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大学基础课程《心理学》考前练习试题A卷 附解析

上传人:学*** 文档编号:333421943 上传时间:2022-09-02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506.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大学基础课程《心理学》考前练习试题A卷 附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1大学基础课程《心理学》考前练习试题A卷 附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1大学基础课程《心理学》考前练习试题A卷 附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1大学基础课程《心理学》考前练习试题A卷 附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21大学基础课程《心理学》考前练习试题A卷 附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1大学基础课程《心理学》考前练习试题A卷 附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大学基础课程《心理学》考前练习试题A卷 附解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12021 大学基础课程心理学考前练习试题大学基础课程心理学考前练习试题 A A 卷卷 附解析附解析姓名:_班级:_学号:_考试须知:考试须知:1、考试时间:120 分钟,本卷满分为 100 分。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学号。一、填空题(共一、填空题(共 1010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2 2 分,共分,共 2020 分)分)1、行主义心理学是由美国心理学家_于_创立的一个西方心理学主要流派。2、高级神经过程的基本特征是神经过程的强度、神经过程的_和神经过程的_。3、根据需要的起源,可以把需要分为_需要和_需要。4、知觉是人脑对_感官的客观事物各个属性和部分的

2、_的反映。5、根据思维过程中的凭借物或思维形态不同,把它分为_、_和语词逻辑思维。6、马斯洛认为,人类有 5 种基本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和爱的需要、 _和_。7、有意后注意是在_基础上产生并与目的任务相联系,但又不需要_的注意。8、表象是从_到_的过度阶段,是认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9、在心理学史上,一般把_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的心理实验室视为心理学独立的标志,把_誉为心理学独立的旗手。10、气质的 4 种基本类型是多血质、胆汁质、_和_。二、选择题(共二、选择题(共 2020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1 1 分,共分,共 2020 分)分)1、“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说明了心理是(

3、)A.脑的机能B.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C.在实践中发生发展的D.来自客观现实2、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比较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A.气质B.性格第 1 页 共 10 页C.兴趣D.能力3、“北方人比较毫爽、耿直,南方人比较精明、感情细腻”这种区分是()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C.晕轮效应D.刻板印象4、根据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强、平衡、不灵活的类型是()A.不可遏制型B.活泼型C.安静型D.抑郁型5、遵从、认同和内化是大学生态度与品德的()A.形成阶段B.转化阶段C.习得阶段D.修正阶段6、问题解决效率受问题的难易和问题解决者情绪状态的影响当在解决难度大的问题

4、时其动机水平应处于()水平。A.强B.弱C.中等D.偏低7、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解答问题有启示作用的相类似的事物或现象是()A.原型B.定势C.迁移D.变式8、由认知、情感、意向三个因素构成的、比较持久的个人的内在心理倾向是。 ()A.从众第 2 页 共 10 页B.服从C.定势D.态度9、看见一株玫瑰花并能认识它,这时的心理活动是()A.色觉B.知觉C.感觉D.统觉10、在家庭诸因素中,对儿童性格形成和发展具有特别重要作用的是()A.家庭结构B.出生顺序C.家庭的贫富程度D.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态度11、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学者是()A.冯特B

5、.华生C.费希特D.弗洛伊德12、医生根据病人的体温、血压、心电图等检查资料确诊病患,这属于下列哪种思维特性?()A.间接性B.概括性C.预见性D.抽象性13、心理健康教育的灵魂和根基是()A.全体性B.科学性C.主体性D.发展性第 3 页 共 10 页14、不爱与人交往、有孤独感,动作显得缓慢、单调、深沉的特征属于()A.胆汁质B.多血质C.黏液质D.抑郁质15、 ()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被界定为心理学的诞生。A.1789B.1879C.1798D.189716、正在上课,一位迟到的学生突然推门而入,这时引起大家注意的是()A.不随意注意B.随意注意C.有意后注意

6、D.有意注意17、一俊遮百丑、一坏百坏描述了社会认知信息整合过程中的()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C.晕轮效应D.刻板印象18、属于人的心理发展特点的是()A.集中性与分散性B.连续性与阶段性C.平衡性与差异性D.方向性与可逆性19、某大学生既想自主创业,但同时又不想耽误学习,这属于动机冲突中的(A.趋避冲突B.双趋冲突C.双避冲突D.双重趋避冲突第 4 页 共 10 页)20、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遗传素质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决定因素B.环境和教育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C.实践活动和主观能动性是心理发展的关键因素D.人的心理发展是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三、名词解释(共三、名词解释(共 8 8 小

7、题,每题小题,每题 2 2 分,共分,共 1616 分)分)1、注意的分配:2、动机:3、注意的稳定性:4、晕轮效应:5、知觉:6、记忆:7、注意的转移:8、形象记忆:四、判断题(共四、判断题(共 1010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1 1 分,共分,共 1010 分)分)1、 ()神分析学派的最主要代表人物是华生。2、 ()精神分析学派的最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3、 ()所谓“潜移默化”,就是指影响通过有意识记而接受4、 ()无意识水平,指个体对其内在身心状态或对外环境变化没有觉知的意识状态。5、 ()潜移默化是指有意识记的结果。6、 () 心境是一种持久而微弱的情绪状态, 具有弥散性, 有时心

8、境的产生是没有原因的。7、 ()情绪是人和动物都有的。8、 ()在复习时把相似的材料放在一起进行,复习效果会更好。9、 ()复杂意志行动中,决策阶段是其关键阶段。10、 ()错觉是在客观刺激作用下产生的对刺激的错误知觉。五、简答题(共五、简答题(共 6 6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4 4 分,共分,共 2424 分)分)第 5 页 共 10 页1、课堂上怎样组织学生的注意。2、教师应如何对学生进行良好情绪的培养?3、能力发展在哪些方面存在着个体差异?4、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5、什么是归因?归因分析的维度有哪些?6、师应如何对学生进行良好情绪的培养?六、论述题(共六、论述题(共 1 1 小题,每题

9、小题,每题 1010 分,共分,共 1010 分)分)1、什么是问题解决,举例分析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第 6 页 共 10 页第 7 页 共 10 页参考答案参考答案一、填空题(共一、填空题(共 1010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2 2 分,共分,共 2020 分)分)1、华生 20 世纪初2、平衡性灵活性3、生理需要 社会需要4、直接作用整体5、动作思维、形象思维6、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7、有意注意意志努力8、再造想象创造想象9、1879冯特10、黏液质抑郁质二、选择题(共二、选择题(共 2020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1 1 分,共分,共 2020 分)分)1、B2、B3、D4、C5、C6、

10、B7、A8、D9、B10、D11、A12、A13、B14、D15、B16、A17、C18、B19、B20、D三、名词解释(共三、名词解释(共 8 8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2 2 分,共分,共 1616 分)分)1、注意的分配:是指注意同时指向于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活动上的注意特征。2、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活动、使活动朝着某个目标产生行为的内在动力。3、注意的稳定性:也叫注意的持久性,是指注意能较长时间地保持在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上的注意特征。4、晕轮效应:是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主要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5、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

11、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6、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人们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感和从事过的活动,都会在人们头脑中留下不同程度的印象, 这就是记的过程;在一定的条件第 8 页 共 10 页下,根据需要这些储存在头脑中的印象又会被唤起,参与当前的活动, 得到再次应用,这就是忆的过程。7、注意的转移:是指根据新任务的要求,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的注意特征。8、形象记忆:是指个人以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为内容的记忆。四、判断题(共四、判断题(共 1010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1 1 分,共分,共 1010 分)分)1、错2、错3、错4、对5、错6、错7

12、、对8、错9、错10、错五、简答题(共五、简答题(共 6 6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4 4 分,共分,共 2424 分)分)1、 (一)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进行教学(1)教学环境要整洁、安静,教学生动灵活。 良好的教学环境是避免无意注意产生消极影响的重要因素。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善于利用有关刺激物的特点组织学生的注意。(2)教学内容要满足学生的需要。实践证明, 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需要,切合学生的实际,能够激起学生的兴趣,就能保持学生持久的注意。(二)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进行教学(1)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培养学生的间接兴趣。教师要通过各种教育和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对于学生没有直接兴趣

13、的学科, 老师要引导学生向往学习活动的美好结果,以引起他们自觉的有意注意。(2)严密组织课堂教学。 教师要严密组织课堂教学, 使教学每一个环节都有充实的活动内容,保证学生的有意注意长时间的处于稳定状态。(3)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力。 这有利于使学生们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学习, 增强他们有意注意的力量,从而减少注意分散的现象。(三)运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相互转化的规律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单纯依靠无意注意,会使教学活动缺乏目的性和计划性,而过分要求学生依靠有意注意来学习,学生容易疲劳,造成注意的分散。因此老师要善于运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相互转化的规律进行教学。2、老师对学生的教育要以“自我”训练为

14、主,教育学生如何了解识别他人的情绪,了解自身情绪以及内在情绪感受调节, 将情绪教育融入各科课程有意识地加强教学活动中的情绪智力色彩,以提高学生的情绪智力水平。3、能力的类型差异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能力表现的早晚差异。4、影响人际吸引有:外貌、能力、邻近、相似、互补、性格。5、归因是指对自己和他人行为的原因进行分析与推理的过程。韦纳提出归因的三维结构:部位、稳定性和控制性。6、老师对学生的教育要以“自我”训练为主,教育学生如何了解识别他人的情绪,了解自第 9 页 共 10 页身情绪以及内在情绪感受调节, 将情绪教育融入各科课程有意识地加强教学活动中的情绪智力色彩,以提高学生的情绪智力水平。六、论

15、述题(共六、论述题(共 1 1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1010 分,共分,共 1010 分)分)1、问题解决指一系列有目的指向性的认知操作过程。运用新颖独特的方法解决问题的叫创造性问题解决; 运用现有方法解决问题的叫常规性问题解决。 问题解决过程一般经历四个阶段: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主要有知觉情境,知觉情境越简单、明显,有关条件越容易感知,问题越容易解决;情境较复杂、隐匿时,问题就不易解决;定势这种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有时会妨碍问题的解决, 它突出地表现在“功能固着”上; 动机和情绪状态,耶克斯多得逊定律表明,问题解决者应保持适中的动机激奋水平;个性差异,如性格特等。第 10 页 共 10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