 段 采用全部新建方案,现状老路 K4+800~终点段采用挖除新建方案,道路沿线涉及陵园 村九组、白鹿湖新型社区多个环境敏感点,因此本项目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为 此,宿迁市宿豫区交通运输局委托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承担新大线北延工程的环 境影响评价工作,我公司在接受委托后成立了项目组,项目组在进行资料调研、现场 调查、环境监测、影响预测及污染防治措施等工作的基础上,编制完成了《新大线北 延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1.3 项目概况 本项目位于宿迁市宿豫区,线路起于宿连航道梨园桥连接线处, 起点桩号 K0+000 ,沿路北干渠向北延伸,于侍盛线交叉口折而向西跨过槽坊桥后,利用现状晓 侍线继续向北延伸,经规划的北互通连接线后向北终止于晓仰线,终点桩号 K6+936。 道路全长约 6.936 公里,采用二级公路标准建设,设计车速 60 公里/小时, 设小桥 14.01m/1 座,涵洞 13 道。 1.4 分析判定相关情况 1.4.1 符合产业政策 本项目为公路及道路运输项目, 项目的建设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 年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 29 号)及《国家发展改革委员 会关于修改<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 >有关条款的决定》中的鼓励类第二 十四条“公路及道路运输(含城市客运)”。 2 对照《江苏省工业和信息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2 年本)》 和《关于修改<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2 年本) >部分条目的通知》,本项目 建设不属于其中的禁止类或限制类。 因此本项目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产业政策。 1.4.2 符合地方城市总体规划 本项目作为幸福大道中环线之一新大线的一部分,沿线串联了来龙镇等多个村 居。项目建成后与现状新大线相接,将连通晓仰线与 325 省道,进一步加密宿豫区纵 向路网,增强区域联系,并且可以服务于沿线来龙镇的多个村居,有利于增强城镇服 务功能,起到辐射周边乡镇和村庄的作用。因此,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宿迁市城市总 体规划(2015-2030 年)》 。 1.4.3 符合“三线一单”管理要求 根据《宿迁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实施方案》(宿环发〔2020〕78 号),优先保护单元, 指以生态环境保护为主的区域,包括生态保护红线和生态空间 管控区域。全市划分优先保护单元 64 个,占全市国土面积的 19.39%。生态保护红线和 生态空间管控区域涉及的优先保护单元按照国家和省最新批复实时调整。 重点管控单元,指涉及水、大气、土壤、自然资源等资源环境要素重点管控的区 域,主要包括人口密集的中心城区和各级各类产业园区。全市划分重点管控单元 124 个,占全市国土面积的 8.69%。重点管控单元根据产业发展规划、 国土空间规划及规划 环评等动态调整。 一般管控单元,指除优先保护单元、重点管控单元以外的其他区域,衔接街道 (乡镇)边界形成管控单元。全市划分一般管控单元 109 个,占全市国土面积的 71.92%。 对照宿迁市环境管控单元图,本项目位于其中的一般管控单元。本项目属于公路 及道路运输项目项目,符合文件中提到的“一般管控单元主要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基本 要求,加强生活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动区域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要求。因 3 第 1 章 概述 新大线北延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此,本项目符合《宿迁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实施方案》(宿环发 〔2020〕78 号)的要求。 (1)生态保护红线 根据《江苏省国家级生态保护红线规划》(苏政发〔2018〕74 号)和《江苏省生 态空间管控区域规划》(苏政发〔2020〕1 号),本项目不涉及江苏省国家级生态红线 区和江苏省生态空间管控区, 因此,本项目建设符合江苏省国家级生态保护红线规划 和江苏省生态空间管控区域规划。 (2)环境质量底线 根据本项目的现状监测结果, 本项目沿线存在既有交通干线晓仰线(二级公路) , 监测期间晓仰线交通量较小, 没有对沿线敏感点造成明显的交通噪声影响, 监测期间 11 处代表性监测点位的声环境质量均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的相应 标准。路北干渠监测断面 CODcr 和 BOD5 超《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中的Ⅳ类标准,其余监测因子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Ⅳ类水 质功能要求, 超标原因可能是沿线农业面源污染所致。 根据《宿迁市 2021 年度环境状况公报》, 项目所在区域为不达标区。为改善环境 空气质量, 宿迁市将持续强化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打赢蓝天保卫战, 宿迁市制定发布了 《2021 年度宿迁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计划》 ,同时采取了相应的实施方案。 本项目施工期采取相应的污染防治措施, 随着施工期的结束, 施工期对环境的影响 消失; 运营期主要污染物为道路交通噪声、汽车尾气和桥路面径流等,运营期采取隔声 窗、 道路排水系统等相应污染防治措施后, 各类污染物的排放不会对周边环境产生不良 影响, 对环境质量起正面提升与改善效应。即不会改变区域环境功能区质量要求, 能维 持环境功能区质量现状。 因此本项目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 不会冲破区域环境质量底线。 (3)资源利用上线 本项目为公路建设工程,工程永久占地约 192 亩。本项目的建设不会影响区域土 地资源总量。 (4)环境准入负面清单 4 第 1 章 概述 新大线北延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本项目不涉及江苏省国家级生态红线区和江苏省生态空间管控区,不在周边的国 家级生态红线区和生态空间管控区范围内设置大临工程,对环境影响较小。本项目施 工期废水经处理后回用,营运期对沿线声环境质量超标的敏感点采取隔声窗等措施, 因此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本项目为公路工程,不属于负面清单内的项目,因此符合 环境准入负面清单。 1.5 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 (1) 本项目途经宿迁市宿豫区来龙镇、曹集镇,所经路段以农村道路、沟渠、住 宅用地为主,沿线居民区较集中。 噪声评价范围内有 12 处声环境敏感点,沿线受影响 的居民数量比较多,噪声影响明显,采取技术经济可行的降噪措施是必要的。 (2)本项目不涉及江苏省国家级生态保护红线和江苏省生态空间管控区。项目大 临工程涉及施工场地和施工便道,其施工期的影响较大。此外,营运期产生的交通噪 声也对周边居民等敏感点产生影响。因此,本项目需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是:施工期 施工噪声、施工扬尘、施工废水排放对环境的影响,公路施工占用土地、破坏植被对 生态环境的影响;运营期重点关注公路交通噪声对环境的影响。 1.6 报告书主要结论 新大线北延工程符合国家和地方产业政策、符合 《宿迁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 2030)》 、《宿豫区综合交通中长期发展规划(2019—2035 年)》 和“三线一单”的 要求。在设计阶段、施工阶段、营运阶段采取一定的环保措施后,项目建设对环境的 影响处于可接受水平,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项目建设是可行的。 5 第 2 章 总则 新大线北延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第2章 总则 2.1 编制依据 2.1.1 国家法律、法规、规章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 年修订), 2015 年 1 月 1 日施行;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2018 年修正) ,2018. 12.29;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 2021 年 12 月 24 日通过, 2022 年 6 月 5 日施行;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17 年 6 月修订), 2017.6.27;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20 年修订), 2020.9.1;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19 年修正), 2020.1.1;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2011.3.1; (8)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2017.1.1; (9)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 682 号, 2017.7.16; (10)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21 年版)》, 2021.1.1; (11)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生态部令第 4 号, 2018.7.16; (12) 《关于进一步加强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环 发[2012]49 号; (13) 《地面交通噪声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发[2010] 7 号; (14) 《关于在公路建设中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的若干意见》,交公路发 [2004]164 号; (15) 《关于公路、铁路(含轻轨)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噪声有关问 题的通知》(环发[2003]94 号), 2003 年 5 月; 6 (16) 《关于加强公路规划和建设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环发[2007]184 号; (17) 《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发 [2012]77 号; (18) 《关于切实加强风险防范严格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环发[2012]98 号; (19)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 年本)》,国家发改委令[2019]第 29 号; (20) 《限制用地项目目录(2012 年本)》和《禁止用地项目目录(2012 年 本)》,国土资源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2.5.23; (21) 《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5]17 号),国务院, 2015 年 4 月 2 日。 (22) 《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 号; (23) 《关于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环环评 [2016] 150 号),环境保护部, 2016.10.27。 2.1.2 地方法规、规章和规划 (1)《江苏省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江苏省人大常委会, 2018 年 3 月 28 日) ; (2)《江苏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江苏省人大常委会, 2018 年 3 月 28 日); (3)《江苏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江苏省人大常委会, 2018 年 11 月 23 日); (4)《江苏省水污染防治条例》(江苏省人大常委会, 2020 年 11 月 27 日); (5)《江苏省土地管理条例》(2004 年 4 月 16 日起施行); (6) 《省政府关于印发推进环境保护工作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 (苏政发[2006]92 号) ; (7) 《关于切实做好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工作的通知》 (苏环管[2006]98 号) ; (8) 《关于切实加强危险废物监管工作的意见》(苏环规[2012]2 号,2012 年 10 月 7 1 日); (9) 《江苏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苏政发[2005]92 号) ; (10) 《省政府关于实施蓝天工程改善大气环境的意见》(苏政发〔2010〕87 号) ; (11) 《关于加强建设项目环评文件固体废物内容编制的通知》 (江苏省环境保护 厅,苏环办[2013]283 号) ; (12) 《江苏省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苏 环办[2014]1 号, 2014 年 1 月 6 日) ; (13)《关于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现状监测管理的通知》(苏环办[2016]185 号); (14)《关于切实加强施工工地塑料防尘网使用管理工作的通知》(苏环办[2019]254 号); (15)《省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国家级生态保护红线规划的通知》(苏政发[2018]74 号); (16) 《江苏省生态空间管控区域规划》(苏政发[2020]1 号); (17) 《省政府关于江苏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2021-2030 年)的批复》, (苏政复[2022]13 号) ; (18)《省政府关于全省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方案的批复》 (苏政复[2009]2 号); (19) 《江苏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苏政发[2015]175 号); (20) 《江苏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苏政发[2016]169 号); (21)《宿迁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宿迁市人大常委会, 2019 年 10 月 29 日); (22) 《宿迁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 2.1.3 技术规范、导则和标准 (1)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 1-2016); (2)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 (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2.3-2018) ; 8 (4)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 (5)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21); (6)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22); (7)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土壤环境》(HJ964-2018) (8) 《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JTGB03-2006); (9) 《环境噪声与振动控制工程技术导则》(HJ2034-2013); (10)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 (11) 《防治城市扬尘污染技术规范》(HJ/T393-2007); (12)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公路》(HJ552-2010); (13) 《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GB04-2010); (14) 《声屏障声学设计和测量规范》(HJ/T90-2004); (15) 《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JGJ146-2004); (16) 《建筑环境通用规范》(GB55016-2021)。 2.1.4 建设项目相关资料 (1) 项目环评委托书; (2) 《宿豫区新大线北延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宿迁市宿豫区交通运输局、 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3) 《宿迁市宿豫区发展和改革局关于新大线北延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 复》(宿豫发改[2021]126 号) 。 2.2 评价目的 (1)通过对本工程项目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可从环境保护角度论证本工程项目的 选线和建设的合理合法性。 (2)通过对工程评价范围内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的调查研究,针对本工程项目 的设计、施工和营运各阶段,预测工程对沿线环境的影响范围和程度,提出防治污 染、减轻项目建设带来的环境影响的措施与对策,为项目的优化选线、合理布局、环 9 第 2 章 总则 新大线北延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保工程设计提供科学依据,既促进当地经济的协调发展又保持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3)将环保措施、建议和评价结论反馈于工程设计和施工,为优化工程设计提供 科学依据,以减少或减缓由于工程建设而导致的对周围环境的负面影响。 2.3 评价因子与评价标准 2.3.1 环境影响识别 根据《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JTGB03-2006),对项目建设及运营可 能产生的各类环境影响因素按照长期、短期,可逆、不可逆,严重、一般、轻微等进 行矩阵列表分析,分析结果见表 2.3- 1。 表 2.3- 1 环境影响识别矩阵表 施工行为 环境资源 前 期 施工期 运营期 占 地 取、 弃土 路 基 路 面 桥 涵 材 料运 输 机 械 作 业 运 输 行 驶 绿 化 复 垦 桥 涵 边 沟 生 态 资 源 土质 □ 地表水文 □ 地面水质 □ □ 水土保持 □ □ 水生生物 陆地植被 □ □ 陆栖动物 ■ □ □ 生 活 质 量 居住 ■ □ □ 声学质量 ■ □ □ 空气质量 □ □ 注: □/○:长期/短期影响;涂黑/白: 不利/有利影响;空白:无相互影响。 2.3.2 评价因子 根据环境影响识别结果,拟建项目主要环境影响因素的评价因子见表 2.3-2。 表 2.3-2 评价因子一览表 环境因素 评价因子 现状评价 施工期 运营期 地表水环境 pH 、CODcr 、总磷、 BOD5 、氨氮、SS、石油 类 BOD5 、CODCr 、氨氮、 SS、石油类 CODCr 、BOD5 、SS 、石 油类 10 第 2 章 总则 新大线北延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环境因素 评价因子 现状评价 施工期 运营期 声环境 LAeq 、Ld 、Ln LAeq 、Ld 、Ln LAeq 、Ld 、Ln 环境空气 CO 、NO2 、PM10、 PM2.5 、O3 、SO2 沥青烟气、TSP NO2 生态环境 植被、农田、水土流失 植被、农田、水土流失 绿化管理、景观环境 2.3.3 评价标准 2.3.3.1 地表水 (1) 环境功能区划 拟建项目主要跨越的地表水体是路北干渠,根据《江苏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 划(2021-2030 年) 》 (苏政复[2022]13 号) ,路北干渠未划定功能区,本评价参照Ⅳ 类水体进行评价。 表 2.3-3 沿线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 序 号 名称 起点 终点 功能现状 水质目标 与项目位 置关系 执行依据 1 路北 干渠 老宿沭路 路北河 晓仰线 嶂山一 干渠 农用 Ⅳ 跨越 《江苏省地表水(环 境)功能区划(2021- 2030 年) 》(苏政复 [2022]13 号) (2)环境质量标准 表 2.3-4 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执行标准(摘录) 适用水体 路北干渠 与项目关系 跨越 标准依据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Ⅳ类标准 评价因子 浓度限值(mg/L) *pH 6~9 CODCr ≤30 总磷(以 P 计) ≤0.3 (湖、库 0.1) BOD5 ≤6 氨氮 ≤1.5 *SS ≤80 石油类 ≤0.5 注: SS 参照《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21)中的水作标准,pH 单位为无量纲。 (3)污染物排放标准 施工期产生的生产废水经处理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 (GB/T18920-2020) 相应标准后回用于施工场地洒水降尘和绿化,不外排。 施工营地租 用当地白鹿湖社区的房屋, 附近已有市政污水管网, 生活污水依托当地已有的污水处理 11 设施处理后纳入市政污水管网, 最终进入来龙镇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 具体污水排放执 行标准见下表。 表 2.3-5 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 (单位: mg/L) 项目 冲厕、车辆冲洗 城市绿化、道路清扫、消防、 建筑施工 pH* 6-9 6-9 色度 30 嗅 无不快感 浊度/NTU 5 10 溶解性总固体/ (mg/L) 1000 1000 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 ) / (mg/L) 10 10 氨氮/ (mg/L) 5 8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mg/L) 0.5 0.5 铁/ (mg/L) 0.3 - 锰/ (mg/L) 0.1 - * :pH 单位为无量纲 2.3.3.2 声环境 (1)环境功能区划 根据《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宿迁市市区声环境功能区划分调整方案的通知》 (苏政发办〔2021〕46 号),本项目全线位于乡村区域,村庄原则上执行 1 类声环境 功能区要求,有交通干线经过的村庄可局部或全部执行 2 类声环境功能区要求。因 此,本项目建设前,周边区域属于无交通干线经过的农村区域,建设前现状应执行 1 类标准。本项目属于交通干线,建设后,本项目边界线外 35 米外至评价范围以内区域 执行 2 类标准,边界线外 35 米内区域执行 4a 类标准。 具体见表 2.3-6。 表 2.3-6 宿迁市声环境功能区分类及适用区域 功能区 类别 适用区域 本项目所涉路段 0 类 适用于康复疗养区等特别需要安静的区域。 / 1 类 适用于以居民住宅、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设计、 行政办公为主要功能,需要保持安静的区域。 本项目建设前, 周边农村地区 2 类 适用于①以商业金融、集市贸易为主要功能,或者居 住、商业、工业混杂,需要维护住宅安静的区域; ②工业活动较多或有交通干线经过的村庄(执行 4 类 声环境功能区要求的地区除外) ; ③集镇; 评价范围内除 4a 类的其他区域 3 类 适用于①以工业生产、仓储物流为主要功能, 需要 防止工业噪声对周围环境产生严重影响的区域; ②独立于村庄、集镇之外的工业、仓储集中区。 / 12 功能区 类别 适用区域 本项目所涉路段 4 类 4a 类 交通干线边界线外两侧一定距离内的区域: a)相邻区域为 1 类声环境功能区,距离为 50±5m; b)相邻区域为 2 类声环境功能区,距离为 35±5m; c)相邻区域为 3 类声环境功能区,距离为 20±5m; 本项目道路、晓仰线等交通干 线两侧道路边界线外 35m 距离 内。 4b 类 适用于铁路干线边界线外两侧一定距离以内的区 域: a)相邻区域为 1 类声环境功能区,距离为 50±5m; b)相邻区域为 2 类声环境功能区,距离为 35±5m; c)相邻区域为 3 类声环境功能区,距离为 20±5m; / 注:交通干线边界线是指城市交通干线中各级市政道路与人行道的交界线, 无人行道的高架道路地 面投影边界,各级公路的边界线,内河航道的河堤护栏或堤外坡角。 (2)环境质量标准 表 2.3-7 声环境质量标准 序 号 功能区类 别 质量标准 dB (A) 适用路段/范围 昼间 夜间 1 1 类 55 45 现状没有交通干线经过的农村区域 2 2 类 60 50 评价范围内除 4a 类、 1 类的其他区域 3 4a 类 70 55 本项目道路、晓仰线等交通干线两侧道路边界线外一定 距离内。 当交通干线两侧分别与 2 类区相邻时,4a 类区范围分别 为边界线外 35m 的区域。 不低于三层楼房的临街建筑面向交通干线一侧至交通干 线边界线的区域。 沿线敏感点室内噪声执行《建筑环境通用规范》中的相应标准: 表 2.3-8 项目沿线敏感点卧室、起居室、教室内的允许噪声级 房间使用功能 噪声限值 (等效声级,Laeq,TdB) 昼间 夜间 睡眠 40 30 日常生活 40 阅读、自学、思考 35 教学、医疗、办公、会议 40 注::1、当建筑位于 2 类、 3 类、 4 类声环境功能区时,噪声限值可放宽 5dB; 2 、夜间噪声限值应为夜间 8h 连续测得的等效声级 Laeq,8h;. 3、当 1h 等效声级 Laeg,1h 能代表整个时段噪声水平时,测量时段可为 1h。 (3)污染物排放标准 本项目噪声排放标准见表 2.3-9。 表 2.3-9 噪声排放标准 13 第 2 章 总则 新大线北延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昼间, dB 夜间, dB 标准依据 备注 70 55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523-2011) 夜间噪声最大声级超过限值 的幅度不大于 15dB 2.3.3.3 环境空气 (1)环境功能区划 本项目位于二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 (2)环境质量标准 评价标准采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 及 2018 年修改单中的二级 标准。该标准中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氮氧化物等气态污染物浓 度为参比状态下的浓度, PM10 、PM2.5 、TSP 等浓度为监测时大气温度和压力下的浓 度。具体标准值见表 2.3- 10。 表 2.3-10 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执行标准(摘录) 污染物名称 取值时间 浓度限值(CO 为 mg/m3 ,其他为 μg/m3 ) 二级 SO2 年平均 24 小时平均 1 小时平均 60 150 500 NO2 年平均 24 小时平均 1 小时平均 40 80 200 CO 24 小时平均 1 小时平均 4 10 O3 日最大 8 小时平均 1 小时平均 160 200 PM10 年平均 24 小时平均 70 150 PM2.5 年平均 24 小时平均 35 75 TSP 24 小时平均 300 (3)污染物排放标准 本项目施工产生的大气污染物执行江苏省地方标准《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DB32/4041-2021)中的标准。 表 2.3- 11 大气污染物排放相关标准单位:(mg/m3 ) 污染物 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 依据标准 14 第 2 章 总则 新大线北延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监控点 浓度 沥青烟 生产设备不得有明显无组织排放存在 《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DB32/4041-2021) 酚类 边界外浓度最高点 0.02 NMHC 4 苯并[α] 芘 0.008 (μg/m3 ) 颗粒物 0.5 2.4 评价等级与评价重点 2.4.1 评价等级 本项目各环境要素环境影响评价等级见表 2.4- 1。 表 2.4- 1 评价等级划分一览表 环境因素 划分依据 评价等级 地表水 本项目施工期生产废水经处理后回用于施工场地洒水防 尘和绿化,不外排;施工营地租用当地白鹿湖社区的房 屋,附近已有市政污水管网,生活污水依托当地已有的 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纳入市政污水管网,最终进入来龙 镇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表水环境》(HJ2.3-2018)表 1 的注 10,评价等级为 三级 B。 三级 B 声环境 本项目沿线以村镇为主,涉及 4a 和 2 类声环境功能区, 项目建成后沿线敏感点噪声级增加量达 5dB (A)以 上,且受影响人口数量较多。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 导则声环境》(HJ2.4-2021) ,本项目声环境评价等级为 一级。 一级 环境空气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 2018) ,等级公路按照沿线集中式排放源(服务区)排 放的污染物计算评价等级。 本项目沿线没有服务区、车 站等集中式排放源,因此确定本次大气评价等级为三 级。 三级 生态环境 项目评价范围内不涉及江苏省国家级生态红线区和江苏 省生态空间管控区。工程占地面积 192 亩(0. 13km2 ) 。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 2022),本项目生态环境评价等级为三级。 三级 地下水环境 本项目为公路建设项目, 工程内容不包含加油站和服务 区,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类型为报告书。根据《环境影响 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 附录 A,本 项目属于 IV 类项目, 不开展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不评价 15 土壤环境 本项目为公路建设项目。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土壤环境》(HJ964-2018) 附录 A,本项目属于交通运 输仓储邮政业,为 IV 类项目, 因此不开展土壤环境影 响评价。 不评价 环境风险 本项目为公路工程、无服务区加油站、不涉及危险物质 的生产、储存和使用,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技术导 则》(HJ169-2018), 判定本项目风险评价等级为简单 分析。 简单分析 2.4.2 评价工作重点 根据初步工程分析和项目所在地环境特征,本次评价重点为声环境、水环境影响 评价,以及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及其可行性论证。 2.5 评价范围与评价时段 2.5.1 评价范围 各环境要素评价范围见表 2.5- 1。 表 2.5- 1 评价范围一览表 评价环境要素 评价范围 地表水环境 陆地范围内,公路中心线两侧 200m 以内范围;路线跨越水体时,扩 大为路中心线上游 100m、下游 1000m 范围内 声环境 本项目道路中心线两侧 200m 范围外的敏感保护目标贡献值均能满足 相应功能区标准,因此,本项目评价范围为道路中心线两侧 200m 范 围内。 环境空气 根据 HJ2.2-2018 ,三级评价项目不需要设置评价范围。 地下水环境 不设置评价范围。 土壤环境 不设置评价范围。 生态环境 公路中心线两侧 300m 以内区域及公路沿线动土范围。 风险事故 覆盖环境风险影响范围所及的水环境保护目标水域。 2.5.2 评价时段 施工期: 2022 年至 2023 年,建设工期 1 年; 运营期:运营近期 2024 年、运营中期 2030 年、运营远期 2038 年。 16 第 2 章 总则 新大线北延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2.6 相关规划与环境功能区划 2.6.1 相关规划 2.6.1.1 与《宿迁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相符性分析 根据《宿迁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 中的市域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规划目标: 构建区域协调、城乡统筹发展的市域综合交通体系;整合各项设施规划,建设 “快速、便捷”的客运交通系统以及“专业化、多式联运”的货运系统。。 发展策略: 1、交通引导城乡发展 构建多方式综合交通体系,以交通设施的建设引导城乡空间和产业布局,发挥支 撑和引导空间、产业合理分布的功能,通过交通的差别化发展引导市域政策分区的形 成。 2、城乡交通一体化发展 城乡交通网络一体化。完善城乡道路交通网络,形成各市县城区之间、各市县城 区与主要乡镇之间、各乡镇之间等的多层次差异化道路交通系统。城乡交通运行一体 化。合理布局转换枢纽,实现城乡公交与城市公交的换乘;结合城镇空间布局,合理 确定城乡公交发展模式。 相符性分析: 本项目作为幸福大道中环线之一新大线的一部分,沿线串联了来龙 镇等多个村居。项目建成后与现状新大线相接,将连通晓仰线与 325 省道,进一步加 密宿豫区纵向路网,增强区域联系,并且可以服务于沿线来龙镇的多个村居,有利于 增强城镇服务功能,起到辐射周边乡镇和村庄的作用。因此,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宿 迁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 。 2.6.1.2 与《宿豫区综合交通中长期发展规划(2019—2035 年)》 相符性分析 根据《宿豫区综合交通中长期发展规划(2019-2035)》,宿豫区规划形成“三环 多支”的幸福大道网络布局,里程 255km。 17 内环:二级及以上;中环:二级为主、三级为辅;外环:三级为主、二级为辅; 支线:三级公路为主。以实现对全区所有乡镇乡镇、新型农村社区、乡村景区(旅游 区)和乡镇工业集中区的全覆盖,支撑和服务乡村振兴及城乡融合发展。 其中内环形成两纵三横布局。 两纵: 幸福大道(杨舍路):一级公路兼城市主干道,服务于沿线乡镇居民的出行。 幸福大道(新大线):二级公路,全长约 14.5km。服务于新庄镇至大兴镇的出行 需求,同时衔接省道路网。 三横: 幸福大道(宿沭线):二级公路,服务于沿线乡镇(曹集乡,新庄镇,来龙镇) 之间的出行。 幸福大道(宿穿线):二级公路,全长约 10km。途径宿迁电子商务产业园、梨园 湾、 杉荷园,宿穿线是幸福大道的先导段,激活整个区域。 幸福大道(顺兴线):二级公路,全长约 10.5km。途径顺河街道、大兴镇,服务 于沿线居民出行。 相符性分析: 本项目是《宿豫区综合交通中长期发展规划(2019—2035 年)》规 划“三环多支”的幸福大道网络布局中的一部分,项目的规划建设将加速实现对全区 所有乡镇、新型农村社区、乡村景区(旅游区)和乡镇工业集中区的全覆盖,同时支 撑和服务乡村振兴及城乡融合发展。因此,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宿豫区综合交通中长 期发展规划(2019—2035 年)》 要求。 18 图 2.6- 1 宿豫区综合交通中长期发展规划图 2.6.1.3 与《宿豫区“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相符性分析 根据《宿豫区“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中第四章节重点任务: 推进地方干线建设。进一步提升乡镇、园区、交通枢纽等节点的对外交通条件, 推进幸福大道三环六线工程,进一步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和提级改造,提升农村公路网 层次,提升乡镇之间联系的便捷度。重点建设项目有:新建幸福大道外环线、北互通 至 S268 连接线、袁家村路、京杭大道东延、 新大线北延、临港大道、利民河路南 延、顺兴线西延、利民河路北延、新欣路东延、机场连接线;改扩建仰顺线、顺兴线 东延、 101 项目北路、 101 项目南路、幸福大道拓宽、晓仰线、 丁仰线、顺椿线、槽 张线、新大线;前期研究疏港大道;农村公路提档升级约 100 公里。 19 本项目已经列入《宿豫区“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中地方干线公路重 点建设项目,因此本项目的建设与《宿豫区“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 相符。 本项目 图 2.6-2 宿豫区“十四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 2.6.1.4 与《宿迁市宿豫区国土空间规划近期实施方案》(2021年)的相符性 根据《宿迁市宿豫区国土空间规划》(2021年) 中 1.3.2 用地优化布局情况:本 次近期实施方案重点保障中心城区、湖滨新区组团、高新区组团等重点发展区域,着 力保障来龙镇、皂河镇、新庄镇等重点镇产业发展和镇区公共服务设施项目。本次近 20 期实施方案主要保障北互通至 268 省道连接线、 346 省道拓宽、临港大道、杨舍路北 延、江山大道北延、 S344 沭阳至湖滨新区段、 S505 宿迁段、皂河港连接线、支二十 八路等交通项目,将这些项目布置到允许建设区范围内,或列入重点项目清单中,并 安排一定的建设用地新增指标,为今后项目报批“留通道”,保障全区交通网线建设 的顺利实施。 本项目属于《宿迁市宿豫区国土空间规划近期实施方案》中“附表 3 重点建设项 目用地规划表”中的重点建设项目,因此,符合《宿迁市宿豫区国土空间规划》 (2021 年) 的要求。 2.6.1.5 与《江苏省国家级生态保护红线规划》(苏政发〔2018〕74 号)和《江苏 省生态空间管控区域规划》(苏政发〔2020〕1 号) 的相符性分析 根据《江苏省国家级生态保护红线规划》(苏政发〔2018〕74 号)和《江苏省生 态空间管控区域规划》(苏政发〔2020〕1 号),本项目不涉及江苏省国家级生态红线 区和江苏省生态空间管控区,与本项目最近的生态空间管控区是新沂河(宿豫区)洪 水调蓄区,最近距离 2.3km;与本项目最近的国家级生态红线是江苏三台山国家森林公 园,最近距离 9.8km。此外,本项目不在国家级生态红线区和江苏省生态空间管控区内 设置施工场地、取弃土坑等临时工程,项目的施工期和运营期均不存在周边国家级生 态红线区和江苏省生态空间管控区管控措施中明确禁止的行为活动。 因此,本项目符合《江苏省国家级生态保护红线规划》和《江苏省生态空间管控 区域规划》的相关要求。 2.6.2 环境功能区划 依据《江苏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2021-2030 年)》(苏政复[2022]13 号)、《江苏省国家级生态保护红线规划》(苏政发〔2018〕74 号)、《江苏省生态 空间管控区域规划》(苏政发〔2020〕1 号)、《宿迁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 年)》、《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技术规范》 (GB/T15190-2014)等,确定项目所在区域 环境功能区划,具体情况见下表。 表 2.6- 1 环境功能区划分表 项目 功能区划分依据 功能区划分 环境功能 21 水环境功能 区 参照《江苏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 (2021-2030 年) 》(苏政复[2022]13 号) 、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 、 《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技术规范》、《声环境 质量标准》(GB/3096-2008)文件与相关环 境功能区的确定原则。 参照Ⅳ类 农业用水 环境空气功 能区 二类 农村区域 声环境功能 区 4a 类、 2 类 4a 类:交通 2 类: 居住、商 业、工业混杂 生态环境功 能区 《江苏省国家级生态保护红线规划》(苏政 发〔2018〕74 号) 和《江苏省生态空间管控 区域规划》(苏政发〔2020〕1 号) / / 2.7 环境保护目标 2.7.1 地表水环境保护目标 项目沿线的水环境保护目标见下表所示。 表 2.7- 1 地表水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 序号 名称 与本项目位置关系 河宽 水体功能 水质目标 1 路北干渠 以桥梁形式跨越,一跨过 河,不在水中设置桥墩 10m 农用 Ⅳ 2.7.2 声环境和环境空气保护目标 根据现场调查,本工程共涉及 12 处声、气环境敏感点, 其中 1 处是卫生院,其余 均为居民点,声环境和环境空气保护目标见下表。 22 第 2 章 总则 新大线北延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 2.7-2 声环境和环境空气保护目标一览表 序 号 声环境保 护目标名 称 所在路 段 里程范围 线路 形式 方位 (相对拟 建道路) 声环境保护目标预 测点与路基高差/m 距道路边界 (红线)距离 /m 距道路中 心线距离 功能 区 功能区 户数 (户) 声环境保护目标情况说明(建筑 结构、朝向、楼层周围环境情 况) 现场照片 平面位置图 起点里 程 终点里 程 N1 陵园村九 组 起点~ 来陵线 K0+157 K0+598 路基 西 1.0 23 31 4a 2 砖混结构, 1 层平房,侧对拟建 公路, 周边主要为农田 2.4 65 73 2 33 N2 白鹿湖新 型社区 (原沟东 村) K0+637 K0+915 路基 东 1.2 14 26 4a 7 砖混结构, 2 层自建房, 侧对拟 建公路,周边主要为农田 -0.4 40 53 2 5 N3 蔡庄 1 K0+880 K0+894 路基 西 0.3 153 160 2 2 砖混结构, 1 层平房,侧对拟建 公路, 周边主要为农田 N4 汪南庄 K1+102 K1+410 路基 东 0.1 47 60 2 18 砖混结构, 1 层平房,侧对拟建 公路, 周边主要为农田和 N5 李大皮圩 子 K1+152 K1+800 路基 西 -0.9 27 38 4a 2 砖混结构, 1 层平房,侧对拟建 公路, 周边主要为农田 -0.2 71 81 2 68 N6 蔡集村 K1+454 K1+815 路基 东 -0.4 6 13 4a 15 砖混结构, 1 层平房,侧对拟建 公路, 周边主要为农田, 北侧为 现有来陵线。 -0.2 42 49 2 44 N7 蔡庄 2 K2+926 K2+986 路基 东 0.4 88 99 2 6 砖混结构, 1 层平房,侧对拟建 公路, 周边主要为农田 N8 曹夏 K3+391 K3+411 路基 东 0.1 187 198 2 1 砖混结构, 1 层平房,侧对拟建 公路, 周边主要为农田 23 N9 张新村 K4+333 K4+514 路基 东 0.3 84 95 2 14 砖混结构, 1 层平房,侧对拟建 公路, 周边主要为农田 N10 李槽坊 侍盛线 ~晓仰 线 K4+442 K4+831 路基 西 0.5 2 40 4a 4 砖混结构, 1 层平房,侧对拟建 公路, 周边有既有道路侍盛线。 -0.2 44 51 2 50 东 0.5 12 25 4a 2 0.6 77 150 2 1 N11 盛湖村卫 生室 K4+794 K4+797 路基 东 1.1 93 168 2 1 砖混结构, 1 层平房,侧对拟建 公路, 周边有既有道路侍盛线。 N12 陆宋村 K6+657 K6+900 路基 西 0.6 2 13 4a 3 砖混结构, 1 层平房,侧对拟建 公路, 北有既有二级公路晓仰 线,最近距离 31m 0.8 37 47 2 10 东 0.8 7 23 4a 4 注: ①路基高差=路面高程-预测点地面高程 道路中心线 评价范围线 敏感点 24 第 3 章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新大线北延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2.7.3 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本项目不涉及生态敏感区,生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主要为沿线生态系统及植被,详 见下表。 表 2.7-3 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 序号 保护目标 保护目标概况 1 陆生植物 工程占地造成损失的植被。 2 水生生物 所跨河流、坑塘的各种鱼类等。 3 土地资源 评价区域土地利用类型以园地、交通运输用地、住宅用地为主,需保 护项目路线两侧的耕地资源。 4 生态系统 灌草丛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城镇/村落生态系统 5 陆生资源 工程建设造成植物量损失 2.8 评价方法与工作程序 2.8.1 评价方法 本项目为新建,线路较短。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等要求,本次评 价主要采用现场调查与监测法、模型法等方法开展环评工作。主要评价环节和要素的 评价方法见下表。 表 2.8- 1 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一览表 环境要素 现状评价 预测评价 地表水环境 收集资料、现状监测 类比与计算相结合 声环境 资料收集、现状监测 模式计算、类比分析 环境空气 资料收集 类比分析 生态环境 现状调查、资料收集 资料调查与分析 风险评价 / 资料分析 2.8.2 评价工作程序 评价工作程序见图 2.8- 1。 25 第 3 章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新大线北延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图 2.8- 1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 2.9 路线比选 结合工可报告中路线走廊带的总体走向、起终点及控制因素分析,本次对 K、B 两 条可能的路线进行比选: 方案 K (红线,推荐方案): 本方案考虑利用老路、避免占用 101 项目用地及占用基本农田。该方案起于宿连 航道梨园桥连接线处,沿路北干渠东侧向北延伸,于侍盛线交叉口折而向西跨过槽坊 桥后,利用现状晓侍线继续向北延长,终止于晓仰线,路线全 6.931km。 方案 B (蓝线): 26 本方案考虑线形顺直及按路北干渠单侧布设。该方案从起点一直沿路北干渠东侧 向北延伸,终止于晓仰线,路线全长 6.929km。 图 2.9-1 路线方案比较图 表 2.9-1K 线和 B 线方案比较表 环境要素 主要指标 K 线 B 线 生态环境 总占地(亩) 192 213 新增征地(亩) 167.97 190 27 占用基本农田(亩) 0 2.5 植被类型 基本一致 野生动物保护 无 无 生态红线 不涉及 不涉及 声环境 敏感点数量 12 处敏感点 12 处敏感点 水环境 敏感水体 跨越 1 处沟渠 跨越 1 处沟渠 社会环境 路网衔接 可以利用部分老路, 减 少新增用地。 占用了基本农田;不能利 用老路;增加了征地拆迁 量;需要迁移坟墓 25 座; 终点交通组织混乱。 结论 推荐 综上所述, K 线与 B 线相比,可以利用部分老路,减少新增用地,不占用基本农 田,且沿线涉及的声环境、水环境敏感点相当,因此环评推荐 K 线方案。 28 第3章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3.1 工程概况 3.1.1 项目基本信息 (1)项目名称:新大线北延工程 (2)项目性质: 新建 (3)建设项目类别: E4812 公路工程建筑 (4)建设单位:宿迁市宿豫区交通运输局 (5)总投资: 14088 万元 (6)项目地理位置:项目位于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见附图一。 3.1.2 线路走向 本项目位于宿迁市宿豫区,线路总体呈南北走向,起于宿连航道梨园桥连接线 处, 起点桩号 K0+000 ,沿路北干渠向北延伸,于 K1+794.699 与来陵线相交,于 K4+793.729 与侍盛线交叉折而向西跨过槽坊桥后,利用现状晓侍线继续向北延伸,于 K5+934.043 与侍大线交叉,于 K6+791.648 经规划的北互通连接线后向北终止于晓仰 线,终点桩号 K6+936 。道路全长约 6.936 公里。 3.1.3 现有道路概况 3.1.3.1 现有道路现状调查 1、路基标准横断面 现状老路分为两段,断面组成如下: (1) K3+950~K4+800 ,现状道路等级为四级公路,设计速度 20km/h ,路面宽 4.5m。 (2) K4+800~终点,现状道路等级为三级公路,双向两车道,设计速度 40km/h ,路面宽 7m (2×3.5m 行车道)。 2、老路防护排水 29 路基防护方式为植草、植树防护,防护基本完好,未出现明显破坏。旧路路面排 水采用散排型式,即雨水通过路拱横坡排至两侧土路肩,在流经边坡,排出路基范 围。 3、老路改造方案 混泥土路面段 (K3+950~K4+800) :现状道路等级较低,紧临路北干渠。考虑到 绿化植树空间、行使安全因素,推荐方案线位整体东移,并预留 3~5m 绿化空间。因 此老路基本无法利用,拟采用全部新建方案。 沥青路段(K4+800~终点段):根据现场调查统计,路段主要病害类型为纵缝 (61.32%),其次是龟裂(32%),局部存在横缝(5.96%)及网裂(0.59%)。路面 状况较差、结构层薄弱、结构强度较差,加上交通量的不断增加,尤其以超载车辆对 路面的反复作用,基层产生破碎,形成反射裂缝、较严重龟裂病害,拟采用挖除新建 方案。 3.1.3.2 现有桥涵现状调查 1、现有桥涵情况 本项目现状有 13 道圆管涵,其中 12 道带有闸室(门),涵管过路后与路东侧水 泥渠相接,用于灌溉农田。 本项目在 K4+810.865 处存在 1 座现状桥梁, 桥梁现状横断面为 0.5 (防撞护栏) +6m (行车道) +0.5m (人行道) =7m。桩号及上下部结构形式如下表 3.1- 1 所示。 表 3.1- 1 现状桥梁一览表 序 号 桥梁名 称 河流 名称 中心 桩号 桥梁 跨径 (m) 桥梁角度 (°) 桥长 (m) 桥梁总 宽(m) 上部结 构类型 下部结构 型式 1 槽坊桥 路北 干渠 河 K4+810.865 1x10 90 14.04 7 PC 空 心板 柱式台、 桩基础 30 图 3.1- 1 现状槽坊桥 2、现有桥涵改造方案 本次桥梁改造方案采用切除老桥南侧边板 50cm 悬臂、防撞护栏及 30cm 耳墙,南 侧拼宽 7.0m,拼宽后桥梁全宽 14.0m。拼宽部分上部结构采用与老桥相同的 1x10m 预 应力空心板梁,梁高 50cm。桥台采用直径 1.0m 桩径。 本次改造接长涵洞 13 道,改造接长涵洞情况详见下表。 表 3.1-2 改造接长涵洞一览表 序号 中心桩号 结构类型 交角 孔径-跨径 涵长 备注 (°) (n-m) (m) 1 K0+603.4 圆管涵 90 1- Φ0.6 17.0 右侧接长 2 K1+029.3 圆管涵 87 1- Φ0.8 13.04 右侧接长 3 K1+799.8 圆管涵 83 1- Φ0.8 16.54 右侧接长 4 K2+224.3 圆管涵 90 1- Φ0.8 14.0 右侧接长 5 K2+656.3 圆管涵 94 1- Φ0.6 12.03 右侧接长 6 K2+950.8 圆管涵 74 1- Φ0.8 13.63 右侧接长 7 K3+189.8 圆管涵 91 1- Φ0.8 14.0 右侧接长 8 K3+588.6 圆管涵 89 1- Φ0.8 14.0 右侧接长 9 K3+947.9 圆管涵 82 1- Φ0.8 4.08 右侧接长 10 K4+209.1 圆管涵 90 1- Φ0.8 14.0 右侧接长 11 K4+455.6 圆管涵 90 1- Φ0.4 14.0 右侧接长 12 K4+839.6 圆管涵 90 1- Φ0.8 12.0 左侧接长 13 K5+941.7 圆管涵 87 1- Φ0.4 5.06 两侧接长 3.1.4 拟建项目建设规模及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拟建道路全长约 6.936 公里,采用二级公路标准建设,设计车速 60 公里/小时,设 小桥 14.01m/1 座,涵洞 13 道,平面交叉 11 处。 31 第 3 章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新大线北延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工程内容包括路基工程、路面工程、桥涵工程、交叉工程及沿线设施等。见表 3.1-3。 表3.1-3项目工程组成一览表 序号 名称 建设内容 1 主体 工程 路基工程 本项目全线长度 6.936km,采用二级公路标准建设,沥青混凝土路 面,本项目 K0+000~K6+658.7 路基宽 10m,横断面组成为 2×3.5m 行车道+2×1.0m 硬路肩+2×0.5m 土路肩,其中K0+000~K4+826 段在 东侧土路肩外侧设置 2m 绿化培土; 本项目 K6+658.7~终点段路基宽 17.5m,横断面组成为 2×2×3.5m 行车道+0.5m 双黄线+2×1.0m 硬路肩 +2×0.5m 土路肩。路面标高与现状干渠顶标高基本一致。 2 路面工程 本项目全线及被交道均采用沥青砼路面。 3 桥涵工程 本项目拼宽桥梁 14.04m/1 座, 改造接长涵洞 13 道。 4 交叉工程 全线被交道路共 16 处。 5 附属 工程 排水工程 边沟:采用碟形边沟,边沟尺寸 3×0.4m。 路面排水:路面水由中拱向两侧自然分散排除,并通过土路肩漫流入 路基排水沟。 土路肩排水:大气降水在路面形成径流, 绝大部分沿路面横坡排走, 土路肩排水选择了漫流的方式排至道路两侧边沟。 6 临时 工程 施工营地 本项目施工营地租用当地白鹿湖社区的房屋。 7 取、弃土场 本项目采用外购土, 不设置取土场; 弃土在临时堆存场暂时贮存后, 运送至指定的弃渣场处理,本项目不 设置专门的弃渣场。临时堆存场设置于用地红线范围内。 8 施工场地 本项目采用商品沥青和混凝土, 施工现场不设置沥青拌合站和混凝土 拌合站。因此, 本项目施工场地主要包括灰土拌合站、预制场和材料 堆场等,施工场地布置于用地红线范围内。 表 3.1-4 项目工程数量及主要技术指标一览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主路 1. 起讫桩号 K0+000~K6+936 2. 道路等级 / 二级公路 3. 建设里程 km 6.936 4. 车道数 / 双向二车道(K0+000~K6+658.7) 、双向四 车道(K6+658.7~终点) 5. 设计速度 km/h 60 6. 路基宽度 m 10 7. 行车道宽度 m 2×3.5 8. 桥梁宽度 m 14 9. 会车视距 m 150 10. 平曲线最小长度 m 300 11. 最大纵坡 % 0.3 12. 最小坡长 m 150 13. 竖曲线最小半径 凸型 m 23000 32 第 3 章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新大线北延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序号 项目 单位 主路 凹形 24000 14. 桥梁载荷等级 老桥公路- Ⅱ级, 拼宽部分公路- Ⅰ级 15. 公路用地 亩 总用地 192.015 亩, 其中新增用地 167.985 亩 16. 拆迁建筑物 m 2 1111.4 17. 桥梁 m/座 小桥 14.04/1 18. 涵洞 道 13 19. 平面交叉 处 16 20. 估算总造价 万元 14088 3.1.5 预测交通量 根据工可报告,项目未来特征年平均交通量预测结果和车型比见表 3.1-5、表 3.1- 6,各型车依据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21) 进行归并,本项目昼 间 16 小时系数取 0.85。昼间和夜间绝对车流量见表 3.1-7 ,各预测年昼、夜及高峰小 时小、中、大型车流量计算公式如下: X=PCU 值/∑ (Ki *ηi ) Ni=X*ηi 式中: X,自然车流总量; Ki ,i 型车换算系数; ηi ,i 型车比例系数; Ni ,i 型车自然车流量。 各预测年昼、夜间小、中、大型车流量见表 3.1-7。 表 3.1-5 项目特征年日平均交通量预测结果表(单位: pcu/d) 特征年 路段 2024 年 2030 年 2038 年 全路段 8143 8684 9405 表 3.1-6 各类车型比例(单位: %) 特征年 小客 大客 小货 中货 大货 汽车列车 2024 年 75.82% 2.90% 8.45% 7.09% 3.05% 2.71% 2030 年 76.58% 2.90% 8. 12% 6.82% 2.94% 2.60% 2038 年 77.60% 2.90% 7.67% 6.46% 2.81% 2.46% 折算系数 1.0 1.5 1.0 1.5 2..5 4.0 车型分类 小型车 中型车 小型车 中型车 大型车 汽车列车 33 表 3.1-7 项目特征年交通量预测结果表(单位:辆/h) 路段 车型 2024 年 2030 年 2038 年 昼间 夜间 昼间 夜间 昼间 夜间 全路段 小型车 310 109 334 118 367 129 占总车流量 比例 84.24% 84.50% 84.77% 84.29% 85.35% 85.43% 中型车 37 13 38 14 40 14 占总车流量 比例 10.05% 10.08% 9.64% 10.00% 9.30% 9.27% 大型车 21 7 22 8 23 8 占总车流量 比例 5.71% 5.43% 5.58% 5.71% 5.35% 5.30% 3.1.6 工程设计概况 3.1.6.1 路基工程 本项目 K0+000~K6+658.7 路基宽 10m,横断面组成为 2×3.5m 行车道+2×1.0m 硬 路肩+2×0.5m 土路肩,其中 K0+000~K4+826 段在东侧土路肩外侧设置 2m 绿化培土; 本项目 K6+658.7~终点段路基宽 17.5m,横断面组成为 2×2×3.5m 行车道+0.5m 双黄线 +2×1.0m 硬路肩+2×0.5m 土路肩。具体见图 3.1-2。 图 3.1-2 路基标准横断面图(K0+000~K4+826) 34 图 3.1-2 路基标准横断面图(K4+826~K6+658.7) 图 3.1-2 路基标准横断面图(K6+658.7~终点) 3.1.6.2 路面工程 本项目全线采用新建路面结构。沥青砼路面具有行车舒适、噪音小,维修方便等 优点,在道路中得到广泛应用。具体路面结构如下: 1、行车道、硬路肩 上面层: 4cmSup-13 (改性) 粘层:改性乳化沥青 下面层: 6cmSup-20 (改性) 封层:改性乳化沥青 基层: 32cm 水稳碎石 底基层: 20cm12%石灰土 35 总厚度: 62cm 2、被交道 面层: 5cmSup-13 (改性) 封层:改性乳化沥青 基层: 20cm 水稳碎石 底基层: 20cm12%石灰土 总厚度: 45cm 3、桥面铺装 上面层: 4cmSup- 13 (改性) 粘层:改性乳化沥青 下面层: 6cmSup-20 (改性) 桥面防水粘结层 总厚度: 10cm 4 、桥头搭板 上面层: 4cmSup- 13 (改性) 粘层:改性乳化沥青 下面层: 6cmSup-20 (改性) 封层:改性乳化沥青 30cm 桥头搭板 2cmC30 素砼 底基层: 20cm12%石灰土 总厚度: 62cm 3.1.6.3 桥涵工程 全线设小桥14.04m/1座, 全线设置涵洞13道, 均为钢筋混凝土圆管涵。 一、桥梁设计标准 汽车荷载等级:老桥公路- Ⅱ级,拼宽部分公路- Ⅰ级; 36 第 3 章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新大线北延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桥面宽度: 南侧拼宽7m,拼宽后桥梁全宽14m。 设计洪水频率: 1/50;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0.20g (相当于地震基本烈度Ⅷ度); 主体结构使用年限: 30年; 护栏、伸缩缝及支座等附属结构使用年限: 15年; 设计安全等级:一级; 本项目主线桥梁设置一览表见下表。 表 3.1-8 本项目主要桥梁设置一览表 序 号 桥梁 名称 河流 名称 中心 桩号 桥梁跨 径 (m) 桥梁角度 (°) 桥长 (m) 桥梁宽 度(m) 上部 结构 类型 下部 结构 型式 备注 1 槽坊 桥 路北 干渠 河 K4+810.865 1 × 10 90 14.04 拼宽 7m PC 空 心板 桩柱 式 台、 灌注 桩基 础 单侧 拼宽 二、桥梁设计方案 本次改造方案采用切除老桥南侧边板50cm悬臂、防撞护栏及30cm耳墙,南侧拼宽 7.0m,拼宽后桥梁全宽14.0m。拼宽部分上部结构采用与老桥相同的1×10m预应力空 心板梁。拼宽桥与原桥上部构造横向连接而下部构造不连接方案,即“上连下不连” 的方式。上部结构10m空心板预制梁高0.5m,中板宽0.99m,边板宽0.995m。桥面现浇 10cm厚C50混凝土及10cm沥青混凝土铺装。 桥型总体布置见图3.1-3所示。 37 第 3 章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新大线北延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图 3.1-3 槽坊桥桥型布置图 三、涵洞设置方案 设置涵洞的原则是:满足沿线农田排、灌的需要,满足部分地区的防洪、排涝, 以及沿线群众生活的用水之需要等。根据现场调查和有关协议,对部分沟渠进行了合 理归并、取舍,根据实际调查情况确定涵洞的孔径尺寸。本次改造接长涵洞 13 道,详 见下表。 表 3.1-9 本项目涵洞设置一览表 序号 中心桩号 结构类型 交角 孔径-跨径 涵长 备注 (°) (n-m) (m) 1 K0+603.4 圆管涵 90 1- Φ0.6 17.0 灌溉、右侧接长 2 K1+029.3 圆管涵 87 1- Φ0.8 13.04 灌溉、右侧接长 3 K1+799.8 圆管涵 83 1- Φ0.8 16.54 灌溉、右侧接长 4 K2+224.3 圆管涵 90 1- Φ0.8 14.0 灌溉、右侧接长 5 K2+656.3 圆管涵 94 1- Φ0.6 12.03 灌溉、右侧接长 6 K2+950.8 圆管涵 74 1- Φ0.8 13.63 灌溉、右侧接长 7 K3+189.8 圆管涵 91 1- Φ0.8 14.0 灌溉、右侧接长 8 K3+588.6 圆管涵 89 1- Φ0.8 14.0 灌溉、右侧接长 9 K3+947.9 圆管涵 82 1- Φ0.8 4.08 灌溉、右侧接长 10 K4+209.1 圆管涵 90 1- Φ0.8 14.0 灌溉、右侧接长 11 K4+455.6 圆管涵 90 1- Φ0.4 14.0 灌溉、右侧接长 12 K4+839.6 圆管涵 90 1- Φ0.8 12.0 灌溉、左侧接长 13 K5+941.7 圆管涵 87 1- Φ0.4 5.06 灌溉、两侧接长 38 3.1.6.4 交叉工程 本项目共设平面交叉 16 处,平面交叉的平均间距为 0.434 公里。 对于现状转角较 小的低等级被交道采取加铺转角措施,对于主要交叉口(规划北互通连接线)采取渠 化拓宽措施。本项目沿线平面交叉如下表所示。 表 3.1-10 平面交叉一览表 序号 交叉桩号 被交道名称 被交道等级 被交道道路 面类型 交叉形式 被交道路基 宽度(m) 1 K0+609.028 地方道路 机耕道路 水泥砼 十 3.5 2 K1+794.699 来陵线 机耕道路 水泥砼 十 3.5 3 K2+390.004 地方道路 机耕道路 水泥砼 T 4 4 K2+994.743 地方道路 机耕道路 土路 T 2 5 K3+406.251 地方道路 机耕道路 土路 T 2 6 K3+942.765 地方道路 机耕道路 水泥砼 T 5 7 K4+189.415 地方道路 机耕道路 水泥砼 T 3 8 K4+453.005 地方道路 机耕道路 水泥砼 T 5 9 K4+793.729 侍盛线 机耕道路 水泥砼 错位十字 6 K4+829.245 10 K4+938.267 地方道路 机耕道路 水泥砼 T 3 11 K5+076.82 地方道路 机耕道路 土路 T 3 12 K5+147.658 地方道路 机耕道路 水泥砼 T 5.5 13 K5+934.043 侍大线 三级公路 沥青 十 7 14 K6+651.685 地方道路 机耕道路 水泥砼 T 3.5 15 K6+791.648 规划北互通 连接线 一级公路 沥青 十 33 16 K6+936.689 晓仰线/地方 道路 二级公路/机 耕道路 沥青/水泥 十 10/3.5 3.1.6.5 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 本项目安全设施包括:标志、标线、护栏等其他安全设施。 1、交通标志 本项目交通标志设计依照《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D81-2017)及相关 规范进行设计,全线设置包括指路标志、指示标志、警告标志、禁令标志等功能齐全 的各类标志,包括交叉路口指路标志、限速标志、人行横道标志、停车让行标志等。 本项目指路标志颜色为蓝底白字白图案,路名牌东西方向道路为蓝底白字,南北 方向道路为绿底白字,警告标志为黄底黑图案、禁令标志为白底黑字红圈、指示标志 为蓝底白字,标志字体采用交通标志专用字体,字高为 40cm,版面内容中汉字间距、笔 画粗度、最小行距、边距、颜色及版面布置等均以 JTGD81-2017 为依据设计。 39 标志板采用 3003 型铝合金板加龙骨固定,圆形、三角形、八边形和矩形的单柱式 底板采用 2mm 厚的铝合金板,单悬臂式的底板采用 3mm 厚的铝合金板。标志板边缘均 采用卷边或角铝加固处理,铝合金板和龙骨之间采用铝合金铆钉连接。铝合金龙骨和 钢管之间采用方头螺栓及抱箍连接,钢管和立柱之间采用双头螺栓连接。标志板反光 材料采Ⅳ类反光膜。 2、交通标线 本项目标线类型主要有车行道边缘线、导向箭头、人行横道线、导向车道线、禁 止跨越对向车行道分界线等。 (1)车行道边缘线为宽 15cm 的白色实线,用来指示机动车道的边缘,或用来划 分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的分界。 (2)对向车行道分界线为单黄虚线,线宽 15cm,黄色虚实线中虚线线段及间隔长 应分别为 400cm 和 600cm。 (3)导向车道线由设置于路口驶入段的车行道分界线构成,用以指示车辆应按导 向方向行驶的导向车道位置。本项目导向车道线为白色实线,线宽 15cm,长 40m。 (4)导向箭头主要用于交叉道口的导向车道内,和在出口匝道附近及对渠化交通 的引导,导向箭头的颜色为白色。本项目导向箭头采用 6.0m 型号,共设置三组,第一 组设置在距离停止线 3m 处,第二组设置在导向车道线末端处,第三组设置在距离第二 组导向箭头 40m 处。 (5)停止线表示车辆等候放行信号的停车位置。本项目停止线为白色实线,线宽 40cm,设置在距人行横道 200cm 处。 (6)被交道已设置停车让行标志的相应的施画停车让行线,线宽 20cm,为白色实 线,“停”字高 250cm,宽 100cm。 (7)人行横道线为白色平行粗实线,线宽 40cm,人行横道最小宽度为 3m,可根 据行人交通量以 1m 为一级加宽,本项目人行横道宽度取 5m。人行横道预告标识为白色 菱形,长 300cm,宽 150cm,线宽 20cm,设置间距为 10~20m。 3、其他设施 40 (1)护栏 本项目护栏设置原则如下: ①在路堤填土高度 h<3.5m 的路段车辆冲出路外受到的损失比撞在护栏上的损失 小,根据规范和宽容性设计理念,原则上不设护栏。 ②在路堤填土高度 h≥3.5m 路段设置 A 级波形梁护栏。 ③在桥梁、通道等构造物的两端均设置不低于 A 级波形梁护栏,路基护栏与桥梁 护栏进行刚性过渡处理的,设置长度为:大桥两端各 40m;中桥两端各 32m;通道两端 各 24m。 ④波形梁护栏起终点设置 AT 型端头,过渡段长度不少于 12m。主线波形梁护栏连 续设置长度不小于 48m。 ⑤路侧一定距离(一般为 3~8m)内有常水深 0.5m 以上的水体(含江河、湖泊、 水库、沟渠等)设置 A 级波形梁护栏。 (2)轮廓标 全线设置护栏路段,轮廓标采用附着在护栏上,设置间距视曲线半径而定;其他 路段按照 50m 间距设置柱式轮廓标,在道路前进方向左、右对称设置。 (3)里程碑 里程碑为白底蓝字,对称埋设在公路前进方向的右侧,间距 1000m。 (4)百米桩 百米桩设在公路右侧之间,每 100 米设一个,可附设于护栏、柱式轮廓标及砼护 栏上,字的颜色和里程碑上字的颜色一致。 (5)公路界碑 公路界碑为白色黑字,对称埋置于公路两侧用地范围分界线上,间距 200m。 (6)警示桩 在村道、汽车通道等较小的支路处设置警示桩,提醒驾驶人员。 (7)道口标柱 41 第 3 章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新大线北延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设于公路沿线交叉路口两侧,通过警示颜色让驾驶者察觉交叉路口,减速慢行, 防范路口车辆突然出现而造成意外。 3.1.7 工程土石方 工程路基土石方见下表。本项目填方总计 302698.2m3 ,挖方总计 151105.2m3 ,利 用方 37198.5m3 ,借方 265499.7m3 ,弃方 113906.7m3 ,弃方在堆存场暂时贮存后,运 送至指定的弃渣场处理,本项目不设置专门的弃渣场。 表 3.1- 11 工程土石方一览表(单位: m3 ) 挖方 填方 利用方 借方 弃方 151105.2 302698.2 37198.5 265499.7 113906.7 注:挖方=利用方+弃方,借方=填方-利用方。 3.1.8 工程占地 本项目施工营地租用当地白鹿湖社区的房屋。本项目采用外购土,不设置取土 场,不设置专门的弃土场;施工场地、施工便道均布置于用地红线范围内。因此,本 项目不存在临时用地。 本项目永久占地 192 亩,占地类型主要为园地、 交通运输用地、 水域用地等,见 下表。 表 3.1- 12 工程永久占地一览表(单位:亩) 用地类型 园地 交通运输用地 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 住宅用地 合计 农村道路 坑塘水面 沟渠 合计 1.37 46.61 0.18 139.07 4.78 192 3.1.9 工程拆迁 本项目拆迁的建筑物主要为沿线平房,此外本工程沿线需拆迁电力、通讯及其他 设施。本项目预计拆迁 11 户民房,涉及人口约 40 人。 具体见下表。 表 3.1- 13 拆迁数量估算表 建筑物 电力电讯设施 平房 (m2 ) 混凝土场 地 (m2 ) 牲畜 (间) 电力线或通讯线(m) 电杆(根) 380v 电 力线 10kv 电 力线 通讯线 水泥砼 电力塔 1604.5 362 2 450 280 9150 41 / 42 第 3 章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新大线北延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3.1.10工程实施方案 3.1.10.1 施工方案 1 、路基工程 (1) 一般路基施工方案 全线路基土方工程应安排有经验的施工队伍,采用机械化施工。施工过程中,每 一压实层均应检验压实度,检验频率为每1000㎡至少检验2点,不足1000㎡时检验两 点,确保压实度满足设计要求。 (2) 特殊路基处理 项目区域内新建路段存在中、高压缩性土地基,在附加应力作用下变形较大,使 路基产生较大沉降造成路面开裂。设计中依据容许工后沉降标准采用相应的地基处理 方法,满足路基及桥涵对地基强度的要求。 中、高压缩性土路段的施工应提前完成,完工后应留有充足的预压沉降期。修筑 路面结构前,路基沉降应趋于稳定,地基固结度达到设计规定值。 (3) 路基防护与排水工程 路基防护工程与路基工程施工一并进行,尽量在雨季前形成路基排水系统,以减 少或防止雨水对已成路基土方或路面基层的冲刷、浸泡,降低土基和路面基层的强 度。 2 、路面工程 本项目作为二级公路,路面施工质量十分重要。严格控制材料用量和材料组成, 实行严格的工序管理,做好现场监理与工序检测,确保施工质量。 路面施工前应做好各项室内试验工作,并选择一定长度(≥200m)的路段设置试 验段,获取经验后推广应用。 。 路面面层和桥面铺装下层采用挂线控制标高和摊铺厚度,桥面铺装上层采用平衡 梁法控制摊铺厚度。沥青面层还需注意保证摊铺机施工导线的稳固性,防止因导线自 重产生过大的挠度而影响路面的平顺性和线型美观,混合料出厂温度控制在140~ 165℃间,碾压速度2~6m/min。改性沥青层的摊铺温度宜适当提高,摊铺速度放慢。 43 3 、桥涵工程 对于标准跨径的桥梁,其上部构造采用预应力简支空心板或预应力组合箱梁,施 工方法以预制安装为主。 涵洞根据结构型式,施工设备等实际情况采用预制安装或现浇方法施工。对于下 部构造,要特别注意桥台的施工, 确保台背填土的压实度,以减少桥头跳车。 3.1.10.2 施工工艺 (一) 路基施工 (1)一般挖方段 挖方路基施工以机械施工为主、并适当配合人工的施工方法。路堑开挖前应检测 路线沿线土质,分类处理。适用于绿化等表层腐殖土,应剥离并临时堆放与指定场地 用于后期绿化覆土。适用于路基填筑的土料,应作为筑路材料用于路基填筑。不可利 用的挖方作为弃渣处理。挖方路基路堑开挖前,应先做好沿线场地的树木砍伐和树根 挖出等清表工作和上游坡面的截排水工程等准备工作。 路基开挖需按不同的土层分层挖掘,以满足路基土层要求。施工时序为:场地准 备→施工放线→清表(剥离表土需临时集中堆放) →开挖截排水沟→路基开挖→拦 截、排水→ 防护工程施工→路基面修整。 (2)填方段 填方路基以机械施工为主,施工前拦截、引排地表水或地下水,或在路堤底填筑 不易风化的片石、碎石或砂砾等透水性材料,做好截水沟、排水沟等排水及防渗设 施。填方路基基底范围内清除腐殖土、压实耕植土或松散土,压实度需满足规范要 求。路基填筑材料因地制宜,施工时序为:场地准备→施工放线→清表→开挖临时排 水沟→地基处理→路基填筑→ 防护、排水工程施工。 (二) 路面施工 沥青路面施工工艺流程为:测量放线→沥青混合料运输→摊铺→静压(初压) → 振动碾压(复压) →静压(终压) →接缝处理→检查验收。 44 沥青混合料采用工厂集中生产的商品沥青混合料,由自卸卡车运送至施工现场, 施工现场不设置沥青拌合站。沥青混合料由沥青摊铺机摊铺,并采用振动压路机进行 碾压。 (三) 桥梁施工 本项目桥梁为一跨过河,不在水中设置桥墩。 桥梁施工工序为:平整施工场地→ 基础及下部结构施工(钻孔灌注桩) →桥梁上部结构施工。 (1)基础施工 桥梁基础施工时均采用钻孔灌注桩。具体施工工序如下: 钻孔灌注桩采用回旋钻机钻进,泥浆护壁,导管法灌注水下混凝土的施工工艺。 其施工工序为: 场地平整:施工前对桩位及周围场地进行平整,松软场地进行适当处理。 埋设护筒:桩基孔口埋设钢护筒,其内径比桩径大 20cm,护筒顶端高出地面 30cm,并保证高于地下水位或最高水位 1.5~2.0cm,并采取措施稳定护筒内水头。护 筒埋深根据地质情况决定,护筒周围一定范围内用粘土回填,以防漏水。 泥浆循环系统:桩基础钻孔前应设置好泥浆池和沉淀池,钻进过程中经泥浆循环 固壁,并在循环过程中将土石带入泥浆池和沉淀池进行的土石沉淀,沉淀后的泥浆循 环利用。桩基础施工使用优质泥浆护壁,以保证施工安全和质量。施工过程中,在桩 位附近设置泥浆池和沉淀池,每个泥浆(沉淀)池容量保证不小于 10m³,并定期清理 沉淀池,清理出的钻渣等沉淀物运至指定的弃土场,以防止污染环境。在成孔后清孔 时应在孔底注入优质泥浆,以保证孔底干净。特大桥施工时,泥浆池和沉淀池设置在 专用的船舶上,钻渣及废弃泥浆均需专门收集后运往指定的弃土场。 成孔工艺:造浆→冲孔→ 出渣→清孔。 钢筋笼加工与吊装:根据桩长和吊车的起吊能力,在施工现场分节制作钢筋笼。 钢筋笼吊放就位后与护筒临时焊接固定,以确保钢筋笼在灌注砼时不上浮,下沉和移 位。 45 灌注水下砼:用导管法灌注水下砼,导管在使用前进行水密及承压试验,确保导 管密闭不漏水。首盘灌注的砼要保证封住导管底,并使其埋入一定深度。砼开灌后要 连续不间断灌注,灌注过程中要实测砼顶面高度,掌握导管的准确深度,及时拆卸导 管,确保埋深控制在 2~4m 范围内,灌注至设计桩顶标高以上 lm 时停止灌注。 (2)承台施工 桩基础施工完毕,待桩身混凝土达到一度强度后,即开挖桩顶承台基坑,处理桩 头(凿除桩头松散混凝土,开挖并截除桩头) →桩基检测→承台施工,绑扎承台钢 筋,立模分层灌注承台混凝土。施工时按设计要求埋设承台与墩台身连结钢筋。 (3)桥墩施工 桥墩模板安装(立模) →桥墩钢筋加工成型,现场人工绑扎→桥墩混凝土采用拌 合站集中拌合 (施工现场不设置混凝土拌合站) ,混凝土输送车运送到现场,分层、 连续浇注完毕→桥墩脱模→桥墩盖梁施工。 (4)架梁 部分桥梁主桥上部构造均采用悬浇施工,引桥上部均采用预制拼装结构,可在施 工场地用地范围内建预制场并运输至现场。预制梁可采用架桥机或门式吊机架设。 (5)后续工作 钻孔完毕后,拆除钻孔架,并对河道进行清理,再利用挖掘机配运输汽车,把废 渣运到规定堆放处。 3.1.10.3 筑路材料及运输条件 1 、路堤填料 (1)石料 安徽铜陵、江苏宜兴、山东泉头及山东济宁市泗水县均生产各种规格的石料。本 项目建设可用的石料和石灰可从以上地区采购。 (2)砂 沿线砂料比较少,附近的主要产地是安徽省明光市,可以满足工程需要,但含泥 量较多,用时需要清洗。 46 (3)石灰 主要从山东临沂、苍山等地购进。 (4)水泥 项目周边地区淮安、徐州均出产水泥,且产量较大,筑路用水泥可就近采购。 (5)沥青 沥青需到外地购买。可考虑从镇江沥青(进口沥青)储存厂购买,该沥青质量 好,价格适中。 (6)六大材料来源及供应 钢材、水泥、木材、沥青、汽油、柴油可从山东、徐州、宿迁、连云港等地市场 购买。 (7)路基填料 项目所在地属平原区,由于土源较少,取土困难,路堤大部分填料采用外购方 式。 2 、其他材料 (1)工程用水及用电 沿线河流纵横,地表水、地下水资源丰富,水质良好,取水方便,可就近上路, 供生活和工程之用。沿线电力供应情况良好,工程用电可与电力部门协商解决。 (2)钢材、木材、水泥、沥青、汽油、柴油 道路建设所需的建筑材料需求量较大,从经济性考虑应尽可能利用当地材料,因 地制宜。钢材、木材、水泥、汽油、柴油可从周边县市供应点购买,尽量利用水路运 至工地,少部分材料需从外省市购买,沥青砼路面面层应采用优质沥青。 3 、运输条件 项目区域水路畅通,新沂河、沭河横贯东西,拥有多条等级航道,水运条件良 好,可以承担各类建筑材料的运输,各类材料可以通过水路运至路线附近的码头,由 汽车或拖拉机转运至工地。 47 第 3 章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新大线北延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拟建公路除具有良好的水运条件以外,还有老宿沭路、 S324 、S49 、S268以及众多 的县乡公路与之平行或交叉,使得汽运也较方便。 3.1.10.4 施工计划 本项目计划工期 12 个月。 3.1.11工程投资 本项目估算总投资金额约为 14088 万元。 3.2 工程环境影响环节分析 3.2.1 设计期 设计期将确定公路的路线走向,施工方式,桥梁等主体工程位置和形式,这些往 往是整个项目对周边环境影响程度的决定性因素,合理的设计可以消除许多建成后难 以消除的环境影响,见表 3.2- 1。 表 3.2- 1 工程设计环境影响分析 环境要素 主要影响因素 影响性质 环境影响简析 声、环境 空气 选线 长期 不利 不可逆 不合理的选线会导致路线更为临近居民点等重要环境 敏感点,从而使其受到交通噪声和汽车尾气的污染。 水环境 桥位、桥型 长期 不利 不可逆 本项目沿线水系发达,跨水体桥梁的施工和桥梁排水 构筑物的设计将可能对水环境产生影响。 生态环境 选线、路基设 计、土石方工程 等 长期 不利 不可逆 本项目周边分布有大量农田、水体, 不合理的选线、 路基设计等用地设置将造成水生生态和陆域生态的损 失 3.2.2 施工期 工程主要施工过程及环境影响分析见图 3.2- 1,环境影响统计见表 3.2-2。 48 第 3 章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新大线北延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施工工序 污染源分析 受影响要素 征地拆迁 耕地减少,生态破坏,影 响居民生活,影响景观 物料运输堆放 运输噪声、物料扬尘 施工人员进驻 生活污水、固体废弃物、 景观破坏 老路拆除、路 基开挖 水土流失、扬尘污染 生态环境、环境空气 填前处理 粉尘污染、扬尘污染、径 流水 路基填筑 水土流失 混凝土浇筑 路面工程 工程组成 生态环境、景观 声环境、环境空气 水环境、景观 路基工程 环境空气、水环境 生态环境 路基防护 桩基施工 水体SS增大、打桩机施工 噪声 水环境、声环境 桥梁上部结构 施工 施工噪声 声环境 桥梁工程 覆土 路面摊铺 施工噪声、沥青烟气 声环境、环境空气 图 3.2- 1 施工期污染源分析 49 第 3 章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新大线北延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 3.2-2 施工期环境影响因素一览表 环境要素 工程内容 环境影响 影响性质 地表水环境 施工营地 施工营地的生活污水管理不当进入水体。 短期 可逆 不利 施工场地 施工机械跑、冒、滴、漏的污油及露天机械受雨 水冲刷后产生的油水污染。 桥梁施工 项目跨越路北干渠施工时产生的悬浮物。以及施 工管理不当导致少量机械漏油, 可能对河流水质 造成影响。 声环境 施工机械 不同施工阶段施工车辆或施工机械噪声对离路线 较近的声环境敏感点的影响。 短期 可逆 不利 运输车辆 运输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对沿线敏感点的噪声影 响。 环境空气 扬尘 施工前期土方开挖、老路路面拆除产生扬尘; 施 工中粉状物料的装卸、运输、堆放过程中有大量 粉尘散逸到周围大气中; 施工运输车辆在施工便 道上行驶导致的扬尘。 短期 可逆 不利 生态环境 永久占地 工程永久占地对沿线植被的影响。 长期 不可逆 不利 临时占地 本项目临时占地均在用地红线范围内。 短期 可逆 不利 施工活动 施工活动地表开挖、建材堆放和施工人员活动可 能对植被和景观产生破坏。 固体废物 施工废渣/建 筑垃圾 施工场地会产生钻渣弃方,施工营地会产生生活 垃圾等。 短期 可逆 不利 3.2.3 运营期 运营期已经建成通车,此时工程建设临时用地正逐步恢复,公路边坡已经得到良 好的防护,道路绿化系统已经建成。因此,交通噪声将成为运营期最主要的环境影响 因素,此外,装载有毒、有害物质的车辆运输、桥面径流对水体的影响、废气污染物 等也不容忽视。项目运营期主要环境影响见表 3.2-3。 表 3.2-3 运营期环境影响因素一览表 环境要素 影响因素 影响性质 影响简析 水环境 桥面/路面径流 长期 不利 不可逆 ①降雨冲刷路面产生的道路/桥面径流污水排入河流 造成水体污染; ②装载危险品的车辆因交通事故泄 漏,对水体的污染风险较大,事故概率很低, 危害 大。 危险品运输事故 声环境 交通噪声 长期 不利 不可逆 交通噪声影响沿线声环境保护目标, 干扰居民正常 的生产和生活、学习。 环境空气 汽车尾气 长期 不利 不可逆 汽车尾气的排放对沿线空气质量造成影响。 50 第 3 章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新大线北延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3.3 污染物排放源强 3.3.1 施工期污染物排放源强 3.3.1.1 水污染 本项目施工期排放的废水主要来自:①施工机械、施工物料、施工泥渣等受雨水 冲刷产生雨污水以及机械设备冲洗废水;②施工营地生活污水;③桥梁施工造成水体 浑浊。 (1)施工废水 本项目施工现场不设置沥青拌合站和混凝土拌合站。 车辆、机械设备冲洗,施工机械跑、冒、滴、漏的污油及露天机械受雨水冲刷等 将产生少量含油污水。本项目施工机械冲洗废水发生量为 10m3/d ,整个施工期 12 个月 发生总量为 3650m3。参照《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试行)》(JTJ005-96) 附录 C 表 C4 冲洗汽车污水成分参考值,施工机械冲洗废水的主要污染物浓度为 COD200mg/L 、SS4000mg/L、石油类 30mg/L。采用隔油池、沉淀池处理施工机械冲洗 废水,处理水储存于清水池中回用于再次机械冲洗,不外排。 (2)施工人员生活污水 施工人员数量共计 150 人,根据《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生活 用水定额按 150L/ (人·d) 计,排污系数取 0.8,则生活污水产生量约为 18m3/d 。根据 《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JTGB03-2006),施工营地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及其 浓度分别为 CODCr300mg/L 、BOD5 150mg/L、SS200mg/L 、NH3-N30mg/L 、TP5mg/L 。 施工营地租用当地白鹿湖社区的房屋,附近已有市政污水管网,生活污水依托当地已 有的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纳入市政污水管网,最终进入来龙镇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 施工期按 12 个月计算,施工营地生活污水发生量见下表。 表 3.3- 1 施工营地生活污水发生量 指标 水量 CODcr BOD5 SS NH3-N TP 发生浓度(mg/L) — 300 150 200 30 5 日产生量(kg/d) 18000 5.4 2.7 3.6 0.54 0.09 总产生量(t) 6570 1.97 0.985 1.315 0.2 0.035 51 (3)桥梁桩基施工废水 本项目桥梁一跨过河,不在水中设置桥墩,因此不存在对水体的扰动。但桥梁基 础施工会造成局部水域悬浮物浓度升高。随着施工的结束,悬浮物的影响也随之消 失。此外,桥梁施工钻孔过程产生的废弃物输送到岸边经沉淀后送至指定的弃渣场, 施工废水经沉淀及循环利用后达标排放。因此桥梁施工对水质的影响较小。 3.3.1.2 噪声 公路施工期噪声主要来自施工开挖、钻孔、砂石料粉碎、混凝土浇筑等施工活动 中的施工机械运行、车辆运输和机械加工修配等。 施工作业机械品种较多,路基填筑有推土机、压路机、装载机、平地机等;公路 面层施工时有平地机、推铺机等。 这些机械运行时在距离声源 5m 处的噪声可高达 84~90dB (A),联合作业时叠 加影响更加突出。这些突发性非稳态噪声源将对施工人员和周围居民生活产生不利影 响。 常用公路工程施工机械测点距施工机械距离 5m 的噪声值见下表。 表 3.3-2 公路施工机械声级测试值 机械名称 5m 20m 40m 60m 80m 120m 140m 160m 180m 200m 装载机 90 80.0 76.4 73.9 67.9 64.4 63.1 61.9 60.9 60.0 推土机 86 74.0 70.4 67.9 61.9 58.4 57.1 55.9 54.9 54.0 挖掘机 84 71.0 67.4 64.9 58.9 55.4 54.1 52.9 51.9 51.0 钻井机 74 62.0 58.4 55.9 49.9 46.4 45.1 43.9 42.9 42.0 打桩机 100 93.0 89.4 86.9 80.9 77.4 76.1 74.9 73.9 73.0 吊车 74 62.0 58.4 55.9 49.9 46.4 45.1 43.9 42.9 42.0 压路机 86 73.0 69.4 66.9 60.9 57.4 56.1 54.9 53.9 53.0 平地机 90 78.0 74.4 71.9 65.9 62.4 61.1 59.9 58.9 58.0 摊铺机 87 75.0 71.4 68.9 62.9 59.4 58.1 56.9 55.9 55.0 破碎机 100 93.0 89.4 86.9 80.9 77.4 76.1 74.9 73.9 73.0 注: 《噪声与振动控制工程手册》 3.3.1.3 大气污染 (1)施工粉尘及扬尘 工程施工过程污染源主要为扬尘污染。扬尘污染主要发生在施工前期土方开挖、 老路路面拆除及路基填筑过程,包括施工运输车辆引起的道路扬尘、物料装卸扬尘、 施工区扬尘和灰土拌合场粉尘,主要污染物为 TSP。 52 第 3 章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新大线北延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根据已建类似工程实际调查资料,老路路面拆除、道路路基开挖、填筑作业环节 产生的 TSP 污染可控制在施工现场 50~200m 范围内,在此范围以外符合 《环境空气质 量标准》(GB3095-2012)及 2018 年修改单中的二级标准。 根据同类工程的监测数据,不同施工类型周边 TSP 浓度见下表。 表 3.3-3 同类工程施工期环境空气监测数据 序号 施工类型 主要施工机械 距路基 (m) TSP (mg/m3 ) 1 桥台浇筑 发电机 1 台、搅拌机 1 台、升降机 1 台 20 0.17 2 边坡修整、护栏施工 挖掘机 1 台,装载车 3 台 20 0.13 3 路基平整 发电机 1 台, 4 台运土车,40-50 台/天 30 0.22 4 平整路面 装载机 1 台,压路机 2 台,推土机 1 台,运土车 40-60 台班/天 40 0.23 5 桥梁浇筑、桥台修建、爆 破 发电机 2 台,搅拌机 2 台,拖拉机 2 台,振动器 2 台,起重机 1 台运土车 30-40 台班 100 0.21 6 桥台修建 运土车 30-40 110 0.21 施工运输车辆引起的道路扬尘、物料装卸扬尘、施工区扬尘的产生量与天气、温 度、风速、施工队文明作业程度和管理水平等因素有关,其排放量难以定量估算。本 次环评仅对灰土拌合场粉尘量进行估算。 类比同类项目,每实施 1m3 土石方工程,产生约 0. 1kg 粉尘。据此比例,本项目填 方量约为 30.3 万 m3 ,灰土拌合场产生粉尘约 30.3t。拌合站四周设置围挡防风阻尘; 拌合设备采取全封闭作业并配备除尘设施,粉尘产生量减低 90%,实际排放量为 3.03t。 (2) 沥青烟气 本项目采用商品沥青,不在沿线设置沥青拌合站。因此,沥青烟气产生源主要是 沥青摊铺过程。 沥青路面铺设过程中会产生沥青烟气,对操作人员和周围居民的身体健康将造成 一定的损害。类比同类工程,在沥青摊铺施工点下风向 60m 外苯并[a]芘浓度低于 0.00001mg/m3 (DB32/4041-2021 标准值为 0.008μg/m3 ),酚低于 0.01mg/m3 (前苏联标 准值为 0.01mg/m3 ), THC 低于 0. 16mg/m3 (前苏联标准值为 0. 16mg/m3 )。 (3)施工机械废气及运输车辆尾气 53 第 3 章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新大线北延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项目施工过程使用的施工机械包括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平地机等,它们以 柴油为燃料,会产生少量废气;施工运输车辆燃烧柴油或汽油也会排放一定量的尾 气。施工机械废气和大型运输车辆尾气中污染物包括 CO 、NOx 、SO2 等, 由于施工机 械和运输车辆产生的废气为间歇排放,废气排放量不大,且场地扩散条件较好,影响 范围有限, 因此对环境影响较小。 3.3.1.4 固体废物 本项目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来自工程弃土、建筑垃圾、老路破除的废渣、桥梁桩 基钻渣和施工人员生活垃圾。 (1) 工程弃土 根据设计资料, 本项目弃方总计 113906.7m3 。弃土在临时堆存场暂时贮存后,运 送至指定的弃渣场处理,本项目不设置专门的弃渣场。 (2)拆迁建筑垃圾 工程需拆迁建筑物 1966.5m2 ,根据近似拆迁工程类比调查,在回收大部分有用的 建筑材料(如砖、钢筋、木材等)后,每平方米拆迁面积产生的建筑垃圾量约为 0.1m3 (松方),则房屋拆迁将产生建筑垃圾 196.65m3 。本项目拆迁产生的建筑垃圾尽量做 到回用,如不能回用,应尽快运往政府指定的建筑垃圾堆放点。 (3)老路破除的废渣 破除老路废弃物约有 2000m3 ,其中 85%破碎后运送至人行道结构层底面或沿线池塘 等软土区,碾压密实进行回用,剩下的 15%运送至政府指定的建筑垃圾堆放点。 (4)桥梁桩基钻渣 本项目桥梁桩基钻渣的产生量大致与桩基础地下部分的体积相当,通过对沿线桥 梁的桩基出渣量进行估算,本项目的桥梁桩基出渣量约为 1000m3 。桥梁桩基出渣拟送 至政府指定的建筑垃圾堆放点统一处理。 (5)施工人员生活垃圾 按施工人员生活垃圾 1.0kg/人·d 计算,施工人员以 150 人计,日排放量约为 0. 15t/d,施工期生活垃圾产生总量约为 54.75t。 54 第 3 章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新大线北延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3.3.2 运营期污染物排放源强 3.3.2.1 水污染 营运期水环境污染源主要是降雨冲刷路面产生的路面及桥面径流污水。 影响路面 (桥面) 径流污染物浓度的因素众多,包括降雨量、降雨时间、与车流 量有关的路面 (桥面) 及空气污染程度、两场降雨之间的间隔时间、路面 (桥面) 宽 度等。由于各种因素的随机性强、偶然性大,所以,典型的路面雨水污染物浓度也就 较难确定。根据国家环保总局华南环科所对南方地区路面径流污染情况的研究,路面 雨水污染物浓度变化情况见表 3.3-4,从表 3.3-4 中可知,路面径流在降雨开始到形成 径流的 30 分钟内雨水中的悬浮物和油类物质比较多, 30 分钟后,随着降雨时间的延 长,污染物浓度下降较快。 路面(桥面)径流污染物排放源强计算公式如下: E=C×H×L×B×a×10-6 其中: E 为每公里年排放强度(t/a×km); C 为 60 分钟平均值(mg/L); H 为年平均降雨量(mm) ,取 910mm; L 为长度路面(桥面) (km) ; B 为路面(桥面)宽度(m); a 为径流系数,无量纲。 表 3.3-4 路面径流污染物浓度表 项目 5-20 分钟 20-40 分钟 40-60 分钟 60 分钟平均值 SS (mg/L) 231.42- 158.22 158.22-90.36 90.36- 18.71 100 BOD5 (mg/L) 7.34-7.30 7.30-4.15 4.15- 1.26 5.08 COD (mg/L) 200.5~150.3 150.3~80.1 80.1~30.6 45.5 石油类(mg/L) 22.30- 19.74 19.74-3.12 3.12-0.21 11.25 表 3.3-5 路面(桥面)径流污染物排放源强表 项目 路面径流 桥面径流 年平均降雨量(mm) 910 径流系数 0.9 项目实施后路面 (桥面) 面积(m2 ) 69360 196 全线径流产生总量(m3/a) 56966.364 污染因子 SS BOD5 COD 石油类 60 分钟平均值(mg/L) 100 5.08 45.5 11.25 项目实施后年均污染物产生总量(t/a) 5.7 0.29 2.59 0.64 55 第 3 章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新大线北延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由表 3.3-5 可知,本项目路面、桥面径流总量为 56966.364m3/a,污染物排放总量 为: SS5.7t/a ,BOD50.29t/a ,COD2.59t/a,石油类 0.64t/a。 3.3.2.2 噪声 ①辐射声级 平均车速不满足《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JTGB03-2006)所要求的车 速范围。 其单车源强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原则与方法》(国家环境保护局开发监 督司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教材中的源强进行计算。 小型车: LW,s =25+27lgVs 中型车: LW,m =38+25lgVm 大型车: LW,l =45+24lgVl 式中: LW,l 、LW,m 、LW,s——分别表示大、中、小型车的平均辐射声级, dB; Vl 、Vm 、Vs——分别表示大、中、小型车的平均行驶速度, km/h。 按照小、中、大型车的平均车速对辐射声级进行计算,各型车的平均车速、辐射 声级计算结果见表 3.3-6、表 3.3-7。 ②行驶车速 根据《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JTGB03-2006),附录 C 的规定计 算,各型车的平均车速最小为 35.7km/h 、平均车速过小与实际情况不符,因此本项目 小型车平均车速按设计时速 60km/h 考虑,中、大型车车速按照90%平均车速即 54km/h,考虑辐射声级计算结果见表 3.3-6、表 3.3-7。 表 3.3-6 运营期项目各型车平均车速 (km/h) 路段 车型 2024 年 2030 年 2038 年 昼 夜 昼 夜 昼 夜 全路段 小型车 60.0 60.0 60.0 60.0 60.0 60.0 中型车 54.0 54.0 54.0 54.0 54.0 54.0 大型车 54.0 54.0 54.0 54.0 54.0 54.0 表 3.3-7 各型车的平均辐射声级(dB) 路段 车型 2024 年 2030 年 2038 年 昼 夜 昼 夜 昼 夜 全路段 小型车 73.0 73.0 73.0 73.0 73.0 73.0 中型车 81.3 81.3 81.3 81.3 81.3 81.3 大型车 86.6 86.6 86.6 86.6 86.6 86.6 56 第 3 章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新大线北延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3.3.2.3 大气污染 项目营运期对大气环境的污染主要来自汽车尾气排放,汽车尾气主要污染物为 CO 、NO2等。本工程预测小型车和中型车采用《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 (中国第六阶段)》(GB18352.3-2016)的标准进行大气源强计算,大型车采用《重 型柴油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六阶段)》(GB17691-2018)进行大气 源强计算。小型车、中型车和大型车分别对应第一类车、第二类车和重型车。本道路 机动车尾气单车污染源强排放因子, 详见下表。 表 3.3-8 道路机动车尾气污染源强排放因子单位: mg/ (辆 ·m) 污染物类别 车型 小型车 中型车 大型车 CO 0.5 0.62 6.00 NOx 0.035 0.045 0.69 根据设计文件中预测的交通量及车型构成比,采用国内主要车型排放因子资料, 汽车尾气中主要污染物是NOx 、CO,气态污染物排放源强按下式计算: n AE Qj = 式中: Qj——行驶汽车在一定车速下排放的j种污染物源强, mg/ (m·s); Ai——i 型车的单位时间交通量,辆/h; Eij——汽车专用公路运行工况下 i 型车j种污染物量在预测年的单车排放因 子, mg/ (辆 ·m)。 根据以上公式,计算得本项目各路段各预测期汽车尾气排放源强,结果见下表。 表 3.3-9 营运期各特征年尾气污染物放源强(单位: mg/m ·s) 路段 时段 2024 年 2030 年 2038 年 CO NO2 CO NO2 CO NO2 全路段 日平均 0.07 0.01 0.07 0.01 0.08 0.01 高峰 0.16 0.01 0.17 0.01 0.18 0.02 注:上表中将 NOx 转换成 NO2 ,转换系数 NO2 :NOx=0.8。 3.3.2.4 固体废物 本项目沿线不设置养护中心等附属设施,因此营运期无固体废物产生。 57 第 4 章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新大线北延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第4章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4.1 区域环境概况 4.1.1 地理位置 宿迁市位于江苏省北部,介于北纬 33°8′~34°25′、东经 117°56′~119°10′之间。宿 迁市东距淮安市 100km,西邻徐州市 120km ,北接连云港市 120km,处于徐淮连宿经 济中心地带,属于陇海经济带、沿海经济带、沿江经济带的交叉辐射区,有着得天独 厚的地理优势。 本项目位于宿迁市宿豫区,宿迁市宿豫区地处东经 117°56′,北纬 33°59′,位于江 苏省北部,与徐州、淮安、连云港三市毗邻,相距均为 100 公里左右,东与沭阳接 壤,南与宿城区相邻,西南与安徽泗县交界,西与睢宁比连,西北和邳州为邻,北隔 新沂河与新沂市相望,环抱地级宿迁市区,处于徐连经济带、沿海经济带、沿江经济 带的交叉辐射区。 4.1.2 气候气象 宿迁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区,具有较明显的季风性、过渡性和不稳定性等特 征。受近海区季风环流和台风的影响,冷暖空气交汇频繁,洪涝等自然灾害经常发 生。根据宿迁市气象局观测站统计的近 20 年气候资料,主要气象要素特征见下表。宿 迁市气象局观测站位于宿城区河滨街道办事处半窑居委会(33°59'N ,118°16'E,观 测场海拔 27.8 米)。 宿豫区地处淮北平原。气候温和湿润,按中国气候区划,属于暖温带鲁淮气候 区;根据干燥度指标分析为湿润气候类型。宿豫季风气候特征明显,四季分明:春季 干湿,冷暖多变;夏季炎热雨水集中;秋季温和,秋高气爽;冬季寒冷,雨水偏少。 根据 40 多年降水资料分析,从 4 月份起降水逐渐增多, 5~9 月为汛期, 6~8 月 为主汛期,汛期降水量 600mm 左右,占年平均降水量的 2/3,雨季开始一般在 6 月下 旬,结束期一般在中旬,这一时期雨量为全年的集中期。 表 4.1- 1 宿迁市近 20 年气象特征参数表 58 气象要素 数值 气温 20 年年平均气温℃ 15 年平均最高气温℃ 26.8 年平均最低气温℃ -0.5 湿度 历年平均相对湿度% 74 最大相对湿度% 89 最小相对湿度% 49 降水量 最大降雨量(mm) 1700.4 最小降雨量(mm) 573.9 多年平均降雨量(mm) 988.4 霜 无霜期(天) 208 日照总时 多年平均数日照总时(小时) 2291.6 风 平均风速(m/s) 2.9 最大 10 分钟平均风速 32.9 宿迁市主导风向不明显,其中 ENE~ESE 的风频之和较大,为 26.7%。分季节来 看,夏季的主导风向为 E~SE,风频之和为 32.7%;冬季主导风向亦不明显。近 20 年 来,宿迁平均降水量 988.4mm,年总降水量最大的是 2003 年,为 1555.0mm,其中 2000 、2003 、2005 、2007 年的年总降水量均超过 1000mm。降水量最少的是 2004 年, 为 551.4mm。降水时段主要集中在汛期(6-8 月),降水偏多年份 2003 年 6-8 月总降 水量为 1063.2mm,占全年总降水量的 68.4%,即使是降水偏少的年份(2004 年) 6-8 月中降水量为 222.3mm,占全年总降水量的 40.3%。年最大降水量 1700.4mm,年最少 降水量 573.9mm。一日最大降水量 250.9mm,出现在 2004 年 7 月 19 日。每年从 4 月 份起降水量逐渐增多, 6─9 月为汛期,雨季开始期一般在 6 月下旬后期,结束期一般 在 7 月中旬后期,持续 20 天左右,这一期间雨量为全年雨量最集中时期。年平均雨日 (日降水量≥0. 1mm) 91.4 天,最多 143 天,最少 47 天。 风频和风速玫瑰图如下: 59 图 4.1-1 宿迁市近 20 年全年风向玫瑰图 4.1.3 工程地质 1 、沿线地形地貌 拟建新大线北延工程属于沂沭丘陵~平原地貌区,地貌单元为冲积平原;项目区 地形起伏不大,标高一般19.05~26. 10m。根据现场调查沿线主要以水渠、村庄、农 田、 既有道路、水塘及荒地为主,既有道路两侧有自来水管等管线分布。沿线涉及的 主要沟渠为道路西侧的路北干渠。 2 、区域地质情况 (1) 地质构造及地震 拟建场地范围内无全新世活动断裂通过,近场区断裂有3条,分别是郯城一庐江断 裂带、邵店-桑墟断裂和无锡—宿迁断裂等。 郯城~庐江断裂:郯庐断裂带北起中俄边界的黑龙江鹤岗、萝北一带,南抵长江 岸边的湖北广济,走向NNE,在中国境内长达2400km。按其构造活动特征可分为四 段:黑龙江鹤岗—开原段、下辽河—莱州湾段、鲁苏沂沭段和大别山—广济段。区域 范围内只包括鲁苏沂沭段,新构造期以来,断裂活动显示了在强度和时序上的差异, 具有分段活动的特点。 沂沭断裂带为二堑夹一垒的构造格局,这是长期构造运动的结果。第四纪以来的 新构造活动依然建立在原有断裂的基础之上,只不过它们的活动仅发生在某些特定地 段,在活动方式和强度上也各不相同。断裂带总体由五条主干断裂所组成,即昌邑— 大店断裂、白芬子—浮来山断裂、沂水—汤头断裂、鄌郚—葛沟断裂和发育于昌邑— 60 大店断裂和白芬子—浮来山断裂之间的安丘—莒县断裂。第四纪时期,这五条断裂经 历了不同活动时段,并有一定的空间迁移。早更新世的断层活动主要发生在西侧的两 条断层,并伴随着玄武岩喷发。中更新世时期,本区广泛发育,地壳处于稳定平静时 期。晚更新世,主要活动已迁移至东侧,沿昌邑—大店断裂、白芬子—浮来山断裂和 安丘—莒县断裂活动;西侧断层上只在个别段落保存轻微活动,如沂水—汤头断裂汤 头一段。全新世时期,断裂活动趋于集中,主要沿安丘—莒县断裂发育,该断裂是全 新世以来一条重要的地震断层。安丘—莒县断裂,即俗称的沂沭断裂带,可以划分为3 个独立的破裂段。自北而南分别为安丘段、莒县—郯城段和新沂—泗洪段。每段是一 个独立的破裂单元,其几何形态、活动性质、最大位移量、最新活动时代、大震复发 间隔、现代活动状态等都有自己的特点,每一个独立的破裂段均代表着一次最大地震 的破裂长度。新沂—泗洪段与本项目关系较为密切。 新沂—泗洪段长约130km。在新沂以北呈直线状出露。剖面特点为晚白垩世砂砾岩 逆冲在晚第四纪沉积物之上,在活动断裂的上盘形成局部隆起,总体几何形态是由5条 长短不同的次级活断层呈右阶斜列组成,为逆走滑的运动性质。郯城~庐江断裂带新 沂—泗洪段离本工程较远,在本项目西侧约10km左右。 邵店-桑墟断裂:经时集,往北东经阴平、青坊、刘马庄、平明,长70km左右,该 断裂与阿湖--牛山倒转背斜轴向大体一致,形成时期较老,是吕梁期未产生的, 至燕山 期喜马拉雅期再度复活。推断邵店-桑墟断裂为一条隐伏的前第四纪断裂。该断裂距线 路终点约0.5km左右。 无锡—宿迁断裂:无锡—宿迁断裂亦称无锡-江都断裂,该断裂北起邳州, 经宿 迁、洪泽、高邮、扬州、镇江、常州、延伸至无锡、苏州南,全长约300km,总体走向 为南东—北西。其存在及新构造活动特性在地质地貌上表现尤为突出,断裂带构成拟 建项目了苏南、苏中、苏北地区地貌构造单元的分界线,断裂带之东为平原沉降区, 之西为低山丘陵构造剥蚀区,断裂两侧明显具有西高东低的地形地貌特征。由于断裂 长期的活动,沿断裂发育了一系列湖泊,从南至北有太湖、邵伯湖、高邮湖、洪泽 61 湖、骆马湖等。断裂带以西有众多火山口分布。断裂切穿了其它方向的构造,反映了 最新活动构造特征。该断裂为第四纪活动断裂。 综上所述,项目区及附近的断裂构造主要为第四纪更新世及以前活动断裂,郯庐 断裂带新沂—泗洪段为全新世活动断裂,在加强工程措施、保证工程质量的条件下, 可进行本项目建设。 2、工程地质条件 本项目线路区揭示地层主要分为2个大层, 4个亚层,各土层工程特性简介如下: (1)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 ①层素填土:灰~灰黄色,主要成分为黏性土;上部局部地段含少量碎砖、碎 石,结构相对松散,土质不均匀,下部压缩性、均匀性和密实度稍好,底部较差。该 层场地均有分布,层厚一般1.70~3.00m,路北干渠两侧河埂处填土厚度较大,最深达 5.30m;局部现状道路上部20cm-30cm为混凝土路面,在沿线民房处上部为杂填土,含 较多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 (2)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层(Q3al+pl) ②- 1层黏土:灰黄~褐黄色,可塑为主,局部硬塑,有光泽,干强度及韧性高; 局部夹少量粉土、粉砂,含铁锰结核及5%- 10%的钙质结核,局部富集,粒径一般1- 3cm ,个别可达10cm以上,属中压缩性地基土;该层场地均有分布,层厚4.30~ 8.30m,层顶埋深1.70~5.30m,层顶标高18.31~23.31m。 ②-2层黏土:灰黄~褐黄色,可塑~硬塑,有光泽,干强度及韧性高;局部夹少 量粉土、粉砂,含少量铁锰结核及钙质结核,属中压缩性地基土;该层场地均有分 布,层厚15.60~16.90m,层顶埋深9.50~10.00m,层顶标高12.91~13.78m。 ③粉砂:灰黄~褐黄色,饱和,密实,颗粒分选性差,级配良好。土质不均,夹 少量中粗砂或砂砾,局部黏粒含量较高,属中偏低压缩性地基土;该层仅桥梁孔揭 露;该层未钻穿。 4、工程地质评价 62 本项目区属沂沭丘陵~平原区,位于丘陵和平原的交界处,地层主要以第四系全 新统填土及第四系冲洪积堆积物组成,以黏性土、砂土为主。项目区勘探深度范围内 揭露地层分为2个大层, 4个亚层,分别评价如下: ①层素填土:灰~灰黄色,主要成分为黏性土,具有膨胀性;上部局部地段含少 量碎砖、碎石,结构相对松散,土质不均匀,下部压缩性、均匀性和密实度稍好,底 部较差。 ②- 1层黏土:灰黄~褐黄色,可塑为主,局部硬塑,具弱~中等膨胀性,埋深超 过大气影响急剧层深度。 ②-2层黏土:灰黄~褐黄色,可塑~硬塑,工程性质较好,可作为桥梁桩基持力 层。 ③层粉砂:灰黄~褐黄色,饱和,密实,颗粒分选性差,级配良好,工程性质较 好,同样可作为桥梁桩基持力层。 4.1.4 水文水系 区域内水文地质主要为潜水和浅、深层水。潜水主要由大气降水和邻近水体补 给, 水位埋深受地形控制,并随季节变化,潜水含水量小,且近城镇潜水易受工业污 水和生活废水污染。浅层地下水含水层主要为中、下更新统砂、砾层,其次是上更新 统粉砂、中砂层。根据宿迁市环保部门监测,浅层水污染较为严重。深层地下水,区 域内主要由中新世草湾组(N1X)含水岩组构成。富水地带分布于洋北大新一带,由 北东向展布, 水质相对较好。 宿迁市拥有洪泽湖、骆马湖以及京杭运河、徐洪河等重要湖泊、河道,水网密 布,航道众多。本项目位于宿迁市宿豫区, 京杭大运河横穿东西 50km,成为天然“分 水岭”。运河以南,北高南低,河流皆流入洪泽湖,统属淮河水系;运河以北,南高北 低,河流皆属沂、沭水系。 项目区河流、沟渠纵横交错,沿线涉及的主要沟渠为道路西侧的路北干渠,水位 受拦河闸控制,受季节影响沟渠水位有一定变化,冲刷作用微弱,岸坡较稳定;另沿 线两侧分布有较多水塘。 63 4.1.5 生态环境 根据宿迁市林业站的统计信息,植物资源方面信息如下: (1)浮游植物 浮游植物共有 8 门 141 属 165 种,其中绿藻门、蓝藻门和硅藻门占69%,而其种数 占 84%。 (2)水生高等植物 水生高等植物有 81 种,隶属于 36 科 61 属。其中单子叶植物最多,有 43 种,占 植物总数的 53.09%,双子叶植物次之,有 34 种,占 41.97%,蕨类植物最少,仅 4 种,占 4.94%。水生高等植物的优势种有芦苇、蒲草、菰、莲、李氏禾、水蓼、喜旱莲 子草、苦菜、菱、马来眼子菜、金鱼藻、聚草、菹草、黑藻、苦草、水鳖等。蕴藏量 很丰富,是鱼类和鸟类的上乘饵料。 (3)树木 现有人工林面积接近全市森林面积的 100%,野生树木有零星分布。宿迁市森林人 工林面积 1536 百公顷,以杨树为主,约占人工林面积的 97%,其它组成树种还有银 杏、柳树、水杉、侧柏等柏类等,其它还有梨、枣、柿等水果。绝大多数人工林为纯 林、单层林,林下灌木、地被较少。 4.1.6 土壤 宿迁市土壤分为4个土类, 7个亚类, 15个土属, 37个土种。 (一)潮土类 潮土类面积1059276亩,占全市土壤面积72.16%,分布于运河以西各乡、镇及市东 南片大兴、丁嘴、仰化、洋北、陆集等地。根据母质来源及剖面性状,潮土类分为黄 潮土亚类、棕潮土亚类、盐碱性潮土亚类。 (二)砂礓黑土 砂礓黑土是宿迁市第二大土类,面积为329052亩,占土壤总面积22.41%。该土类 只有砂礓黑土一个亚类,分布于境内东北片,即塘湖北部,侍岭南部,来龙两乡全 64 部,新庄、关庙两乡的北部大部分地区。砂礓黑土潜在养分较高,但有砂礓障碍层 次,对作物生长不利,今主要为稻麦轮作和麦棉轮作。 (三)棕壤 棕壤主要分布在晓店、井头一带丘陵、岗地上,为地带性土壤。面积68714亩,占 全市土壤面积4.68%,分为粗骨性棕壤和白浆化棕壤两个亚类。 (1)粗骨性棕壤亚类:全市只有9318亩,集中分布在晓店、塘湖、井头及宿城北 侧丘陵岗地上。该亚类土壤分布地势较高,目前主要是种植旱作物,生产力较低。 (2)白浆化棕壤亚类:分布于骆马湖东侧,嶂山林场附近岗地上,高程比粗骨棕 壤分布地区稍低,面积59396亩。白浆化棕壤养分低,紧实闭气,地形不平坦,生产性 能较差。 (四)紫色岩土 紫色岩土全市共10991亩,占全市土壤面积0.75%,主要分布在晓店南附近丘陵地 区,成土母质,为紫色、红色砂泥岩的风化物。该土壤分布在丘陵上,养分低,缺水 缺肥,生产性能很差,主要种植玉米、薯类、豆类旱作物。产量不高。 4.1.7 自然资源 宿豫区所处的是平原植被区,没有天然森林,在村落、堤岸、路边有人工栽培林 木,以杨树为主;农田植物有小麦、水稻、玉米、棉花、大豆、油菜、花生、芝麻、 山芋等。在农田隙间和抛荒地有灌木和草本植物,以西伯利亚萝、海乳草、白茅占优 势。伴生有拟漆姑、狗牙根、烟台飘拂草、节节草、蒲公英、苍耳、狗尾草等。 项目所在地:无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矿产开发等情况、国家风景名胜等敏感目 标。 65 4.2 地表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4.2.1 区域水系 拟建项目主要跨越的地表水体是路北干渠,根据《江苏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 划(2021-2030 年)》(苏政复[2022]13 号) ,路北干渠未划定功能区,本评价参照Ⅳ 类水体进行评价。 4.2.2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 4.2.2.1 监测方案 本评价于 2022 年 4 月 30 日至 5 月 2 日对项目跨越的路北干渠进行地表水环境质 量现状监测 (监测报告编号 JSHJ-2022W-0314), 监测方案见下表。 表 4.2- 1 地表水环境现状监测断面一览表 序号 监测点名称 监测点位 取样垂线 取样深度 监测频次 监测内容 W1 路北干渠监测 断面 槽坊桥跨 越处 主流线上 设 1 条取 样垂线 水面以下 0.5m 连续监测 3 天,每天监测 1 次 pH 值、 CODcr、 总磷、 SS、 BOD5、氨氮、石 油类 4.2.2.2 监测结果与分析 本评价委托江苏举世检测有限公司对沿线地表水体进行水质现状监测,监测结果 按标准指数法进行单项水质参数评价,计算公式如下: S = Ci ,j i ,j C si 式中: Si,j——水质参数 i 在j 点的标准指数,无量纲, Si,j≥1 为超标、否则为未超 标; Ci,j——水质参数 i 在j 点的监测值, mg/L; Csi——水质参数 i 的标准值, mg/L。 其中, pH 的标准指数为: S = 7.0 − pHj (pHj≤7.0) S = pHj − 7.0 (pHj>7.0) pH ,j 7.0 − pHsd pH ,j pHsu − 7.0 66 第 4 章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新大线北延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式中: SpH,j——水质参数 pH 在j 点的标准指数; pHj——j 点的 pH 值; pHsu——地 表水水质标准中规定的 pH 值上限; pHsd——地表水水质标准中规定的 pH 值下限。 地表水现状监测及评价结果见表 4.2-2。由评价结果可知,路北干渠监测断面 CODcr 和 BOD5 超《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Ⅳ类标准, 其余监测因子均 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Ⅳ类水质功能要求,超标原因可能是沿 线农业面源污染所致。 表 4.2-2 地表水环境现状监测结果(单位:mg/L) 序 号 监测 断面 监测时间 监测项目 pH CODCr BOD5 SS 氨氮 TP 石油 类 W1 路北 干渠 2022.4.30 7.8 40 12.7 12 0.356 0.04 0.02 2022.5. 1 7.7 40 13.1 11 0.386 0.05 0.02 2022.5.2 7.7 40 13.2 10 0.419 0.06 0.02 评价标准 6~9 ≤30 ≤6 ≤80 ≤1.5 ≤0.3 ≤0.5 标准指数 0.35~0.4 1.33 2. 12~2.2 0.125~0.15 0.24~0.28 0. 13~0.2 0.04 超标率 (%) 0 100 100 0 0 0 0 最大超标 倍数 0 0.33 1.2 0 0 0 0 注:数据低于方法检出限时,以检出限加 L 表示。SS 参照《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 2021) 中的水作标准。 4.3 声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4.3.1 监测方案 为了了解项目沿线各敏感点声环境现状,本次评价对项目沿线涉及的 12 处代表性 噪声敏感点进行了声环境现状监测。 布点原则: 1、对于同时受到社会生活噪声和现有交通噪声影响敏感点,现状监测 布点应考虑现有交通噪声的影响,监测处于不同声环境功能区的敏感建筑物。 2、监测点布点时,还应考虑现有交叉道路的噪声影响,将监测点布置在同时受到 两条道路交通噪声影响的敏感建筑物处。 声环境现状监测方案见表 4.3- 1 和附图二。 67 第 4 章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新大线北延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 4.3-1 声环境现状监测方案 序 号 监测 点名 称 监测点位 监测频次 监测内容 提供成果 备注 声功 能区 N1 陵园 村九 组 面向拟建道路 第一排 1 层 监测两天,每天昼 间、夜间各监测一次 环境噪声 提供 Leq、 L10 、L50 、L90 1 N2 沟东 村 面向拟建道路 第一排 1 层 监测两天,每天昼 间、夜间各监测一次 环境噪声 提供 Leq、 L10 、L50 、L90 1 N3 蔡庄 1 面向拟建道路 第一排 1 层 监测两天,每天昼 间、夜间各监测一次 环境噪声 提供 Leq、 L10 、L50 、L90 1 N4 汪南 庄 面向拟建道路 第一排 1 层 监测两天,每天昼 间、夜间各监测一次 环境噪声 提供 Leq、 L10 、L50 、L90 1 N5 李大 皮圩 子 面向拟建道路 第一排 1 层 监测两天,每天昼 间、夜间各监测一次 环境噪声 提供 Leq、 L10 、L50 、L90 1 N6 蔡集 村 面向拟建道路 第一排 1 层 监测两天,每天昼 间、夜间各监测一次 环境噪声 提供 Leq、 L10 、L50 、L90 1 N7 蔡庄 2 面向拟建道路 第一排 1 层 监测两天,每天昼 间、夜间各监测一次 环境噪声 提供 Leq、 L10 、L50 、L90 1 N8 曹夏 面向拟建道路 第一排 1 层 监测两天,每天昼 间、夜间各监测一次 环境噪声 提供 Leq、 L10 、L50 、L90 1 N9 张新 村 面向拟建道路 第一排 1 层 监测两天,每天昼 间、夜间各监测一次 环境噪声 提供 Leq、 L10 、L50 、L90 1 N10 李槽 坊 面向拟建道路 第一排 1 层 监测两天,每天昼 间、夜间各监测一次 环境噪声 提供 Leq、 L10 、L50 、L90 1 N11 陆宋 村 面向晓仰线第 一排 1 层 监测两天,每天昼 间、夜间各监测一次 环境噪 声、交通 噪声 提供 Leq、 L10 、L50 、L90 同步记录晓仰线道 大、中、小车流量 4a 面向拟建道路 第一排 1 层 监测两天,每天昼 间、夜间各监测一次 提供 Leq、 L10 、L50 、L90 1 68 第 4 章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新大线北延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4.3.2 监测结果与分析评价 根据现状监测报告(见附件),噪声监测结果见表 4.3-2。 表 4.3-2 敏感点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单位: dB (A) ) 序号 敏感点名称 监测点位 监测时段 监测值 声功能区 标准值 达标情况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一天 第二天 N1 陵园村九组 面向拟建道路第一排 1 层 昼间 49.0 49.1 1 类 55 达标 达标 夜间 42.0 42.3 45 达标 达标 N2 沟东村 面向拟建道路第一排 1 层 昼间 49.1 49.7 1 类 55 达标 达标 夜间 41.4 42.9 45 达标 达标 N3 蔡庄 1 面向拟建道路第一排 1 层 昼间 49.8 49.5 1 类 55 达标 达标 夜间 41.5 43.0 45 达标 达标 N4 汪南庄 面向拟建道路第一排 1 层 昼间 48.4 48.1 1 类 55 达标 达标 夜间 42.7 41.9 45 达标 达标 N5 李大皮圩子 面向拟建道路第一排 1 层 昼间 49.3 48.0 1 类 55 达标 达标 夜间 43.9 43.7 45 达标 达标 N6 蔡集村 面向拟建道路第一排 1 层 昼间 48.6 49.5 1 类 55 达标 达标 夜间 43.3 43.6 45 达标 达标 N7 蔡庄 2 面向拟建道路第一排 1 层 昼间 48.1 48.9 1 类 55 达标 达标 夜间 42.6 44.1 45 达标 达标 N8 曹夏 面向拟建道路第一排 1 层 昼间 47.3 47.4 1 类 55 达标 达标 夜间 40.3 42.0 45 达标 达标 N9 张新村 面向拟建道路第一排 1 层 昼间 49.9 49.7 1 类 1 类 55 达标 达标 夜间 43.8 44.6 45 达标 达标 N10 李槽坊 面向拟建道路第一排 1 层 昼间 49.7 50.2 1 类 55 达标 达标 夜间 43.5 43.8 45 达标 达标 N11 陆宋村 面向晓仰线第一排 1 层 昼间 59.3 58.9 4a 类 70 达标 达标 夜间 50.7 49.8 55 达标 达标 面向拟建道路第一排 1 层 昼间 53.6 53.9 1 类 55 达标 达标 夜间 43.8 44.5 45 达标 达标 69 第 4 章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新大线北延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4.3.3 声环境现状评价结论 根据监测结果,本项目作为新建项目,沿线存在既有交通干线晓仰线(二 级公路),监测期间晓仰线交通量较小,没有对沿线敏感点造成明显的交通噪 声影响,监测期间, 11 处代表性监测点位的声环境质量均能满足《声环境质量 标准》(GB3096-2008)的相应标准。 4.4 环境空气现状调查与评价 (1)本项目所在区域环境质量达标情况 根据《宿迁市 2021 年度环境状况公报》, 2021 年, 全市环境空气优良天数 达 295 天,优良天数比例为 80.8%,比 2020 年增加 7.6 个百分点; 空气中 PM2.5 、 PM10、O3、CO 指标浓度同比下降, 浓度均值分别为 38μg/m3、66μg/m3、157μg/m3 、 0.9mg/m3 ,同比分别下降 15.6% 、1.5% 、7.6%、25.0%;NO2 、SO2 指标浓度分别 为 25μg/m3、6μg/m3,同比持平; 其中, O3 作为首要污染物的超标天数为 30 天, 占全年超标天数比例达 42.9% ,已成为影响全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的主要指标。 因此判定项目所在区域为不达标区。 (2)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为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宿迁市将持续强化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打赢蓝天保 卫战,宿迁市制定发布了《2021年度宿迁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计 划》。 《2021年度宿迁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计划》(宿污防指 〔2021〕5 号) 具体工作目标为: PM2.5 浓度达到 43 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比率 达到 74.2%;降尘量年均值控制在 4.5 吨/平方千米月以内;氮氧化物、 VOCs 排 放量、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较 2020 年分别削减 8%、10%、2.8%以 上。并提出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控制大气污染:(1)坚持绿色低碳发展,协同推 进减污降碳: ①推进碳达峰先行区建设; ②优化调整四大结构,推动绿色低碳 发展;(2)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提升大气环境质量: ③深入推进 VOCs 治 70 第 4 章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新大线北延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理; ④深化重点行业污染治理; ⑤实施精细化扬尘管控; ⑥全面推进生活源治 理;⑦加强移动源污染防治;⑧加强重污染天气应对。从而确保宿迁环境空气 质量达标。 4.5 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4.5.1 宿迁市总体生态环境概况 根据《宿迁市 2021 年环境状况公报》, 全市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 指 数)为 65.5,同比上升 0.6。各县区 EI 指数介于 55.9-69.8 之间,全市及各县 区生态环境状况指数等级均为“良”。通过对全市 13 个地表水断面生态状况遥 感监测,结果表明水生生物物种多样性保持稳定。 4.5.2 生态敏感区调查 根据《江苏省国家级生态保护红线规划》(苏政发〔2018〕74 号) 和《江苏 省生态空间管控区域规划》(苏政发〔2020〕1 号) ,本项目不涉及江苏省国家 级生态红线区和江苏省生态空间管控区, 与本项目最近的生态空间管控区是新沂 河(宿豫区) 洪水调蓄区, 最近距离 2.3km;与本项目最近的国家级生态红线是 江苏三台山国家森林公园, 最近距离 9.8km。此外, 本项目不在国家级生态红线 区和江苏省生态空间管控区内设置施工场地、取弃土坑等临时工程, 项目的施工 期和运营期均不存在周边国家级生态红线区和江苏省生态空间管控区管控措施 中明确禁止的行为活动。 因此, 本项目符合《江苏省国家级生态保护红线规划》和《江苏省生态空间 管控区域规划》的相关要求。 4.5.3 土地利用现状 依据《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17) 并结合遥感影像数据解析精 度, 将评价区土地用地类型划分为耕地、林地、工矿仓储用地、住宅用地、交通 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及未利用地等。 由表 4.5- 1 可知, 评价范围内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为主, 面积 328hm2 ,占整 71 个评价区域总面积的79%;其次是住宅用地,面积 56hm2 ,占评价区域总面积的 13.5%;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面积 21hm2 ,占评价区域总面积的 5. 1%;工矿仓储 用地面积 9hm2 ,占评价区域总面积的 2.2%;交通运输用地 1hm2 ,占评价区域总 面积的 0.2%。 表 4.5- 1 评价范围内土地利用现状 拼块类型 面积(hm2 ) 面积比例(%) 耕地 328 79 交通运输用地 1 0.2 住宅用地 56 13.5 工矿仓储用地 9 2.2 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 21 5.1 总计 415 100.00 72 沿线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图片如下: 耕地 交通运输用地  住宅用地 工矿仓储用地 水域 4.5.4 植物资源调查现状 拟建公路沿线所经过的地区属暖温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 雨水充沛,无霜期较长,气候条件较为优越,适合农作物生长。 本项目沿线植被以杨类占优势的温暖带落叶林为主,达主要种类的 85%以 上,其它树种有构树、桑树、中国槐、臭椿、柳、榆、泡桐等;果树有李、 桃、杏、苹果、梨、枣、葡萄等;灌木有紫穗槐、野蔷薇、山胡椒等;长绿灌 木有小叶女贞、刚竹、淡竹、紫竹等;藤本植物有木通、爬山虎、南蛇藤等; 草本有狗尾草、蒲公英、苍耳等。农田的植被有水稻、小麦、玉米、棉花、大 豆、油菜、山芋、花生等作物。 沿线的成片林面积占比不大,但农田林网已经基本形成,其涵养水源、水 土保持、防风固沙、减少水土流失的功能已经开始明显发挥作用。由于地区土 地资源利用率高,沿线天然植被已基本不存在,地表植被以栽培植物(农作 物)为主。 (1)落叶阔叶林 调查范围内的阔叶林主要分布于项目所在区域所有道路两侧、田埂及河流 沿岸堤坝上,在整个调查区域内所占比重并不大,然而这些阔叶林增加了区域 生境的空间异质性,有利于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维持。 拟建项目所经区域现有村道、河道两侧范围内绿化树种均为杨树,调查区 域内杨树林主要为人工栽培,以意杨和加杨为主要建群种。 (2)草丛 73 调查范围内的草丛主要分布于河岸两侧堤坝及农田田埂上,以禾本科、菊 科、和蔷薇科植物为主,群落组成常呈小的斑块状,以狗尾草群落、白茅群 落、狗牙根群落、野艾群落等较为常见。主要物种包括:野胡萝卜 (Daucuscarota)、葎草(Humulusscandens) 棒头草(Kochiascoparia)、菵 草(Beckmanniasyzigachne)、益母草(Leonurusjaponicus)、 一年蓬 (Erigeronannuus)、青葙(Celosiaargentea)、喜旱莲子草 (Alternantheraphiloxeroides)、蛇莓(Duchesneaindica)、朝天委陵菜 (Potentillasupina)、鸡眼草 (Kummerowiastriata)、天胡荽 (Hydrocotylesibthorpioides)、荔枝草(Salviaplebeian)、 马兰 (Kalimerisindica)、苍耳(Xanthiumsibiricum)、野艾蒿 (Artemisialavandulaefolia)、 狗尾草(Setariaviridis)等。 主要建群种包括野胡萝卜、葎草、棒头草、野艾、菵草、一年蓬、益母草 等。因为分布区人为活动较频繁,人为干扰力度较大,因此所有草丛并没有形 成稳定的群落,群落组成大多以小面积斑块状间生为主,与一些人为干扰及种 子传播等偶然因素有关。 (3)水生植被 项目所在地区水系发达,调查发现项目跨越河流水体清澈,目测水质状况 较好。河面水生植被较丰富,常见的有芦苇、香蒲、水花生、绿萍等。 (4)农田植被 本项目路线所在区域居民住宅分布不是很密集,其余基本为开阔农田植被 区。经调查,本项目路线两侧耕地大部分属于基本农田,栽植作物主要有水 稻、小麦、油菜、蚕豆、葱、蒜等常见品种。 4.5.5 陆生动物调查现状 项目沿线属暖温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有利于野生动物的生存,随着 地理环境的人为改变种类和数量大为减少。沿线栖息的野生动物中,未发现大 型的或受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种类。沿线地区现有的小型动物如野兔、蛇等都 74 第 4 章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新大线北延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是定居性的小型动物,对生活区域的要求不太严格,也没有季节性迁移的生活 习惯。 除野生动物外,拟建项目所经地区动物以家禽、家畜为主,常见动物种类 主要有麻雀、喜鹊、青蛙、蛇类等。 4.5.6 水生生物调查现状 受人类开发活动和过度捕捞的影响,项目所跨沟渠、坑塘水面目前已没有 珍贵受保护鱼种,主要有河鳗、黄鳝、鲫鱼、鲤鱼、泥鳅、鲢鱼、草鱼、青鱼 等。 4.5.7 生态环境现状评价结论 (1)本项目不涉及江苏省国家级生态红线区和江苏省生态空间管控区,与 本项目最近的生态空间管控区是新沂河(宿豫区)洪水调蓄区,最近距离 2.3km;与本项目最近的国家级生态红线是江苏三台山国家森林公园,最近距离 9.8km。 (2)本项目评价范围内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为主,其次是住宅用地、水域 及水利设施用地、工矿仓储用地、交通运输用地。 (3)项目沿线两侧评价范围内无国家、地方保护植物、古树名木分布; (4) 项目沿线评价范围内没有国家、地方保护野生动物分布, 也没有大型 兽类动物分布。陆生动物以家禽、家畜为主, 常见动物种类主要有麻雀、喜鹊、 青蛙、蛇类等; (5) 项目所跨沟渠、坑塘水面目前已没有珍贵受保护鱼种,主要有河鳗、 黄鳝、鲫鱼、鲤鱼、泥鳅、鲢鱼、草鱼、青鱼等。 75 第 5 章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新大线北延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第5章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5.1 地表水环境 5.1.1 施工期地表水环境影响 施工期水环境影响源主要是来自主体土建施工,主要包括四个方面:跨河桥梁施 工过程对水环境的影响;路基施工过程对水环境的影响;施工场地、施工营地等临时 工程排放的施工废水和生活污水对水环境的影响。 1、桥梁施工对水环境的影响 在桥梁施工期间,若作业场、物料堆场的施工材料(如沥青、油料、化学品及一 些粉末状材料等)堆放在水体附近,由于保管不善或受暴雨冲刷等原因进入水体,将 会引起水体污染。废弃建材堆场的残留物质随地表径流进入水体也会造成水污染。粉 状物料的堆场若没有严格的遮挡、掩盖等措施将会起尘,从而污染水体。施工场地的 生产废水主要来自预制场内的预制件、钢砼梁柱的养护水及砂石冲洗废水等。类比同 类工程,桥梁施工产生的污水中主要的污染物是SS ,pH值一般为8~10 ,偏弱碱性。 本项目施工场地均设置沉淀池处理生产废水,处理后的尾水回用于场地洒水降尘和绿 化等,不向水体排放,对水环境的影响较小。 2、路基施工对水环境的影响 (1)大临工程施工废水 大临工程对水环境的影响主要是降雨冲刷建材的地表径流流入地表水系、生产废 水的排放等的影响。 施工时需要的物料、油料、化学品等如果管理不严,遮盖不密,则可能在雨季或 暴雨期受雨水冲刷进入水体;粉状物料的堆场若没有严格的遮挡、掩盖等措施将会起 尘从而污染水体;废弃的建材堆场的残留物质随地表径流进入水体也会造成水污染。 公路施工期间,在施工现场还将产生一定数量的生产废水,主要是机械设备的淋洗废 水,这些废水中的主要污染物是SS和少量的油类。大临工程应设置调节池、隔油池、 沉淀池处理生产废水,处理后的水质满足《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 76 第 5 章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新大线北延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GB/T18920-2020)相应标准的要求,回用于场地洒水降尘和绿化等, 不向水体排 放,对水环境的影响较小。 (2)施工人员生活污水 施工人员生活污水主要为餐饮、粪便、洗漱等污水,污水成分较为简单,污染物 浓度也较低。施工营地租用当地白鹿湖社区的房屋,附近已有市政污水管网,生活污 水依托当地已有的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纳入市政污水管网,最终进入来龙镇污水处理 厂集中处理。 5.1.2 运营期水环境影响分析 拟建公路营运期对水环境的影响主要来自于路面沉积物被雨水径流冲刷对沿线水 体造成的污染。 5.1.2.1 路面径流水污染分析 拟建公路建成投入运行后,各种车辆排放所携带的污染物在路面沉积、轮胎磨损 的微粒、粘带的泥土及车辆运行时泄漏的油料等,会随降雨产生的路面径流流入地表 水体,其主要的污染物有: SS 和少量的油污等,可能对沿线水体造成影响。路面径流 的影响简要分析如下: 影响路面径流污染的因素众多,包括降雨量、降雨时间、车流量、路况及大气污 染程度、降雨的间隔时间、尘沉降量等。因此,影响路面径流污染物浓度的因素是多 样的,由于其影响因素变化较大、各种因素随机性强,偶然性大,至今尚无一套普遍 适用的统一方法可供采用。 华南环科所曾对南方地区路面径流污染情况进行过实测试验,试验方法为:采用 人工降雨方法形成路面径流,两次人工降雨时间段为 20 天,降雨历时为 1 小时,降雨 强度为 81.6mm,在 1 小时内按不同时间采集水样,最后测定分析路面污染物变化情况 见表 5.1- 1。 表 5.1- 1 路面径流中污染物浓度测定值 项目 5~20 分钟 20~40 分钟 40~60 分钟 均值 SS (mg/L) 231.42- 158.52 185.52-90.36 90.36- 18.71 100 石油类 (mg/L) 22.30- 19.74 19.74-3.12 3.12-0.21 11.25 77 第 5 章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新大线北延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由表 5.1- 1 可知,通常从降雨初期到形成径流的 30min 内,雨水中的 SS 和石油类 污染物浓度比较高, 30min 之后,浓度随着降雨历时的延长下降较快,降雨历时 40- 60min 之后,路面上基本被冲洗干净,路面径流污染物的浓度相对稳定在较低水平。 因此,路面径流携带污染物对水体水质的影响甚微,一般水体中污染物的增幅小于 2%,且项目沿线河流水环境功能多为农业用水,因此项目营运期对沿线水域影响较 小。 拟建项目通过设置路基边沟和排水沟、路面土路肩和横向塑料排水管、桥涵构造 物等形成独立、完备、畅通的道路排水系统;尽量使路基、路面径流水不直接排入沿 线农田、鱼塘和重要水体,最大限度减缓水污染影响;当道路排水系统与沿线原有泄 洪、排涝、灌溉、水产养殖系统交叉时尽量采用圆管涵等构造物进行立体排水设计, 减少对沿线农田水利系统的干扰;此外,在穿越农田路段的路基排水沟外侧设置挡水 埂,在穿越水产养殖水域路段的路基边坡上设置护坡道排水沟纵向连通两端路基排水 沟,尽量避免路基、路面径流水直接进入农作物灌溉或水产养殖水域。 综上所述,运营期间路基路面径流对沿线水环境的影响甚微。 5.1.2.2 桥面径流对河流水质的影响分析 影响桥面径流污染物浓度的因素众多,包括降雨量、降雨时间、与车流量有关的 路面及空气污染程度、两场降雨之间的间隔时间、路面宽度等,由于各种因素的随机 性强、偶然性大,所以典型的桥面雨水污染物浓度较难确定。根据国家环保总局华南 环科所对南方地区桥面径流污染情况的试验,路面径流在降雨开始到形成径流的 30 分 钟内雨水中的悬浮物和油类物质比较多, 30 分钟后随着降雨时间的延长,污染物浓度 下降较快。根据以往类似地区的预测计算结果表明,桥面径流携带污染物对水体水质 的影响甚微,一般水体中污染物的增幅小于 2%。一般来说,在降雨初期,桥面径流从 桥梁或桥梁两端进入水体后,将在径流落水点附近的局部小范围内造成污染物浓度的 瞬时升高,但在向下游流动的过程中随着水体的搅浑将很快在整个断面上混合均匀, 其对这些河流污染物浓度升高的贡献微乎其微。由此可以确定,桥面径流对水体的影 响是十分轻微的,不会改变水体的水质类别。 78 5.1.3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1)桥梁工程施工会导致局部水域 SS 浓度升高,但这种影响是轻微的、短暂的 和局部的; (2)施工场地产生的生产废水经处理后回用于绿化和道路洒水, 施工营地租用当 地白鹿湖社区的房屋,附近已有市政污水管网,生活污水依托当地已有的污水处理设 施处理后纳入市政污水管网,最终进入来龙镇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 (4)路面径流经收集后排至无饮用养殖功能的河流、天然沟渠,桥面径流直接排 至所跨河流,径流排放对受纳水体的影响是十分轻微的,不会改变沿线水体的水质类 别。 5.2 声环境 5.2.1 施工期 5.2.1.1 施工作业噪声源分析 建设项目的施工作业噪声主要来自于施工机械的机械噪声,其施工工程主要包括 拆除作业、路基施工、路面摊铺和桥梁施工。 ①拆除作业:本项目老路破除共两段K3+950~K4+800为混凝土路面, K4+800~终 点段为沥青混凝土路面,本项目改造路面采用全部新建方案,需拆除现有老路。该阶 段用到的施工机械主要是破碎机、装载机。 ②路基施工:该阶段主要包括处理地基、路基平整、挖填土方、逐层压实路面等 施工工艺,这一过程还伴随着大量运输物料车辆进出施工现场。该阶段需用的施工机 械包括装载机、振动式压路机、推土机、平地机、挖掘机等。 ③路面摊铺:这一工序继路基施工结束后开展,主要是对全线摊铺沥青,用到的 施工机械主要是大型沥青摊铺机和压路机。 ④桥梁施工:本项目对现有槽坊桥进行拼宽,桥梁施工阶段包括下部桩基施工和 上部箱梁施工。下部桩基施工产生噪声的主要机械为钻井机和打桩机,上部箱梁施工 产生噪声的主要机械为吊车。 79 5.2.1.2 噪声源强及分布 施工机械的噪声可近似视为点声源处理,根据点声源噪声衰减模式,估算距离声 源不同距离处的噪声值,预测模式如下: Lp=Lpo-20lg (r/ro ) 式中: Lp :距声源r米处的施工噪声预测值, dB (A) ; Lp0 :距声源r0米处的噪声参考值, dB (A) ; 道路施工期噪声主要来源于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辐射的噪声。国内常用的筑路机 械如挖掘机、堆土机、平地机、压路机等,其满负荷运行时不同距离处的噪声级见表 5.2- 1。 表5.2- 1主要施工机械不同距离处的噪声级(注; 5m处的噪声级为实测值) 机械名称 5m 20m 40m 60m 80m 120m 140m 160m 180m 200m 装载机 90 80.0 76.4 73.9 67.9 64.4 63.1 61.9 60.9 60.0 推土机 86 74.0 70.4 67.9 61.9 58.4 57.1 55.9 54.9 54.0 挖掘机 84 71.0 67.4 64.9 58.9 55.4 54.1 52.9 51.9 51.0 钻井机 74 62.0 58.4 55.9 49.9 46.4 45.1 43.9 42.9 42.0 打桩机 100 93.0 89.4 86.9 80.9 77.4 76.1 74.9 73.9 73.0 吊车 74 62.0 58.4 55.9 49.9 46.4 45.1 43.9 42.9 42.0 压路机 86 73.0 69.4 66.9 60.9 57.4 56.1 54.9 53.9 53.0 平地机 90 78.0 74.4 71.9 65.9 62.4 61.1 59.9 58.9 58.0 摊铺机 87 75.0 71.4 68.9 62.9 59.4 58.1 56.9 55.9 55.0 破碎机 100 93.0 89.4 86.9 80.9 77.4 76.1 74.9 73.9 73.0 注: 《噪声与振动控制工程手册》 本项目道路红线平均宽度为 16m,施工机械为流动作业,近似按位于道路中心线 位置的点源考虑,距离施工场界 8m;施工时间按昼间、夜间同负荷连续作业考虑。根 据不同施工阶段的特点,假设施工机械同时作业的情景,预测不同施工阶段在施工场 界处的噪声影响,见表 5.2-2。 根据预测结果,在不同施工阶段多台机械共同作业的情况下,道路施工场界处昼 间噪声最大超过《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 26.3dB (A),夜间噪声最大超 41.3dB (A)。在施工过程中,在施工场界安装 2m 高度的施 工围挡,围挡可以起到声屏障的作用,降低噪声影响 9~12dB (A)左右,另外通过采 80 取低噪音设备,合理安排施工工序,避免设备同时施工等措施可进一步降低施工噪声 影响。 本项目施工噪声影响主要集中在夜间,夜间施工对场界处声环境的影响显著, 应避免夜间(22:00~6:00)施工。 表5.2-2不同施工阶段在施工场界处的噪声级(单位: dB (A) ) 施工阶段 同时作业的机械 组合 施工场界预测 值 昼间标 准 昼间达标情 况 夜间标 准 夜间达标情 况 拆除作业 装载机×1 破碎机×1 96.3 70 超标 26.3 55 超标 41.3 路基施工 装载机×1 推土机×1 挖掘机×1 压路机×1 平地机×1 90.8 70 超标 20.8 55 超标 35.8 路面摊铺 摊铺机×1 压路机×1 85.5 70 超标 15.5 55 超标 30.5 桥梁施工 钻井机×1 打桩机×1 吊车×1 95.9 70 超标 25.9 55 超标 40.9 5.2.1.3 施工作业噪声对敏感点的影响分析 本项目施工期沿线现有12处敏感点,根据表5.2-2所述施工阶段及施工机械组合, 本项目沿线声环境敏感点在不同施工阶段的预测声级见表5.2-3。 81 第 5 章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新大线北延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5.2-3施工期声环境敏感点处声级预测值(单位: dB (A)) 序 号 敏感点名称 预测 位置 距中心 线最近 距离 贡献值 背景噪声 预测值 执行标准 最大超标值 路基 施工 路面 拆除 桥梁 施工 路面 摊铺 昼 间 夜 间 路基施工 路面拆除 桥梁施工 路面摊铺 昼 间 夜 间 昼 间 夜 间 昼 间 夜 间 昼 间 夜 间 昼 间 夜 间 昼 间 夜 间 M1 陵园村九组 首排 1 层 31 79.0 / / 73.7 49.1 42.3 79.0 79.0 / / / / 73.7 73.7 70 55 9.0 24.0 2 类区 1 层 73 71.6 / / 66.3 49.1 42.3 71.6 71.6 / / / / 66.3 66.3 60 50 11.6 21.6 M2 白鹿湖新型社区 首排 1 层 26 80.5 / / 75.2 49.7 42.9 80.5 80.5 / / / / 75.2 75.2 70 55 10.5 25.5 2 类区 1 层 53 74.3 / / 69.0 49.7 42.9 74.3 74.3 / / / / 69.1 69.0 60 50 14.3 24.3 M3 蔡庄 1 首排 1 层 160 64.7 / / 59.4 49.8 43 64.9 64.8 / / / / 59.9 59.5 60 50 4.9 14.8 M4 汪南庄 首排 1 层 60 73.3 / / 68.0 48.4 42.7 73.3 73.3 / / / / 68.0 68.0 60 50 13.3 23.3 M5 李大皮圩子 首排 1 层 38 77.2 / / 71.9 49.3 43.9 77.2 77.2 / / / / 71.9 71.9 70 55 7.2 22.2 2 类区 1 层 81 70.6 / / 65.3 49.3 43.9 70.7 70.7 / / / / 65.5 65.4 60 50 10.7 20.7 M6 蔡集村 首排 1 层 13 86.5 / / 81.2 49.5 43.6 86.5 86.5 / / / / 81.2 81.2 70 55 16.5 31.5 2 类区 1 层 49 75.4 / / 70.1 49.5 43.6 75.4 75.4 / / / / 70.1 70.1 60 50 15.4 25.4 M7 蔡庄 2 首排 1 层 99 68.9 / / 63.6 48.9 44.1 68.9 68.9 / / / / 63.8 63.7 60 50 8.9 18.9 M8 曹夏 首排 1 层 198 62.9 / / 57.6 47.4 42 63.0 62.9 / / / / 58.0 57.7 60 50 3.0 12.9 M9 张新村 首排 1 层 95 69.3 74.8 / 64.0 49.9 44.6 69.3 69.3 74.9 74.8 / / 64.1 64.0 60 50 14.9 24.8 M10 李槽坊 西侧 首排 1 层 40 76.8 82.4 82.0 71.5 50.2 43.8 76.8 76.8 82.4 82.4 82.0 82.0 71.5 71.5 70 55 12.4 27.4 82 序 号 敏感点名称 预测 位置 距中心 线最近 距离 贡献值 背景噪声 预测值 执行标准 最大超标值 路基 施工 路面 拆除 桥梁 施工 路面 摊铺 昼 间 夜 间 路基施工 路面拆除 桥梁施工 路面摊铺 昼 间 夜 间 昼 间 夜 间 昼 间 夜 间 昼 间 夜 间 昼 间 夜 间 昼 间 夜 间 西侧 2 类区 1 层 51 74.7 80.2 79.8 69.4 50.2 43.8 74.7 74.7 80.2 80.2 79.9 79.9 69.4 69.4 60 50 20.2 30.2 东侧 首排 1 层 25 80.9 86.4 86.0 75.6 50.2 43.8 80.9 80.9 86.4 86.4 86.0 86.0 75.6 75.6 70 55 16.4 31.4 东侧 2 类区 1 层 150 65.3 70.9 70.5 60.0 50.2 43.8 65.4 65.3 70.9 70.9 70.5 70.5 60.4 60.1 60 50 10.9 20.9 M11 盛湖村卫生室 首排 1 层 168 64.3 69.9 69.5 59.0 50.2 43.8 64.5 64.4 69.9 69.9 69.5 69.5 59.5 59.1 60 50 9.9 19.9 M12 陆宋村 西侧 首排 1 层 13 86.5 92.1 / 81.2 59.3 50.7 86.5 86.5 92.1 92.1 / / 81.3 81.2 70 55 22.1 37.1 西侧 2 类区 1 层 47 75.4 81.0 / 70.1 53.9 43.8 75.4 75.4 81.0 81.0 / / 70.2 70.1 60 50 21.0 31.0 东侧 首排 1 层 23 81.6 87.2 / 76.3 59.3 50.7 81.6 81.6 87.2 87.2 / / 76.3 76.3 70 55 17.2 32.2 83 第 5 章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新大线北延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本次预测考虑最不利工况下,各类施工机械同时运作。预测结果显示,处于4a类 区的敏感点中,昼间最大超标量为22.1dB (A),夜间最大超标量为37. 1dB (A);处 于2类区的敏感点中,昼间最大超标量为21.0dB (A),夜间最大超标量为31.0dB (A)。受施工影响最大的敏感点为陆宋村。 考虑到施工期对沿线居民的影响较大,可通过采取低噪音设备,设备放置时要注 意尽量远离敏感点,合理安排施工工序,避免设备同时施工等措施降低施工噪声对周 围敏感点造成的影响。居住敏感点应尽量选取在工作日昼间进行施工。夜间施工对拟 建道路两侧评价范围内敏感点处的声环境质量产生显著影响(>5dB(A)), 特别是夜 间睡眠的影响较大。因此,施工期间可采取禁止夜间(22:00-6:00)施工避免夜间施工 噪声污染,以减轻施工对沿线居民生活的不利影响。如需夜间施工,应当取得地方人 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或者地方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门的证明,并 在施工现场显著位置公示或者以其他方式公告附近居民。在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 施工作业,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设置噪声自动监测系统,与监督管理部门联 网,保存原始监测记录,对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 。 施工是暂时的,随着施工的结束,施工噪声的影响也随之结束,总体而言,在采 取施工围挡、采用低噪音设备、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和禁止夜间施工措施的情况下,施 工噪声的环境影响是可以接受的。 5.2.2 运营期 5.2.2.1 噪声预测 噪声预测选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21) 附录 B.2 中推荐的 公路(道路)交通运输噪声预测模型。 1)第 i 类车等效声级的预测模式 式中: Leq (h) i—第i类车的小时等效声级, dB (A); 84 ( LOE ) i—第i类车速度为Vi ,km/h;水平距离为7.5米处的能量平均A声级, dB (A); Ni—昼间,夜间通过某个预测点的第i类车平均小时车流量,辆/h; Vi—第i类车的平均车速, km/h; T—计算等效声级的时间, 1h; △L距离—距离衰减量, dB (A) ,小时车流量大于等于300辆/小时:△L距离=10lg (7.5/r),小时车流量小于300辆/小时:△L距离=15lg (7.5/r),本项目昼间和夜间小 时车流量如下表: 水平年 小时车流量(辆/h) 昼间 夜间 小型车 中型车 大型车 合计 小型车 中型车 大型车 合计 2024 310 37 21 368 109 13 7 130 2030 334 38 22 394 118 14 8 139 2038 367 40 23 430 129 14 8 152 r—从车道中心线到预测点的距离, m;适用于r>7.5m预测点的噪声预测。 Ψ 1 、Ψ2——预测点到有限长路段两端的张角,弧度; △L— 由其他因素引起的修正量, dB (A),可按下式计算: △L=△L1- △L2+△L3 △L=△L 坡度+△L 路面 △L2=△Latm+△Lgr+△Lbar+△Lmisc 式中: △L1—线路因素引起的修正量, dB (A); △L坡度— 公路纵坡修正量, dB (A); △L路面— 公路路面材料引起的修正量, dB (A); △L2—声波传播途径中引起的衰减量, dB (A); △L3— 由反射等引起的修正量, dB (A)。 不同路面的噪声修正量见表 5.2-4。本项目为沥青混凝土路面,修正量取 0dB (A)。 表5.2-4常见路面噪声修正量单位: dB (A) 路面类型 不同行驶速度修正量km/h 30 40 ≥50 85 沥青混凝土 0 0 0 水泥混凝土 1.0 1.5 2.0 注:表中修正量为( LOE ) i 在沥青混凝土路面测得结果的修正。 2) 总车流等效声级为: 本次评价所称背景噪声指除本项目道路交通噪声以外的环境噪声,包括现有交通 噪声、社会生活噪声等其他各种声源的叠加影响。 3)声屏障衰减量(Abar)计算 无限长声屏障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 f—声波频率, Hz; δ—声程差, m; c— 声速, m/s。 在公路建设项目评价中可采用 500Hz 频率的声波计算得到的屏障衰减量近似作为 A 声级的衰减量。 在使用式 A.24 计算声屏障衰减时,当菲涅尔数0>N>-0.2 时也应计算衰减量,同 时保证衰减量为正值,负值时舍弃。 有限长声屏障计算: 4)背景噪声选取合理性分析 ①本项目 K3+950~K4+800 现状老路为四级公路, K4+800~终点现状老路为三级 公路, 本项目将对老路进行挖除后新建二级公路。上述路段 M9-M12 敏感点现状监测值 86 第 5 章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新大线北延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包含现状老路交通噪声影响, 由于老路等级较低, 监测期间车流量很小, 造成的交通噪 声影响较小,因此可选择现状监测值作为预测背景值。 ②其余敏感点现状周边无既有噪声源, 敏感点主要受社会生活噪声影响, 选择现状 监测值作为预测背景值。本次预测采用的背景噪声值见表 5.2-5。 表 5.2-5 敏感点背景值数据选取一览表 序 号 敏感点 名称 预测点位 现状值 背景值 适用性分析 昼间 夜 间 昼间 夜间 M1 陵园村九组 首排 1 层 49.1 42.3 49.1 42.3 该敏感点现状周边无既有噪声源,敏感点主 要受社会生活噪声影响,现状监测值作为该 敏感点的背景噪声值 2 类区 1 层 M2 白鹿湖新型 社区 首排 1 层 49.7 42.9 49.7 42.9 该敏感点现状周边无既有噪声源,敏感点主 要受社会生活噪声影响,现状监测值作为该 敏感点的背景噪声值 2 类区 1 层 M3 蔡庄 1 首排 1 层 49.8 43.0 49.8 43.0 该敏感点现状周边无既有噪声源,敏感点主 要受社会生活噪声影响,现状监测值作为该 敏感点的背景噪声值 M4 汪南庄 首排 1 层 48.4 42.7 48.4 42.7 该敏感点现状周边无既有噪声源,敏感点主 要受社会生活噪声影响,现状监测值作为该 敏感点的背景噪声值 M5 李大皮圩子 首排 1 层 49.3 43.9 49.3 43.9 该敏感点现状周边无既有噪声源,敏感点主 要受社会生活噪声影响,现状监测值作为该 敏感点的背景噪声值 2 类区 1 层 M6 蔡集村 首排 1 层 49.5 43.6 49.5 43.6 该敏感点现状周边无既有噪声源,敏感点主 要受社会生活噪声影响,现状监测值作为该 敏感点的背景噪声值 2 类区 1 层 M7 蔡庄 2 首排 1 层 48.9 44.1 48.9 44.1 该敏感点现状周边无既有噪声源,敏感点主 要受社会生活噪声影响,现状监测值作为该 敏感点的背景噪声值 M8 曹夏 首排 1 层 47.4 42.0 47.4 42.0 该敏感点现状周边无既有噪声源,敏感点主 要受社会生活噪声影响,现状监测值作为该 敏感点的背景噪声值 M9 张新村 首排 1 层 49.9 44.6 49.9 44.6 监测期间老路车流量较小, 该敏感点现状受 老路交通噪声影响较小,现状监测值作为该 敏感点的背景噪声值 M10 李槽坊 西侧首排 1 层 50.2 43.8 50.2 43.8 监测期间老路车流量较小, 该敏感点现状受 老路交通噪声影响较小,现状监测值作为该 敏感点的背景噪声值 西侧 2 类区 1 层 东侧首排 1 层 东侧 2 类区 1 层 M11 盛湖村卫生 室 首排 1 层 / / 50.2 43.8 该敏感点与 M10 李槽坊地理位置相近,环 境特征相似,可选取 M10 现状监测值作为 该敏感点的背景噪声值 M12 陆宋村 西侧首排 1 层 59.3 50.7 59.3 50.7 该敏感点现状周边有既有噪声源晓仰线(二 级公路),敏感点主要受交通噪声影响,本 项目建成后,敏感点同时受本项目及既有噪 声源晓仰线交通噪声影响,现状监测值作为 该敏感点的背景噪声值 西侧 2 类区 1 层 53.9 44.5 53.9 44.5 东侧首排 1 层 59.3 50.7 59.3 50.7 5.2.2.2 环境噪声影响分析 1.道路沿线噪声影响分析 87 第 5 章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新大线北延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公路交通噪声预测考虑平均路基高差、空气吸收、地面吸收, 不考虑背景噪声、建 筑物和树林的遮挡屏蔽、纵坡修正、有限路段修正 ,给出公路所在平面的噪声值, 噪声 预测结果见表 5.2-6,噪声达标距离见表 5.2-7,等声级线图见图 5.2- 1。 88 第 5 章 环境影响评价 新大线北延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 5.2-6 道路两侧交通噪声预测结果(dB (A) ) 路段 预测楼层 时段 距路中心线距离/m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200 双向 2 车道 (K0+000~K4+826 、 K4+826~K6+658.7) 1F 2024 昼间 58.9 56.5 55.0 53.8 52.9 52.1 51.4 50.8 50.3 夜间 50.7 47.5 45.3 43.7 42.4 41.2 40.3 39.4 38.7 2030 昼间 59.1 56.7 55.2 54.0 53.1 52.3 51.6 51.0 50.5 夜间 50.9 47.7 45.5 43.9 42.6 41.4 40.5 39.6 38.9 2038 昼间 59.3 57.0 55.4 54.3 53.3 52.6 51.9 51.3 50.8 夜间 51.2 47.9 45.8 44.1 42.8 41.7 40.7 39.9 39.1 双向 4 车道 (K6+658.7~终点) 1F 2024 昼间 58.9 56.6 55.0 53.8 52.9 52.1 51.4 50.8 50.3 夜间 50.8 47.5 45.3 43.7 42.4 41.2 40.3 39.4 38.7 2030 昼间 59.2 56.8 55.2 54.0 53.1 52.3 51.6 51.0 50.5 夜间 51.0 47.7 45.5 43.9 42.6 41.5 40.5 39.6 38.9 2038 昼间 59.4 57.0 55.4 54.3 53.4 52.6 51.9 51.3 50.8 夜间 51.3 48.0 45.8 44.1 42.8 41.7 40.7 39.9 39.1 双向 2 车道 (K0+000~K4+826 、 K4+826~K6+658.7) 2F 2024 昼间 60.7 57.6 55.8 54.4 53.4 52.5 51.8 51.2 50.6 夜间 52.5 48.6 46.1 44.3 42.8 41.6 40.6 39.7 38.9 2030 昼间 60.9 57.8 56.0 54.6 53.6 52.7 52.0 51.4 50.8 夜间 52.7 48.8 46.3 44.5 43.0 41.9 40.8 39.9 39.1 2038 昼间 61.1 58.1 56.2 54.9 53.8 53.0 52.2 51.6 51.0 夜间 53.0 49.0 46.5 44.7 43.3 42.1 41.1 40.2 39.4 双向 4 车道 (K6+658.7~终点) 2F 2024 昼间 60.8 57.6 55.8 54.4 53.4 52.5 51.8 51.2 50.6 夜间 52.6 48.6 46.1 44.3 42.8 41.7 40.6 39.7 38.9 2030 昼间 61.0 57.8 56.0 54.6 53.6 52.7 52.0 51.4 50.8 夜间 52.8 48.8 46.3 44.5 43.1 41.9 40.8 39.9 39.1 2038 昼间 61.2 58.1 56.2 54.9 53.8 53.0 52.2 51.6 51.0 夜间 53.1 49.1 46.6 44.7 43.3 42.1 41.1 40.2 39.4 89 表 5.2-7 路段两侧交通噪声分布情况表 路段 预测楼 层 时段 4a 类达标距离 2 类达标距离 双向 2 车道 (K0+000~K4+826 、 K4+826~K6+658.7) 1F 2024 昼间 道路边界线外即达标 道路中心线外 8m 道路边界线外 26m 道路中心线外 34m 夜间 道路边界线外 18m 道路中心线外 26m 道路边界线外 36m 道路中心线外 44m 2030 昼间 道路边界线外即达标 道路中心线外 8m 道路边界线外 27m 道路中心线外 35m 夜间 道路边界线外 18m 道路中心线外 26m 道路边界线外 37m 道路中心线外 45m 2038 昼间 道路边界线外即达标 道路中心线外 8m 道路边界线外 28m 道路中心线外 36m 夜间 道路边界线外 19m 道路中心线外 27m 道路边界线外 38m 道路中心线外 46m 双向 4 车道 (K6+658.7~终点) 1F 2024 昼间 道路边界线外即达标 道路中心线外 11m 道路边界线外 23m 道路中心线外 34m 夜间 道路边界线外 15m 道路中心线外 26m 道路边界线外 33m 道路中心线外 44m 2030 昼间 道路边界线外即达标 道路中心线外 11m 道路边界线外 24m 道路中心线外 35m 夜间 道路边界线外 16m 道路中心线外 27m 道路边界线外 34m 道路中心线外 45m 2038 昼间 道路边界线外即达标 道路中心线外 11m 道路边界线外 26m 道路中心线外 37m 夜间 道路边界线外 16m 道路中心线外 27m 道路边界线外 36m 道路中心线外 47m 双向 2 车道 (K0+000~K4+826 、 K4+826~K6+658.7) 2F 2024 昼间 道路边界线外即达标 道路中心线外 8m 道路边界线外 36m 道路中心线外 44m 夜间 道路边界线外 25m 道路中心线外 33m 道路边界线外 44m 道路中心线外 52m 2030 昼间 道路边界线外即达标 道路中心线外 8m 道路边界线外 37m 道路中心线外 45m 夜间 道路边界线外 25m 道路中心线外 33m 道路边界线外 45m 道路中心线外 53m 2038 昼间 道路边界线外即达标 道路中心线外 8m 道路边界线外 38m 道路中心线外 46m 夜间 道路边界线外 26m 道路中心线外 34m 道路边界线外 46m 道路中心线外 54m 90 双向 4 车道 (K6+658.7~终点) 2F 2024 昼间 道路边界线外即达标 道路中心线外 11m 道路边界线外 33m 道路中心线外 44m 夜间 道路边界线外 22m 道路中心线外 33m 道路边界线外 41m 道路中心线外 52m 2030 昼间 道路边界线外即达标 道路中心线外 11m 道路边界线外 34m 道路中心线外 45m 夜间 道路边界线外 23m 道路中心线外 34m 道路边界线外 42m 道路中心线外 53m 2038 昼间 道路边界线外即达标 道路中心线外 11m 道路边界线外 36m 道路中心线外 47m 夜间 道路边界线外 23m 道路中心线外 34m 道路边界线外 43m 道路中心线外 54m 根据本项目不同路段的断面形式、沿线敏感点分布情况,典型路段选取如下: 表 5.2-8 典型路段选取 序号 路段 选取典型路段桩号范围 道路形式 路基高差(m) 预测内容 1 双向 2 车道 K0+000~K4+826 、K4+826~K6+658.7 地面 0 水平衰减 2 双向 4 车道 K6+658.7~终点 地面 0 水平衰减 91 92 近期昼间 近期夜间  中期昼间 中期夜间 双向 2 车道  远期昼间 远期夜间 93 近期昼间 近期夜间  中期昼间 中期夜间 双向 4 车道 图 5.2- 1 等声级线图  远期昼间 远期夜间 第 5 章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新大线北延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2、敏感点噪声影响分析 环境保护目标的预测考虑了敏感点与道路中心线距离、纵坡、障碍物遮挡(△L树 木、 △L建筑物)和路基高差等因素,预测参数见表5.2-9,预测结果见表5.2- 10。 表 5.2-9 敏感点声环境质量预测修正参数一览表 序号 名称 噪声评 价标准 距中心线距离 (m) 路基高 /m 预测 楼层 声影区 遮挡 衰减 地面 衰减 空气 衰减 M1 陵园村九组 4a 31 1.0 1F 0 4.9 0 0.1 2 73 2.4 1F 0 4.8 0 0.1 M2 白鹿湖新型社区 4a 26 1.2 1F 0 0 0.7 0.1 4a 26 1.2 2F 0 0 0.4 0.1 2 53 -0.4 1F 0 0 4.1 0.1 2 53 -0.4 2F 0 0 3.0 0.1 M3 蔡庄 1 2 160 0.3 1F 0 5.7 0 0.3 M4 汪南庄 2 60 0.1 1F 0 0 4.8 0.1 M5 李大皮圩子 4a 38 -0.9 1F 0 6.2 0 0.1 2 81 -0.2 1F 0 8.0 0 0.2 M6 蔡集村 4a 13 -0.4 1F 0 0 1.5 0 2 49 -0.2 1F 0 0 4.1 0.1 M7 蔡庄 2 2 99 0.4 1F 0 0 4.5 0.2 M8 曹夏 2 198 0.1 1F 0 0 4.7 0.4 M9 张新村 2 95 0.3 1F 0 0 5.3 0.2 M10 李槽坊 4a 40 0.5 1F 0 0 4.1 0.1 2 51 -0.2 1F 0 6.5 0 0.1 4a 25 0.5 1F 0 5.0 0 0.1 2 150 0.6 1F 0 4.8 0 0.4 M11 盛湖村卫生室 2 168 1.1 1F 0 4.9 0 0.4 M12 陆宋村 4a 13 0.6 1F 0 0 0 0 2 47 0.8 1F 0 13 0 0.1 4a 23 0.8 1F 0 0 0 0 94 第 5 章 环境影响评价 新大线北延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 5.2- 10 敏感点噪声预测结果 敏感点编号 声环境保护目标名称 功能区类别 预测楼层 时段 标准值 dB(A) 背景值 dB(A) 现状值 dB(A) 运营近期 运营中期 运营远期 贡献值 dB(A) 预测值 dB(A) 较现状增量 dB(A) 超标量 dB(A) 贡献值 dB(A) 预测值 dB(A) 较现状增量 dB(A) 超标量 dB(A) 贡献值 dB(A) 预测值 dB(A) 较现状增量 dB(A) 超标量 dB(A) M13 陵园村九组 4a 首排 1 层 昼间 70 49.1 49.1 58.4 58.9 9.8 达标 58.5 59.0 9.9 达标 58.9 59.3 10.2 达标 夜间 55 42.3 42.3 50.8 51.4 9.1 达标 51.0 51.6 9.3 达标 51.1 51.7 9.4 达标 2 2 类区 1 层 昼间 60 49.1 / 52.8 54.3 / 达标 52.9 54.4 / 达标 53.2 54.6 / 达标 夜间 50 42.3 / 43.4 45.9 / 达标 43.6 46.0 / 达标 43.7 46.0 / 达标 M14 白鹿湖新型社区 4a 首排 1 层 昼间 70 49.7 49.7 60.6 60.9 11.2 达标 60.7 61.0 11.3 达标 61.0 61.3 11.6 达标 夜间 55 42.9 49.7 53.4 53.7 4.0 达标 53.6 53.9 4.2 达标 53.7 54.0 4.3 达标 首排 2 层 昼间 70 49.7 / 63.4 63.6 / 达标 63.5 63.7 / 达标 63.9 64.1 / 达标 夜间 55 42.9 / 56.2 56.4 / 1.4 56.4 56.6 / 1.6 56.5 56.6 / 1.6 2 2 类区 1 层 昼间 60 49.7 49.7 54.8 56.0 6.3 达标 54.9 56.0 6.3 达标 55.2 56.3 6.6 达标 夜间 50 42.9 42.9 46.0 47.8 4.9 达标 46.2 47.9 5.0 达标 46.3 48.0 5.1 达标 2 类区 2 层 昼间 60 49.7 / 56.0 56.9 / 达标 56.1 57.0 / 达标 56.4 57.2 / 达标 夜间 50 42.9 / 47.2 48.6 / 达标 47.4 48.8 / 达标 47.5 48.8 / 达标 M15 蔡庄 1 2 首排 1 层 昼间 60 49.8 49.8 48.0 52.0 2.2 达标 48.1 52.0 2.2 达标 48.4 52.2 2.4 达标 夜间 50 43 43 36.9 43.9 0.9 达标 37.1 44.0 1.0 达标 37.2 44.0 1.0 达标 M16 汪南庄 2 首排 1 层 昼间 60 48.4 48.4 56.2 56.9 8.5 达标 56.3 57.0 8.6 达标 56.6 57.2 8.8 达标 夜间 50 42.7 42.7 47.1 48.4 5.7 达标 47.3 48.6 5.9 达标 47.5 48.7 6.0 达标 M17 李大皮圩子 4a 首排 1 层 昼间 70 49.3 49.3 57.6 58.2 8.9 达标 57.7 58.3 9.0 达标 58.0 58.5 9.2 达标 夜间 55 43.9 43.9 49.6 50.6 6.7 达标 49.8 50.8 6.9 达标 49.9 50.8 6.9 达标 2 首排 1 层 昼间 60 49.3 / 51.2 53.4 / 达标 51.3 53.4 / 达标 51.7 53.7 / 达标 夜间 50 43.9 / 41.5 45.9 / 达标 41.7 46.0 / 达标 41.8 46.0 / 达标 M18 蔡集村 4a 首排 1 层 昼间 70 49.5 49.5 65.1 65.2 15.7 达标 65.2 65.3 15.8 达标 65.5 65.6 16.1 达标 夜间 55 43.6 43.6 59.3 59.4 15.8 4.4 59.5 59.6 16.0 4.6 59.6 59.7 16.1 4.7 2 2 类区 1 层 昼间 60 49.5 49.5 54.6 55.8 6.3 达标 54.7 55.8 6.3 达标 55.0 56.1 6.6 达标 夜间 50 43.6 43.6 45.9 47.9 4.3 达标 46.1 48.1 4.5 达标 46.3 48.2 4.6 达标 M19 蔡庄 2 2 首排 1 层 昼间 60 48.9 48.9 53.7 54.9 6.0 达标 53.8 55.0 6.1 达标 54.2 55.3 6.4 达标 夜间 50 44.1 44.1 43.6 46.9 2.8 达标 43.8 47.0 2.9 达标 43.9 47.0 2.9 达标 M20 曹夏 2 首排 1 层 昼间 60 47.4 47.4 49.9 51.8 4.4 达标 50.0 51.9 4.5 达标 50.3 52.1 4.7 达标 夜间 50 42 42 38.3 43.5 1.5 达标 38.5 43.6 1.6 达标 38.6 43.6 1.6 达标 M21 张新村 2 首排 1 层 昼间 60 49.9 49.9 53.3 54.9 5.0 达标 53.4 55.0 5.1 达标 53.8 55.3 5.4 达标 夜间 50 44.6 44.6 43.3 47.0 2.4 达标 43.5 47.1 2.5 达标 43.6 47.1 2.5 达标 M22 李槽坊 4a 西侧首排 1 层 昼间 70 50.2 50.2 57.0 57.8 7.6 达标 57.1 57.9 7.7 达标 57.4 58.2 8.0 达标 夜间 55 43.8 43.8 48.9 50.0 6.2 达标 49.1 50.2 6.4 达标 49.2 50.3 6.5 达标 2 西侧 2 类区 1 层 昼间 60 50.2 50.2 54.9 56.2 6.0 达标 55.0 56.2 6.0 达标 55.3 56.5 6.3 达标 夜间 50 43.8 43.8 46.2 48.2 4.4 达标 46.4 48.3 4.5 达标 46.5 48.4 4.6 达标 4a 东侧首排 1 层 昼间 70 50.2 50.2 60.9 61.3 11.1 达标 61.0 61.3 11.1 达标 61.3 61.6 11.4 达标 夜间 55 43.8 43.8 53.7 54.1 10.3 达标 53.9 54.3 10.5 达标 54.0 54.4 10.6 达标 2 东侧 2 类区 1 层 昼间 60 50.2 50.2 50.4 53.3 3.1 达标 50.5 53.4 3.2 达标 50.8 53.5 3.3 达标 夜间 50 43.8 43.8 39.3 45.1 1.3 达标 39.6 45.2 1.4 达标 39.7 45.2 1.4 达标 M23 盛湖村卫生室 2 首排 1 层 昼间 60 50.2 / 50.8 53.5 / 达标 50.9 53.6 / 达标 51.2 53.7 / 达标 夜间 50 43.8 / 39.4 45.2 / 达标 39.7 45.2 / 达标 39.8 45.3 / 达标 M24 陆宋村 4a 首排 1 层 昼间 70 59.3 59.3 67.1 67.8 8.5 达标 67.3 67.9 8.6 达标 67.5 68.1 8.8 达标 夜间 55 50.7 50.7 61.5 61.8 11.1 6.8 61.7 62.0 11.3 7.0 61.8 62.1 11.4 7.1 2 2 类区 1 层 昼间 60 53.9 53.9 50.6 55.6 1.7 达标 50.7 55.6 1.7 达标 51.0 55.7 1.8 达标 夜间 50 44.5 44.5 42.1 46.5 2.0 达标 42.3 46.6 2.1 达标 42.4 46.6 2.1 达标 4a 首排 1 层 昼间 70 59.3 / 62.4 64.1 / 达标 62.6 64.3 / 达标 62.8 64.4 / 达标 夜间 55 50.7 / 55.4 56.7 / 1.7 55.6 56.8 / 1.8 55.7 56.9 / 1.9 95 第 5 章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新大线北延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本项目沿线有 12 处声环境敏感点,根据预测结果,统计运营期内敏感点噪声超标 情况见表 5.2- 11。运营期 4a 类区昼间均达标, 近、中、远期夜间出现不同程度的超 标,近期、中期、远期夜间最大超标量分别为 6.8dB(A) 、7.0dB(A) ,7.1dB(A);2 类区 近、中、远期昼夜均达标。 表 5.2- 11 敏感点噪声超标情况统计表 执行 标准 敏感点 (处) 时 段 超标敏感点(处)及超标范围 近期 中期 远期 4a 类 6 昼 间 均达标 均达标 均达标 夜 间 3 处 (超标范围 1.4dB(A)~6.8dB(A) ) 3 处 (超标范围 1.6dB(A)~7.0dB(A)) 3 处 (超标范围 1.6dB(A)~7.1dB(A)) 2 类 12 昼 间 均达标 均达标 均达标 夜 间 均达标 均达标 均达标 沿线敏感点处声级在项目建设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项目建成后位于 4a 类区的 敏感点中期昼间声级变化范围为 7.7dB(A)~15.8dB(A) , 中期夜间声级变化范围为 4.2dB(A)~16.0dB(A);位于2 类区的敏感点中期昼间声级变化范围为 1.7dB(A)~8.6dB(A), 中期夜间声级变化范围为 1.0dB(A)~5.9dB(A)。 5.2.3 小结 (1)工程施工期间,各种施工机械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大,须采取相应的保护措 施。 (2)通过预测结果可知,运营期 4a 类区昼间均达标,近、中、远期夜间出现不 同程度的超标,近期、中期、远期夜间最大超标量分别为 6.8dB(A) 、7.0dB(A) , 7. 1dB(A);2 类区近、中、远期昼夜均达标。 5.3 环境空气 5.3.1 施工期 5.3.1.1 扬尘污染影响分析 1、施工扬尘种类 ①施工作业扬尘 96 第 5 章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新大线北延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施工作业扬尘主要是工程拆迁、老路拆除、 路面的初期开挖及填方过程中由于路 面土壤的暴露,在有风天气产生的扬尘影响。随着施工进程的不同,其对环境空气的 影响程度也不同。 类比同类项目可知,公路施工阶段施工扬尘对施工场界下风向有一 定的影响,且路基施工阶段的影响程度大于路面工程施工阶段。 可通过对施工场地进 行洒水固尘减少起尘量的方式,减轻对周围环境敏感点的影响。 ②物料堆场扬尘 公路施工一般在施工场地内设置物料堆场,堆场物料的种类、性质及风速对起尘 量有很大影响,比重小的物料容易受扰动而起尘,物料中小颗粒比例大时起尘量相应 也大。堆场的扬尘包括料堆的风吹扬尘、装卸扬尘和过往车辆引起路面积尘二次扬尘 等,这将产生较大的扬尘污染,对周围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通过适时洒水可有效抑 制扬尘,可使扬尘量减少 70%。此外,对一些粉状材料采取一些遮盖防风措施也可有 效减少扬尘污染。 为减小堆场扬尘对居民区敏感点的污染影响,施工物料堆场应根据当地主导风 向,设在附近村庄等敏感点下风向 300 米以外,并采取全封闭作业。 ③道路扬尘 施工路段的路面积尘数量与湿度、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行驶速度、近地面风速是 影响道路扬尘污染强度的最主要因素,此外风速和风向还直接影响道路扬尘的污染范 围。参考以往施工期运输车辆在施工路段上行驶产生道路扬尘的现场监测结果可知, 在施工路段下风向 150m 处, TSP 日平均浓度值大大超过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 及 2018 年修改单中的二级标准规定的浓度限值。因此,施工期道路 扬尘对沿线敏感点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较大。 ④灰土拌合站的粉尘污染 根据南部通道高速公路施工期间对灰土拌和场站 TSP 监测结果,施工过程中采用 站拌工艺施工时,灰土拌合站下风向 50m 处 8.90mg/m3 ;下风向 100m 处 1.65mg/m3 ;下 风向 150m 处符合环境空气质量二类标准日均值 0.3mg/m3 ,产生的 TSP 污染可控制在施 工现场 50~200m 范围内,在此范围以外将符合二级标准。灰土拌合站整体装修封闭, 97 输送带全密闭,料仓和拌和仓顶部安装布袋除尘器,粉尘产生量减低 90%。因此在采取 相关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的前提下,灰土拌合站粉尘污染影响较小。 2、施工扬尘影响分析 由于施工产生的扬尘粉尘悬浮在空气中,被施工人员和周围居民吸入后,可以引 发各种呼吸道疾病,而且粉尘夹带大量的病源菌,还会传染其他疾病,严重影响施工 人员和周围居民的身体健康。 据有关资料介绍,能产生扬尘的颗粒物粒经分布为: <5μm 的占 8% ,5~20μm 的 占 24% ,>20μm 占 68% 。施工场地、施工路面及施工便道产生大量的颗粒物,粒径在 可产生扬尘的粒径范围内,极易造成粉尘污染。 本次评价类比同类工程施工过程中 TSP 浓度监测结果,结果表明土方在装卸、运输、施工中及石料运输中,距现场 100m 处环境空气中TSP 浓度高达 19.7mg/m3 ,150m 处环境空气中TSP 浓度仍达 5.0mg/m3 。因此施工期间如不采取相应洒水抑尘等扬尘污染防治措施,施工现场的 TSP 污染将会超标,对距离施工场地较近的村庄等敏感点造成不利影响。 根据环境保护目标章节内容,本项目拟建道路距两侧边界线 200m 范围内共有 12 处环境空气敏感点,在施工期间易受施工扬尘的影响。在涉及上述环境空气敏感点路 段施工时,需要每天进行洒水,如施工扬尘污染较严重,还应适当增加洒水次数。施 工期间应注意风向,避免在大风天气进行土方装卸和运输。运输车辆在涉及本项目环 境空气敏感点路段应低速行驶,避免扬尘扩散。施工现场采取道路两侧设置施工围 挡、 冲洗运输车辆、苫布覆盖砂石材料等措施。在采取以上扬尘污染防治措施后,可 有效减少本项目施工扬尘对环境空气敏感点的影响。 5.3.1.2 沥青烟影响分析 本项目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在沥青铺设过程中产生的沥青烟气含有 THC、酚和苯并 [a]芘等有毒有害物质, 对操作人员和周围居民的身体健康将造成一定的损害。 为了评价路面摊铺阶段沥青烟气对环境空气的影响,本评价类比同类项目沥青路 面摊铺阶段的 BaP 监测结果,结果表明路面铺设沥青期间道路沿线环境空气中 BaP 日 均浓度值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及 2018 年修改单中的二级标准 98 限值要求,且道路沿线各监测点环境空气中 BaP 日均浓度均高于未铺设沥青前的背景 值。 本项目拟建道路距两侧边界线 200m 范围内共有 12 处环境空气敏感点,在施工阶 段易受到沥青烟气的影响。 在施工期沥青摊铺时,应注意风向,必要时通知附近居民 在摊铺作业时关闭门窗,尤其是对于距离本项目较近的环境空气敏感点需加强监测, 以防止出现沥青烟中毒事件,同时采取两侧设置施工围挡等措施减小对居民的影响。 施工过程中对成品沥青混凝土采用密封罐车运输,使用密封性能好的设备进行沥青摊 铺,摊铺温度控制 135~165℃之间,并对沥青摊铺操作人员采取劳保防护。 由于本项目 施工区域空间开阔,大气扩散能力强, 在采取以上沥青烟气污染防治措施情况下,沥 青烟气对沿线环境空气敏感点的影响较小。 5.3.2 运营期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本项目为公路项目,无 服务区等集中式排放源,评价等级应定为三级,因此运营期大气环境影响不需要进行 进一步预测与评价。 本评价类比同类项目环评期间和运营期道路沿线NO2 的监测数据进 行对比分析,详见表5.3- 1。 表5.3-1同类项目环评和营运期间NO2监测结果一览表 监测场地 NO2 日均浓度范围(mg/Nm3 ) 村庄 环评时监测 0.009 超标率 0 营运期监测 0.023-0.063 超标率 0 评价标准 0.08 对比同类项目环评时和营运期公路沿线环境空气中NO2监测数据可知, NO2 日均浓 度均未超标,但营运期沿线环境空气中NO2浓度比环评时稍有升高,说明公路营运期间 汽车尾气对周围环境空气影响不大。 综上所述,尽管远期交通量不断加大,但汽车尾气污染可以通过加强项目沿线绿 化、改进汽车设计和制造技术进步以及不断采用清洁能源加以缓解,随着燃油车辆排 放限值的提升、燃油汽车比例逐渐减小和电动汽车比例不断提升,汽车尾气污染物排 99 放量将会进一步减小。总体而言,营运期汽车尾气对沿线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影响不 大。 5.3.3 环境空气影响评价结论 (1)本项目施工期的大气污染主要来自扬尘污染和沥青烟气污染。采取设置围 挡、施工现场洒水、施工场地合理选址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施工期施工扬尘、沥青 烟气对沿线大气环境的影响。虽然施工期较长,但是随着施工的结束,上述环境影响 也将消失。因此,在采取上述污染防治措施的情况下,本项目施工期大气污染物排放 对沿线敏感点的影响处于可以接受的程度。 (2) 本项目建成营运后环境空气影响主要来自于汽车尾气。 根据类比同类项目, 各路段评价范围内 NO2 小时均值均能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 及 2018 年修改单中的二类功能区标准的要求。因此,本项目运营期产生的汽车尾气对区 域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较小。 5.4 固体废物 5.4.1 施工期 5.4.1.1 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的环境影响分析 根据工程分析的结果,施工期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约为 54.75t,由环卫部门定 期清运至沿线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严禁乱丢乱弃,对环境影响较小。 本项目弃方多为河塘淤泥以及清表土,共计 113906.7m3 ,弃方在临时堆存场暂时 贮存后,运送至指定的弃渣场处理,本项目不设置专门的弃渣场。 本项目施工产生拆迁建筑垃圾约 196.65m3 ,桥梁桩基出渣量约 1000m3 ,老路破除 的废渣约 2000m3 ,拆迁建筑垃圾、老路破除废渣和桥梁桩基钻渣可用作道路建设和房 屋建设材料,应尽可能回用,不能回用的运送至城市建筑垃圾消纳场统一处置,严禁 乱丢乱弃,对环境影响较小。 施工期产生的废机油等危险废物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置。 100 5.4.1.2 固体废物贮运环节的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固体废物的贮运环节主要包括临时堆土场的堆存以及固体废物在施工现场 和临时堆场之间的运输。 临时堆土场的环境影响主要是扬尘和水土流失。临时堆土场集中设置,堆土场四 周设置围挡防风阻尘,堆垛配备篷布遮盖并定期洒水保持湿润;堆土场四周开挖排水 沟,排水沟末端设置沉淀池,截留雨水径流。采取上述措施后,可以有效减少扬尘, 防治水土流失。 固体废物的运输以卡车运输为主,环境影响主要是运输扬尘和抛洒滴漏。运输车 辆应配备顶棚或遮盖物,装运过程中应对装载物进行适量洒水,采取湿法操作;运输 桥梁桩基钻渣的车辆车厢应具有较好的密封性,不得有渗漏现象。固体废物的运输路 线尽量避开村庄集中居住区。采取上述措施后,固体废物运输的环境影响可以处于可 接受的程度。 因此,采取一定的扬尘控制和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后,本项目固体废物贮运环节对 环境的影响较小。 5.4.2 营运期 本项目沿线不设置养护中心等附属设施,因此营运期无固体废物产生。 5.4.3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本项目施工营地设置生活垃圾集中收集点,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处理;弃土在临 时堆存场暂时贮存后,运送至指定的弃渣场处理,本项目不设置专门的弃渣场;拆迁 建筑垃圾、老路破除废渣和桥梁桩基钻渣应尽可能回用,不能回用的运送至城市建筑 垃圾消纳场统一处置。 采取一定的扬尘控制和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后,固体废物贮运环 节对环境的影响处于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因此,本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 较小。 101 5.5 环境风险评价 5.5.1 评价依据 5.5.1.1 风险调查 本项目为公路工程,路线本身不涉及危险物质的生产、使用和储存(包括使用管 线运输)。主要考虑公路上行驶的部分车辆承担运输危险品等可能发生环境风险的物 质,一旦危险品车辆在跨河段发生泄漏,有可能造成地表水污染。 5.5.1.2 评价等级 本项目为公路工程、无服务区加油站、不涉及危险物质的生产、储存和使用,根 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技术导则》(HJ169-2018),判定本项目风险评价等级为简单 分析。 5.5.1.3 环境敏感目标概况 本项目跨越的地表水体是路北干渠,根据《江苏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 (2021-2030 年)》(苏政复[2022]13 号), 路北干渠未划定功能区,本评价参照Ⅳ类 水体进行评价。路北干渠下游是一分干渠,最终汇入新沂河(III 类水体)。 5.5.2 风险识别 本项目属于非污染型的建设项目,仅在施工期产生少量废水、废气并排放一定废 渣,营运期主要污染为噪声、 汽车尾气、桥面、 路面径流污水,一般情况,道路对沿 线区域的环境质量不会造成明显的不利影响。然而,由于公路上行驶的车辆难免因各 种原因发生意外,造成车辆倾覆,从而导致货物破损和人员伤亡。从环境风险角度考 虑,其中的货物破损特别是化学危险品运输事故为本项目环境风险事故的主要源头。 本项目主要环境风险是运输的危险化学品泄漏以及运输危险品的车辆在桥面发生 事故导致危险品或油品泄漏进入水中。其中桥上运输危险品车辆水污染事故主要有如 下两种类型:(1)桥上发生交通事故,装载着化学品或油品的车辆发生泄漏,并随桥 面径流排入桥下水体;(2)车辆在桥面发生交通事故,汽车连带货物坠入河流。 102 5.5.3 源项分析 5.5.3.1 最大可信事故 按照类比分析,本项目施工期最大可信事故为因施工管理不善、环保措施得不到 落实导致非正常状态下的泥浆、废水、废渣的事故性排放。 本项目营运期最大可信事 故为运输油类或者化学品的车辆在桥面发生交通事故导致运输的危险化学品泄漏对路 北干渠的水质影响。 5.5.3.2 风险事故概率分析 考虑到公路上行驶的部分车辆承担运输油品、危险品等可能发生环境风险的物 质,一旦危险品车辆在跨河段发生泄漏,有可能造成地表水污染。 在拟建公路上某预测年特殊路段,借鉴国内桥梁段运输化学危险品发生水体污染 事故风险概率估算式危险品运输车辆可能发生交通事故次数,即概率的计算公式为: P = Q1 . Q2 . Q3 . Q4 . Q5 式中: P——预测年运输化学危险品发生水体污染事故的风险概率,次/年; Q1—— 目前发生车辆相撞、翻车等重大交通事故的概率,次/ (百万辆 ·km),参 考当地近 5 年重大公路交通事故平均发生概率,取 0.235 次/ (百万辆 ·km); Q2——预测年的绝对交通量,百万辆/a; Q3——货车占绝对交通量的比例, %; Q4——运输化学危险品的车辆占货车的比例, %,根据经验值,取 5%; Q5——影响水域的路段长度, km; 根据上式计算得本项目道路运输事故风险的概率见下表。预测结果表明,本项目 路段发生化学品运输风险事故的概率较低。 但是在化学危险品运输过程中,一旦因重 大交通事故而发生环境污染事故,造成环境及水体污染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因此必要 的应急防范措施是必须的。 103 第 5 章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新大线北延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 5.5- 1 道路运输事故环境风险概率 序 号 桥梁名称 穿越水体 跨越水 域桥梁 长度 (m) 交通事故概 率(次/ (百 万 辆·km)) 危险品车比 例(%) 车流量(百万辆/a) 环境风险事故概率(次/a) 2024 年 2030 年 2038 年 2024 年 2030 年 2038 年 1 槽坊桥 路北干渠 14.04 0.235 5 2.53 2.71 2.95 0.0000149 0.000015 0.0000159 104 第 5 章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新大线北延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5.5.4 环境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 5.5.4.1 施工期环境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 (1)施工期桥梁施工泥浆、钻渣事故性排放进入水体,其影响主要为短期内增加 水体悬浮物浓度,影响水质。数量较大的泥浆、钻渣事故性排放也会对河床地形也存 在一定影响。由于泥浆、钻渣事故性排放属于施工管理问题,属于严重违规施工。只 要遵章施工,加强管理和施工期监理,泥浆、钻渣发生事故性排放完全可以避免。 (2)本项目施工过程需要动用大量的施工器械,期间还有不少运输车辆来往。倘 若施工器械(包括水上施工)或车辆发生故障,或是车辆发生事故,可能会产生燃 油、润滑油或泥浆等其他原料泄漏,进入水体。一般情况下,器械或车辆发生故障渗 漏的燃油或润滑油量会相对较少;如果车辆发生事故,较严重的情况下可能会导致油 箱或运输的泥浆罐破裂,产生较大的油类物质或泥浆泄漏量,对水体水质产生污染影 响。必须从工程、管理等多方面落实预防手段来降低该类事故的发生率,加强对施工 机械的管理和维护,确保施工机械不漏油。 (3)施工废水主要来源于各施工现场施工机械设备清洗等操作的废水。这些废水 主要含有泥沙及少量的油污,一般呈弱碱性。正常情况下,施工产生的废水通过临时 排水系统,收集进入生产废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后,回用作为工程洒水、混凝土养护 水。施工现场产生的施工废水量并不大,但如果是收集设施或处理设施发生故障,将 有可能导致施工废水泄漏。本项目施工场地废水收集、处理设施均应设在现场地势较 低处,所以泄漏后的废水进入周边水体的可能性不大,其水量也相对较少。 5.5.4.2 营运期环境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 根据前面的预测, 本项目跨河路段发生危化品泄漏事故的概率很低, 但这种小概率 事件是可能发生的。本项目跨越的路北干渠属于农灌渠, 当环境风险事故发生后, 若事 故径流进入跨越水体,会对水体的灌溉功能造成影响,有可能影响农作物的用水安全。 因此, 本项目必须采取措施防范此类环境风险事故的发生, 通过加强道路危险化学品运 输管理措施,可以降低事故的发生概率。危险品运输管理措施如下: (1) 公路运营单位应严格执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监 105 第 5 章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新大线北延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控化学品管理条例》、《全国道路化学危险货物运输专项整治实施方案》等法律法规关 于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的有关规定。遇有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应重点检查相关登记报批 证明, 运输人员上岗资格证, 危险化学品的品名、数量、危害、应急措施等情况说明和 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严禁超载车、 “三证”不全车辆上路行驶。 (2) 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必须配备押运人员, 并随时处于押运人员的监管之下, 不 得超装、超载, 事先向当地路政管理部门报告, 由路政管理部门为其指定行车时间和路 线,运输车辆必须遵守规定的行车时间和路线。 (3) 公路投入运营后, 运营单位应当制定本单位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配备应急救援 人员和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并定期组织演练。 (4)加强公路运营管理的智能化建设,从而提高公路运输资源的使用效率及系统 安全性,减少污染事故的发生。 (5)对驾驶人员、押运人员进行剧毒化学品和民用爆炸物品公路运输的安全教育, 要求其必须掌握所运载的剧毒化学品、民用爆炸物品有关常识、事故应急处置原则及自 防自救方法。 5.6 生态环境 5.6.1 施工期 5.6.1.1 施工期陆域生态影响分析 一、对陆生植被的影响分析 本项目经过区域内无珍稀植物,另外,在项目施工期间,施工单位通过加强管 理,并在道路两侧设施临时围挡,严格控制施工范围,严禁施工人员和施工机械进入 其他区域,项目施工期植被损失由工程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造成。 本项目采用外购 土,不设置取土场。本项目施工营地租用当地白鹿湖社区的房屋,施工场地和施工便 道均布置于用地红线范围内,因此本项目不存在临时用地。 (1) 永久占地对植被的影响 106 永久占地会使沿线的植被受到破坏,从本项目占地类型看, 本项目全线不占用基 本农田, 受到项目直接影响的植被类型主要是园地植被。 (2) 生物量损失量及绿化恢复量估算 工程永久占地导致的植被生物量损失按下式计算: n C损 = QiSi i=1 式中: C损——总生物量损失值, kg; Qi——第I种植被生物生产量, kg/亩; Si—— 占用第i种植被的土地面积, 亩。 公路主体工程完工后,对中央分隔带、侧分带、土路肩外侧等采取绿化措施,可 补偿项目实施造成的生物量损失,分别计算施工期和项目运营后植被恢复量,结果见 下表。由计算结果可知, 本项目施工期永久占地造成的生物量损失为 45.2t/a ,营运期 道路绿化工程可补偿生物量 67.36t/a。 表 5.6- 1 工程占地陆域植被生物量损失估算 植被 类型 单位面积 生物量 (kg/亩) 施工期生物量损失 营运期植被恢复 总生物量损 失(t/a) 永久占地 绿化补偿面 积(亩) 绿化补偿 量(t/a) 占地面积 (亩) 生物量损失量 (t/a) 园地 2500 1.37 3.425 0 0 3.425 水域 300 139.25 41.775 0 0 41.775 绿化补偿 1800 0 0 37.42 67.36 -67.36 总计 —— 140.62 45.2 37.42 67.36 -22.16 可见,项目建设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植被损失,但由于植被损失面积与项目所在地 植被面积相比是极少量的,因此, 公路建设破坏的植被不会对沿线陆域生态系统物种 的丰度和生态功能产生显著影响。 二、对陆生动物的影响 本项目所在区域内无重要野生动物。由于鸟类、兽类等动物活动范围较大,本工 程施工人员的活动、机械噪声、施工扬尘等可能会对陆生动物产生一定不利影响。 首先,最主要的影响为施工噪声,噪声会惊扰附近的鸟类,对其栖息、觅食和繁 殖带来不利影响。工程施工噪声主要来自施工开挖、混凝土浇筑等施工活动以及施工 107 机械运行、车辆运输和机械加工修配等,噪声源噪声级一般在 75~120dB (A)之间, 为较为均匀,且在施工期会一直持续。对于这种噪声动物会采取主动回避,另寻它处 活动和觅食;在鸟类繁殖期噪声还可能影响鸟类繁殖率。由于本工程施工规模不大, 施工期较短,噪声对动物的影响是暂时的,影响程度较为有限。 其次,施工灯光对动物睡眠有一定影响,尤其对鸟类影响较大,强光的刺激将影 响这些鸟类的视觉,从而影响它们的夜间捕食。 第三,工程弃渣、施工人员生活垃圾、施工废水和生活废水等如不进行处理直接 排放至周围沟渠,将会对项目周围环境产生一定影响,污染动物栖息地,导致疾病的 产生或迫使其放弃被污染的栖息地。 由于本项目所在区域内无重要野生动物, 施工场地和施工便道等临时设施均设置 在用地红线范围内,且工程规模不大,施工期较短, 因此对陆生动物的影响是暂时 的,工程结束后影响即消失。 三、水土流失影响预测 (1)水土流失预测范围 预测范围为项目建设区,根据主体工程设计资料,主体工程建设中拢动原地貌、 损坏土地面积共计 3.52hm2 (扣除水域面积) 。 (2)水土流失预测时段 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发展、发育的规律,本项目只预测项目建设期以及自 然恢复期,项目建设期指诱发水土流失的工程施工期,与工程施工时间有关;自然恢 复期指水土保持措施实施到完全发挥水土保持功能的这段时间,主要取决于措施发挥 作用所需时间的长短,本工程大多为植被措施,从种植到完全郁闭充分发挥水保功能 的时间通常需 1 年。 (3)水土流失预测结果 水土流失的影响可用水土流失侵蚀量(水土流失量)来表征。即: 水土流失量=水土流失侵蚀模数×水土流失面积 n 扰动地表造成的新增水土流失量计算公式如下: WS1 = (Fi Ms1 Ti) i=1 新增水土流失量: W=WS-W0 108 第 5 章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新大线北延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背景水土流失量: W0=M0 S0 Ti 其中: WS 、WS1 、W0——水土流失量(t); Fi——各类型区扰动和损坏原地表的面积(km2 ); MS1——各类型区扰动后平均土壤侵蚀模数(t/km2 •a); M0——各类型区土壤侵蚀模数背景值(t/km2 •a); Si——弃土堆放面积(km2 ); S0——项目扰动土地总面积 Ti——预测时段(a)。 项目在建设过程中水土流失预测量见表 5.6-2。 表 5.6-2 水土流失预测结果 水土流失区 占地 面积 hm2 背景水土流失量 施工期 自然恢复期 新增水土 流失量 侵蚀 模数 t/km2 .a 水土 流失量 t 侵蚀 模数 t/km2 .a 水土 流失量 t 侵蚀 模数 t/km2 .a 水土 流失量 t 水土 流失量 t 路基施工区 3.52 500 17.6 3250 114.4 1250 44 140.8 由上表中计算结果可知,本项目施工期水土流失预测量 114.4t,自然恢复期水土流 失预测量 44t,扣除本底水土流失量 17.6t 后,工程建设新增水土流失量为 140.8t。 5.6.1.2 施工期对水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一、对浮游生物的影响 本项目桥梁工程在施工期间,由于跨越水面, 桥梁施工会产生一定量的悬浮泥 沙,悬浮物随着水流扩散,会形成一定范围的悬浮物高浓度分布区,影响浮游生物的 生长。悬浮物浓度的增加将降低水体的透明度,影响浮游植物光合作用,继而影响浮 游动物的生长和繁殖,致使饵料生物减少,进而通过降低鱼类幼体的成活率影响渔业 资源。但随着工程的结束,悬浮物浓度将会下降,水质环境将逐渐得到恢复,工程所 带来的不利影响也将逐渐减弱或消失。 总体而言,施工作业的影响范围以及损失的浮游生物生物量相对于整个评价水域 而言是比较小的;施工结束后,扰动的底泥由于自身的重力以及江水的流动不断沉 109 第 5 章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新大线北延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降、稀释,原有生境得以恢复,损失的浮游生物资源可以快速恢复。因此,本项目施 工对浮游生物的影响较小。 二、对鱼类的影响 本工程跨越水域段,桥梁施工过程会产生一定量的悬浮泥沙,对鱼类等水生生物 的生理和生态产生一定的影响,桥梁桩基施工期间会影响鱼类的生境,缩减其活动空 间,若在鱼类产卵期施工,对水流造成一定程度的阻隔,短时间内对鱼类洄游、产卵 和孵化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此外,随着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生境遭到破坏,会在一 定程度上降低区域内饵料的总量,将对施工区鱼类生长带来一定的影响。随着时间的 推移,水中生物会逐渐适应变化的通道,阻隔会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因此,本项目 施工对影响范围内的鱼类的影响较小。 5.6.1.3 施工场地设置合理性分析 (1)施工场地 本项目施工营地租用当地白鹿湖社区的房屋。施工场地包括灰土拌合站、预制场 和材料堆场等,施工场地布置于用地红线范围内,不占用基本农田。 在施工建设期间,由于频繁的施工机械及人为活动,会扰动破坏原有地貌和植 被,施工场地的硬化及残留的废砂石,都将使土壤结构发生变化,土地生产力降低。 同时施工场地产生的扬尘,也会对施工场地周围的环境空气造成不利影响。 施工场地应设置在当地主导风向下风向,并尽可能远离周边居民,施工时应及时 采取洒水抑尘、遮盖防风以及设置围挡等防尘措施。施工前剥离表层耕植土,集中堆 放,并采取拦挡和苫盖措施。施工场地内材料堆场要设置边沟和沉淀池处理生产废 水,并定期对场区进行洒水降尘等。经采取上述措施后,施工场地对周边生态环境影 响较小。 (2)施工便道 本项目所在区域公路交通较为发达,形成了以省道为框架的便捷的公路交通网 络,以及分布广泛的县乡公路。交通方便,但连接施工现场运输条件一般,除了充分 利用现有的交通设施,还需修建一定量施工便道。 110 本项目施工便道设置在用地红线范围内。施工便道对生态环境的主要影响包括两 个方面,一是占地对于地表植被和地表表层土壤的破坏,进而造成水土流失加剧,使 得施工便道建设区域成为水土流失源地之一;二是施工便道使用过程中,工程材料及 渣料的运输形成的粉尘、噪声对施工便道两侧区域造成的声环境和空气环境的污染。 因此,施工期间及施工便道使用期间必须制定严格的生态环保施工组织方案,施工期 间应设置洒水车定期对沿线施工便道进行洒水降尘,采取上述措施后,施工便道对周 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 (3)取、弃土场 本项目采用外购土,不设置取土场。弃土在堆存场暂时贮存后,运送至指定的弃 渣场处理,本项目不设置专门的弃渣场。临时堆存场设置在用地红线范围内。 本方案 要求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执行,不得随意增高弃渣高度。 施工前先剥离场地占用 农田的表土层,集中堆放, 采取临时拦挡和苫盖措施。 采取以上措施后,取、弃土场 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小。 5.6.2 运营期 随着本项目施工对河流底泥、陆域土壤的扰动影响结束,公路用地范围内的绿化 工程完成,施工期的生态环境影响逐步恢复。根据设计文件,本项目工程采用绿色公 路方案,设置边沟、排水沟、急流槽等排水管道以及径流收集池收集降雨径流,减少 对水生态系统的影响。至于噪声对陆域生态的影响可通过设置隔声窗以及公路绿化的 方法减弱和消除。因此,本项目运营期不产生新的生态影响。 5.6.3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本项目施工对陆域生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工程占地对植被的破坏和水土流失的加 剧; 本项目施工期永久占地造成的生物量损失为 45.2t/a,营运期道路绿化工程可补偿 生物量 67.36t/a ,因此植被损失面积只占区域内植被总面积的很小比例,不会对陆域生 态系统的物种丰度和生态功能产生显著影响;通过类比和公式法估算,工程施工期间 造成的新增水土流失总量为 140.8t。 111 本项目施工对水生生态的影响主要为: 桥梁施工产生悬浮泥沙,在施工区域下游 形成一定范围的悬浮物高浓度分布区,影响浮游生物和鱼类的生长。由于本项目水域 施工影响时间和影响范围是有限的,施工造成的水生生物物种数量和生物量的损失只 占评价范围内总物种数量和总生物量的很小比例,在施工结束后,对原有生境的扰动 消除,水生生物的生境和群落可逐步恢复至施工前的水平。因此,本项目施工对水生 生态的影响较小。 本项目运营期通过多种排水管收集路面降雨径流, 路面径流不直接排入水域,对 水生生态基本不产生不利影响。 综上所述,本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 112 新大线北延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第 6 章 环境保护措施及可行性论证 第6章 环境保护措施及可行性论证 6.1 设计期的环保措施 工程设计单位要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优化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尽量使工程建设对沿线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减缓至最低限度。 1.保护居民点 设计期应进一步优化线位,以减少工程拆迁量以及交通噪声对敏感点的影响。 2.保护水环境 设置路基边沟和排水沟、中央分隔带碎石盲沟和集水槽、桥涵构造物等形成独 立、完备、畅通的道路排水系统;尽量使桥面、路面径流水不直接排入沿线农田和有 养殖功能的重要水体,最大限度减缓水污染影响。 3.保护土地资源 优先考虑将路基永久占地和其他永久占地设计成临时用地,减少临时占地数量。 施工期间的各类场地应按《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中的要求布设,并采取必要的隔 离措施。 施工场地尽量选择在永久占地范围内,尽量减少占地, 不得占用基本农田。远离 村庄等敏感目标,一般建议选在上述敏感目标下风向 300m 外,并采取全封闭作业。远 离河道和饮用水源保护区,以减少对水质的影响。 工程结束后对施工场地进行地表清理,清除硬化混凝土并及时清运,同时做好水 土保持,进行土壤改良后根据实际情况恢复为耕地等。 4、施工组织建议 施工期间应设置足够的交通标志、施工围挡和防护,做好交通组织工作,防止施 工材料掉落。 113 6.2 施工期防治污染和减缓影响的措施 6.2.1 施工前期招投标 1.建设单位在招标文件的编制过程中,应将审批通过的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所 提出的各项环保措施编入相应的条款中。 2 .承包商投标文件中应包含环保措施的落实及实施计划。 3.建设单位评标过程中应注意对投标文件的环保部分进行评估讨论,对中标方的 不足之处提出完善要求。 6.2.2 水环境 1、组织管理措施 (1)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 桥梁跨河工程施工尽量安排在枯水期进行,避免雨季施工。开工前根据当地气象 预报资料调整桥梁工程施工的工作安排,避免暴风雨天气对施工的不利影响。 (2)合理布置施工场地。 施工营地和其他施工场地的布置应充分考虑排水需要,尽量利用现有的基础设 施,尽可能远离水体。 (3)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 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渣和矿建材料应运至河道之外指定地点堆放,严禁乱丢乱 弃;生活垃圾应定点存放,定期由环卫部门清运,严禁乱丢乱弃;加强对施工机械的 日常养护,杜绝燃油、机油的跑、冒、滴、漏现象;严禁向沿线的任何水体倾倒残余 燃油、机油、施工废水和生活污水;桥梁施工完毕后,要清理施工现场,以防施工废 料等随雨水进入河中;同时,桥梁施工要充分考虑防洪、防涝需要,不得妨碍沿线地 区行洪、排涝、灌溉的正常进行,必须保证沟渠畅通。 (4)准备必要的防护物资 施工材料如沥青、油料和化学品等的堆放地点应在河床之外,并应备有临时遮挡物 品,防止雨水冲刷;施工工地必须配备足够的油污染净化、清理器材和防护设备,如 围油栏等;矿建材料运输中应采取雨布和防落物网遮挡等措施。 114 提升泵房 沉砂池 初沉池 选择池 厌氧池 进水 污泥脱水间 储泥池 次氯酸钠 二沉池及污 泥泵房 缺氧池 巴氏计量槽 (5)加强施工人员的环保教育 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环保教育,学习各项管理制度。 2、工程措施 (1)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处理措施 施工营地租用当地白鹿湖社区的房屋,附近已有市政污水管网,生活污水依托当 地已有的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纳入市政污水管网,最终进入来龙镇污水处理厂集中处 理。 ①来龙镇污水处理厂简介 来龙镇污水处理厂位于江苏省宿豫区来龙镇路北河北侧,南侧隔路北河对面为云 龙山庄,北侧为太平社区,西侧为来龙镇,占地面积 13467 平方米。建设规模:近期 规模 5000t/d ,远期规模 10000t/d,配套污水管道共计 56km 。收集的污水主要为镇区居 民生活污水及少量工业生产废水(不超过污水厂规模的 10%)。 ②来龙镇污水处理厂处理工艺 来龙镇污水处理厂采用 “预处理+二级生化除磷脱氮+过滤+接触消毒”工艺处 理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918-2002)一级 A 标准后排入路北 河,最终汇入京杭大运河,污水处理工艺流程见下图。 污泥 回流 硝化液 回流 好氧池 滤池 接触消毒池 达标排放 图 6.2-8 来龙镇污水处理厂处理工艺流程图 115 ③接管可行性分析 来龙镇污水处理厂设计近期规模 5000t/d,远期规模 10000t/d。根据工程分析,本 项目施工期产生的生活污水约为 18t/d,因此从规模上,本项目废水接管进入来龙镇污 水处理厂处理是可行的。 污水厂的设计进出水指标见表 6.2-7。 表 6.2-7 污水处理厂设计进出水指标(单位: mg/L ,pH 无量纲) 指标名称 pH COD BOD5 SS NH3 -N TP TN 污水厂接管标准 6~9 ≤300 ≤150 ≤200 ≤35 ≤5 ≤45 污水厂排放标准 6~9 ≤50 ≤10 ≤10 ≤5 (8) * ≤0.5 ≤15 注: *括号外数值为水温>12℃时的控制指标, 括号内数值为水温≤12℃时的控制指标。 由表 6.2-7 可以看出, 本项目施工营地生活污水依托当地已有的污水处理设施处理 后满足来龙镇污水处理厂接管标准, 接管的废水经处理后尾水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 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918-2002)一级 A 标准后排入路北河,最终汇入京杭大运河。 本项目水质较简单,按照设计处理工艺在正常运行情况下,废水能够保证达到设计的 处理效率,达标排放。 综上所述,本项目施工营地生活污水接入来龙镇污水处理厂处理是可行的。 (2) 施工场地废水处理措施 施工场地内设置截水沟、调节池、隔油池、平流沉淀池、清水池和泥浆沉淀池 等。截水沟布置在材料堆场的下游,截留施工场地内的雨水径流和冲洗水,引入隔油 池和沉淀池处理。 本项目施工废水的主要污染物为 SS 和石油类,通过隔油和沉淀处理后,可以有效 削减废水中的污染物浓度,可以循环用于施工生产。泥浆沉淀池用于桥梁桩基施工产 生的泥浆的自然干化处理,处理后的泥浆水经沉淀池沉淀固化后满足《城市污水再生 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GB/T18920-2020)相应标准,可以回用于洒水和绿化。 泥浆沉淀池的尺寸和容积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由施工单位确定,并需满足相应的 防渗要求。 产生量:本项目施工废水产生量约为 10m3/d。 116 处理方法:施工废水处理工艺见下图。机械冲洗含油废水先进入隔油池,隔油池 处理和其它施工废水(雨水径流)一起进入沉淀池沉淀处理后,上层清液达标后回 用。 图 6.2- 1 施工废水处理工艺图 废水经隔油、沉淀后去油率可达 90%, SS 去除率可达 80%以上,可以达到《城市 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GB/T18920-2020)相应标准要求。本项目采取 洒水方式控制施工扬尘,按施工临时场地最小50 亩、洒水强度 1.5L/m2 ·次、每日 3 次 计,则需喷洒水量为 60m3/d,大于不能循环使用的机械冲洗水水量。因此,施工废水 全部用于绿化和洒水是可行的。 3 、防护措施 材料堆场堆放石灰的堆场上部设置遮雨顶棚、四周设置围挡、底部采用防渗混凝 土硬化处理,防止雨水冲刷及下渗对水环境的影响。 (1) 桥梁施工防护措施 桥梁钻孔灌注桩施工时,清出的钻渣泥浆通过钢护筒内泥浆泵提升后陆运外送至 桥梁两端陆地临时场地。桥施工钻孔灌注桩的泥浆可循环利用,剩余泥浆和钻渣经临 时工场设置的泥浆沉淀池和干化堆积场对其进行沉淀和自然干化后,干化后的污泥运 至政府指定的余泥渣土消纳场。弃渣(水下方)堆场余水应设置沉淀池,经三级沉淀 后回用于场地洒水抑尘和绿化恢复。 严禁将钻渣、泥浆直接倾倒入河。桥梁上部结构 施工时对施工人员进行严格管理,严禁乱撒乱抛废弃物,桥面铺装垃圾要集中堆放并 运送至指定地点。 所有施工机械维修保养含油废水严禁直接排入河道中,经应集中收集上岸后交由 具有危险废物处理处置资质单位进行处理。 117 (2)陆域施工防护措施 陆域施工场地内设置泥浆沉淀池处理废弃泥浆。泥浆水上清液可以回用于新鲜泥 浆的制备,沉淀污泥干化后与桥梁桩基钻渣摊铺于陆域桥梁下方地面并压实平整后植 草绿化。在施工场地内设置收集桶,收集施工机械维修产生的油污水,应回收利用, 严禁排放。 雨季在陆域施工会产生含泥沙污水,主要污染物是 SS,在施工路段两侧开挖排水 沟,与周围的沟渠连接,在入沟渠前设置多级沉砂池,用土工布拦截沉砂池排水口, 澄清后排放进入周边河涌。 6.2.3 声环境 (1)尽量采用低噪声施工机械,从源头上减轻施工噪声对周边敏感点的影响。 (2)相对于营运期来讲,施工期噪声影响是短期行为,主要为夜间施工干扰居民 休息,因此高噪声施工机械在夜间(22:00~6:00)严禁在沿线的声环境敏感点特别 是附近施工。如果可行,建议夜间在沿线敏感点附近禁止施工,如需夜间施工,应当 取得地方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或者地方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门 的证明,并在施工现场显著位置公示或者以其他方式公告附近居民。 (3)对于在桥梁段施工时,因为打桩所产生的噪声特别大,影响范围广,所以施 工时需要注意施工时间及采取降噪措施,避免对周边敏感点居民的生活造成不利的影 响。 (4)在村庄密集地段施工时,应合理制定施工计划,加强施工环境管理,合理安 排施工时间,在此基础上,在临近村庄一侧可以采取临时性的降噪措施,如设置临时 降噪声屏障等措施来保护敏感目标。 (5)在利用现有的道路用于运输土方、施工物资时,应合理选择运输路线,并尽 量在昼间进行运输,一方面减少对运输道路两侧居民夜间休息的影响,另一方面考虑 不对原有道路的交通造成影响。由于目前运输路线无法确定,因此建议建设单位对施 工承包商的运输路线提出要求,要求承包商必须提供建材运输路线,并请环保监理或 118 环保专业人员确认施工路线在减缓噪声影响方面的合理性。建设单位根据确定后的运 输路线进行监督,并可联合地方环保部门加强监督力度。 6.2.4 环境空气 按照《宿迁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要求,为了防止道路施工造成的扬尘污染,需 做到: (一)按照规范要求在施工工地周围设置密闭围挡或者围墙; (二)对裸露的地面、堆放的砂石、开挖和回填的土方、尚未清运的建筑垃圾、 工程渣土和废弃物料等,覆盖防尘布或者符合环保要求的密目式防尘网;施工工艺和 技术规范要求裸露的地面除外; (三)施工工地出入口内侧安装或者设置车辆冲洗设备、设施,车辆冲洗干净后 方可驶出;保持施工工地出入口通道清洁; (四)施工工地产生泥浆的,设置泥浆池、泥浆沟,防止泥浆溢流;废弃泥浆采 用密封式罐车清运; (五)土方工程在非雨雪天作业时,在作业面周围采取空中喷雾喷淋等防尘抑尘 措施; (六)实施路面切割、破碎等作业时,采取洒水、喷淋等防尘抑尘措施; (七)采取分段开挖、分段回填方式施工的工程,回填后的沟槽采取覆盖、洒水 等防尘抑尘措施; (八)使用风钻挖掘地面和清扫施工现场时,进行洒水防尘; (九) 建(构)筑物拆除工程施工,还应当全程采取喷水、洒水等湿法作业,并 硬化渣土清运道路、出入口道路、物料堆放和车辆清洗等场地; (十) 运输易产生扬尘物料的车辆应当采取密闭或者其他措施防止物料散落滴 漏,并按照规定时间和路线行驶。 6.2.4.1 施工便道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建设单位应要求施工承包单位至少自备 1 台洒水车,对沿线施工便道、进出堆场 的道路及时洒水降尘,一般每天可洒水三次,早中晚各一次,但在干燥炎热的夏季或 119 大风天气,应适当增加洒水次数;并铺设竹笆、草包等,以减少由于汽车经过和风吹 引起的道路扬尘;同时及时清除散落的物料,保持道路整洁。 6.2.4.2 施工场地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1)遇到重污染天气,停止或者限制易产生扬尘的施工工地作业。 (2)施工工地周围应设置连续、密闭的围挡。围挡高度不得低于 1.8 米。 (3)建筑垃圾、工程渣土等在 48 小时内未能清运的,应当在施工工地内设置临 时堆放场,临时堆放场应当采取围挡、遮盖等防尘措施。 (4)水泥、砂、石灰等易洒落散装物料在装卸、使用、运输、转运和临时存放等 过程中必须采取防风遮盖措施,以减少扬尘。 (5)石灰、细砂等物料运输时必须压实,填装高度禁止超过车斗防护栏,散装水 泥采用水泥槽罐车运输,避免洒落而引起二次扬尘;施工时,石灰等物料堆场应根据 主导风向,尽量设在附近村庄等敏感点下风向 300 米以外。 (6)按照《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G B04-2010)要求,本项目拟设置的灰 土拌合站与周围居民点的距离应在 200m 以上。灰土拌合站整体装修封闭,输送带全密 闭,料仓和搅拌仓顶部安装布袋除尘器。 (7)拟建项目沿线预制场、堆场等应尽量设在附近村庄等敏感点下风向 300m 以 外,并采取全封闭作业;并在其周围设置不低于堆放物高度的封闭性围拦,必要时采 取加盖蓬布等表面抑尘措施。 (8) 施工现场应定时洒水,每天可洒水三次,早中晚各一次,在经过村庄密集地 区要加强洒水密度和强度。 6.2.4.3 沥青烟气污染防治措施 本项目采用商品沥青,施工现场不设置沥青拌合站。沥青铺设过程中,上风向需 设置雾炮设备,防止含有毒有害物质的沥青烟气污染周边环境。操作人员须加强劳动 保护,应站在上风口作业,并加戴防护面具。 在进行路面铺设沥青施工时,经过重点 路段敏感目标(居住集中区域)尽量安排在假期、休息日施工,以减少对周边人群的 影响。 120 6.2.5 固体废物 (1)施工营地设置生活垃圾集中收集点,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处理; 弃土在临时 堆存场暂时贮存后,运送至指定的弃渣场处理,本项目不设置专门的弃渣场; 拆迁建 筑垃圾、老路破除废渣和桥梁桩基钻渣可用作道路建设和房屋建设材料,应尽可能回 用,不能回用的运送至城市建筑垃圾消纳场统一处置。施工期产生的废机油等危险废 物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置。 (2)固体废物临时堆场集中设置,堆场四周设置围挡防风阻尘,堆垛配备篷布遮 盖并定期洒水保持湿润;堆场四周开挖排水沟,排水沟末端设置沉淀池,截留雨水径 流。 (3)固体废物的运输车辆应配备顶棚或遮盖物,装运过程中应对装载物进行适量 洒水,采取湿法操作;运输桥梁桩基钻渣的车辆车厢应具有较好的密封性,不得有渗 漏现象。 (4)工程弃渣的外运委托专业运营余泥渣土运输单位,按照市政部门会同公安交 警部门制定的规定运输路线和规定时间运输。 6.2.6 生态环境 施工期应加强施工人员管理,强化生态保护意识,优化施工方案,采取洒水、覆 膜、围挡和移植等措施,以减少项目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6.2.6.1 土地资源保护 施工单位应加强施工队伍的环保意识,做到文明施工;工程材料、机械等应定置 堆放,运输车辆应按指定路线行驶;在农田周边施工时,尽量减少施工及机械碾压等 对农作物及农田土质的影响;雨季施工要对物料场采取临时防风、防雨设施,对施工 运输车辆采取遮盖措施。 6.2.6.2 植被资源保护 (1)加强施工期管理,严禁施工人员及施工机械随意破坏当地植被。 121 (2)选用乡土物种,在土方工程完成后立即栽种,并在栽种初期,予以必要的养 护。如采用立体绿化护坡工程时,可先选择固着性强的先锋物种,在运营期间逐步用 乡土物种替代。 6.2.6.3 水土保持与防护 (1)管理措施 ①合理安排施工季节和作业时间,尽量避免在雨季进行挖方,减少水土流失。 ②施工场地及挖方断面应备有一定数量的成品防护物,如塑料薄膜、草席等,在 生态绿化措施尚无法起到防护作用期间,覆盖地表,防止水土流失。 ③黄沙、石灰等物料堆应配有专人看管,下雨时应覆盖防护物,减少水土流失。 (2)工程措施 拟建工程采取的水土保持措施如下所述,水土保持措施工程量计入水土保持工 程,不计入环保工程。 A 、填方路段 ①临时拦挡 路基填筑前,先用编织土袋在坡脚处砌成拦挡墙,为了避免雨水随地漫流,填方 路基填筑后,拟在路面两侧靠坡顶位置做一道土梗,以拦截路面水流,同时每隔 3m 沿 边坡设置简易排水沟,以排除路面积水,该措施在路面填土时可附带完成。 ②排水措施 在拦挡墙外设置临时性土质排水沟,以排除从坡面汇集的积水。 ③薄膜覆盖 路基填筑完毕后,为防止雨水冲刷,用塑料薄膜自下而上覆盖路基边坡,以减少 施工期水土流失。 B 、表土剥离防治防治 占用农田的表土层平均按 0.2m 剥离,对于剥离表土采取集中堆放的方式, 并采取 临时拦挡和苫盖措施,以便用于后期的绿化覆土。 C 、施工场地水土保持措施设计 122 施工准备期场地平整后,应先在场地四周布置排水沟,拦截坡面来水及收集施工 布置区内降雨。施工结束后应尽快进行植被恢复。 6.2.6.4 陆生动物保护 (1)合理安排打桩、开挖等高噪声作业时间,防治噪声对野生动物的惊扰。 (2)工程完工后尽快做好道路两侧生态环境的恢复工作,尤其是临时占地处,以 尽量减少生境破坏对动物的不利影响. (3)施工期间加强临时堆存场防护,加强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排放管理,减少水体 污染;做好工程完工后生态的恢复工作,以尽量减少植被破坏及对水土流失、水质和 水生生物的不利影响。 6.2.6.5 水生生态保护 本项目建设对水生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主要发生在项目施工期。项目施工期造成 的水生生态环境影响有: 桥梁施工环节造成的悬浮泥沙增加对水生生物造成一定影 响。本项目水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如下: (1)本项目桩基施工时,一定要尽量控制施工作业场地,淤泥要及时清运,不得 抛入河道中。清障产生的垃圾、淤泥等固废必须清运上岸。尽量减少对鱼类等水生生 境的破坏,保护好生态环境。 (2) 优化施工时间和施工工艺。 工程施工期,尽量做好施工规划前期工作,桥梁 工程的实施应避开水生生物的繁殖季节。尽量减少在底栖生物、鱼类的产卵期、浮游 生物的快速生长期及鱼卵、仔鱼、幼鱼的高密度季节进行作业。通过选择低噪音机械 或加装消音装置降低施工噪音。 (3) 施工营地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不得随意排入附近水体。生活垃圾集中堆放, 由施工车辆送城市垃圾场。施工营地租用当地白鹿湖社区的房屋,附近已有市政污水 管网,生活污水依托当地已有的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纳入市政污水管网,最终进入来 龙镇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 严禁粪便污水直接进入沿线河渠或者鱼塘等地表水体, 施 工用料的堆放应远离水体,选择暴雨径流难以冲刷的地方。部分施工用料若堆放在桥 位附近,应在材料堆放场四周挖明沟,沉沙井、设挡墙等,防止被暴雨径流进入水 123 体,影响水质,各类材料应备有防雨遮雨设施。工程建设中的弃土弃渣,要按照环保 要求,对临时堆存场进行防护。 (4) 在进行桥梁施工时,禁止将污水、垃圾和其它施工机械的废油等污染物抛入 水体,应收集后和大桥工地上的污染物一并处理。桥梁施工挖出的淤泥、渣土等不得 抛入河流中。 (5)施工过程中须密切注意施工区及其周边水域的水质变化。如发现因施工引起 水质变化而对周围水生生物产生不良影响,则应立即采取措施,必要时可短暂停工。 6.3 营运期的环保措施 6.3.1 水环境 本项目路面径流污染防治措施如下: (1)项目雨水排水口不得设在具有饮用、渔业用水功能的水域。 (2) 加强道路排水系统的日常维护工作,定期疏通清淤,按时按质检修,确保排 水畅通。 本项目路面排水系统主要由边沟、排水沟、截水沟、急流槽及沿线自然沟渠等组 成,路面径流通过排水系统汇集后,雨水排放口流入无饮用渔业功能的农灌沟渠等。 6.3.2 声环境 6.3.2.1 管理措施 (1)加强道路交通管理,限制车况差、超载的车辆进入,可以有效降低交通噪声 污染源强。 (2)加强道路通车后的道路养护工作,维持道路路面的平整度,避免因路况不佳 造成车辆颠簸而引起交通噪声。 6.3.2.2 规划建设控制要求 (1)道路运营后将改变道路两侧声环境功能,规划居住用地应执行 2 类标准。在 实际过程中,在考虑建筑和树木遮挡屏蔽等衰减效应的前提下,核算声环境功能区的 124 达标距离,各路段控制距离见表 6.3- 1,在控制距离内不宜规划新建学校、医院和居民 点等声环境敏感建筑,应以商业、工业和办公用房为主。 表6.3- 1营运远期预测声环境功能区达标距离一览表 编号 路段名称 时段 2 类达标 距道路边界线 1 双向 2 车道(K0+000~K4+826、 K4+826~K6+658.7) 中期 昼间 边界外 28m 夜间 边界外 35m 2 双向 4 车道(K6+658.7~终点) 中期 昼间 边界外 25m 夜间 边界外 33m (2) 在声环境功能区不能达标区域内不宜规划新建学校、医院和居民点等,应以 商业、工业和办公用房为主。新建敏感建筑时,建筑设计单位应依据《建筑环境通用 规范》(GB55016-2021)等有关规范文件,考虑周边的环境特征,对噪声敏感建筑物 进行建筑隔声设计,达到区域环境标准的前提下才能建设。尤其建筑群应控制首排面 向道路一侧的建筑功能上尽量布置商务、办公等建筑,并应考虑对噪声敏感建筑物采 取被动防护措施(如隔声门窗等),减少交通噪声干扰,以使室内声环境质量符合规 范要求。 (3)针对噪声问题,在采取敏感点降噪措施的基础上,建立群众意见的定期回访 制度和敏感点噪声定期监测制度,注意听取群众意见和感受,如有居民反映噪声扰民 或投诉等可进行监测,当噪声超标时,根据监测结果和敏感点实际周围环境特征,按 照前述原则确定可行有效的保护措施,保护群众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少受影响。 6.3.2.3 工程措施 1、降噪措施简介 道路工程常见的工程降噪措施包括搬迁、绿化、隔声窗、声屏障等。 各种常用降噪措施的技术经济特点见表 6.3-2。 表 6.3-2 声环境保护措施技术经济特征表 序 号 环保措 施 技术经济特点 费用 降噪指数 dB 1 声屏障 防噪见效快,投资大,对道路型式的 要求高。 3000 元/延米 3500 元/延米 5000 元/延米 取决于敏感 点位置 2 隔声门 窗 防噪效果见效快。缺点是夏天需要开 窗时效果大幅度降低。 1000~1200 元/m2 >25 125 序 号 环保措 施 技术经济特点 费用 降噪指数 dB 3 防噪林 带 防噪效果一般, 投资大, 占地多,但 是结合绿化工程生态综合效益好。 种树费 100m 长, 5m 深, 2 万元(但需征 地) 1-3 4 低噪声 路面 降噪效果小,负面影响小。 计入工程主体费 3 2、敏感点声环境保护措施 在项目路线走向已确定的前提下,本次评价采取的降噪措施按照以下原则确定: 本项目服务于沿线多个乡镇村庄居民交通出行,道路两侧安装声屏障会对村民正 常出行造成阻碍,且对于敏感点分布相对分散、距离线路较远、与线路斜交且斜交角 度较大路段,实施声屏障效果不明显,优先考虑安装隔声窗的降噪措施,确保室内声 环境质量达标。 本项目声环境敏感点的降噪措施经济技术论证见表 6.3-5,本工程降噪措施汇总见 表 6.3-6。采取措施后,可以保证敏感点室内声环境质量达标。降噪措施的实施由建设 单位负责完成。因考虑到未来交通发展的不确定性,须加强营运期各敏感点噪声跟踪 监测,采取措施后,可以保证敏感点室内声环境质量达标。跟踪监测和后期追加的降 噪措施由建设单位在运营期实施。 表 6.3-3 敏感点降噪措施统计表 敏感点 编号 超标敏感 点目标 保护措施 措施范围 预估费用 (万元) 实施时 间 实施单 位 M2 白鹿湖新 型社区 隔声窗 边界线外侧 35m 范围内首 排敏感建筑物, 共计约 7 户 14 施工期 建设单 位 M6 蔡集村 隔声窗 边界线外侧 27m 范围内首 排敏感建筑物, 共计约 9 户 18 施工期 建设单 位 M12 陆宋村 隔声窗 边界线外侧 24m 范围内首 排敏感建筑物, 共计约 4 户 8 施工期 建设单 位 合计 40 *注: 本项目对运营中期噪声超标的住户安装隔声窗,其技术要求和技术安装标准均应符合《隔声 窗标准》(HJ/T17- 1996) 规定要求 3、噪声防治措施实例达标分析 (1)隔声窗 根据《隔声窗隔声性能的现场监测方法及效果初探》(张迪生、陈潇江,南京市 环境监测中心站),实际监测选择南京市扬子江大道沿路居民楼顶楼卧室外,该处道 126 路两侧受交通噪声污染,试验采用的隔声窗型号为复合玻璃隔声窗(VA-60 型),采 用真空玻璃和塑钢框架材料,对进行对比,分别作了无窗户遮挡、有中空玻璃遮挡、 有真空玻璃遮挡、组合遮挡 4 中试验。 对于隔声窗隔声量的监测,现有国家标准还未有现场监测方法,文中采用类似声 屏障插入损失的方法,选取沿街开窗的建筑物楼顶某户安装隔声窗,在室内距离外窗 1m 和窗外与隔声窗相连的外墙体上方 1.5m 处分别布点,室内点作为受声点,室外点 作为参考点,隔声量 Rw= (Lref,a—Lref,b) — (Lr,a—Lr,b)。 Lref,b 为窗外墙体上方 1.5m 参考点处测量的开窗时的声级, Lr,b 为室内离窗 1m 受声点处测量的开窗时的声 级, Lref,a 为窗外墙体上方 1.5m 参考点处测量的关窗时的声级, Lr,a 为室内离窗 1m 受声点处测量的关窗时的声级。 根据试验结果,交通噪声的主要频率范围在 63~1000Hz 倍频带之间的中低频,采 用真空玻璃和中空玻璃组合隔声窗的隔声量为 25.2dB (A)。各种隔声窗交通噪声隔 声计算结果见表 6.3-4。 表 6.3-4 各种隔声窗遮挡情况下交通噪声隔声计算结果(dB) 上述试验验证了隔声窗的显著降噪效果。 127 新大线北延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第 6 章 环境保护措施及可行性论证 表 6.3-5 噪声防治措施论证一览表 序 号 声 环 境 保 护 目 标 里程范围 距 离 路 中 心 线 高 差 中期噪声预测值/dB (A) 营运期超标量/dB (A) 受影响户数/户 噪声防治措施及投资 措施示意图( 隔声窗) 4a 类区 2 类区 4a 类区 2 类区 4a 类区 2 类区 类 型 规 模 噪声控制措施效果 噪声 控制 措施 投资 /万 元 昼 间 夜 间 昼 间 夜 间 昼 间 夜 间 昼 间 夜 间 昼 间 夜 间 昼 间 夜 间 M2 白 鹿 湖 新 型 社 区 K0+637~K0+915 26 1.2 61.0 53.9 56.0 47.9 达 标 达 标 达 标 达 标 / 7 / / 隔 声 窗 7 户 本项目服务于沿线多个乡镇村庄道路交通出行,采用 声屏障措施会阻碍村民正常出行,且该敏感点超标房 屋较少,均为首排房屋超标,后排不超标,综上考 虑,该敏感点适宜采用隔声窗措施。按照国家环保局 发布的《隔声窗》(HJ/T17- 1996)标准, 隔声窗的隔 声量应大于 27dB(A) ,确保室内声环境符合《建筑环 境通用规范》(GB55016-2021)。 14 63.7 56.6 57.0 48.8 达 标 1.6 达 标 达 标 M6 蔡 集 村 K1+454~K1+815 13 - 0.4 65.3 59.6 55.8 48.1 达 标 4.6 达 标 达 标 / 9 / / 隔 声 窗 9 户 本项目服务于沿线多个乡镇村庄道路交通出行,采用 声屏障措施会阻碍村民正常出行,且该敏感点超标房 屋较少,均为首排房屋超标,后排不超标,综上考 虑,该敏感点适宜采用隔声窗措施。按照国家环保局 发布的《隔声窗》(HJ/T17- 1996)标准, 隔声窗的隔 声量应大于 30dB(A) ,确保室内声环境符合《建筑环 境通用规范》(GB55016-2021)。 18 M12 陆 宋 村 K6+657~K6+900 13 0.6 67.9 62.0 55.6 46.6 达 标 7.0 达 标 达 标 / 4 / / 隔 声 窗 4 户 本项目服务于沿线多个乡镇村庄道路交通出行,采用 声屏障措施会阻碍村民正常出行,且该敏感点超标房 屋较少,均为首排房屋超标,后排不超标,综上考 虑,该敏感点适宜采用隔声窗措施。按照国家环保局 发布的《隔声窗》(HJ/T17- 1996)标准, 隔声窗的隔 声量应大于 32dB(A) ,确保室内声环境符合《建筑环 境通用规范》(GB55016-2021)。 8 64.3 56.8 达 标 1.8 注:室内噪声执行《建筑环境通用规范》(GB55016-2021)相应噪声限值。隔声窗户数均为估算量, 最终隔声窗实施户数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128 新大线北延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第 6 章 环境保护措施及可行性论证 6.3.3 环境空气 (1) 强化拟建公路中央分隔带、路基边坡、边沟外绿化和日常养护管理,缓解运 输车辆尾气排放对沿线环境空气质量的污染影响。 (2) 提高道路整体服务水平,保障道路畅通,缩短运输车辆怠速工况,减少汽车 尾气排放总量。 (3) 加强运输车辆管理,逐步实施尾气排放检查制度,限制尾气排放超标的运输 车辆通行,控制汽车尾气排放总量。 6.3.4 生态环境 (1) 道路营运管理部门必须强化绿化苗木的管理和养护,确保道路绿化长效发挥 固土护坡、减少水土流失、净化空气、隔声降噪、美化景观等环保功能。 (2) 配备专业技术员定期对绿化苗木进行浇水、施肥、松土、修剪、病虫害防 治,检查苗木生长状况,对枯死苗木、草皮进行更换补种。 (3) 通过定向营造以乔木、灌木为主体的多结构层次植物群落,预防和减缓苗木 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降低道路绿化养护成本。 (4) 在营运初期,雨季来临时需要对植草防护的边坡进行覆盖薄膜等防护措施, 防止暴雨冲刷导致植物脱落,失去防护功能。 6.3.5 固体废物 本项目沿线不设置养护中心等附属设施,因此营运期无固体废物产生。 6.4 风险管理 6.4.1 施工期风险防范措施 本项目施工期环境风险来自于因施工管理不善、环保措施得不到落实导致非正常 状态下的泥浆、废水、废渣的事故性排放。 通过及时加强施工过程的监控,这种风险 是可以避免的。此外,一旦发现砂浆泄漏,应及时停止清孔或灌注,并对泄漏处进行 有效封堵,使泥浆泄漏对水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129 6.4.2 营运期风险防范措施 (1) 加强日常危险品运输车辆的“三证”检查、超载车辆的检查,严格执行《危险 货物品名表》(GB12268)、《危险化学品名录》、《剧毒化学品目录》、《剧毒化 学品目录补充和修正表》等有关标准,并加强宣传。若“三证”不全或车辆超载可禁止 其上路;运载危险品的车辆上路应报管理站,经检查批准后方可通行,并提供印有监 控中心 24 小时值班电话和应急小组电话的卡片,方便发生意外时能够及时与应急中心 联系,车辆上要有危险品标志,并不能随意停车;危险品运输途中,管理单位应予以 严密监控,以便发生意外情况时及时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 (2) 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必须配备押运人员,并随时处于押运人员的监管之下, 不得超装、超载,事先向当地路政管理部门报告,由路政管理部门为其指定行车时间 和路线,运输车辆必须遵守规定的行车时间和路线。运输危险化学品途中需要停车住 宿或者遇有无法正常运输的情况时,应当向当地路政管理部门报告。 (3) 公路投入运营后,运营单位应当制定本单位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配备应急救 援人员和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并定期组织演练。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 案应当报地市级人民政府中负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综合工作的部门备案。 (4) 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单位主要负责人应当按照本单位制定的应急救援预 案,立即组织救援,并立即报告当地安全监管相关部门,如公安、环境保护、质检 等。配置和确保排障车和事故处理应急系统处于良好状态。 (5) 道路运营单位应严格执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 监控化学品管理条例》、《全国道路化学危险货物运输专项整治实施方案》等法律法 规关于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的有关规定,贯彻交通部《关于继续进行道路危险货物运 输专项整治的通知》(交公路发[2002]226 号)相关要求;遇有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应 重点检查相关登记报批证明,运输人员上岗资格证,危险化学品的品名、数量、危 害、应急措施等情况说明和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 6.5 环保措施和投资 环境保护措施和投资见表 6.5- 1。竣工验收一览表见表 6.5-2。 130 新大线北延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第 6 章 环境保护措施及可行性论证 表 6.5- 1“三同时”环保措施和投资一览表 污染 源 环保设施名称 环保投资 (万元) 作用或效果 实施进度要求 废水 截水沟、隔油池、沉淀池 30 防范施工场地废水污染水体 施工期实施 泥浆沉淀池 15 防止施工泥浆污染水体 施工期实施 噪声 施工机械隔声、减振等噪 声污染防治措施 5 降噪 施工期实施 隔声窗 40 降噪 运营期前实施 废气 施工期洒水降尘、运输车 辆加蓬盖、临时抑尘覆 盖、施工现场设置围挡 20 减缓施工粉尘率在 70%以上 施工期实施 灰土拌合站除尘设施 40 满足《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DB32/4041-2021) 施工期实施 固废 生活垃圾和建材废料收集 装置和委托处理费 5 将施工固体废物和垃圾运往 指定地点处理, 实现固废零排 放 施工期实施 危险废物收集装置和委托 有资质单位处理费 3 施工期实施 生态 有肥力土层保护 10 保护土壤资源 施工期实施 绿化恢复 20 其他 施工期、运营期监测 23 发挥其环境监控作用 施工期和运营期 实施 人员培训 1 提高环保意识 和环境管理水平 施工前期实施 宣传教育 1 提高环保意识 施工前期实施 环境保护管理 2 保证各项环保措 施的落实和执行 施工期和营运期 落实 环保竣工验收调 查费用 20 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提高环境管理水平 项目通车且达 到验收条件后 合计 235 -- -- 表 6.5-2“三同时”竣工验收一览表 序号 项目 环保设施内容 “三同时”验收标准或要求 责任 单位 验收 单位 1 施 工 期 水污染 防治 截水沟、隔油池、 沉淀 池、 泥浆沉淀池等水污染 防治措施。 生产废水处理水回用于防尘和 绿化。施工营地生活污水接入 市政污水管网。 建设 单位 建设 单位 2 大气污 染防治 施工期洒水降尘、运输车 辆加蓬盖、临时抑尘覆 盖、 施工现场设置围挡。 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环境空气质 量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 及 2018 年 修改单中的二级标准。 灰土拌合站除尘设施 满足《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DB32/4041-2021) 3 噪声污 染防治 施工机械隔声、减振等噪 声污染防治措施 符合《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 排放标准》(GB12523- 2011) 要求 4 固体废 物污染 防治 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等固 体废物处置 生活垃圾定期由环卫部门清 运;建筑垃圾运往政府指定的 建筑垃圾堆放点。 131 新大线北延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第 6 章 环境保护措施及可行性论证 危险废物收集处置 与第三方签订收集协议, 危废 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处置。 5 生态环 境保护 措施 有肥力土层保护情况、绿 化恢复情况、水土保持措 施完备 求 施工结束时进行植被恢复,同 时符合水土保持措施相关要 。 6 营 运 期 噪声污 染防治 在项目建成通车前完成隔 声窗等降噪措施 如敏感点降噪效果达不到要求 应采取补救措施,根据降噪效 果采取更为有效的治理手段, 确保声环境保护目标室外昼、 夜间噪声均符合《声环境质量 标准》(GB3096-2008) 相应 标准, 敏感点室内满民用《建 筑环境通用规范》 (GB55016-2021)的有关要 求。 7 降噪措施的落实和降噪效 果调查 8 生态环 境保护 绿化和景观工程 本项目公路沿线完成绿化和景 观恢复。 9 环境监测 有施工期、营运期环境监 测计划 提供施工期、营运期环境监测 报告 132 第 7 章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新大线北延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第7章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7.1 社会经济效益分析 7.1.1 社会经济正面效益分析 本项目的国民经济效益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降低车辆运输成本效益 实施本项目以后,由于增加了新运输通道,使原有通道的运输压力得到了极大缓 解,运输条件得到改善,并缩短了部分车辆的运输距离,车辆的运输费用随之减少。 (2) 旅客节约时间效益 由于本项目建设改善原有道路行车条件提高了车辆运行速度,节约旅客出行时 间。 (3) 减少交通事故效益 本项目建设,改善原有路网的运输条件,减少的交通事故损失。 根据工可报告,本项目经济内部收益率为 10.63%,大于 8%的社会折现率,有较 好的的经济效益。说明本项目具有较强的经济抗风险能力,国民经济效益较好。 综上所述,项目建设具有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7.1.2 社会经济负面效益分析 (1)土地资源利用形式的改变 项目建设将使土地资源利用形式发生改变,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这种土地资 源利用形式的改变将造成原生态环境的切割和破坏,项目造成的生态损失是不可逆 的。从土地利用经济价值的改变来看,路桥建设占用的土地资源是增值的,是通过环 境的局部或暂时的损失换来的。 (2)土地征用造成生物量损失 工程永久占地会造成生物量的损失,但项目营运期通过植草绿化,可以补偿一部 分生物量损失。 133 (3)环境质量现状改变 项目的建设将会改变沿线环境质量现状,尤其是沿线居民受交通噪声影响的程度 加剧,将会给他们的生活、工作和身心健康带来较大的影响,从而带来间接的经济损 失。 7.2 环境经济效益分析 7.2.1 环保工程投资估算 根据本次评价提出的环保措施,估算本工程在施工期和运营期的环保投资为 235 万元,约占项目总投资的 1.7%。 7.2.2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1.直接效益 目在施工和营运期间的机动车尾气排放和交通噪声辐射会对居民生活质量产生不 利影响,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但这些负面影响必将是复杂的、多方 面的。采取操作性强的、切实可行的环保措施后,每年所挽回的经济损失,亦即环保 投资的直接效益是显而易见的。但目前很难用具体货币形式来衡量,只能对若不采取 措施时,因工程建设而导致的生态环境、水环境、声环境和环境空气质量的变化所引 起的人体健康、生活质量以及农业生产等方面的经济损失作粗略计算或定性分析用以 反馈环保投资的直接经济效益。表 7.2- 1 对项目采用的环保措施产生的环境综合效益进 行了定性评价。同时采用补偿法、专家打分法等分析对工程建设的环境影响经济损益 进行定性量化分析,其分析见表 7.2-2 所示。 2.间接效益 在实施有效的环保措施后,会产生以下的间接效益:保证沿线居民的生活质量和 正常生活秩序,维护居民的环境心理健康和减轻居民的烦躁情绪,减少社会不稳定的 诱发因素等。所有这些间接效益在目前很难用货币形式来度量,但可以肯定的是,它 应是环保投资所获取的社会效益的主要组成部分。 总之,项目所产生的环境经济的正效益占主导地位,从环保角度来看该项目是可 行的。 134 第 7 章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新大线北延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 7.2- 1 环保措施综合损益定性分析表 环保措施 环境效益 社会经济效益 综合效益 施工期 环保措 施 1.施工时间的安排 2.控制料场距敏感点 的距离 3.施工废水, 生活污 水处理 4.地方道路的修建 1.防止噪声扰民 2.防止空气污染 3.防止水环境污 染 4.方便群众出入 5.减轻项目建设 产生的社会环境影 响。 1.保护人们的生 活,生产环境 2.保护土地, 农 业,植被等资源。 3.保护国家财产安 全,公众身体健康 使施工期的不利 影响降低到最小 程度, 公路建设 得到社会公众的 支持 路界 内、外 绿化 1.公路边坡绿化 2 . 占地恢复 1.公路景观 2.水土保持 3.恢复补偿植被 1.防止土壤侵蚀进 一步扩大 2.保护土地资源 3.增加土地使用价 值 4.改善公路整体环 境 1.改善地区的 生态环境 2.增加旅客乘 坐安全,舒适感 3.提高司机安 全驾驶性 噪声防 治工程 1.加强绿化等 减小公路交通噪声 对沿线地区的影响 1.保护村镇居民的 生活环境 保护人们生产、 生活环境质量及 人们的身体健康 污水处 理、排 水防护 工程 1.排水及防护工程 保护公路沿线地区 灌区、河流的水质 1.水资源保护 2.水土保持 保护水资源 环境监 测、环 境管理 1.施工期监测 2.营运期监测 1.监测沿线地区 的环境质量 2.保护沿线地区 的生活环境 保护人类及生物生存 的环境 使经济与环境协 调发展 表 7.2-2 环境影响经济效益分析表 环境要素 影响程度描述 效益 备注 环境空气 无明显的不利影响 0 按影响 程度由 小到大 分别打 1 、2 、3 分: “+”表示 正效 益; “-”表示 负效 声环境 城镇及现有公路两侧声环境恶化 -3 水环境 无明显的不利影响 0 人群健康 无显著不利影响,交通方便有利于就医 +1 矿产资源、特产 有利于资源开发 +3 旅游资源 无显著的不利影响, 极大有利于旅游资源开发 +3 农业 占地影响农业生产, 但加速对外的物流交换 +1 城镇规划 无显著的不利影响, 有利于城镇社会发展 +2 水土保持 造成局部水土流失增加; 增加防护、排水工程及环保措 施 - 1 征地 征地货币补偿 - 1 土地价值 公路沿线两侧居住用地贬值;产业用地增值 +2 公路直接社会效益 节约时间、降低运输成本、降低油耗、提高安全性 +3 公路间接社会效益 改善投资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增强环境意识 +3 益。 环保措施 增加工程投资 - 1 合计 正效益:(+18) ;负效益:(-6); 正效益/负效益=3 +14 135 第 8 章 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新大线北延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第8章 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8.1 环境保护管理计划 8.1.1 环境保护计划目标 通过制订系统的、科学的环境管理计划,使本报告所提出的负面环境影响的防治 或减缓措施在本项目的设计、建设和营运过程中得到落实,从而实现环境建设和公路 工程建设符合国家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和同步投产的“三同时”制度要求。为环境保护 措施得以有计划的落实,环保部门对其进行监督提供依据。 通过实施环境管理计划,将本工程建设和营运中对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减缓到最 低限度,使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得以协调、持续和稳定发展。 8.1.2 环境保护管理体系 本项目的环境保护工作由宿迁市宿豫区交通运输局负责管理,具体负责贯彻执行 国家、交通部和江苏省各项环保方针、政策、法规和地方环境保护管理规定。建议配 置环保专业人员,专门负责本道路建设工程施工期的环境保护管理工作。本工程的环 境管理机构体系见表 8.1- 1。 表 8.1- 1 环境管理体系及程序示意表 项目阶段 环境保护内容 环境保护执行 单位 环境保护管理部门 环境保护监督部门 工程可行性 研究阶段 环境影响评价 环评单位 宿迁市宿豫区交通运 输局 宿迁市生态环境局 设计期 环保工程设计 环保设计单位 宿迁市宿豫区交通运 输局 宿迁市生态环境局 施工期 实施环保措施, 环境 监测, 处理突发性环 境问题 承包商 宿迁市宿豫区交通运 输局 宿迁市生态环境局 竣工验收期 竣工验收调查报告、 制订运营期环境保护 制度 运营单位 宿迁市宿豫区交通运 输局 宿迁市生态环境局 营运期 环境监测及管理 委托监测单位 道路运营部门 宿迁市生态环境局 8.1.3 环境保护管理职责 项目建设单位应做好以下工作: 136 第 8 章 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新大线北延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1 .贯彻执行国家、省内各项环境保护方针、政策和法规。 2.负责编制本工程在施工期的环境保护规划及行动计划,督促初步设计单位依据 报告书及其批复要求,在编制初步设计的同时,同步完成环境保护工程设计,并将相 关投资纳入工程概算,监督报告书中提出的各项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情况。 3.负责制定运营期环境保护工作制度,组织制定和实施污染事故的应急计划和处 理计划,进行环保统计工作。 4 .组织环境监测计划的实施。 5.负责本部门的环保科研、培训、资料收集和先进技术推广工作,提高工作人员 的环保意识和素质。 6 .负责环保设备的使用和维护,确保各项环境保护设施的良好运行。 8.1.4 环境管理计划 本工程环境管理计划见表 8.1-2 至表 8.1-4。 表 8.1-2 计划和设计期环境管理计划表 潜在的负面影响 减缓措施 实施机构 负责机构 监督机 构 影响城镇规划 科学设计, 使公路景观与城镇规划相 协调 设计单位 宿迁市宿 豫区交通 运输局 宿迁市 生态环 境局 公路用地内的居民 和公用设施的迁移 和再安置 路线设计避让环境敏感点、指定并执 行公正和合理的安置计划和补偿方案 影响环境景观 科学设计, 使公路景观与地形、地貌 及周围建筑相协调 损失土地资源、破 坏地表植被、造成 水土流失 采用少占耕地的方案,优化路线纵断 面设计、路基防护工程设计、绿化设 计 公路对居民的阻隔 布置位置和数量恰当的通道 影响农田水利设 施、排灌系统 优化桥墩设计、设置涵洞保证水系通 畅,更改沟渠时充分考虑 交通噪声和扬尘污 染 科学设计, 保护声、气环境,种植相 应的林带进行防护 影响水利设施、 排灌系统 优化水利设施的改建方案,更改沟渠 时充分考虑 表 8.1-3 施工期环境管理计划表 潜在的负面影响 减缓措施 实施机 构 负责机构 监督机 构 施工现场的粉尘 料场离敏感点 300m 以外、定期洒水等 承包商 137 第 8 章 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新大线北延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噪声污染 居民点禁止夜间施工,如有技术需要要 连续施工的应在设备上安装消声器或设 置声屏障 宿迁市宿 豫区交通 运输局 宿迁市 生态环 境局 施工现场、施工营 地的污水、垃圾对 土壤和水体的污染 加强环境管理和监督,有害物应选择合 理的堆放地点, 并设置相应的措施防止 雨水冲刷, 提供合适的卫生场所 影响景观环境 现有公路两侧绿化苗木的综合利用, 减 少破坏植被树木,施工现场有条不紊、 及时清理垃圾 影响生态环境 对施工人员加强宣传、管理和监督, 尽 量少占临时用地;严禁施工和生活污水 直接排入水体; 固体废弃物不得随意抛 弃,应集中统一处理;严格制定科学的 施工方案, 以减少对水体的影响,及时 进行绿化工作; 设立专门的监督机构, 派专人不定期巡查, 专门处理各种破坏 环境的事件 干扰沿线公用设施 协调各单位利益,先通后拆 影响现有公路的行 车条件 加强交通管理, 及时疏通道路和航道 农田水利 改移农田排灌沟渠在旱季或农闲时进 行、修便涵便桥 动土对土地利用的 影响 保存表层土壤, 及时平整土地, 表土复 原 水土流失 地面开挖坡面应尽可能平缓,岸坡在雨 前应用草席等覆盖 表 8.1-4 营运期环境管理计划表 潜在的负面影响 减缓措施 负责机构 监督机构 环境空气污染 加强环境监测, 植树种草 道路运营 部门 宿迁市生态 环境局 噪声污染 隔声窗等 生态环境及景观 环境破坏 公路绿化及植被恢复,对于施工便道应尽可能恢复 固体废弃物污染 制订禁止乱丢废弃物的规定,提供固体废弃物回收 点,合理处理回收物 交通事故 制订和执行交通事故处理计划 危险品运输泄漏 制订和执行危险品事故防范和处置应急措施 8.2 环境保护监测计划 8.2.1 制定目的及原则 制定环境监测计划的目的是为了监督各项环保措施的落实执行情况,根据监测结 果适时调整环境保护行动计划,为环保措施的实施时间和周期提供依据,为项目的后 评估提供依据。 138 第 8 章 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新大线北延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8.2.2 监测机构 为了统一管理,建议委托具有环境监测相关资质的单位执行环境监测计划。 8.2.3 监测方案 环境监测的重点是声环境、水环境和环境空气。常规监测要求定点和不定点、定 时和不定时抽检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监测方法按照相关标准规范进行。 声环境、水环境、环境空气监测计划详见表 8.2- 1 至表 8.2-3。 表 8.2- 1 声环境监测计划 阶段 监测点 监测项目 监测频次 实施机构 监督机构 施工期 白鹿湖新型社区、蔡集 村、陆宋村等 3 处敏感 点 LAeq 1 次/半年, 每次监测 1 昼 夜 宿迁市宿豫区 交通运输局 宿迁市生态环 境局 营运期 白鹿湖新型社区、蔡集 村、陆宋村等 3 处敏感 点 LAeq 1 次/半年, 每次监测 1 昼 夜 道路运营部门 宿迁市生态环 境局 注:施工期间的监测次数可根据需要适当增加。 表 8.2-2 水环境监测计划 阶段 监测水体名称 监测项目 监测频次 采样时间 实施及监督机构 施工期 路北干渠 pH 值、 CODcr、总 磷、 SS 、BOD5 、 氨氮、石油类 1 次/半年 每次监测 2 天,每天 1 次 1.宿迁市宿豫区交通运输 局实施 2.宿迁市生态环境局负责 监督 营运期 发生环境风险事 故时受污染河流 特征污染物 视事故污染 程度决定 视事故污染程 度决定 1.道路运营部门实施 2.宿迁市生态环境局负责 监督 表 8.2-3 环境空气监测计划 阶 段 监测地点 监测 项目 监测 频次 监测 时间 说明 实施监督机构 施 工 期 白鹿湖新型社区(原沟 东村) 、陆宋村、蔡集 村等距道路 50m 范围内 的敏感点及施工场地 TSP PM10 1 次/ 半年 TSP 连续 24 小时采 样, PM10 连续 20 小 时采样 施工现场下风 向设监测点, 并同时在上风 向 100m 处设 比较监测点 1.宿迁市宿豫 区交通运输局 实施 2.宿迁市生态 环境局负责监 督 8.2.4 监测经费 本项目对施工期和营运期环境监测费用估算如下: 139 第 8 章 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新大线北延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 8.2-4 施工期环境监测费用估算 项目 年费用(万元) 施工期总费用(万元) /按 1 年计 环境空气 2 2 声环境 0.5 0.5 水环境 0.5 0.5 合计 3 3 表 8.2-5 营运期期环境监测费用估算 项目 年费用(万元) 营运期总费用(万元) /按 20 年计 声环境 0.5 10 水环境 0.5 10 合计 1 20 执行本项目监测计划所需费用施工期约 3 万元,营运期约 20 万元,共计约 23 万 元。但具体监测费用,由于项目在施工及营运过程中,点位可能变更,应以项目建设 运营单位与实施环境监测的机构所签订的正式合同为准。 8.2.5 监测报告制度 环境监测单位在每次监测工作结束后 15 天内应提交正式监测报告,并报交通行业 主管部门和当地的环保部门。每年应有环境监测年报,若遇有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发 生时,必须立即有关程序上报。 140 第 9 章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新大线北延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第9章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9.1 工程概况 本项目位于宿迁市宿豫区,线路起于宿连航道梨园桥连接线处,起点桩号 K0+000,沿路北干渠向北延伸,于侍盛线交叉口折而向西跨过槽坊桥后,利用现状晓 侍线继续向北延伸,经规划的北互通连接线后向北终止于晓仰线,终点桩号 K6+936。 道路全长约 6.936 公里,采用二级公路标准建设,设计车速 60 公里/小时,设小桥 14.01m/1 座,涵洞 13 道。 9.2 环境质量现状 9.2.1 地表水环境 本项目跨越路北干渠。 地表水环境现状监测结果表明, 路北干渠监测断面CODcr 和BOD5超《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Ⅳ类标准,其余监测因子均 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Ⅳ类水质功能要求, 超标原因可能是沿 线农业面源污染所致。 9.2.2 声环境 本项目现状监测结果表明, 本项目作为新建项目,沿线存在既有交通干线晓仰线 (二级公路),监测期间晓仰线交通量较小,没有对沿线敏感点造成明显的交通噪声 影响,监测期间, 11 处代表性监测点位的声环境质量均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的相应标准。 9.2.3 环境空气 根据《宿迁市 2021 年度环境状况公报》, 2021 年,全市环境空气优良天数达 295 天,优良天数比例为 80.8%,比 2020 年增加 7.6 个百分点;空气中 PM2.5 、PM10 、O3 、 CO 指标浓度同比下降,浓度均值分别为 38μg/m3 、66μg/m3 、157μg/m3 、0.9mg/m3 ,同 比分别下降 15.6%、1.5%、7.6%、25.0%;NO2、SO2 指标浓度分别为 25μg/m3、6μg/m3, 141 同比持平;其中,O3 作为首要污染物的超标天数为 30 天,占全年超标天数比例达42.9%, 已成为影响全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的主要指标。 因此判定项目所在区域为不达标区。 9.2.4 生态环境 (1)本项目不涉及江苏省国家级生态红线区和江苏省生态空间管控区,与本项目 最近的生态空间管控区是新沂河(宿豫区)洪水调蓄区,最近距离 2.3km;与本项目最 近的国家级生态红线是江苏三台山国家森林公园,最近距离 9.8km。 (2)本项目评价范围内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为主,其次是住宅用地、水域及水利 设施用地、工矿仓储用地、交通运输用地。 (3)项目沿线两侧评价范围内无国家、地方保护植物、古树名木分布; (4)项目沿线评价范围内没有国家、地方保护野生动物分布,也没有大型兽类动 物分布。陆生动物以家禽、家畜为主,常见动物种类主要有麻雀、喜鹊、青蛙、蛇类 等; (5)项目所跨沟渠、坑塘水面目前已没有珍贵受保护鱼种,主要有河鳗、黄鳝、 鲫鱼、鲤鱼、泥鳅、鲢鱼、草鱼、青鱼等。 9.3 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9.3.1 地表水环境 (1)桥梁工程施工对水环境的影响主要会导致局部水域 SS 浓度升高,但这种影 响是轻微的、短暂的和局部的。 (2) 施工期产生的生产废水经处理后回用于施工场地洒水降尘,不外排。施工营 地生活污水依托当地已有的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纳入市政污水管网,最终进入来龙镇 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 (3)路面径流经收集后排至无饮用养殖功能的河流、天然沟渠,桥面径流直接排 至所跨河流,径流排放对受纳水体的影响是十分轻微的,不会改变沿线水体的水质类 别。 142 9.3.2 声环境 (1)工程施工期间,各种施工机械对周围环境及敏感点影响较大,须采取相应的 保护措施。 (2) 由预测结果可知,运营期 4a 类区昼间均达标,近、中、远期夜间出现不同 程度的超标,近期、中期、远期夜间最大超标量分别为 6.8dB(A) 、7.0dB(A), 7. 1dB(A);2 类区近、中、远期昼夜均达标。 9.3.3 环境空气 (1)本项目施工期的大气污染主要来自扬尘污染和沥青烟气污染。采取设置围 挡、施工现场洒水、施工场地合理选址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施工期施工扬尘、沥青 烟气对沿线大气环境的影响。虽然施工期较长,但是随着施工的结束,上述环境影响 也将消失。因此,在采取上述污染防治措施的情况下,本项目施工期大气污染物排放 对沿线敏感点的影响处于可以接受的程度。 (2)本项目建成营运后环境空气影响主要来自于汽车尾气。根据类比同类项目, 各路段评价范围内 NO2 小时均值均能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及 2018 年修改单中的二类功能区标准的要求。因此,本项目运营期产生的汽车尾气对区 域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较小。 9.3.4 固体废物 本项目弃土在临时堆存场暂时贮存后,运送至指定的弃渣场处理,本项目不设置 专门的弃渣场;拆迁建筑垃圾、老路破除废渣和桥梁桩基钻渣应尽可能回用,不能回 用的运送至城市建筑垃圾消纳场统一处置。采取一定的扬尘控制和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后,固体废物贮运环节对环境的影响处于可以接受的范围内。本项目沿线不设置养护 中心等附属设施,营运期无固体废物产生。因此,本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 响较小。 9.3.5 环境风险事故 本项目施工期最大可信事故为因施工管理不善、环保措施得不到落实导致非正常 状态下的泥浆、废水、废渣的事故性排放。本项目营运期最大可信事故为运输油类或 143 者化学品的车辆在桥面发生交通事故导致运输的危险化学品泄漏对路北干渠的水质影 响。 根据预测结果:本项目路段发生化学品运输风险事故的概率较低。但是在化学危 险品运输过程中,一旦因重大交通事故而发生环境污染事故,造成环境及水体污染后 果是非常严重的,因此必要的应急防范措施是必须的。 9.3.6 生态环境 本项目施工对陆域生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工程占地对植被的破坏和水土流失的加 剧;本项目施工期永久占地造成的生物量损失为45.2t/a,营运期道路绿化工程可补偿生 物量67.36t/a,因此植被损失面积只占区域内植被总面积的很小比例,不会对陆域生态 系统的物种丰度和生态功能产生显著影响;通过类比和公式法估算,工程施工期间造 成的新增水土流失总量为140.8t。 本项目施工对水生生态的影响主要为:桥梁施工产生的悬浮泥沙,在施工区域下 游形成一定范围的悬浮物高浓度分布区,影响浮游生物和鱼类的生长。由于本项目水 域施工影响时间和影响范围是有限的,施工造成的水生生物物种数量和生物量的损失 只占评价范围内总物种数量和总生物量的很小比例,在施工结束后,对原有生境的扰 动消除,水生生物的生境和群落可逐步恢复至施工前的水平。因此,本项目施工对水 生生态的影响较小。 本项目运营期通过多种排水管收集路面降雨径流,路面径流不直接排入水域,对 水生生态基本不产生不利影响。 综上所述,本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 9.4 公众参与意见采纳情况 根据《新大线北延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公参说明》,本项目公众调查采取了网上公 示、报纸公示、现场张贴信息公告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来征求公众意见。公众调 查的程序具有合法性,调查形式有效,调查对象为沿线受影响的个人和单位,具有代 表性,调查的结果真实有效。 144 建设单位委托环评单位 7 日内,于 2021 年 12 月 2 日起在宿迁市宿豫区人民政府 官网进行了第一次公示,符合《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生态环境部令第 4 号)的相关要求。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生态环境部令第 4 号)的要求,于 2022 年 7 月 1 日起在宿迁市宿豫区人民政府官网进行了第二次网络公示,公布了本项目的征求 意见稿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意见表,并在沿线敏感点张贴现场公示,并同步 于 2022 年 7 月 2 日、 3 日在《现代快报》进行了报纸公示。 在征求意见稿公示期间,未收到公众的反馈意见。 建设单位认为:本工程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了公众参与,了解广大公众的意见,符 合《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的相关要求。建设单位表示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将 文明施工作为合同的必要条件写入施工合同中,要求施工单位加强文明施工,加强施 工人员的环保意识,加强环境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在运营过程 中加强污染物的防治措施,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 9.5 环境保护措施 9.5.1 施工期 9.5.1.1 水环境 1、组织管理措施 (1)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 桥梁跨河工程施工尽量安排在枯水期进行,避免雨季施工。开工前根据当地气象 预报资料调整桥梁工程施工的工作安排,避免暴风雨天气对施工的不利影响。 (2)合理布置施工场地 施工营地和其他施工场地的布置应充分考虑排水需要,尽量利用现有的基础设 施,尽可能远离水体。 (3)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 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渣和矿建材料应运至河道之外指定地点堆放,严禁乱丢乱 弃;生活垃圾应定点存放,定期由环卫部门清运,严禁乱丢乱弃;加强对施工机械的 145 日常养护,杜绝燃油、机油的跑、冒、滴、漏现象;严禁向沿线的任何水体倾倒残余 燃油、机油、施工废水和生活污水;桥梁施工完毕后,要清理施工现场,以防施工废 料等随雨水进入河中;同时,桥梁施工要充分考虑防洪、防涝需要,不得妨碍沿线地 区行洪、排涝、灌溉的正常进行,必须保证沟渠畅通。 (4)准备必要的防护物资 施工材料如沥青、油料和化学品等的堆放地点应在河床之外,并应备有临时遮挡 物品,防止雨水冲刷;施工工地必须配备足够的油污染净化、清理器材和防护设备, 如围油栏等;矿建材料运输中应采取雨布和防落物网遮挡等措施。 (5)加强施工人员的环保教育 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环保教育,学习各项管理制度。 2、工程措施 (1)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处理措施 施工营地租用当地白鹿湖社区的房屋,附近已有市政污水管网,生活污水依托当 地已有的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纳入市政污水管网,最终进入来龙镇污水处理厂集中处 理。 严禁粪便污水直接进入沿线河渠或者鱼塘等地表水体。 (2)施工场地废水处理措施 施工场地内设置截水沟、调节池、隔油池、平流沉淀池、清水池和泥浆沉淀池 等。截水沟布置在材料堆场的下游,截留施工场地内的雨水径流和冲洗水,引入隔油 池和沉淀池处理。废水经隔油、沉淀后去油率可达 90%, SS 去除率可达 80%以上,可 以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GB/T18920-2020)相应标准要 求。 9.5.1.2 声环境 (1)尽量采用低噪声施工机械,从源头上减轻施工噪声对周边敏感点的影响。 (2)相对于营运期来讲,施工期噪声影响是短期行为,主要为夜间施工干扰居民 休息,因此高噪声施工机械在夜间(22 ∶00~6 ∶00)严禁在沿线的声环境敏感点特别 是附近施工。如果可行,建议夜间在沿线敏感点附近禁止施工,如需夜间施工,应当 146 取得地方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或者地方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门 的证明,并在施工现场显著位置公示或者以其他方式公告附近居民。昼间施工时也要 进行良好的施工管理和采取必要的降噪措施以保证周围居民的声环境满足《建筑施工 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的规定:昼间 70dB,夜间限值为 55dB。 (3)桥梁段施工时,因为打桩所产生的噪声特别大,影响范围广,所以施工时需 要注意施工时间及采取降噪措施,避免对周边敏感点居民的生活造成不利的影响。 (4)在村庄密集地段施工时,应合理制定施工计划,加强施工环境管理,合理安 排施工时间,在此基础上,在临近村庄一侧可以采取临时性的降噪措施,如设置临时 降噪声屏障等措施来保护敏感目标。 (5)在利用现有的道路用于运输土方、施工物资时,应合理选择运输路线,并尽 量在昼间进行运输,一方面减少对运输道路两侧居民夜间休息的影响 ,另一方面考虑 不对原有道路的交通造成影响。由于目前运输路线无法确定,因此建议建设单位对施 工承包商的运输路线提出要求,要求承包商必须提供建材运输路线,并请环保监理或 环保专业人员确认施工路线在减缓噪声影响方面的合理性。建设单位根据确定后的运 输路线进行监督,并可联合地方环保部门加强监督力度。 9.5.1.3 环境空气 为防治和缓解施工期大气污染,拟在施工场地周边设置围挡;未铺装路面、粉状 建材堆场采取洒水抑尘等措施。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公路施工对沿线环境空气的影响 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 9.5.1.4 固体废物 (1)施工营地设置生活垃圾集中收集点,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处理; 弃土在临时 堆存场暂时贮存后,运送至指定的弃渣场处理,本项目不设置专门的弃渣场;拆迁建 筑垃圾、老路破除废渣和桥梁桩基钻渣应尽可能回用,不能回用的运送至城市建筑垃 圾消纳场统一处置。施工期产生的废机油等危险废物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置。 147 (2)固体废物临时堆场集中设置,堆场四周设置围挡防风阻尘,堆垛配备篷布遮 盖并定期洒水保持湿润;堆场四周开挖排水沟,排水沟末端设置沉淀池,截留雨水径 流。 (3)固体废物的运输车辆应配备顶棚或遮盖物,装运过程中应对装载物进行适量 洒水,采取湿法操作;运输桥梁桩基钻渣的车辆车厢应具有较好的密封性,不得有渗 漏现象。 (4)工程弃渣的外运委托专业运营余泥渣土运输单位,按照市政部门会同共公安 交警部门制定的规定运输路线和规定时间运输。 9.5.1.5 生态环境 1、土地资源保护 施工单位应加强施工队伍的环保意识,做到文明施工;工程材料、机械等应定置 堆放,运输车辆应按指定路线行驶;在农田周边施工时,尽量减少施工及机械碾压等 对农作物及农田土质的影响;雨季施工要对物料场采取临时防风、防雨设施,对施工 运输车辆采取遮盖措施。 2、植被资源保护 (1)加强施工期管理,严禁施工人员及施工机械随意破坏当地植被。 (2)选用乡土物种,在土方工程完成后立即栽种,并在栽种初期,予以必要的养 护。如采用立体绿化护坡工程时,可先选择固着性强的先锋物种,在运营期间逐步用 乡土物种替代。 3、水土保持与防护 (1)管理措施 ①合理安排施工季节和作业时间,尽量避免在雨季进行挖方,减少水土流失。 ②施工场地及挖方断面应备有一定数量的成品防护物,如塑料薄膜、草席等,在 生态绿化措施尚无法起到防护作用期间,覆盖地表,防止水土流失。 ③黄沙、石灰等物料堆应配有专人看管,下雨时应覆盖防护物,减少水土流失。 (2)工程措施 148 采取临时拦挡、排水措施、薄膜覆盖、在临时堆土坡脚处砌成拦挡墙等措施。 4、陆生动物保护 (1)合理安排打桩、开挖等高噪声作业时间,防治噪声对野生动物的惊扰。 (2)工程完工后尽快做好道路两侧生态环境的恢复工作,尤其是临时占地处,以 尽量减少生境破坏对动物的不利影响. (3)施工期间加强临时弃渣场防护,加强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排放管理,减少水体 污染;做好工程完工后生态的恢复工作,以尽量减少植被破坏及对水土流失、水质和 水生生物的不利影响。 5、水生生态保护 (1) 控制施工作业场地,施工产生的淤泥及时清运,不得抛入河道中。清障产生 的垃圾、淤泥等固废必须清运上岸。 (2) 优化施工时间和施工工艺。 涉水工程的实施应避开水生生物的繁殖季节。选 择低噪音机械或加装消音装置降低施工噪音。 (3) 施工营地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不得随意排入附近水体。生活垃圾集中堆放, 由施工车辆送城市垃圾场。施工营地生活污水依托当地已有的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纳 入市政污水管网。施工用料的堆放应远离水体,防止被暴雨径流进入水体。 (4) 在水中进行桥梁施工时,禁止将污水、垃圾及船舶和其它施工机械的废油等 污染物抛入水体,桥梁施工挖出的淤泥、渣土等不得抛入河流中。 9.5.2 营运期 9.5.2.1 水环境 本项目路面径流污染防治措施如下: (1)项目雨水排水口不得设在具有饮用、渔业用水功能的水域。 (2)加强道路排水系统的日常维护工作,定期疏通清淤,按时按质检修,确保排 水畅通。 本项目路面排水系统主要由边沟、排水沟、截水沟、急流槽及沿线自然沟渠等组 成,路面径流通过排水系统汇集后,雨水排放口流入无饮用渔业功能的农灌沟渠等。 149 9.5.2.2 声环境 道路两侧一定范围内噪声超标,报告书建议规划部门在功能区规划时,应将道路 两侧距离较近的学校、居民区用地等转化为商业和工业用地。但因项目沿线用地紧 张,不可避免规划居民区等,当道路两侧建设居民区时,道路侧临街建筑物要合理规 划布局及声学设计,窗户进行隔声处理,将厨房、厕所、廊道等非卧室用房设计到临 街一侧。在路侧建设住宅用房而不宜将卧室等设计到背向道路一侧的,须在房屋设计 中增加隔声设计。 对噪声预测结果超标的敏感点,本次评价建议在对临路首排的超标房屋安装隔声 窗措施,共计约 20 户。考虑到未来交通发展的不确定性,须加强营运期各敏感点噪声 跟踪监测,在若出现噪声超标现象,需积极采取防治措施,可以保证敏感点声环境质 量达标。跟踪监测和后期追加的降噪措施由建设单位在运营期实施。 9.5.2.3 环境空气 1、强化拟建道路中央分隔带、路基边坡、边沟外绿化和日常养护管理,缓解运输 车辆尾气排放对沿线环境空气质量的污染影响。 2、提高道路整体服务水平,保障道路畅通,缩短运输车辆怠速工况,减少汽车尾 气排放总量。 3、加强运输车辆管理,逐步实施尾气排放检查制度,限制尾气排放超标的运输车 辆通行,控制汽车尾气排放总量。 9.5.2.4 生态环境 1、道路营运管理部门必须强化绿化苗木的管理和养护,确保道路绿化长效发挥固 土护坡、减少水土流失、净化空气、隔声降噪、美化景观等环保功能。 2 、配备专业技术员定期对绿化苗木进行浇水、施肥、松土、修剪、病虫害防治, 检查苗木生长状况,对枯死苗木、草皮进行更换补种。 3、通过定向营造以乔木、灌木为主体的多结构层次植物群落,预防和减缓苗木病 虫害的发生和蔓延,降低道路绿化养护成本。 150 4、在营运初期,雨季来临时需要对植草防护的边坡进行覆盖薄膜等防护措施,防 止暴雨冲刷导致植物脱落,失去防护功能。 9.5.2.5 固体废物 本项目沿线不设置养护中心等附属设施,因此营运期无固体废物产生。 。 9.6 环境经济效益分析 项目的建设改善了现有路网的运输条件,减少了交通事故的发生几率,减少了因 交通事故造成的环境影响及经济损失;道路网络得到改善,车速的提高、道路拥堵的 减少和运输距离的缩短都有助于油料的节约。 项目建设的负面经济效益主要有:土地资源利用形式的改变、土地征用造成生物 量损失、拆迁损失和环境质量现状改变等,但通过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可以减少工 程建设带来的社会经济负面效益。 估算本工程在施工期和运营期的环保投资为 235 万元,约占项目总投资的 1.7%。 总体而言, 本项目建设具有较好的环境经济效益。 9.7 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本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工作是由建设单位负责,具体负责贯彻执行国家、交通部和 江苏省的各项环保方针、政策、法规和地方环境保护管理规定。建议设立环境管理机 构,配置环保专业人员,专门负责本次工程施工期和营运期的环境保护管理工作。 为了落实环境影响报告书中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及建议,设计单位应将环境影响 报告书提出的环保措施落实到施工设计中;承包商在中标的合同中应有环境影响报告 书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及建议的响应条文;施工期设立独立的环境管理机构,对环境 工程的实施情况进行的监督,对施工人员进行宣传教育,重点检查生态环境保护措 施、施工噪声和粉尘污染防治措施的落实情况、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的处理处置情 况;在施工结束后,业主应组织全面检查工程环保措施落实和施工现场的环境恢复情 况,监督施工单位及时撤出临时占用场地,拆除临时建筑,恢复被破坏的植被;营运 期的环保管理、监测由项目运营单位负责管理实施。 151 环境监测的重点是施工期和营运期声环境、大气环境、水环境监测。常规监测要 求定点和不定点、定时和不定时抽检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监测方法按照相关标准规范 进行。 9.8 评价结论 新大线北延工程符合国家和地方产业政策,符合《宿豫区综合交通中长期发展规 划(2019—2035 年)》等的相关要求, 不涉及江苏省国家级生态保护红线和江苏省生 态空间管控区, 该项目的建设得到了沿线公众的支持,其建成通车将有利于完善区域 交通路网,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项目的建设运营对项目所在地 的水环境、声环境、大气环境、生态环境会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但只要严格落实报 告书中提出的合理可行的环境保护措施和风险防范措施,加强项目建设不同阶段的环 境管理和监控,可以做到环境风险可控、减缓地表水、噪声、生态等的影响,使项目 的环境影响处于可接受的范围。 综上所述,在落实各项环保对策措施的前提下,本项目的建设具备环境可行性。 152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环保行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