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青少年犯罪

上传人:橙** 文档编号:333352270 上传时间:2022-09-01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70.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献综述青少年犯罪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文献综述青少年犯罪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文献综述青少年犯罪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文献综述青少年犯罪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文献综述青少年犯罪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献综述青少年犯罪》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献综述青少年犯罪(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献综述前言:梁启超 100 多年前曾说:“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可见,青少年在国家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青少年的成长条件、成长环境有了很大的变化,导致我国青少年犯罪问题日趋严重。据 中国法律年鉴 的统计资料表明,整个八十年代的青少年犯罪在全部刑事案件中的比例呈增加趋势:1980 年为 61.2%,1981 年为 64%,1982 年为 65.9%,1983 年为 67%,1984 年为 63.3%,1985 年为 71.3%,1986 年为 72

2、.5%,1987年为 74.4%,1988年为 75.7%,1989年为 74.1%.进入九十年代后,青少年犯罪在全部刑事案件中的比例有所下降,但 仍然十分严重:1990年为 57.31%,1991年为 52.88%,1992年为 50.78%,1993年为 50.74%,1994年为 49.12%,1995 年为 45.54%,1996年为 40.53%,1997 年为 37.85%,1998年为 39.39%.近年来,据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数据显示,青少年犯罪呈上升趋势,青少年犯罪总数占刑事犯罪总数的 70%以上。青少年犯罪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稳定的重要社会问题之一。青少年犯罪(ju

3、venile delinquency),青少年这个概念在犯罪学中一般是指已满 14 周岁而不满 25 周岁的人。这个概念包含“青年”和“少年”两个年龄段的人群,横跨了未成年人和成年人两个年龄区域。正文:社会纷繁复杂,随之带来的各种消极因素冲击着青少年的不成熟身心。他们既被社会消极因素伤害,又危害社会。我们小组通过阅读近几百篇文献,研读50 篇文献后得出:目前,很多研究者多从青少年自身心理生理因素、社会原因家庭、学校这四个方面进行分析。一、青少年犯罪的原因1.青少年自身心理生理因素:一般认为青少年在这一成长阶段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向成人过渡的急剧变化的时期,各方面都有了明显的变化,但又缺乏对自身的准

4、确认识。如柳丽丽在浅析青少年犯罪特点及对策 中所提到的“虽说在生理上趋于成人,但心理发育并没有完全成熟,思维活动存在较大的表象性,观察事物还带有片面性”。这种片面性会使青少年对所遇到的事情难以有正确的判断,更难以做出正确的行为。同时,有研究者利用了比利时数学家、犯罪学者、制图学派的代表人物凯特勒的看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1 页,共 7 页 -法:“年龄是影响犯罪的最大因素之一,犯罪的发生与人的体力的发展是相适应的。在 25 岁时,人在体力方面发展到了顶点,所以容易犯罪;犯罪的类型也与年龄相关,人们大多数是在犯伤害与诱奸罪的同时,开始了盗窃犯罪的生涯,力气的增长会导致

5、暴力行为的发生,最后,随着自己犯罪生涯的推进,犯罪类型会由暴力型向智力型发展。”(农村青少年犯罪原因分析张建华)。这一观点指出了青少年在这一时期犯罪的原因及其过程的演变,即从简单粗暴到复杂智慧,而这一变化正是基于青少年此时的心理生理发展所造成的。米勒(Miller)认为低阶文化少年具有下列特质,使得他们较会犯罪:惹麻烦:惹麻烦是低阶青少年赢得声望的方法。粗犷:低阶青少年较具有身体力量。精明:看重有能力去欺骗、愚弄或耍诈他人的人。兴奋:渴求刺激与冒险。命运:相信命运、喜欢预测未来。自主:十分重独立、想摆脱他人的支配与约束。一般来讲,犯罪行为是由犯罪心理支配的,所以说犯罪青少年不良的心理诱导会导致

6、其犯罪。青少年期是人生的过渡时期,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成长阶段,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状态,辨别是非、区分好坏和抵御外界影响的能力差,自控力弱,行为不稳,模仿力强,好冲动,易被诱惑实施犯罪。近年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由于惨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使得一些青少年在心理上误入歧途。比如好面子、讲排场、穿名牌、讲吃喝,好吃懒做,梦想一夜暴富,不劳而获、利已欲、消费早熟心理的恶性膨胀等。尤其在家庭经济方面与高收入的盲目攀比时,一些青少年易产生心理不平衡感,于是萌发不良企图,导致犯罪。青少年在这一时期对“性”充满好奇,在好奇心、神秘感和欲望的导引下,青少年欲在“性”方面进行尝试。而在伦理道德束

7、缚下,青少年很少能有正当的途径去接触和了解“性”;同时受社会上不良风气和一些低级趣味的色情文化影响,青少年易产生性扭曲和性强化的心理,最后导致犯罪。例如,有的未成年人在色情、淫秽制品的刺激下,为了发泄生理冲动,不惜实施强奸、轮奸等性犯罪;或者为了嫖娼而不惜实施抢劫、盗窃、诈骗等财产性犯罪。青少年大部分处于学生时期,有的学生成绩差,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歧视,自尊心受挫,沮丧悲观或者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和报复心理。青少年处于性格形成和寻找自我的时期,通过否定权威和标新立异可以在心理求得自我肯定的满足感,于是产生叛逆心理。叛逆心理是青少年中最普遍的心理,青少年中常会发现个别人就是“不受教”、“不听话”,

8、常与教育者“顶牛”、“对着干”。这种与常理背道而驰,以反常的心理状态来显示自己的“高明”、“非凡”的行为,以不遵守校纪校规、社会规范、道德准则乃至法律为光荣,很容易导致犯罪行为。狭隘冷漠心理。当今社会,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很多小公主小皇帝被家长变相宠爱,容易导致独生子女的冷漠心理,不懂得分享谦让,什么都要独占;而那些由于各种原因缺少父母关爱的孩子,感受不到爱容易产生冷漠思想,不关系社会和他人,心胸狭隘,稍遇不幸就想不开,对于一些小矛盾斤斤计较,最后导致犯罪。哥们义气也是狭隘心理的一种,对促成犯罪有很大影响。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2 页,共 7 页 -(7)求交往心理。

9、在犯罪团伙或者组织中,一些青少年易获得归属感。(8)道德观念、守法观念不健全。2.社会原因:(1)目前我们的社会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社会的各方面都受到外来思想、文化的冲击,社会转型也给人们的思想观念造成很大的影响。在这一背景之下,很多研究者对于新思潮对青少年的思想改变都表示了很大的关注。特别是对于生活在农村的青少年而言,由于本身见闻、思维的广度较城市少年就有很大差距,所以在新的思想观念传入之时就更加难以区分优劣,容易全盘接受并受其影响。有研究者把这一影响具体描述为:“第一,社会中存在的不良风气的影响。第二,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价值观的冲突。第三,社会转型时期产生的文化震荡的偏失。第四,微观

10、的社会文化环境。”(农村青少年犯罪原因分析张建华)不正确的金钱观,价值观,加上农村社会较为贫乏的精神文化生活使得青少年易将可以引起他们刺激的事物加以模仿、学习,进而导致了他们产生犯罪行为。(2)目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很容易产生高消费意识盲目膨胀,追求物质金钱的欲望及腐朽思想,严重侵蚀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诱发青少年向往金钱物质,使得一些青少年为获不义之财疯狂作案。改革开放以来人口管理的混乱,外来人口在当地犯罪现象的严重性,直接诱发青少年犯罪。近几年,除正当打工做生意外,也有不少犯罪分子,为逃避打击、实施不法活动远离家乡,除自已作案外,还有一些人以做买卖、打临工为掩护教唆引诱青少年,由于对青

11、少年的培养教育管理不细,抓得不实,使这些青少年游荡于社会,思想空虚,有强壮的身体却不愿意从事艰苦的劳动,致使有地不包,有田不种,尤其是在缺乏严格教育培养管理情况下,便被不法分子所利用,一遇适宜土壤,就有可能误入歧途,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3)犯罪青少年是社会上特殊的一个群体,犯罪亚文化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一个重要因素,同龄群体的不良交往对青少年犯罪有较大影响。(4)由于文化市场的失控,不良文化泛滥已经成为未成年人犯罪的直接诱因。各种充斥着暴力、色情淫秽内容的音像制品及网络游戏等等未成年人产生了不可忽视的腐蚀作用。另外,沉溺于上网也是诱发未成年人犯罪的一个原因。(5)社会监管的缺失。3.家庭原因:

12、家庭最为青少年社会化的最初场所和最主要的场所之一,在青少年社会化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青少年的犯罪原因也有部分与家庭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有的研究者就从家庭结构和家庭教养方式上分析了造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1)从家庭结构方面,有研究者发现,并非单亲家庭的孩子犯罪率较正常家庭的有明显的增高,倒是在比较松散的双亲家庭中,子女的犯罪率较高。根据王铁凡在家庭结构与青少年犯罪 中所分析的,一般犯罪率较高的双亲家庭的子女,他们的家庭父母多为事业,需费很大精力支撑家庭的经济,或子女过多,无法照顾到每一个子女,于是他们便成为“地下影子父母”。这使得青少年的很多心理生理问题无法通过父母的渠道得以解决,他们只有

13、通过其他渠道去释放心理压力,或寻求同龄人的帮助。(2)从家庭的教养方式上说。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父母的举止言行和对孩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3 页,共 7 页 -子的教育方法,对孩子的成长有重大影响。尹红霞、卢国强在家庭教养方式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 中认为,过于极端化的教养方式、父母双方存在严重分歧的教养方式对青少年犯罪行为具有严重影响。极端化的教养方式容易造成孩子过分自由或过分自卑,容易使孩子激情犯罪。而父母存在不一致的教养方式容易使孩子无法很好的接受教养,其结果会使孩子矛盾于两种方式之中,结果与没有进行适当教养无异。当然,家庭中父母的教育背景,文化氛围是影响青少年

14、犯罪与否的一个重要因素。此外娇宠、溺爱、简单粗暴、期望过高是当今父母容易产生的问题。而青少年与父母缺少交流会导致青少年很多不利心理和人格:抑郁、敏感多疑、易怒、冷漠、孤僻、缺乏责任感和同情心等心理障碍和人格缺陷,由于他们自我控制能力不足,在外界不良因素的刺激下,很容易实施暴力犯罪。4.学校原因:学校在预防和控制青少年犯罪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很多研究者在学校对犯罪的影响上有着较大的共识,如柳丽丽在浅析青少年犯罪特点及对策和周晓慧在 青少年犯罪的成因分析及预防措施中说明的,学校的法制教育目前被严重忽视,特别是在中学阶段,由于有中高考的升学压力,很多学校忽视对青少年的道德法律教育而片面关注学生党学洗成

15、绩,法制、心理、道德教育流于形式。对于学校中出现的不良小团体也未有进行及时的教育,导致部分学生的行为渐渐失控,产生犯罪。学校对法律道德教育的缺失也是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原因。附:除上述比较主流的观点之外,还有研究者从其他方面分析了青少年犯罪的原因。1、屈琦,田超在社群隔离与闲散青少年犯罪从社群隔离的角度分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他们认为闲散青少年的群体与正常青少年出现了分离的情况,闲散青少年多局限与自身的群体之中,他们的社会化进程易阻滞与中断,一方面同传统社会相分离,一方面受自身不良亚文化的影响,这使得他们在于群体内人员交流中容易学习犯罪技术,接受犯罪文化进而产生犯罪行为。即犯罪是闲散青少年正常社会化

16、阻滞与中断的结果。2、杨放如、魏宏萍、郝伟、李飞、罗文凤在青少年犯罪复原力综合干预模型的探讨中提出了复原力的概念,他们认为心理上复原力较差的青少年容易犯罪。即在经受挫折之后,不分青少年的“身心精神平衡状态”被打破,在重构的过程中复原力较差的青少年易产生恐惧、内疚、迷惑等情绪,这些情绪容易使得他们进行犯罪行为。3、冯旭在默顿理论与我国青少年犯罪预防一文中,提出了引用默顿的犯罪理论解释青少年的犯罪问题。默顿认为越轨行为的发生主要来自于社会结构中两个最为重要的因素的互动:其一是特定的社会所认可的文化目标,其二是社会结构提供的达到目标的制度性。而越轨行为的最后发生即是由于上述两个因素的运行过程中产生了断裂,越轨行为就会出现。在我国目前的情况,即可解释为在目前以竞争为主流意识的社会发展中,个人受到多方面的压力增大,易产生紧张情绪。在通过合理合法的利用制度性手段达到目标的情况下,青少年,特别是生活于社会底层的青少年紧张情绪会十分明显,他们在不良社会文化的影响下容易通过其他手段达到自己的目标,因此,犯罪行为出现了。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4 页,共 7 页 -4、苏泽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