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大学基础课程《心理学》提升训练试题 含答案

上传人:学*** 文档编号:333421021 上传时间:2022-09-02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517.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大学基础课程《心理学》提升训练试题 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1大学基础课程《心理学》提升训练试题 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1大学基础课程《心理学》提升训练试题 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1大学基础课程《心理学》提升训练试题 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21大学基础课程《心理学》提升训练试题 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1大学基础课程《心理学》提升训练试题 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大学基础课程《心理学》提升训练试题 含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12021 大学基础课程心理学提升训练试题大学基础课程心理学提升训练试题 含答案含答案姓名:_班级:_学号:_考试须知:考试须知:1、考试时间:120 分钟,本卷满分为 100 分。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学号。一、填空题(共一、填空题(共 1010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2 2 分,共分,共 2020 分)分)1、认知心理学认为,问题解决是一系列有_指向性的_操作过程。2、同一时间内能够清楚把握的注意对象的数量即注意的_,又称注意的_。3、记忆表象(简称表象)具有两个特征:_和_。4、观察过程总是伴随着_活动,因此有把观察称为_。5、认识过程是指由表及里、由

2、现象到本质地反映客观事物的特征联系与关系的心理活动,主要包括感觉、知觉、_和_想象。6、人的能力形成和发展,主要是_因素和_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7、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气质、_和_。8、沙赫特的情绪三因素说把情绪产生归之于三个因素的相互作用:_、_和认知因素。9、有意后注意是在_基础上产生并与目的任务相联系,但又不需要_的注意。10、根据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不同,把它分为_和_。二、选择题(共二、选择题(共 2020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1 1 分,共分,共 2020 分)分)1、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遗传素质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决定因素B.环境和教育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C.实践活动和主观能动性

3、是心理发展的关键因素D.人的心理发展是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2、 “心不在焉, 则黑白在前而不见, 擂鼓在侧而不闻”说明人的心理活动过程离不开 ()A.感知B.记忆第 1 页 共 10 页C.注意D.思维3、在学习遇到困难或环境中出现干扰因素时,努力地把自己的注意维持在学习内容上,这时的注意是()A.随意后注意B.有意注意C.不随意注意D.有意后注意4、提出需要层次理论的心理学家是()A.马斯洛B.勒温C.默里D.罗杰斯5、由认知、情感、意向三个因素构成的、比较持久的个人的内在心理倾向是。 ()A.从众B.服从C.定势D.态度6、心理辅导教师全神贯注地聆听来访者叙述,认真观察其细微的情绪变化

4、,并表达对来访者关注和理解的技术是()A.简述语意技术B.倾听技术C.提问技术D.澄清技术7、每次看见“月晕”就要刮风,“潮湿”就要下雨,即得“月晕而风”、“础润而雨”的结论,这属于下列哪种思维特性?()A.抽象性B.概括性C.间接性D.情境性第 2 页 共 10 页8、看同样一个人,由于距离远近不同在视网膜上视象大小相差很大,但我们总认为他并没有什么变化,这是()A.知觉整体性B.知觉选择性C.知觉理解性D.知觉恒常性9、心理辅导员把来访者的主要言谈、 思想加以综合整理,再反馈给来访者的技术是()A.简述语意技术B.澄清C.提问D.具体化10、教师一边讲课,一边观察学生的反应的注意特性是()

5、A.注意广度B.注意稳定性C.注意分配D.注意转移11、某大学生既想自主创业,但同时又不想耽误学习,这属于动机冲突中的()A.趋避冲突B.双趋冲突C.双避冲突D.双重趋避冲突12、在家庭诸因素中,对儿童性格形成和发展具有特别重要作用的是()A.家庭结构B.出生顺序C.家庭的贫富程度D.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态度13、 ()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被界定为心理学的诞生。A.1789B.1879C.1798第 3 页 共 10 页D.189714、在教学中为了实现知识的迁移,教师应该应用() ,使学生在学习和思维中将事物的非本质属性从本质属性中剔除,更好地掌握概念间的因果联系。A

6、.基本原理B.变式C.概念D.教材结构15、学生情绪情感发展最突出的特点是()A.具有两面性B.具有稳定性C.具有外显性D.具有境遇性16、后继的学习与记忆对先前学习材料的保持与干扰作用是()A.动机性抑制干扰B.前摄抑制干扰C.倒摄抑制干扰D.痕迹衰退抑制干扰17、在比纳-西蒙智力测验中,每完成一个题目代表几个月的智龄?(A.l 个月B.2 个月C.3 个月D.4 个月18、心理现象分为()A.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B.认知过程与个性心理C.情感过程与个性心理D.意志过程与个性理19、记忆过程包括()A.识记、保持、回忆或再认B.形象记忆、运动记忆、情绪记忆和语词记忆第 4 页 共 10 页)C

7、.识记、保持和遗忘D.再认、重现和记忆20、将人格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的是()A.荣格B.谢尔顿C.威特金D.霍兰德三、名词解释(共三、名词解释(共 8 8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2 2 分,共分,共 1616 分)分)1、情景记忆:2、意识:3、能力:4、注意的稳定性:5、性格的理智特征:6、注意的分配:7、首因效应:8、无意想象:四、判断题(共四、判断题(共 1010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1 1 分,共分,共 1010 分)分)1、 ()虚幻的想象是不受现实制约的。2、 ()精神分析学派的最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3、 ()复杂意志行动中,决策阶段是其关键阶段。4、 ()情绪是人和动物都有的

8、。5、 ()差别感觉阈限越大,则差别感受性越强。6、 ()复杂意志行动过程中,执行决策阶段是最关键的阶段。7、 ()“谈虎色变 ”是第一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8、 ()想象的基本材料是表象。9、 ()气质具有天赋性,“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因此,气质是不能改变的。10、 ()上课时学生被外面传来的歌声所吸引,这是注意转移的表现。第 5 页 共 10 页五、简答题(共五、简答题(共 6 6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4 4 分,共分,共 2424 分)分)1、简述注意的分配及注意分配的条件。2、启发式策略包括哪些具体的问题解决策略?3、记忆的品质和培养。4、梦的伪装方法主要有哪些?5、影响性格形成发展

9、的因素。6、课堂上怎样组织学生的注意。六、论述题(共六、论述题(共 1 1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1010 分,共分,共 1010 分)分)1、什么是问题解决,举例分析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第 6 页 共 10 页第 7 页 共 10 页参考答案参考答案一、填空题(共一、填空题(共 1010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2 2 分,共分,共 2020 分)分)1、目的认知2、广度范围3、直观性概括性4、思维思维的知觉5、记忆思维6、遗传环境7、性格能力8、环境因素生理因素9、有意注意意志努力10、集中性思维发散性思维二、选择题(共二、选择题(共 2020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1 1 分,共分,共 2

10、020 分)分)1、D2、C3、B4、A5、D6、B7、B8、D9、A10、C11、B12、D13、B14、B15、A16、D17、B18、A19、A20、A三、名词解释(共三、名词解释(共 8 8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2 2 分,共分,共 1616 分)分)1、情景记忆:是指个人以亲身经历的、 发生在一定时间和地点的事件或情景为内容的记忆。2、意识:心理反应具有不同的形式, 意识是心理反应的最高形式,是人类特有的心理现象。广义的意识是作为直接经验的个人的主观印象,表现为知、情、意的统一。3、能力:是指能够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即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得以顺利进行

11、的心理特征。4、注意的稳定性:也叫注意的持久性,是指注意能较长时间地保持在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上的注意特征。5、性格的理智特征:是指人在感觉、记忆和思维等认知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又称性格的认知特征。第 8 页 共 10 页6、注意的分配:是指注意同时指向于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活动上的注意特征。7、首因效应:指的是人们在对他人总体印象的形成过程中,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8、无意想象:是指没有预定目的的、不自觉的想象,又称不随意想象。四、判断题(共四、判断题(共 1010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1 1 分,共分,共 1010 分)分)1、错2、错3、错4、对5、

12、错6、对7、错8、对9、错10、错五、简答题(共五、简答题(共 6 6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4 4 分,共分,共 2424 分)分)1、注意的分配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对象或活动上。注意分配的条件:(1)同时进行的两种或几种活动, 其中最多只能有一种活动是生疏的, 其余的活动必须是熟练的、自动化了的或部分自动化了的。 人对自动化了的活动就不需更多的注意, 而把中心集中在生疏的活动上。(2)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间形成了动作系统。 (反应系统)2、答:启发式策略包括如下一些具体的问题解决策略:1、搜索策略2、目的手段分析3、爬山法4、逆向推理法5、类似法6、其它的一些方法3、 (

13、1)记忆的品质是衡量一个人记忆力好坏的标准,它主要包括:记忆的敏捷性、记忆的持久性、记忆的准确性、记忆的准备性(2)记忆力的培养唤起记忆的愿望。 教师在各科教学中应及时给学生提供识记的目的、 任务和具体要求,在此基础上, 中学阶段应该培养学生主动自觉地提出记忆的任务, 特别是长远的记忆目标和任务。增强记忆的信心。记忆活动是一种艰苦的脑力活动,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意志坚强,信心十足,因此老师要打破学生的自卑感,培养学生的记忆信心。 教授记忆的方法。 帮助学生掌握与运用记忆的方法, 是培养记忆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为此,老师要加以正确引导,让学生掌握符合记忆规律的科学记忆方法。 培养自我检查的习惯。自我

14、测验、自我复述、自问自答、独立作业等都是自我检验的有效方式。 讲究记忆卫生。主要包括:保持稳定而愉快的情绪,劳逸结合,积极参加文体活动,科学用脑等。4、答:第 9 页 共 10 页伪装的方法有四种:1、减缩:删减显性梦境的情节。2、转移:转移显性梦境的情节。3、象征:潜性梦境中被压抑的冲动或欲望以象征性的表征出现在显性梦境中。4、再修正:个体在陈述显性梦境时,会对梦中情节加以修正。5、答:家庭在性格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学校在性格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社会实践在性格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主观因素在性格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6、 (一)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进行教学(1)教学环境要整洁、安静,教学生动灵活。

15、 良好的教学环境是避免无意注意产生消极影响的重要因素。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善于利用有关刺激物的特点组织学生的注意。(2)教学内容要满足学生的需要。实践证明, 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需要,切合学生的实际,能够激起学生的兴趣,就能保持学生持久的注意。(二)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进行教学(1)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培养学生的间接兴趣。教师要通过各种教育和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对于学生没有直接兴趣的学科, 老师要引导学生向往学习活动的美好结果,以引起他们自觉的有意注意。(2)严密组织课堂教学。 教师要严密组织课堂教学, 使教学每一个环节都有充实的活动内容,保证学生的有意注意长时间的处于稳定状态。(

16、3)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力。 这有利于使学生们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学习, 增强他们有意注意的力量,从而减少注意分散的现象。(三)运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相互转化的规律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单纯依靠无意注意,会使教学活动缺乏目的性和计划性,而过分要求学生依靠有意注意来学习,学生容易疲劳,造成注意的分散。因此老师要善于运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相互转化的规律进行教学。六、论述题(共六、论述题(共 1 1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1010 分,共分,共 1010 分)分)1、问题解决指一系列有目的指向性的认知操作过程。运用新颖独特的方法解决问题的叫创造性问题解决; 运用现有方法解决问题的叫常规性问题解决。 问题解决过程一般经历四个阶段: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主要有知觉情境,知觉情境越简单、明显,有关条件越容易感知,问题越容易解决;情境较复杂、隐匿时,问题就不易解决;定势这种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有时会妨碍问题的解决, 它突出地表现在“功能固着”上; 动机和情绪状态,耶克斯多得逊定律表明,问题解决者应保持适中的动机激奋水平;个性差异,如性格特等。第 10 页 共 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