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游戏教案过桥游戏

上传人:学*** 文档编号:333180073 上传时间:2022-09-01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0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班游戏教案过桥游戏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大班游戏教案过桥游戏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班游戏教案过桥游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班游戏教案过桥游戏(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班游戏教案过桥游戏活动目的1 利用长凳游戏进展幼儿的平稳、钻爬、攀登能力,让幼儿尝试和探究从高处往下跳的技能,提高灵敏性、和谐性。2 培养幼儿勇敢、果断、互相关心、临危不惧的良好品质和自我选择、主动参与锤炼并在活动中积极动脑的意识与能力。活动预备木制长凳 8 条、海棉垫 2 块、塑料弧形积木 8 个、录音机、磁带。活动过程1 幼儿进场,四散站立;在音乐伴奏下师生一起做热身操。2 教师把活动器材-长凳介绍给幼儿:“长凳是用来坐的,可今天我们要用长凳做各种有味的活动。激发幼儿活动的爱好。3 鼓舞幼儿自由探究长凳的各种玩法,并及时请幼儿示范自己的玩法。4 带领幼儿进行各种钻爬游戏。爬过”地道“-长

2、凳横向间隔 2 米左右摆成一排,从长凳下爬过。钻过双层”地道“-将长凳两个两个叠起来,从凳子间隙中爬过。爬过”暗道“-将长凳并拢,从长凳下爬过后站到凳子上。开”火车“-将长凳横向间隔 0.5 米左右摆成一排,请幼儿肩搭肩从长凳上迂回走过。5 过”桥“游戏让幼儿自我选择从纵向放置的一个长凳、两个并排的长凳、两个并排但左右分开的长凳上用各种方法走过”桥“。然后从一旁的塑料弧形积木拼成的”弯曲桥“上走回来。6 将两个长凳叠在一起,让幼儿走过桥,从桥上跳下。然后从塑料弧形积木拼成的”弯曲桥“上走回来。7 教师将幼儿集中起来,示范从桥上往下跳的正确姿势,讲解方法和要领:屈膝摆臂向上跳,前脚掌着地,屈膝缓

3、冲,躯体下蹲。然后幼儿连续练习。8 将三个长凳叠起来并铺好海棉垫,让幼儿自己爬上凳子走过”桥“并从”桥“上跳到垫子上。然后从一旁的塑料弧形积木拼成的”起伏桥“上走回来。9 视幼儿情形逐步增加”桥“的高度,鼓舞幼儿尝试从桥上走过并跳下。注意事项保持场地中有不同高度的“桥”,让幼儿自己选择。教师加强爱护,专门要注意过最高的“桥”幼儿的安全。(可让配班教师协助爱护。)引导幼儿关心爬不上凳子的同伴。对能力专门强的幼儿,教师可在其过“桥”时把手伸在桥当中设置障碍,让他跨过。10 对幼儿的表现作积极的评判,夸奖幼儿的勇敢精神和互相关心的良好品质。11 幼儿四散站立,在音乐伴奏下跟老师做放松操。12 幼儿离

4、场。设计思路与自我评判:这是我设计的幼儿体育凳椅系列活动 之一。整个活动我自己认为是成功的,活动目的较好地完成了。通过活动,幼儿从高处往下跳的能力和平稳能力都获得了有效的进展,勇敢、果断的个性品质也获得了专门好的培养。经活动实录分析,我在活动中对幼儿的要求方面、对幼儿积极鼓舞方面以及安全教育方面都做得较好。对幼儿的要求方面,我没有“一刀切”,而是通过放置不同高度的长凳让幼儿自由选择的方式,达到区别对待的目的。在鼓舞幼儿方面,我以自己的情绪、表情、语言和眼神作为与幼儿交流的“语言”(称身势语言):在教态方面,情绪上,我是积极而兴奋的,让小孩受到感染而激发了爱好;表情上,我是轻松自然的,给小孩创设

5、了一个较为轻松的心理环境;在语言方面,我没有说“别可怕”、“不要紧张”、“没有危险的”之类的话,因为说这些话,等因此在强调危险,说得越多,幼儿就越是紧张,动作就放不开,反而容易出危险。眼神上,当有的小孩站在长凳上,犹疑不决时,我用坚决的目光看着他的眼睛,通过这扇“心灵的窗户”给他注入力量。整个过程,我用自己的表现来感染小孩、鼓舞小孩。在安全教育方面,小孩把握了正确的屈膝缓冲着地的方法,我运用的爱护方法也是正确而科学的,时机把握也较好。活动终止时,又及时教育幼儿:平常单独一人或大人不在时,不能盲目练习。活动到最后,长凳的高度增加到5 个,约有 130cm。有的老师提出异议,是否太高了,出了危险如

6、何办?实际上,那个高度并不是我个人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在活动中依照幼儿的表现和实际情形决定的。只要小孩是较轻松的跳下,情绪上保持愉快,那个高度确实是适合的。而且,只要爱护得当,就可不能有危险。从幼儿进展的角度来讲,通过活动进展了从高处往下跳的能力,当遇到真正的危险时,他就能应对自如了。从活动组织形式来看,有自由探究活动、分散活动和集体活动,这三种组织形式既符合活动内容的需要,又符合幼儿进展的实际,从而合理、科学地调剂了运动密度和运动强度,提高了体育锤炼的实效性。从活动设计中能够看出,教师对活动过程是通过周密考虑的,如幼儿“自由探究长凳的各种玩法”这一环节是后面“钻爬游戏”的铺垫,“走桥”则是“

7、钻爬游戏”的延伸。此外,由于幼儿的体能、动作进展水平、性格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教师没有采纳简单划一的活动形式或提出同一要求,而是有意识地在场地上设置高低不同的“独木桥”。对能力专门强的幼儿,教师还在其过“桥”时把手伸在“桥”当中设置新障碍,增加活动难度;对能力较弱的幼儿,教师则及时给以鼓舞,并采取积极的爱护措施,让他们力所能及地参与活动,从而让每个幼儿通过锤炼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从实践成效看,本次活动的全过程,幼儿都处于宽松、自由的氛围中,教师的教态十分亲切,语言幽默、生动,富有启发性,而且教师自始至终不忘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如教师一边带领幼儿参与活动场地的布置,一边与幼儿自由交谈,这既是

8、一种积极的休息方式,又使幼儿感到轻松、自然,其乐融融。当幼儿说凳子并排放置就象要“看戏”时,教师机智地说:“那就看我的表演吧。”从而自然地过渡到示范动作的环节。由于体育活动具有专门强的不可预料性,因此,教师常常依照实际情形及时作出调整,如有一个男孩较为胆小、内向,他不敢从 4 张叠放的凳子上跳下来,教师就以轻松的语气鼓舞他试一试,并适时、适当地助了他“一臂之力”。当这位幼儿初获成功体验时,教师又请他连续跳了 3 次,从而逐步排除了他对高度的惧怕感,为培养他的勇敢精神迈出了可喜的一步。最后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活动的执教者是位男教师,因此,在培养幼儿勇敢、果断、抗挫折、主动参与锤炼的意识和能力方面,具有自身的优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