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深港初设总体设计原则

上传人:缘*** 文档编号:333295276 上传时间:2022-09-01 格式:PDF 页数:77 大小:14.6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深港初设总体设计原则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广深港初设总体设计原则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广深港初设总体设计原则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广深港初设总体设计原则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广深港初设总体设计原则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深港初设总体设计原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深港初设总体设计原则(7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 建 铁 路广深港客运专线广州至深圳段初步设计总体设计原则铁 道 第 四 勘 察 设 计 院二OO五年七月新建铁路广深港客运专线广州至深圳段初 步 设 计总体设计原则批准:魏莫审查:院总工办专业工程师审核:各处专业总工程师编写:项目总体组铁 道 第 四 勘 察 设 计 院2005年 7 月 武 汉目 录一、项目名称二、任务依据三、设计范围四、设计年度和路网构成五、客运量及旅客列车对数六、远景年输送能力建议七、主要技术标准八、线路走向、车站分布九、运输组织十、主要线路方案十一、线路十二、轨道十三、路 基十四、桥梁十五、隧道十六、站场十七、电气化十八、通信设备十九、信号设备二十、信息系统二十一、

2、综合调度二十二、防灾安全监控系统二十三、动车组运用、维修设备二十四、给水、排水二十五、综合维修二十六、电力二十七、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二十八、房屋建筑二十九、总工期及分期分段建设原则三十、概算编制原则三H 一、文件编制三十二、需要注意的问题新建铁路广深港客运专线广州至深圳段初步设计总体设计原则一、项目名称新建铁路广深港客运专线广州至深圳段二、任务依据根据铁道部铁计2005 1 号 文 2005年铁路勘察设计工作计划安排.三、设计范围(一)设计范围广州至深圳段客运专线,包括深圳枢纽配套工程.(二)主要工程内容(1)贯通正线新广州站(新广州站中心DK2248+558=DK0+000)至新深圳站(含,

3、DK106+600),线路全长104.604 km。本次实际设计起点为DK1+600;珠江暂以隧道方案贯通。新深圳动车运用所(2)比较线珠江桥梁方案D I K27+000DK52+300,比较长度25.239km,珠江大取直桥、隧结合方案DllK27+000DnK52+300,比较长度24.496km,四、设计年度和路网构成(-)设计年度初期2015年,近期2020年,远期2030年()路网构成近期:京广客运专线、广珠铁路、广深四线、广深城际、广珠城际、广茂复线、东部沿海铁路厦门至深圳段建成;顺德一东莞一惠州城际线、广州一肇庆城际线建成远期:贵广线建成。五、客运量及旅客列车对数客运量及旅客列车

4、对数(-)客运量单位:万人广深港客运专线客流密度表新广外-虎门虎门-新深圳近期远期近期远期小计3700438636204384(-)旅客列车对数广深港客运专线客车对数表(单位:对/日)方向客车对数近期远期一、始发车110139二、通过车2938(一)广九方向710(二)广汕方向2228三、合计139177六、远景年输送能力建议建 议 广 深 港 客 运 专 线 远 景 单 向 年 旅 客 输 送 能 力 为8000万 人。七、主要技术标准(一)客运专线正线主要技术标准1.铁 路 等 级:客 运 专 线;2.正 线 数 目:双 线;3.设 计 速 度:3 0 Okm/h,基 础 设 施3 5 0

5、 km/h;4.线 间 距:5.0m:5.最 小 曲 线 半 径:7000m,个 别2200 m;6.最 大 坡 度:一 般12%。,困 难20%。(其 中 珠 江 大 取 直 桥、隧 结 合 方 案30%。);7.到 发 线 有 效 长 度:700m;8.牵 引 种 类:电力;9.列 车 类 型:动车组10.列车运行方式:自动控制;11.行车指挥方式:综合调度集中。(二)动车组走行线主要技术标准动车组走行线的平面标准,可根据走行线的长度、所经地区的地形地质条件等,按小于、等 于120km/h的速度标准设计;其纵断面标准可根据动车组(空车)的牵引特性确定;其他专业的设计标准可按现行铁路有关设计

6、规范执行,并满足一次铺设无缝线路的有关技术要求。八、线路走向、车站分布广深港客运专线广深段位于广东省中南部,该线北起广州铁路枢纽的新广州站,向南经番禺区的沙湾、黄阁等镇,下 穿(隧道)狮子洋后进入东莞市,经过东莞市沙田、虎门、长安等镇,进入深圳市的公明、光明、石岩、龙华等镇,并在龙华设深圳第二客站(新深圳站、本线设计终点),线路长度104.604km。线路预留继续向南延伸至香港的条件。全线设有新广州、东涌、虎门、公明、新深圳5 个车站。九、运输组织1、运输组织模式全线采用京广、沿海通道厦深线下线不同速度等级动车组与本线城际列车共线运输的模式。2、电化范围本线运行列车途经线路均按电化设计,包括:

7、正线、联络线、安全线、车站股道、出入段线。3、行政区及调度区划分调度指挥按由武广客运专线调度中心承担。4、综合维修天窗方式与武广一致,综合维修“天窗”采用 矩形垂直 开设方式,天窗时间采用4h。十、主要线路方案1、贯通方案:隧道穿越珠江狮子洋水道方案。2、比较方案(珠江桥梁方案):(1)本线的主要比较方案为珠江特大桥方案(站前专业)(2)广东建华职业学校同精度比较方案(同一平面,做桥、隧方案比较)。(3)虎门站位不同平面线位及不同纵向标高方案(相关专业配合)。(4)珠江大取直桥隧结合方案(可研深度)十一、线路(一)方案比较1、对初步设计中间审查意见提出的优化方案进行比较说明。2、对采用大于12

8、%。纵坡分地段进行比较说明。(二)平面设计1、区间最小曲线半径7000m,最大曲线半径不宜大于12000m,个别不应大于14000m。2、区间正线(珠江特大桥方案)按线间距不变的并行双线设计,曲线地段应以左线为基准,右线尽量设计为左线的同心圆。珠江狮子洋水底隧道部分右线按隧道专业提供的线间距适当拉开。3、区间及站内正线线间距应为5 0 m,曲线地段不加宽。4、缓和曲线直线与圆曲线间采用缓和曲线连接,缓和曲线采用三次抛物线型。缓和曲线长度根据曲线半径和地形条件按下表合理选用:一般采用推荐长度,困难条件下采用最小长度,特殊困难条件下不小于个别最小长度。客运专线高速缓和曲线长度表曲线半径(m)缓和曲

9、线长度(m)推荐长度最小长度个别最小长度140002802502201200033027025011000370300280100004303503309000490400360800057047041070006705404606、夹直线和圆曲线最小长度客运专线正线两相邻曲线间夹直线和两缓和曲线间圆曲线的最小长度一般为2 8 0 m,困难条件下不小于210m。(三)纵断面设计1、区间正线的最大坡度不宜大于12%。,困难条件下,经牵引计算检算,可采用不大于20%。的坡度。坡度设计不考虑平面曲线阻力和隧道阻力折减。2、站坪宜设在平坡道上,车站范围内正线及到发线纵断面应位于一个坡段上,其影响有效长

10、范围内的坡度不大于1.0%。,越行站不大于6%。位于咽喉区以外的个别道岔或区间渡线地段,其坡度设计与正线地段相同。3、最小坡段长度客运专线区间正线一般设计为长坡段,设计最小坡段长度为9 0 0 m,困难条件下不应小于600 m,且不连续使用。两竖曲线间夹坡段长度不小于280m。4、相邻坡段间连接(1)客运专线正线相邻坡段间坡度差可不受限制。要注意线路纵坡设计的平顺性,尤其是桥上在工程量增加不大的情况下,减少纵断面的波浪型起伏。(2)客运专线正线相邻坡段坡度差大于或等于1%。时,均采用圆曲线型竖曲线连接,竖曲线半径一般采用25000m,个别采用30000m。(3)竖曲线与竖曲线、缓和曲线、道岔、

11、钢轨伸缩调节器均不重叠设置。5、线路纵断面设计高程考虑轨道结构的变化,应 以轨面标高为基准,同时标注轨道结构高度、路肩设计高程,轨面、路基高程均应精确至m m 位。6、隧道内的坡道可设置为单面坡道或人字坡道,地下水发育的长隧道宜采用人字坡,其坡度不应小于3%。,路堑地段线路纵坡不宜小于2%。十 二、轨道1轨道类型(1)正线轨道按一次铺设跨区间无缝线路设计。(2)正线轨道以铺设无磴轨道为主,且有磴轨道与无磴轨道集中铺设。(3)焊接用钢轨采用60kg/m无螺栓孔新钢轨,其质量应符合 时速350公里客运专线 60kg/m钢轨暂行技术条件。(4)胶接绝缘轨的钢轨与区间线路钢轨同钢种、同类型;胶接绝缘接

12、头符合350km/h客运专线胶接绝缘接头有关技术条件的规定。2 道床道床结构主要有有磴和无磴两种型式,根据世界各国多年来对无磴轨道的使用情况,分析两种轨道结构优缺点,认为高速铁路铺设无磴轨道是轨道结构的发展趋势。3有微轨道结构应符合下列规定:(1)轨枕除桥上需要减小线路纵向阻力或铺设伸缩调节器两端各100m范围铺设小阻力扣件地段采用2.6min型有挡肩枕外,其余地段均采用2.6m长 III型无挡肩枕,每公里铺设1667根;道岔地区应铺设混凝土岔枕,有硝桥上采用弹性轨枕。在车站两端信号机处及站内道岔间设胶接绝缘轨,并根据补偿电容节距和电气绝缘节地点设补偿电容专用轨枕和电气绝缘节专用轨枕。(2)扣

13、件铺设III型无挡肩混凝土枕地段采用配套弹条III型扣件;铺设III型有挡肩混凝土枕地段采用弹条II型扣件或小阻力扣件。(3)道床单线道床顶面宽度为3.6m,双线分别按单线设计。铺设单层道床,厚度为35cm,道床边坡1:L 7 5,磴肩堆高15cm。双线道床顶面宽度应分别按单线设计。(4)轨道结构高度单 线(内轨轨顶至路肩):0.176+0.01 +0.23+0.35+0.146=0.912m;双线(内轨轨顶至路肩):0.1 7 6+0.0 1 +0.2 3+0.3 5+0.2 0 6=0.9 7 2 m4无楂轨道结构(1)结构型式为双块式无硝轨道。(2)扣件:采用弹条n型分开式扣件。(3)轨

14、道结构高度路基地段:9 3 0 m m,桥梁地段:8 3 0 m m,隧道地段:6 3 0 m m。5无硝轨道与有硝轨道的衔接设置过渡段。轨道过渡段与路基过渡段宜在同一部位 o轨道过渡段长度不宜小于2 0 m。6跨区间无缝线路(1)长轨条布置时单元轨节长度根据线路条件和施工情况等综合考虑,区间内单元轨节长度宜为1 0 0 0 2 0 0 0 m,困难条件下不能小于2 0 0 m。(2)根据无缝线路纵向力检算结果,在需要减少线路纵向阻力的地方,或根据伸缩调节器结构要求,在伸缩调节器跟端以外伸缩区范围内,均采用小阻力扣件,其它地段采用与i n型无挡肩钢筋混凝土轨枕相配套的弹条i n型扣件,轨下胶垫

15、采用6 0-1 0/7型,厚度1 0 m m,静刚度为 5 5-7 5 k N/m m。7 轨道工程还应考虑满足开通速度即达到设计速度,所要求的无缝线路捣固、动力稳定、轨道整正、钢轨打磨等工程费用。8 无缝道岔(1)为便于施工和养护维修,道岔区无缝线路的设计锁定轨温与区间无缝线路的设计锁定轨温基本一致,因此跨区间无缝线路的道岔必须满足跨区间无缝线路的允许温升和允许温降的要求。在辙跟处用限位器控制尖轨与基本轨的相对位移,在心轨与翼轨间用间隔铁螺栓使其连接固定。当轨温变化较大时一,限位器和间隔铁处的连接螺栓均承受较大的剪弯应力。为保证跨区间无缝线路的安全,道岔的各连接件,尤其是限位器和间隔铁处的连

16、接螺栓必须牢固、耐久。(2)道岔及钢轨伸缩调节器采用与正线相同的钢轨类型,即6 0 k g/m钢轨。9轨道附属设备(1)正线平面曲线及竖曲线线路应设置线路基桩。(2)轨道附属设备及常备材料符合规范规定。十三、路 基(一)执行的规范规程路基设计原则遵照部有关200km/h以上铁路有关设计暂行规定,未作专门要求和说明时,执行以下规范、规程要求:京沪高速铁路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2004157号文)铁路路基设计规范(TB10001-2005)铁路特殊路基设计规范(TB100352002)铁路路基支挡结构设计规范(TB100252001)铁路路基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TB10U899)铁路工程环境保护设计规范(TB10501-98)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J111-2001)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京沪高速铁路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技术条件(报批稿)无硝轨道客运专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草稿)关于执行或采用铁路工程建设标准有关事宜的通知(铁建设2004 140号文)提高铁路路基工程设计、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