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与艺术鉴赏》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334212577 上传时间:2022-09-05 格式:PPT 页数:129 大小:2.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学与艺术鉴赏》_第1页
第1页 / 共129页
《美学与艺术鉴赏》_第2页
第2页 / 共129页
《美学与艺术鉴赏》_第3页
第3页 / 共129页
《美学与艺术鉴赏》_第4页
第4页 / 共129页
《美学与艺术鉴赏》_第5页
第5页 / 共1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美学与艺术鉴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学与艺术鉴赏》(1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美学与艺术鉴赏第二讲教材、参考文献朱立元主编: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朱光潜:西方美学史、谈美宗白华:美学散步:美的历程蒋孔阳:美学新论,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年。朱立元:现代西方美学史朱立元:西方美学通史朱立元:西方美学范畴史王振复:中国美学史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王振复:中国美学范畴史,山西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罗素:西方哲学史海德格尔:在通向语言的途中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第一编导论:美学学科与美学基本问题第一章审美现象与美学学科第一节审美现象一、审美现象是基本的人类生活体验。1、审美能力是人类的本质特征。(

2、1)对自然的审美。“智者乐山,仁者乐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二月春风似剪刀”,“红杏枝头春意闹”,“云破月来花弄影”,“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神奇美丽的大自然不仅给予人类基本的生存条件,它还陶冶人们的情操,净化人们的心灵,使人的精神境界得到拓展和升华。朱光潜:“艺术的功用原在弥补自然的缺陷,如果自然既已完美,艺术便成赘疣了”,“”(自然)美是事物的常态,丑是事物的变态”。(谈美)神奇美丽的九寨沟风光(2)对社会的审美体验。社会美即人的美。美好的爱情,淳朴的世风,能让我们产生优美的审美快感。为人类自由解放的正义事业而流血牺牲,能让我们产生崇高的

3、美感。人生中会出现幽默意境,或者以堂皇的形式出现的荒谬、倒错,能使我们产生轻松的喜剧美感。正如宗白华所说:“对强大者发现它的渺小,对渺小者也见出它的尊严,在圆满里发现它的缺失,但在贫乏里也找出它的完善。”宗白华(18971986),哲学家、美学家、诗人(3)审美普遍存在于艺术创造和欣赏中。文学、绘画、音乐虽有其它属性,但表现和传达美是根本,背离了这一点,艺术就会产生异化。艺术起源于人类的审美经验。文学音乐之美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绘画之美二、审美现象的概念:是审美关系中的现象。1、审美关系。人类社会有各种关系,如政治关系、经济关系

4、、宗教关系、伦理关系等,审美关系属于人类各种关系中的重要一种,只有当人和世界发生审美关系时才会产生审美现象。而我们只有从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入手,才能懂得审美现象的真正含义。蒋孔阳美学新论论述审美关系(1)审美关系的感性特征(形象性与直觉性)。审美关系必须通过审美主体(正在进行审美活动的人)的感觉器官来和现实建立关系。(2)审美关系的自由性。外在的(无功利性)和内在的自由。(3)审美关系的整体性。人是一个整体,从生理到心理,感觉到思维的自身全部本质力量对审美对象进行感受、体验。(4)审美关系是人对现实的一种情感关系。三、审美现象的构成。审美现象由审美主体,审美对象(客体),审美关系三部分构成。1

5、、审美对象。概念:是与主体发生审美关系的自然、艺术、社会、科学等多种多样的对象。审美对象是多层次性的。形式层、意蕴层、道或存在层。形式意蕴道、存在罗丹:巴尔扎克像安格尔:泉安格尔:泉泉泉实现了画家对人体美实现了画家对人体美与古典美完美结合的形式追与古典美完美结合的形式追求。在这里,他展示了人类求。在这里,他展示了人类普遍赞美的恬静美、抒情美普遍赞美的恬静美、抒情美和纯洁美。他描绘一位举罐和纯洁美。他描绘一位举罐倒水的裸体少女,身躯略呈倒水的裸体少女,身躯略呈S型,婀娜多姿,双目透出型,婀娜多姿,双目透出清纯,虽然身体袒露,却让清纯,虽然身体袒露,却让人觉得她如清泉般圣洁。人觉得她如清泉般圣洁。

6、2、审美主体概念:正在进行审美活动的人。进入审美状态的人感性、知性、理性浑然一体,极度投入,甚至达到忘我的境界。对应审美对象的三个层次,审美主体也有三个层次(1)感官快适:通过感觉非功利接触审美对象。(2)情感触动:主体和对象之间往往需要对话交流才能达到更高的审美境界。(3)生命承担:忘我之境。感官快适情感触动生命承担徐志摩偶然偶然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讶异,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更无须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

7、,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3、审美关系。审美对象与审美主体形成审美关系,也可划分为三个层次。(1)静观关系。超功利地感觉,无所为地而为地观赏、想象、欣赏。(2)对话关系:领悟审美对象的内在意蕴,主体与对象才能形成对话关系。感觉感觉顾城顾城天是灰色的天是灰色的路是灰色的路是灰色的楼是灰色的楼是灰色的雨是灰色的雨是灰色的在一片死灰中在一片死灰中走过两个孩子走过两个孩子一个鲜红一个鲜红一个淡绿一个淡绿(3)存在关系(无言之美)。最高层次的审美关系,静观关系、对话关系的发展和升华,物我不分,人和世界浑然一体。春江花月夜(节选)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

8、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审美关系构成示意图静观关系对话关系存在关系四、审美现象的历史性。1、审美现象历史性的概念。所谓审美现象的历史性是指审美现象本身以及人们对审美现象的反思都不是从来如此,永远不变的,而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演变的。在这一演变过程中,它们既有历史的延续性,又有不同时代和语境造成的差异性。1、从审美现象本身来看,审美对象和主体都处在不断变化发展中。原始岩画徐悲鸿奔马2、人们对审美现象的反思更具有历史性。个人官能感受(味、视、听、触、

9、嗅)-经济生活、政治生活、道德伦理-艺术领域儒家认为美善同一,道家认为美超越功利,美是真的象征,美是道的表现之一。3、理解审美现象历史性的意义。(1)它使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审美现象。审美现象既不是纯客观的存在,也不是纯主观的决断,而是历史性的,是由人类生存的历史性,人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决定的。(2)理解审美现象的历史性,有助于更准确地把握美学的发展演变。人们对审美现象的反思不是一成不变的。一个时代的美学思想,至少要受到纵向和横向两重因素的影响。第二节美学的诞生与学科性质一、审美意识、美学思想、美学学科。从人类的审美史来看,美学大体上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或层次:审美意识产生,美学思想形成,美学学科

10、诞生。审美意识:人类在生存实践中萌发出来的有某种不明晰审美追求的意识,大概产生于原始社会中晚期。原始艺术(审美意识的产生)美学思想阶段:美学思想奠基于审美意识,但有进一步的发展。它也不再像审美意识那样是一些不自觉的感性直观的认识,而是思想主体对审美现象某些本质、特征、规律比较自觉的理性意识。它也不再像审美意识那样依靠具体的审美活动来体现,而是以明确的理论观点和概念范围来表达自觉系统的理论性思考。美学思想是重要的美学资源,但并不等同于美学学科,美学思想并不是以审美现象为专门对象而作出的整体思考和独立思考,也不是关于审美现象专题思考的整体表述和独立表述。事实上,在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产生出来之前,

11、美学思想是以哲学形式或者文艺评论、创作理论的形式出现的。美学学科阶段美学概念:美学奠基于审美意识和美学思想,但它是以审美现象为专门课题,从整体上独立地、系统地思考审美对象所获得的理论体系。以上美学三个阶段发展论是蒋孔阳先生提出来的。蒋孔阳(蒋孔阳(1923.1.23-1999.6.26)四川四川重庆万县人。教授,国务院学位委重庆万县人。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议组成员,全国文艺学博士员会评议组成员,全国文艺学博士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著作: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著作:蒋蒋孔阳文集孔阳文集(4卷卷)二、鲍姆加登与美学学科的正式建立鲍姆加登,(alexanderGottliebBaumgarten,1

12、7141762)又译鲍姆嘉通。德国哲学家、美学家,1750年,美学一书问世,标志着美学学科的建立,所以他被称为“美学之父”。主要著作有关于诗的哲学默想录、美学、形而上学等(一)美学学科建立。1、莱布尼兹和沃尔夫的哲学思想对鲍姆加登建立美学学科具有启发作用。鲍姆加登是唯理论者,其哲学思想归宗于莱布尼兹和沃尔夫。莱布尼兹认为根植于内在心灵的知识就是理性,真正的知识就是理性认识的“完善”形式。感性知识不可能对获得知识起根本作用。沃尔夫继承和发展了莱布尼兹的思路,对知识体系作了系统的划分。他认为,人的认识能力有明确的理性能力和混乱的心理能力两种,前者是主要的,构成逻辑学,为一切知识提供前提,后者只是感

13、觉能力,在人的知识建构中并不起重要作用。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GottfriedWilhelmLeibniz,1646年1716年),德国哲学家、数学家。涉及的领域及法学、力学、光学、语言学等40多个范畴,被誉为十七世纪的亚里士多德。和牛顿先后独立发明了微积分。2、鲍姆加登创立了美学学科。他为诗的魅力所吸引,但他看到,长期以来,人们只是注重理性认识能力,而忽视感性认识能力,这就使得哲学根本无法解释诗歌艺术中的知识问题,他看到人类的心理结构包括知、情、意三个部分。知即理性认识,已有逻辑学研究,意志已有伦理学研究,唯独情即感性认识却一直无家可归,为了修正唯理主义哲学忽视的思想偏向,同时填补由于忽

14、视感性而造成的知识空白,他决心建立一门关于感性认识的科学。1735年,他在其博士论文关于诗的哲学默想录中提出这一建议:“可理解的事物是通过高级认识能力作为逻辑学体系去把握的;可感知的事物是通过低级的认知能力作为知觉的科学或感性学的对象来感知的。”1750年,他根据讲义整理出版了专门研究感性认识的专著,题为Aesthetica,也就是感性学。这就是我们今天讲的美学。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是考察美的思维和艺术的。朱光潜西方美学史对鲍姆加登的评价首先,命名本身意味着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的开始,这并不是一件小事”,而且鲍姆嘉通在把美学对象限定为感性认识,把它和研究理性认识的逻辑学对立起来,这就决定了由康德

15、到克罗齐本人的在西方占势力最大的一个美学派别的发展方向,这一派美学一向都以为审美和艺术活动都只关感性认识(康德把它叫做“观照”,克罗齐把它叫做“直觉”)。与理智无关。鲍姆嘉通的基本观点的毛病倒不在克罗齐所说的感性认识还没有和理性认识彻底分开,而在把这两项分开过于彻底,艺术仿佛就绝对没有理性的内容。鲍姆嘉通的美学究竟有没有“新内容”呢?这问题须结合到高特雪特和屈黎西派大辩论以及它所反映的当时欧洲文艺实践和文艺思想的总的动向来看。这个动向,我们已经指出,是由封建性的新古典主义到资产阶级性的浪漫主义的转变。在这个转变中鲍姆嘉通是站在新生事物方面而不是站在垂死事物方面。他在新古典主义者所标榜的理性之外

16、,把想象和情感提到第一位,在新古典主义者所标榜的普遍人性和类型之外,把个别事物的具体形象提到第一位。这些都是重大的观点转变,这种观点转变是当时全体文化界的事,当然不能只归功于鲍姆嘉通个人。和他所同情的屈黎西派一样,他虽然一只脚还停留在来布尼兹和伍尔夫的理性主义的圈子里,另一只脚却已踏上浪漫主义的岸边了。就重视想象来说,爱笛生,缪越陀里和维柯等人都已走在他前边;就屈类型而尊个性来说,他却走在许多人的前面。他的美学是适应新时代的要求而产生的,所以不可能没有新内容,同时,它也是在来布尼兹和伍尔夫的哲学基础上产生的,所以也不可能没有旧时代的遗痕。例如他的美学中“完善”这个基本概念是与来布尼兹的“预定和谐”那种目的论分不开的。康德虽然否定了鲍姆嘉通的美在完善的看法,却仍坚持审美活动中的内外对应见出天意安排的目的论,多少还是受到鲍姆嘉通所继承的来布尼兹和伍尔夫的理性主义哲学的影响。鲍姆嘉通在上文所说的孤立感性认识上以及在目的论上,对后来西方美学思想发展的影响虽是巨大的,却不完全是健康的。第三节美学的学科定位与研究方法一、美学的研究对象(一)西方对美学研究对象的看法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的研究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