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大学专业课程《心理学》考前练习试题D卷 附解析

上传人:学*** 文档编号:333422084 上传时间:2022-09-02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552.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大学专业课程《心理学》考前练习试题D卷 附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1大学专业课程《心理学》考前练习试题D卷 附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1大学专业课程《心理学》考前练习试题D卷 附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1大学专业课程《心理学》考前练习试题D卷 附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21大学专业课程《心理学》考前练习试题D卷 附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1大学专业课程《心理学》考前练习试题D卷 附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大学专业课程《心理学》考前练习试题D卷 附解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12021 大学专业课程心理学考前练习试题大学专业课程心理学考前练习试题 D D 卷卷 附解析附解析姓名:_班级:_学号:_考试须知:考试须知:1、考试时间:120 分钟,本卷满分为 100 分。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学号。一、填空题(共一、填空题(共 1010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2 2 分,共分,共 2020 分)分)1、_年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_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科学。2、马洛斯认为只有_需要满足以后才会出现_需要。3、根据思维过程中的凭借物或思维形态不同,把它分为_、_和语词逻辑思维。

2、4、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包括_保持_。5、人类获取外界信息的最重要的两种感觉是_和_。6、人的能力形成和发展,主要是_因素和_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7、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通过与相互影响而建立起来的_ 的关系。8、思维是客观事物或现象在人脑中_和_的反映。9、情绪和情感作为人反映客观世界的一种形式,具有、_和_功能。10、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_而产生的_。二、选择题(共二、选择题(共 2020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1 1 分,共分,共 2020 分)分)1、用红笔划出书中的重点是利用了知觉的()特性。A.整体性B.选择性C.理解性D.恒常性2、人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

3、事物加以处理并作出解释或判断的组织加工过程是()A.知觉整体性B.知觉选择性C.知觉理解性第 1 页 共 10 页D.知觉恒常性3、“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的现象是()A.感觉的适应B.联觉C.感觉的对比D.味觉4、闻到苹果香味,看到苹果红色外观,触摸苹果光滑的果皮等所引起的心理活动活动是()A.感觉B.知觉C.感受性D.感觉阈限5、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它主要包括()A.感觉、知觉和记忆B.知、情、意过程C.需要、动机和世界观D.能力、气质和性格6、在人性的叙述中,认为人是理性的,是善良的和值得尊重的是()A.认知主义B.行为主义C.人本主义D.存在主义

4、7、人们对人或事物所持有的一套比较笼统、概括、固定的看法,并以这种看法作为评价人或事物的依据()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C.晕轮效应D.刻板印象效应8、 “心不在焉, 则黑白在前而不见, 擂鼓在侧而不闻”说明人的心理活动过程离不开 ()A.感知第 2 页 共 10 页B.记忆C.注意D.思维9、在学习遇到困难或环境中出现干扰因素时,努力地把自己的注意维持在学习内容上,这时的注意是()A.随意后注意B.有意注意C.不随意注意D.有意后注意10、把注意保持在同一活动上的时间是指()A.注意的广度B.广义注意稳定性C.狭义注意稳定性D.注意的转移11、个性心理特征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5、。A.认知过程B.情感过程C.意志过程D.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12、实验表明,学习材料的中间部分记忆效果较差,原因是受到(A.前摄抑制B.倒摄抑制C.干扰抑制D.双重抑制13、根据是否需要意志努力,可以把记忆分成()A.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B.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C.机械记忆和逻辑记忆D.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14、看见一株玫瑰花并能认识它,这时的心理活动是()第 3 页 共 10 页)影响。A.色觉B.知觉C.感觉D.统觉15、汽车司机在驾驶时,能熟练地做到眼耳手脚并用,这种注意特性是()A.注意分散B.注意分配C.注意转移D.注意广度16、不少大学生恋爱态度呈现轻率化的现象表现为

6、()A.“不求天长地久,但求曾经拥有”B.“爱人只有一个,情人可以多个”C.主观学业第一,客观爱情至上D.“儿女情长,英雄气短”17、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指出激发动机的二个因素是()A.认知因素与情感因素B.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C.认知因素与意志因素D.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18、人们常说的“一己之心,度人之腹”表现了社会知觉的哪个特征?(A.选择性B.显着性C.投射性D.两极性19、根据信息加工的观点,感觉属于()A.信息的输入和登录B.信息的识别C.信息的选择D.信息的储存和提取20、在比纳-西蒙智力测验中,每完成一个题目代表几个月的智龄?(第 4 页 共 10 页)A.l 个月B.2 个月C.

7、3 个月D.4 个月三、名词解释(共三、名词解释(共 8 8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2 2 分,共分,共 1616 分)分)1、问题解决:2、有意注意:3、感觉对比:4、社会刻板效应:5、创造想象:6、注意的范围:7、B 型人格:8、兴趣:四、判断题(共四、判断题(共 1010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1 1 分,共分,共 1010 分)分)1、 ()“谈虎色变 ”是第一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2、 ()上课时学生被外面传来的歌声所吸引,这是注意转移的表现。3、 ()在复习时把相似的材料放在一起进行,复习效果会更好。4、 ()相比较而言,多血质的人比抑郁质的人要聪明。5、 ()潜移默化是指有意识记的

8、结果。6、 ()指根据新任务的要求, 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的注意特征是注意的分散现象。7、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说明的是气质的稳定性特征。8、 ()感觉阈限越大,则感受性越强。9、 ()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前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叫做正迁移。10、 ()“笨鸟先飞”、“勤能补拙”,说明优良的个性品质是促进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五、简答题(共五、简答题(共 6 6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4 4 分,共分,共 2424 分)分)第 5 页 共 10 页1、什么是启发法,常见的启发性策略有哪些?2、意识有哪些特征?3、简述耶克斯多德逊定律。4、情绪状态的种类有哪些?5、试阐述马斯洛的

9、需要层次理论。6、动机的功能有哪些?六、论述题(共六、论述题(共 1 1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1010 分,共分,共 1010 分)分)1、简述动机的内涵及功能,举例说明动机强度与工作、学习效率的关系。并结合个人经验,阐述个体性格形成的影响因素与作用。第 6 页 共 10 页第 7 页 共 10 页参考答案参考答案一、填空题(共一、填空题(共 1010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2 2 分,共分,共 2020 分)分)1、1879冯特2、低级高一级3、动作思维、形象思维4、识记再认或回忆5、视觉听觉6、遗传环境7、沟通心理8、间接概括9、适应环境影响和调节认知活动信息传递的功能10、需要 主观体

10、验二、选择题(共二、选择题(共 2020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1 1 分,共分,共 2020 分)分)1、B2、C3、A4、A5、D6、C7、D8、C9、B10、B11、D12、D13、B14、B15、B16、A17、D18、C19、A20、B三、名词解释(共三、名词解释(共 8 8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2 2 分,共分,共 1616 分)分)1、问题解决:是指问题解决者寻找操作系列以达到预定目标的心理活动过程。2、有意注意:也叫随意注意,是指一种自觉的,有预定目的的,必要时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3、感觉对比:是指感受器接受不同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4、社会刻板效应:指人们对社会

11、上某一类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的看法,也是一种概括而笼统的看法。5、创造想象: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不根据现成的描述,在人脑中独立创造事物新形象的心理过程。6、注意的范围:也叫注意的广度,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意识能清楚地把握对象数量的多广的第 8 页 共 10 页注意特征。7、B 型人格:系一种典型的中庸性格。其特点是:不争强好胜,不贪图名利;不前不后,甘居中游;血液中儿茶酚胺含量较低,不易患高血压、冠心病等。此种性格者有的接近A 型或 C型性格,经过环境影响或自我信念改变亦可发生一定程度的性格改变。8、兴趣:是指个体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并在其中产生积极情绪体验的心理倾向。人类的兴趣表现

12、在力求认识世界,因此又叫认识兴趣。四、判断题(共四、判断题(共 1010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1 1 分,共分,共 1010 分)分)1、错2、错3、错4、错5、错6、错7、对8、错9、错10、对五、简答题(共五、简答题(共 6 6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4 4 分,共分,共 2424 分)分)1、答:启发法是人根据一定的经验,在问题空间内进行较少的搜索,以达到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常见的启发性策略有:代表性启发,指人们估计事件发生的概率时,受它与其所属总体的基本特性相似性程度的影响。易得性启发: 指倾向于根据事件或者现象在记忆中获得的难易程度来评估其概率的现象,即根据事件或现象在记忆中是否容

13、易提取到来做判断和决策。锚定和调整启发法:指人们根据给定的信息作出最初的估计后,以后根据当前的问题对最初的估计做出调整,但是调整的幅度不大。2、人类意识概括起来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意识的觉知性,它是人类意识的最基本特征,指人对外界刺激和自身内部心理事件的了解。意识的能动性。它是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表现为意识活动的目的性与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意识的前进性。意识的社会历史制约性。人类意识是在社会生产劳动的实践中产生的,并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发展的3、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面临容易或简单的任务时增强动机有利于提高活动效率,在执行困难或复杂的任务时则动机的最佳水平应

14、低些。4、答:情绪状态是指在一定的生活事件影响下, 一段时间内各种情绪体验的一般特征表现。根据其强度和持续时间可将情绪状态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5、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类有五种基本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后来他在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之间加上认知需要和审美需要。个体具有复杂多层次的需要组合,基本的、具体的需要位于低层,抽象的精神需要位于上层。人类各种需要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 彼此重叠的,只有低层次的需要基本得到满足以后,才会出现高层次需要。个人需要的发展过程像波浪似的演进,各种不同需要的优势,第 9 页 共 10 页有低一级演进到高

15、的一级, 每一时刻最有优势的需要支配着与个人的意识, 成为组织个体行为产生的核心力量。已满足了的需要,则不再是行为的积极推动力。6、答:(一)激活功能动机具有发动行为的作用, 能推动个体产生某种活动, 使个体由静止状态转向活动状态。如为了获得妈妈的赞扬而听话的小孩儿。(二)指向功能动机能将行为指向一定的对象或目标。如在休息动机的支配下,人们可能去电影院、公园或娱乐场所。(三)维持和调整功能动机具有维持功能,它表现为行为的坚持性。当动机激发个体的某种活动后,这种活动能否坚持下去,同样要受动机的调节和支配。 当活动偏离目标时,动机就会将其调整回目标中来。六、论述题(共六、论述题(共 1 1 小题,

16、每题小题,每题 1010 分,共分,共 1010 分)分)1、答:动机的内涵:动机是为激发、维持、调节人们从事某种活动,并引导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在动力。 例如,热时寻找比较凉爽的地方; 饿时寻找食物并奔向有食物的场所;渴时寻找水源等。这时,需要就成为人的活动的动机了。电影中国合伙人中,很多学生为了出国参加“新梦想”的英语培训班, 最后参加托福考试、签证面试等。对于更好的学习英语知识,是这些学生的需要,目标就是通过考试,通过签证面试,这就是他们参加英语培训班的动机。动机的功能:一)激活功能动机具有发动行为的作用,能推动个体产生某种活动,使个体由静止状态转向活动状态。如为了获得妈妈的赞扬而听话的小孩儿。(二)指向功能动机能将行为指向一定的对象或目标。如在休息动机的支配下,人们可能去电影院、公园或娱乐场所。(三)维持和调整功能动机具有维持功能,它表现为行为的坚持性。 当动机激发个体的某种活动后,这种活动能否坚持下去,同样要受动机的调节和支配。当活动偏离目标时,动机就会将其调整回目标中来。6 月份的高考,考生们想要考上目标大学,这就是动机的激发功能;为了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按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