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大学专业课程《心理学》每周一练试卷D卷 附答案

上传人:学*** 文档编号:333422105 上传时间:2022-09-02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515.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大学专业课程《心理学》每周一练试卷D卷 附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1大学专业课程《心理学》每周一练试卷D卷 附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1大学专业课程《心理学》每周一练试卷D卷 附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1大学专业课程《心理学》每周一练试卷D卷 附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21大学专业课程《心理学》每周一练试卷D卷 附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1大学专业课程《心理学》每周一练试卷D卷 附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大学专业课程《心理学》每周一练试卷D卷 附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12021 大学专业课程心理学每周一练试卷大学专业课程心理学每周一练试卷 D D 卷卷 附答案附答案姓名:_班级:_学号:_考试须知:考试须知:1、考试时间:120 分钟,本卷满分为 100 分。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学号。一、填空题(共一、填空题(共 1010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2 2 分,共分,共 2020 分)分)1、性格是人在对现实的稳定的_和习惯化了的_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2、气质是个体心理活动的_ 的_ 特征。3、马斯洛认为,人类有 5 种基本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和爱的需要、 _和_。4、根据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不同,把它

2、分为_和_。5、能力按照它的功能可划分为认知能力、_和_。6、 人与人之间在能力上的个别差异, 主要表现在能力类型差异、 _的差异和 _ 差异。7、同一时间内能够清楚把握的注意对象的数量即注意的_,又称注意的_。8、行主义心理学是由美国心理学家_于_创立的一个西方心理学主要流派。9、美国的心理学家_ 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10、沙赫特的情绪三因素说把情绪产生归之于三个因素的相互作用: _、_和认知因素。二、选择题(共二、选择题(共 2020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1 1 分,共分,共 2020 分)分)1、个性心理特征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A.认知过程B.情感过程C.意志过程D.

3、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2、提出需要层次理论的心理学家是()A.马斯洛第 1 页 共 10 页B.勒温C.默里D.罗杰斯3、不爱与人交往、有孤独感,动作显得缓慢、单调、深沉的特征属于()A.胆汁质B.多血质C.黏液质D.抑郁质4、 ()在深度上对学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细致研究。A.普通心理学B.心理、发展心理学C.理论心理学D.生理心理学5、在实际需要时,能够迅速灵活地提取信息以解决当前实际问题的记忆品质是()A.记忆准备性B.记忆正确性C.记忆持久性D.记忆敏捷性6、下列属于社会文化的是()A.学校文化B.民族文化C.企业文化D.制度文化7、在刺激物作用下,人脑独立形成具有社会意义的形象的

4、过程是()A.有意想象B.随意想象C.创造想象D.再造想象8、在测验时,如果一个 10 岁的儿童通过 10 岁组的全部项目,还通过 11 岁组的两个项目和12 岁组的一个项目,他的智龄是()第 2 页 共 10 页A.10 岁 6 个月B.10 岁 8 个月C.10 岁 10 个月D.11 岁9、吃了糖以后会觉得桔子酸,这是()A.感觉适应B.感觉对比C.同时对比D.继时对比10、人们常说的“一己之心,度人之腹”表现了社会知觉的哪个特征?()A.选择性B.显着性C.投射性D.两极性11、在家庭诸因素中,对儿童性格形成和发展具有特别重要作用的是()A.家庭结构B.出生顺序C.家庭的贫富程度D.父

5、母对子女的教养态度12、人们对人或事物所持有的一套比较笼统、 概括、固定的看法, 并以这种看法作为评价人或事物的依据()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C.晕轮效应D.刻板印象效应13、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学者是()A.冯特B.华生C.费希特第 3 页 共 10 页D.弗洛伊德14、属于大学教师的教育能力的是()A.班级管理能力B.心理辅导能力C.敏锐的思维能力D.教学的能力15、各种社会关系得以实现和发展的基础是()A.人际沟通B.人际交往C.亲和行为D.人际关系16、在非对抗性态度的条件下, 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他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使之产生一

6、致性,称为()A.从众B.顺从C.暗示D.模仿17、人的个性结构的核心成分是()A.性格B.气质C.能力D.兴趣18、编制 16 种个性因素问卷的心理学家是()A.奥尔波特B.卡特尔C.吉尔福特D.艾森克19、同一感受器在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所发生的感受性的变化现象是()A.感觉适应B.感觉对比第 4 页 共 10 页C.感觉相互作用D.联觉20、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实际上是知识()的三种模式。A.接受过程B.认知过程C.同化过程D.学习过程三、名词解释(共三、名词解释(共 8 8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2 2 分,共分,共 1616 分)分)1、性格的意志特征:2、知觉的恒常性:3

7、、表象:4、注意的范围:5、注意:6、创造思维:7、晕轮效应:8、再造想象:四、判断题(共四、判断题(共 1010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1 1 分,共分,共 1010 分)分)1、 ()人本主义心理学反对精神分析论对人的异化, 反对行为主义的生物还原论和机械论的观点。2、 ()不管想象的内容如何荒诞,但它们的组成部分还是取材于客观现实,因此想象是我们知觉的翻版或重复。3、 ()神分析学派的最主要代表人物是华生。4、 ()虚幻的想象是不受现实制约的。5、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说明的是气质的稳定性特征。6、 ()绝对感觉阈限越大,则绝对感受性越弱。7、 ()无意识水平,指个体对其内在身心状

8、态或对外环境变化没有觉知的意识状态。8、 ()指根据新任务的要求, 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的注意特征第 5 页 共 10 页是注意的分散现象。9、 ()潜移默化是指有意识记的结果。10、 ()复杂意志行动中,决策阶段是其关键阶段。五、简答题(共五、简答题(共 6 6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4 4 分,共分,共 2424 分)分)1、什么是归因?归因分析的维度有哪些?2、感觉,知觉?它们之间有哪些联系和区别?3、简述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4、一个人会面临哪些动机冲突?5、有哪些动机理论?请分别叙述之。6、影响性格形成发展的因素。第 6 页 共 10 页六、论述题(共六、论述题(共

9、 1 1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1010 分,共分,共 1010 分)分)1、什么是问题解决,举例分析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第 7 页 共 10 页参考答案参考答案一、填空题(共一、填空题(共 1010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2 2 分,共分,共 2020 分)分)1、态度行为方式2、稳定动力3、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4、集中性思维发散性思维5、操作能力社交能力6、能力发展水平能力表现的早晚7、广度范围8、华生 20 世纪初9、加德纳10、环境因素生理因素二、选择题(共二、选择题(共 2020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1 1 分,共分,共 2020 分)分)1、D2、A3、D4、C5、D6、B7、C

10、8、A9、D10、C11、D12、D13、A14、D15、A16、C17、A18、B19、A20、C三、名词解释(共三、名词解释(共 8 8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2 2 分,共分,共 1616 分)分)1、性格的意志特征:是指人在自觉条件自己行为方式与控制水平、目标明确程度以及在处理紧急问题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2、知觉的恒常性:知觉对象的物理特性在相对微小的范围内发生变化时,知觉形象仍然不变的特性。3、表象:是指人脑对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的反映。4、注意的范围:也叫注意的广度,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意识能清楚地把握对象数量的多广的注意特征。5、注意: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6、创造

11、思维:是指运用新颖、独特的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产生新思想、新假设、新第 8 页 共 10 页原理的思维。7、晕轮效应:是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主要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8、再造想象:是指根据语言的描述、图形或符号示意,在人脑中产生的有关事物新形象的过程。四、判断题(共四、判断题(共 1010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1 1 分,共分,共 1010 分)分)1、对2、错3、错4、错5、对6、对7、对8、错9、错10、错五、简答题(共五、简答题(共 6 6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4 4 分,共分,共 2424 分)分)1、归因是指对自己和他人

12、行为的原因进行分析与推理的过程。韦纳提出归因的三维结构:部位、稳定性和控制性。2、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二者的区别表现为:在反映客观事物属性方面存在差异。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各个属性的综合整体的反映。生理机制上不同。感觉是单一分析器活动的结果,知觉是多种分析器同时或相继协同活动对刺激物或刺激物之间关系的整合结果。经验的参与程度不同。人的感觉是生理心理活动,一般知识经验对感觉的产生影响不大。知觉则以知识经验为基础, 是知觉产生的不可或缺的条件。在知觉过程中,既包括

13、了当前刺激引起的兴奋,也包括了以往相应知识经验的暂时神经联系的恢复过程。感觉和知觉的联系表现为:感觉是知觉产生的基础。感觉是知觉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知觉产生的基本条件,没有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反映的感觉,就不可能有反映客观事物整体的知觉。知觉是感觉的深入与发展。一般来说,若能对某客观事物或现象感觉到的个别属性越丰富、越完善,那么对该事物的知觉就越完整、越准确。知觉是高于感觉的心理活动,但并非是感觉的简单相加之总和,它是在个体知识经验的参与下以及个体心理特点,如需要、动机、兴趣、情绪状态等影响下产生的。3、答:(1)有正常的智力水平。(2)能够了解并接受自己。(3)能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4)善于

14、调节与控制情绪。(5)有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4、动机冲突有:(1)接近接近型冲突又称双趋冲突) :人以同样强度追求同时并存的两个目的,但第 9 页 共 10 页又不能兼得时所产生的内心冲突。(2)回避回避型冲突又称双避冲突, 指人同时遇到两个威胁性事情, 但必须接受其一才能避免其二的内心冲突。 ;(3)接近回避型冲突又称趋避冲突, 指人对同一目的同时产生两种对立的动机, 一方面好而趣之,另一方面恶而避之的内心冲突。(4)多重接近回避型冲突又称多重趋避, 指人面对两个或两个一上目的, 每种目的都有吸引和排斥作用, 而又不能简单地选择一种目标回避另一种目标, 必须作出多重选择以避免导致内心冲突。5

15、、本能理论:它认为人的活动与行为是先天就内在安排好的。驱力理论:它强调驱力在个体行为激起中的作用,认为动机是由驱力、习惯和诱因共同决定的。诱因理论:动机的诱因论转向外部,强调外界诱因在个体行为激起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关注外界刺激、奖赏、目标等如何引导个体行为的发生。认知失调理论:人的认知、包括思想、信仰和态度等的不一致会产生动机。不一致导致人减少或消除某种不一致的行为, 也就是说人的社会认知过程是一个由平衡到不平衡再到平衡的动态过程。自我效能理论:自我效能是指个体认知到如何应付具体情境的能力。自我效能判断在动机的确定与维持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当个体对目标的实现有高的自我效能判断时, 就会保持高

16、的动机;缺少有关目标进展的信息或低的自我效能认知都会使人放弃努力。6、答:家庭在性格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学校在性格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社会实践在性格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主观因素在性格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六、论述题(共六、论述题(共 1 1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1010 分,共分,共 1010 分)分)1、问题解决指一系列有目的指向性的认知操作过程。运用新颖独特的方法解决问题的叫创造性问题解决; 运用现有方法解决问题的叫常规性问题解决。 问题解决过程一般经历四个阶段: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主要有知觉情境,知觉情境越简单、明显,有关条件越容易感知,问题越容易解决;情境较复杂、隐匿时,问题就不易解决;定势这种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有时会妨碍问题的解决, 它突出地表现在“功能固着”上; 动机和情绪状态,耶克斯多得逊定律表明,问题解决者应保持适中的动机激奋水平;个性差异,如性格特等。第 10 页 共 10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