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上传人:橙** 文档编号:333370541 上传时间:2022-09-01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49.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失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失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失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失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失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失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社会保障制度与实务论文-1-中国失业保险制度的简单回顾及思考摘要:失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形成市场就业机制的必要条件。失业保险是为保障失业者基本生活而产生的,但其发展到今天,不仅仅要能为劳动者提供物质帮助,而且要能促进失业者积极参与再就业。本文通过对中国建国以来失业保险制度的简单回顾,搜集资料进行分析思考,探索失业保险制度发展的历程、存在的问题以及完善对策。关键词:失业保险萌芽阶段现状分析为保证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和促进再就业,就业制度早在建国初期就开始形成并发挥作用,之后随着失业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失业保险体系也逐步形成。回顾中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形成,其发展大致可以分为“萌芽

2、阶段”和“形成及发展阶段”:一、1949年-1979 年,萌芽阶段(一)1949 年-1952 年,建国初期1949 年 10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建国初期的中国,面临着国民党政府遗留下的严重的失业问题。为了巩固新政权和恢复国民经济稳定有序发展,中国政府主要采取了两项政策来解决400 多万失业人员的工作问题。这两项政策是:以工代赈;针对旧军政人员的“包下来”政策。(二)1958 年-1962 年,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由于“大跃进”造成劳动力需求的虚增,当大跃进被历史否定的时候,不得不进行人员的精简,虚增的劳动力便成为了失业大军。政府采取的就业政策其重要改变在于:三年自然灾害后期,允许

3、个别企业使用外来劳动力;允许农民进城务工,解决部分农村劳动力剩余问题。(三)1971 年-1979 年,文革时期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为了“防止资本主义复辟”,主流声音强烈批判临时工制度,强调统包统配制度,导致了供需不对等的矛盾积累,一个失业的高峰在改革开放初期形成了。二、1986年至今,形成及发展阶段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固定工制度由于缺乏竞争效用等因素,已经不能够适应企业深化改革的需要,在此背景下,经国务院批准打破了固定工制度,部分职工被企业辞退。于此同时,部分企业由于不能适应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大幅度转变、经营理念落后、管理不善等原因,只能选择破产、兼并等结局,

4、一系列资产重组必然导致劳动机制重组,人员流动和调整,形成“待业”现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劳动力过剩的现象催生了失业保险制度,为保障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以及促进就业,失业保险制度从建立以来就在不断地完善和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历史阶段。(一)1986.7-1993.4 建立基本框架阶段1986 年 7 月国务院颁布了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暂行规定,这标志着我国失业保险制度正式建立。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1 页,共 4 页 -社会保障制度与实务论文-2-1、覆盖范围:“宣告破产的企业职工,濒临破产的企业在法定整顿期间被精简的职工,企业终止解除劳动合同的工人,企业辞退

5、的职工,国家机关、团体、事业单位中实行劳动合同制的工人”。2、资金来源:企业承担的待业保险费,财政补贴,社会统筹使用3、待遇计发:各地失业保险支付标准有所不同。4、预想统筹层次:省级统筹。(二)19934-19991 调整阶段1993 年 4 月国务院颁布了国有企业职工待业保险规定,对 1986 年 7 月的保险条例进行了补充和调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扩大覆盖面。补充了以下几种待业职工:“依照国家有关规定被撤销、解散企业的职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停产整顿被精简的职工,企业除名或者开除的职工,依照法律、法规规定或者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享受待业保险的其他职工“。2、缴费基数和

6、费率的调整。(1)缴费基数由“企业标准工资总额”改为“工资总额”。根据 1989 年 9 月 30 日国务院批准,1990 年 1 月 1 日国家统计局令第一号发布的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工资总额=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工资总额包括根据中央、省、市3 级出台的工资政策计发的工资总和,而“标准工资”就是单指中央出台的工资标准。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缴费基数扩大了。(2)对费率规定了一个幅度。企业按照全部职工工资总额的0.6%缴纳待业保险费,企业缴纳的待业保险费总额最多不得超过企业职工工资总额的1%。3、规定了待遇计发办法:待业救济金的发放标准为相

7、当于当地民政部门规定的社会救济金额的至。具体金额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4、统筹层次的调整。1986年保险条例规定的省级统筹在实际操作中与制度碎片化发生冲突,根据一切从实际出发和因地制宜的原则,新规定将基金省级统筹调整为市县统筹,并且在省级单位设立了调剂金。在失业保险制度调整阶段,失业保险在社会生产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产生了正外部效应:加大了促进再就业的力度。通过开展职业培训和生产自救,实现250万人再就业。支持了企业改革措施的实施。新规定扩大保障覆盖面,进一步保障了从国有企业走向社会的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减轻了企业的压力,使企业改革没有过多的后顾之忧。(三)1999.1 至今完

8、善阶段随着国家对社会保障的重视,1998 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成立。1999 年 1 月 22 日国务院通过了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草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失业保险条例(以下简称失业保险条例)。失业保险条例较之之前的法规制度等,又做了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为发展中国特色的失业保险制度体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一直沿用至今。其调整部分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再次扩大覆盖面。覆盖面逐步扩大为城镇企业事业单位及其职工。其中城镇企业包括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以及其他城镇企业。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2 页,共 4 页 -社会保障制度与实务论文-3-2、筹资模

9、式:资金来源增加了职工缴费部分。具体规定为:城镇企业事业单位按照本单位工资总额的百分之二缴纳失业保险费,城镇企业事业单位职工按照本人工资的百分之一缴纳失业保险费,实行社会统筹。3、待遇计发实现了动态调整。失业救济金的发放过渡到按当地法定最低工资的70%-80%发放,使得失业保险金与当地实际工资水平紧密联系,减少了通货膨胀等因素对保险金的影响。4、统筹层次:在直辖市和设区的市进一步落实全市统筹。随着失业保险条例的建立,各地方政府也逐步建立了相关的制度,形成较完善的失业保险制度体系。至此,失业保险大致实现了法制化、规范化、系统化。三、失业保险制度的现状分析(一)中国失业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1、覆盖面

10、落实难、征缴难虽然按照失业保险条例规定,覆盖面为城镇企事业单位及其职工,但中国目前的经济体制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部分非公有制经济单位的职工没有真正参与失业保险,另外有一部分灵活就业人员也没有参加失业保险,导致失业保险的覆盖面没有真正彻底地扩大。在失业保险费征缴过程中,部分单位存在故意拖欠、故意压低失业保险缴费基数等行为,导致基金征缴不到位,失业保险基金承受能力较弱。2、市级统筹尚未充分落实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的制度碎片化、各地经济实力不同、各地劳动力供需不一致,导致失业保险进行市级统筹时受到层层阻碍,统征统支困难。3、失业保险经办机构经费不明确失业保险条例规定:“社会保险经

11、办机构所需经费列入预算,由财政支付。”在实际操作中,某些地方政府由于财政困难,无法核拨经费或者拨付的经费标准过低,使得经办机构不能正常工作,并且容易产生失业保险基金被挤占、挪用的现象,威胁到基金的安全。4、配套措施不足失业保险经办机构缺乏专业人员,管理服务社会化不能很好地实现。失业保险制度配套法律法规不够系统和完善。(二)完善失业保险制度的措施1、健全和完善失业保险法律法规失业保险法律法规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完善,与时俱进,为解决新的问题提供法律依据。比如:应当规定细化灵活就业人员的失业保险制度;应当在直辖市和社区的市建立统一的失业保险制度,实现制度整体化,为市级统筹的落实提供制度依据;应当将

12、失业保险经办机构的经费落实到同级财政部门,当同级财政部门负担确有困难时,将经费落实到上级财政部门,并规定相关负责人;确定压低缴费基数、瞒报谎报缴费基数的惩罚措施等等。2、为失业保险经办机构输送专业化人才各大院校要重视对社会保障专门人才的培养,政府要将社会保障专门人才利用起来,保证经办机构有一支高素质的工作人员队伍。对现有的工作人员要加大培训力度,选择合理的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3 页,共 4 页 -社会保障制度与实务论文-4-培训方式和适当的培训内容,保证培训作用的发挥。同时应当适量配备财会、统计、计算机人员,推进失业保险信息化建设,为失业人员提供更高效、更便捷的服

13、务。3、遵循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原则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依法履行失业保险缴费义务的,参保单位的失业人员就有权利得到生活的基本保障和职业培训、职业介绍服务的提供。当基金入不敷出时,财政要承担兜底责任。这样,才能保证单位和职工的缴费积极性,保证社会的稳定。参考文献:1 翟志俊.中国失业保险历史回顾及其思考.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9.2 张伯生,叶欣梁,周晋等.工伤与失业保险:政策与实务.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3 杨伟民,失业保险.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4 郑功成,社会保障学.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5 姜颖,劳动法学.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6 王正柱,失业保险实用大全.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7 邱泽奇,爆发点在哪里失业问题对中国社会稳定的影响分析.8 高书生,从失业率看就业形势,宏观中国,2002(29).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4 页,共 4 页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