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大学基础课程《心理学》过关练习试题D卷 附答案

上传人:学*** 文档编号:333421213 上传时间:2022-09-02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518.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大学基础课程《心理学》过关练习试题D卷 附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1大学基础课程《心理学》过关练习试题D卷 附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1大学基础课程《心理学》过关练习试题D卷 附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1大学基础课程《心理学》过关练习试题D卷 附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21大学基础课程《心理学》过关练习试题D卷 附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1大学基础课程《心理学》过关练习试题D卷 附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大学基础课程《心理学》过关练习试题D卷 附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12021 大学基础课程心理学过关练习试题大学基础课程心理学过关练习试题 D D 卷卷 附答案附答案姓名:_班级:_学号:_考试须知:考试须知:1、考试时间:120 分钟,本卷满分为 100 分。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学号。一、填空题(共一、填空题(共 1010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2 2 分,共分,共 2020 分)分)1、创造性思维与创造性活动相联系,一般经历以下四个过程:准备期、_、_和验证期。2、根据动机的起源,可以把动机分为_动机和_动机。3、记忆表象(简称表象)具有两个特征:_和_。4、观察过程总是伴随着_活动,因此有把观察称为_。5、根据思维

2、过程中的凭借物或思维形态不同,把它分为_、_和语词逻辑思维。6、表象是从_到_的过度阶段,是认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7、 人与人之间在能力上的个别差异, 主要表现在能力类型差异、 _的差异和 _ 差异。8、沙赫特的情绪三因素说把情绪产生归之于三个因素的相互作用:_、_和认知因素。9、凯尔曼认为,态度形成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_ 认同和_ 。10、同一时间内能够清楚把握的注意对象的数量即注意的_,又称注意的_。二、选择题(共二、选择题(共 2020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1 1 分,共分,共 2020 分)分)1、“活泼好动”是下列哪种表现?()A.能力B.兴趣C.气质D.性格2、个体行为和心理活动

3、的内部心理动力是()A.感觉第 1 页 共 10 页B.知觉C.需要D.能力3、心理辅导员把来访者的主要言谈、 思想加以综合整理,再反馈给来访者的技术是()A.简述语意技术B.澄清C.提问D.具体化4、“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的现象是()A.感觉的适应B.联觉C.感觉的对比D.味觉5、学生情绪情感发展最突出的特点是()A.具有两面性B.具有稳定性C.具有外显性D.具有境遇性6、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解答问题有启示作用的相类似的事物或现象是(A.原型B.定势C.迁移D.变式7、记忆过程包括()A.识记、保持、回忆或再认B.形象记忆、运动记忆、情绪记忆和语词记忆C.识记、保持和遗忘D.再认、重

4、现和记忆8、狭义的文化的核心是()A.物质文化第 2 页 共 10 页)B.精神文化C.价值观及其行为方式D.制度文化9、在测验时,如果一个 10 岁的儿童通过 10 岁组的全部项目,还通过 11 岁组的两个项目和12 岁组的一个项目,他的智龄是()A.10 岁 6 个月B.10 岁 8 个月C.10 岁 10 个月D.11 岁10、受经验与习惯的影响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 它影响问题的解决时的倾向性, 这是()A.定势B.迁移作用C.动机状态D.变式11、在自然环境下,使用实地体验、开放性访谈、参与型与非参与型观察、个案调查、文献分析等方法对人的心理现象进行深入细致和长期的研究方法是(

5、)A.个案研究法B.观察法C.定性研究法D.定量研究法12、学校教育中通常采用的()措施体现了外部动机的理论。A.正强化B.负强化C.奖惩D.间接强化13、遵从、认同和内化是大学生态度与品德的()A.形成阶段B.转化阶段C.习得阶段第 3 页 共 10 页D.修正阶段14、医生根据病人的体温、血压、心电图等检查资料确诊病患,这属于下列哪种思维特性?()A.间接性B.概括性C.预见性D.抽象性15、需要层次理论提出的需要层级依次为()A.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学习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B.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C.生理需要、自尊需要、归属需要、求知需

6、要、自我实现需要D.生理需要、安全需要、自尊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16、 “心不在焉, 则黑白在前而不见, 擂鼓在侧而不闻”说明人的心理活动过程离不开 (A.感知B.记忆C.注意D.思维17、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遗传素质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决定因素B.环境和教育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C.实践活动和主观能动性是心理发展的关键因素D.人的心理发展是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18、学生能做到“一题多解”的思维活动是()A.再现思维B.集中思维C.发散思维D.抽象思维19、一般把天才儿童智商的最低临界线定为()A.130B.150第 4 页 共 10 页)C.160D.17020、在教学中为了实现知

7、识的迁移,教师应该应用() ,使学生在学习和思维中将事物的非本质属性从本质属性中剔除,更好地掌握概念间的因果联系。A.基本原理B.变式C.概念D.教材结构三、名词解释(共三、名词解释(共 8 8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2 2 分,共分,共 1616 分)分)1、无意想象:2、心理学:3、定势:4、晕轮效应:5、兴趣:6、性格的态度特征:7、有意注意:8、错觉:四、判断题(共四、判断题(共 1010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1 1 分,共分,共 1010 分)分)1、 ()“谈虎色变 ”是第一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2、 ()复杂意志行动过程中,执行决策阶段是最关键的阶段。3、 ()上课时学生被外面传

8、来的歌声所吸引,这是注意转移的表现。4、 ()所谓“潜移默化”,就是指影响通过有意识记而接受。5、() “天生的聋子决不能想象出悠美的音乐, 天生的盲人决不能想象出春天的美景。 ”说明想象是有现实基础的,材料来自客观现实。6、 ()神分析学派的最主要代表人物是华生。7、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说明的是气质的稳定性特征。8、 ()错觉是在客观刺激作用下产生的对刺激的错误知觉。第 5 页 共 10 页9、 ()“印度狼孩”卡玛拉的故事说明了社会生活实践在人心理产生中的制约作用。10、 ()意志行动有明确的行为目的。五、简答题(共五、简答题(共 6 6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4 4 分,共分,共

9、 2424 分)分)1、简述知觉种类。2、简述耶克斯多德逊定律。3、什么是气质?气质类型的构成是什么?4、人格结构包含哪些成分?各个成分之间具有什么样的关系。5、教师应如何对学生进行良好情绪的培养?6、一个人会面临哪些动机冲突?六、论述题(共六、论述题(共 1 1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1010 分,共分,共 1010 分)分)第 6 页 共 10 页1、什么是问题解决,举例分析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第 7 页 共 10 页参考答案参考答案一、填空题(共一、填空题(共 1010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2 2 分,共分,共 2020 分)分)1、酝酿期豁朗期2、生理性社会性3、直观性概括性4、思维

10、思维的知觉5、动作思维、形象思维6、再造想象创造想象7、能力发展水平能力表现的早晚8、环境因素生理因素9、服从内化10、广度范围二、选择题(共二、选择题(共 2020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1 1 分,共分,共 2020 分)分)1、C2、C3、A4、A5、A6、A7、A8、C9、A10、A11、C12、C13、C14、A15、B16、C17、D18、C19、A20、B三、名词解释(共三、名词解释(共 8 8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2 2 分,共分,共 1616 分)分)1、无意想象:是指没有预定目的的、不自觉的想象,又称不随意想象。2、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3、定

11、势:又称为心向,是指人的心理的活动的准备状态。定势是个体按照某种比较固定的方式去解决问题的一种心理倾向。4、晕轮效应:是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主要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5、兴趣:是指个体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并在其中产生积极情绪体验的心理倾向。人类的兴趣表现在力求认识世界,因此又叫认识兴趣。6、性格的态度特征:是指人在对现实的稳定态度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个别差异,它是性格特第 8 页 共 10 页征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7、有意注意:也叫随意注意,是指一种自觉的,有预定目的的,必要时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8、错觉:是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

12、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知觉。四、判断题(共四、判断题(共 1010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1 1 分,共分,共 1010 分)分)1、错2、对3、错4、错5、对6、错7、对8、错9、对10、对五、简答题(共五、简答题(共 6 6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4 4 分,共分,共 2424 分)分)1、根据知觉的分类标准不同,可把知觉划分为以下种类:根据在知觉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分析器活动,把知觉分为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以及视听知觉和触摸知觉等。根据知觉对象的特性,把知觉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空间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空间特性的知觉,包括大小知觉、形状知觉、方位知觉、 距离知觉和立体知觉等。 时

13、间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运动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在空间位置移动速度的知觉。根据知觉能否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把知觉分为正确知觉与错觉。错觉是在客观刺激作用下产生的对刺激主观歪曲的知觉。2、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面临容易或简单的任务时增强动机有利于提高活动效率,在执行困难或复杂的任务时则动机的最佳水平应低些。3、 气质是指一个人典型和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它不以人的活动目的和内容为转移。气质类型的构成:多血质的人感受性低而耐受性高,不随意反应性强,具有外向性和可塑性,情绪兴奋性高而且外部表现明显,反应速度快而不灵活;胆汁质的人耐受性低而感受性高,不随意反

14、应强反应的不随意性占优势,外向性明显,情绪兴奋性高,抑制能力差,反应速度快而不灵活;黏液质的人感受性低而耐受性高,不随意的反应性和情绪兴奋性均低,明显内向,外部表现少,反应速度慢而且有稳定性;抑郁质。抑郁质的人感受性高而耐受性低,不随意的反应性低,严重内向,情绪兴奋高并且体验深,反应速度慢,具有刻板性和不灵活性。4、答:人格结构包括:(1)知情意系统。(2)心理状态系统。(3)人格动力系统。(4)心理特征系统。(5)自我调控系统。关系:以上五种人格系统之间并非完全独立,相互之间会有重合,这种重合使各成分之第 9 页 共 10 页间具有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5、老师对学生的教育要以“自我”训

15、练为主,教育学生如何了解识别他人的情绪,了解自身情绪以及内在情绪感受调节, 将情绪教育融入各科课程有意识地加强教学活动中的情绪智力色彩,以提高学生的情绪智力水平。6、动机冲突有:(1)接近接近型冲突又称双趋冲突) :人以同样强度追求同时并存的两个目的,但又不能兼得时所产生的内心冲突。(2)回避回避型冲突又称双避冲突, 指人同时遇到两个威胁性事情, 但必须接受其一才能避免其二的内心冲突。 ;(3)接近回避型冲突又称趋避冲突, 指人对同一目的同时产生两种对立的动机, 一方面好而趣之,另一方面恶而避之的内心冲突。(4)多重接近回避型冲突又称多重趋避, 指人面对两个或两个一上目的, 每种目的都有吸引和

16、排斥作用, 而又不能简单地选择一种目标回避另一种目标, 必须作出多重选择以避免导致内心冲突。六、论述题(共六、论述题(共 1 1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1010 分,共分,共 1010 分)分)1、问题解决指一系列有目的指向性的认知操作过程。运用新颖独特的方法解决问题的叫创造性问题解决; 运用现有方法解决问题的叫常规性问题解决。 问题解决过程一般经历四个阶段: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主要有知觉情境,知觉情境越简单、明显,有关条件越容易感知,问题越容易解决;情境较复杂、隐匿时,问题就不易解决;定势这种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有时会妨碍问题的解决, 它突出地表现在“功能固着”上; 动机和情绪状态,耶克斯多得逊定律表明,问题解决者应保持适中的动机激奋水平;个性差异,如性格特等。第 10 页 共 10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