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大学基础课程《心理学》模拟试卷B卷 含答案

上传人:学*** 文档编号:333422108 上传时间:2022-09-02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552.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大学基础课程《心理学》模拟试卷B卷 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1大学基础课程《心理学》模拟试卷B卷 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21大学基础课程《心理学》模拟试卷B卷 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21大学基础课程《心理学》模拟试卷B卷 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21大学基础课程《心理学》模拟试卷B卷 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1大学基础课程《心理学》模拟试卷B卷 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大学基础课程《心理学》模拟试卷B卷 含答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12021 大学基础课程心理学模拟试卷大学基础课程心理学模拟试卷 B B 卷卷 含答案含答案姓名:_班级:_学号:_考试须知:考试须知:1、考试时间:120 分钟,本卷满分为 100 分。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学号。一、填空题(共一、填空题(共 1010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2 2 分,共分,共 2020 分)分)1、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通过_而建立起来的_ 的关系。2、同一时间内能够清楚把握的注意对象的数量即注意的_,又称注意的_。3、人的心理现象极其复杂,概括来说它主要包括既有联系有区别的_和_两大部分。4、根据动机的起源,可以把动机分为_动机和_动

2、机。5、根据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不同,把它分为_和_。6、注意分配的条件是,同时进行的两种活动中有一种是_的,而且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之间具有_的。7、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它是_和_的总合。8、表象是从_到_的过度阶段,是认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9、马洛斯认为只有_需要满足以后才会出现_需要。10、根据需要的对象,可以把需要分为_需要和_需要。二、选择题(共二、选择题(共 2020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1 1 分,共分,共 2020 分)分)1、人把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或各个部分作为整体反映的知觉特征是()A.知觉整体性B.知觉选择性C.知觉理解性D.知觉恒常性2、看到别人

3、穿时装,自己也去买来穿上,属于()A.服从第 1 页 共 11 页B.从众C.模仿D.暗示3、狭义的文化的核心是()A.物质文化B.精神文化C.价值观及其行为方式D.制度文化4、闻到苹果香味,看到苹果红色外观,触摸苹果光滑的果皮等所引起的心理活动活动是()A.感觉B.知觉C.感受性D.感觉阈限5、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指出激发动机的二个因素是()A.认知因素与情感因素B.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C.认知因素与意志因素D.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6、已有的问题解决的知识经验与活动方式对解决新课题的影响是()A.原型启发B.概念形成C.迁移D.问题解决7、各种社会关系得以实现和发展的基础是()A.人际沟通B.人

4、际交往C.亲和行为D.人际关系8、社会心理主要是通过哪个方面表现出来的?()第 2 页 共 11 页A.社会行为B.社会舆论C.社会潮流D.社会传统9、个性心理特征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A.认知过程B.情感过程C.意志过程D.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10、在非对抗性态度的条件下, 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他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使之产生一致性,称为()A.从众B.顺从C.暗示D.模仿11、属于人的心理发展特点的是()A.集中性与分散性B.连续性与阶段性C.平衡性与差异性D.方向性与可逆性12、在比纳-西蒙智力测验中,每完成一个题目代表几个月的智龄?()A.l 个月B.2 个月

5、C.3 个月D.4 个月13、心理学的第一大势力是指()A.精神分析B.行为主义C.认知D.人本主义第 3 页 共 11 页14、在测验时,如果一个10 岁的儿童通过 10 岁组的全部项目,还通过 11 岁组的两个项目和 12 岁组的一个项目,他的智龄是()A.10 岁 6 个月B.10 岁 8 个月C.10 岁 10 个月D.11 岁15、 问题解决效率受问题的难易和问题解决者情绪状态的影响当在解决难度大的问题时其动机水平应处于()水平。A.强B.弱C.中等D.偏低16、三个和尚没水吃的现象是()A.社会促进B.社会抑制C.社会进步D.社会退步17、吃了糖以后会觉得桔子酸,这是()A.感觉适

6、应B.感觉对比C.同时对比D.继时对比18、同一感受器在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所发生的感受性的变化现象是()A.感觉适应B.感觉对比C.感觉相互作用D.联觉19、心理现象分为()A.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B.认知过程与个性心理第 4 页 共 11 页C.情感过程与个性心理D.意志过程与个性理20、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它主要包括()A.感觉、知觉和记忆B.知、情、意过程C.需要、动机和世界观D.能力、气质和性格三、名词解释(共三、名词解释(共 8 8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2 2 分,共分,共 1616 分)分)1、表象:2、社会刻板效应:3、近因效应:4、无意识:5

7、、自我:6、聚合思维:7、情绪情感:8、有意注意:四、判断题(共四、判断题(共 1010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1 1 分,共分,共 1010 分)分)1、 () 心境是一种持久而微弱的情绪状态, 具有弥散性, 有时心境的产生是没有原因的。2、 ()潜移默化是指有意识记的结果。3、 ()虚幻的想象是不受现实制约的。4、 ()虚幻的想象是不受现实制约的。5、 ()“印度狼孩”卡玛拉的故事说明了社会生活实践在人心理产生中的制约作用。6、 ()神分析学派的最主要代表人物是华生。7、 ()复杂意志行动过程中,执行决策阶段是最关键的阶段。8、 ()教师用带颜色的粉笔标出黑板上的重点,是在教学中运用知觉的

8、理解性规律。9、() “天生的聋子决不能想象出悠美的音乐, 天生的盲人决不能想象出春天的美景。 ”说明想象是有现实基础的,材料来自客观现实。第 5 页 共 11 页10、 ()意志行动有明确的行为目的。五、简答题(共五、简答题(共 6 6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4 4 分,共分,共 2424 分)分)1、什么是归因?归因分析的维度有哪些?2、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3、性格差异的教育意义。4、什么是印象形成中的认知偏差?什么是归因过程中的归因偏差?5、创造力及其培养。6、性格有哪些特征?六、论述题(共六、论述题(共 1 1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1010 分,共分,共 1010 分)分)第 6 页

9、 共 11 页1、心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学派及其主要观点是什么?第 7 页 共 11 页参考答案参考答案一、填空题(共一、填空题(共 1010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2 2 分,共分,共 2020 分)分)1、沟通与相互影响心理2、广度范围3、心理过程个性过程4、生理性社会性5、集中性思维发散性思维6、熟练内在联系7、个性心理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8、再造想象创造想象9、低级高一级10、物质精神二、选择题(共二、选择题(共 2020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1 1 分,共分,共 2020 分)分)1、A2、C3、C4、A5、D6、C7、A8、A9、D10、C11、B12、B13、A14、A15、B1

10、6、B17、D18、A19、A20、D三、名词解释(共三、名词解释(共 8 8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2 2 分,共分,共 1616 分)分)1、表象:是指人脑对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的反映。2、社会刻板效应:指人们对社会上某一类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的看法,也是一种概括而笼统的看法。3、近因效应:是指在总体印象形成过程中,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4、无意识:是相对于意识而言,是指个体不曾察觉到的心理活动的过程。5、自我:亦称自我意识或自我概念,主要是指个体对自己存在状态的认知,是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6、聚合思维:又称为求同思维或集中思维,指把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

11、聚合起来,朝着同第 8 页 共 11 页一方向思考7、情绪情感:是指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8、有意注意:也叫随意注意,是指一种自觉的,有预定目的的,必要时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四、判断题(共四、判断题(共 1010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1 1 分,共分,共 1010 分)分)1、错2、错3、错4、错5、对6、错7、对8、错9、对10、对五、简答题(共五、简答题(共 6 6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4 4 分,共分,共 2424 分)分)1、归因是指对自己和他人行为的原因进行分析与推理的过程。韦纳提出归因的三维结构:部位、稳定性和控制性。2、影响人际吸引有:外貌、能力、邻近、

12、相似、互补、性格。3、 (1)要摸清学生性格中的优缺点,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培养积极的性格。(2)结合学生日常学习或纪律方面存在的问题,查清原因,对症下药。(3)性格不是短时间内能够改变的, 必须适当照顾学生的性格特点, 采取灵活而有原则的方法进行性格教育。(4)利用集体教育培养性格。(5)利用榜样人物的影响,用性格来培养性格。(6)帮助学生形成自我反省、自我教育的能力和习惯。4、不同信息在人的印象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所存在着的差异,有些信息在印象形成中十分重要,甚至能改变对他人的整体印象。 在形成对他人的印象时, 并不是等量齐观地看待每个信息,而是注重其核心品质,以点带面。活动者倾向于把自己的行

13、为归因于外部因素,而观察者则倾向于把行为归因于活动者个体方面的因素。 人在对他人行为归因时很少考虑外部因素, 而主要关心活动者的属性或特点促使他产生该行为的。5、 (1)创设有利于创造力产生的适宜环境(2)注重创设性人格的塑造激发求知欲和好奇心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力的榜样(3)开设培养创造力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发散思维训练头脑风暴训练6、一、性格的态度特征:对社会、集体和他人的态度的特征,对荼和学习的态度的特征,对自己的态度特征;二、性格的意志特征:对行为目的明确程度的特征,对行为的自学控制水平的特征,在长时间工作中表现出来的特征,在紧急或困难情况下表现出来的特征;第

14、9 页 共 11 页三、性格的情绪特征:强度特征,稳定性特征,持久性特征,主导心境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感知方面,记忆方面,想象方面,思维方面。六、论述题(共六、论述题(共 1 1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1010 分,共分,共 1010 分)分)1、从 19 世纪末到 20 世纪初期,心理学家对心理学的内容、方法以及研究目的提出了不同看法,产生了不同的学说。大致有以下主要学派及代表人物。构造主义心理学。德国心理学家冯特是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冯特认为心理学的内容是对人的意识经验的分析。 意识可分为感觉、意象和感情三个基本元素, 所有复杂的心理活动都是由这些元素构成的。他首创内省法,对自己内在经验

15、感受进行观察和分析。是一种持续不断、川流不息的过程,即意识流,强调意识的作用和功能,而不是像构造心理学那样强调意识的结构。 例如,构造主义心理学主要关心什么是思维, 而机能主义心理学则主要关心思维在人类行为中的重要作用。行为主义心理学。美国心理学家华生是该学说的主要代表人物。华生认为心理学不应研究意识,而应该研究可观察的、可测量的个人行为,并以刺激一反应( sR)之间的关系作为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意识不能观察和测量, 所以意识不应该包括在心理学研究范围内;个体行为的基础是反应的关系,即此反应的形成与某刺激相关,了解了刺激与反应的关系,即可了解人的行为;个体的行为都是在生活环境中习得的而不是

16、与生俱来的。完形心理学。由德国一心理学家韦特海墨于1912 年在法兰克福大学所创立。Gestalt 为德文,含有“整个形体”和“完形结构”的意思。 完形心理学主要是研究知觉与意识, 其目的在于探究知觉与意识的心理组织历程, 它以直接经验或现象经验作为研究对象, 在研究方法上,他们既强调观察法,也不反对内省法,完形心理学的方法主要是一种纯粹的经验的观察。对完形心理学而言, 各元素的总和不是意识的整体,而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因为在集中知觉时,增加了一层心理组织,因此,它对知觉方面的研究有很大的贡献。此外,完形心理学研究知觉组织,而知觉组织与注意、记忆和思维等历程有关, 为此完形心理学的研究为后来认知心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精神分析学派。是由奥地利医生弗洛伊德所创立。精神分析不但是现代心理学理论中影响最大的理论之一, 而且也是上一世纪影响人类文化发展的最大的理论之一。 精神分析理论极为庞杂,对于人格的发展动力,弗洛伊德提出了潜意识、生本能、死本能等观念来解释人类行为的内在动力;对于人格发展阶段,弗洛伊德以口腔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器和性征期以及认同、恋母情结等观念来解释个体心理发展的历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