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市第四十六中学2022年高一化学期末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33165419 上传时间:2022-09-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50.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太原市第四十六中学2022年高一化学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山西省太原市第四十六中学2022年高一化学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西省太原市第四十六中学2022年高一化学期末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太原市第四十六中学2022年高一化学期末试卷含解析(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西省太原市第四十六中学2022年高一化学期末试卷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1.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 )A. 元素化合价的升降 B. 电子的转移C. 有氧元素参加的反应 D. 原子的重新组合参考答案:B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为电子的转移,其特征表现为化合价的升降,且反应中不一定有氧元素参加,分子中原子重新组合不一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选B。2.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B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C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D反应物总能量和

2、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决定了反应是放出能量还是吸收能量参考答案:C考点: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A、根据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B、根据化学反应中实质是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C、根据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与反应的条件无关;D、根据反应物总能量和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决定了反应是放出能量还是吸收能量解答:解:A、因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故A正确;B、因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故B正确;C、因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与反应的条件无关,如铝热反应需要加热才能发生,却为放热反应,故C

3、错误;D、因反应物总能量和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决定了反应是放出能量还是吸收能量,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需要强调的是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与反应的条件无关3. 下列四个选项中,可由甲推导出结论乙的是 甲乙A某过程发生能量变化该过程发生化学反应B两种元素同一主族两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CA原子失去的电子比B原子的多A单质的还原性比B单质的强D某物质是离子化合物该物质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参考答案:B略4. 聚合硫酸铁Fex(OH)y(SO4)z(铁元素化合价为+3)是一种高效的混凝剂,常用于净水,它的组成可以通过以下实验测定:称取一定质量的聚合硫酸

4、铁配成100.00 mL的溶液。准确量取25.00 mL溶液,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至沉淀完全,过滤、洗涤、干燥至恒重,得到白色固体6.99g。准确量取25.00mL溶液,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至沉淀完全,过滤、洗涤、干燥、灼烧至恒重,得到红棕色固体1.92g。该聚合硫酸铁组成中xyz的值为A. 685 B. 425 C. 112 D. 635参考答案:B【详解】由题意可知:25.00 mL溶液中硫酸根离子物质的量n(SO42-)=0.03mol;25.00mL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至沉淀完全,充分反应后得到氢氧化铁沉淀,再将沉淀过滤、洗涤、灼烧得到氧化铁、称重,得固体1.92g,

5、说明氧化铁质量是1.92g,则铁离子物质的量n(Fe3+)=0.024mol;由此可得x/z=0.024/0.03=4/5,再根据电荷守恒可得3x=y+2z,共同确定xyz的值为425,答案B正确;正确答案:B。5. 两种气态烃组成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后得到CO2和H2O的物质的量随着混合烃物质的量的变化如图所示,则下列对混合烃的判断正确的是()可能有C2H2一定有CH4一定有C3H8一定没有C4H6可能有C2H6ABCD参考答案:B考点:有关混合物反应的计算分析:由图可知两种气态烃的平均组成为C1.6H4,根据碳原子平均数可知,混合气体一定含有CH4,由氢原子平均数可知,另一气态烃中氢原子数

6、目为4,碳原子数目大于1.6,一般不超过4,据此判断解答:解:由图可知两种气态烃的平均组成为C1.6H4,根据碳原子平均数可知,混合气体一定含有CH4,由氢原子平均数可知,另一气态烃中氢原子数目为4,碳原子数目大于1.6,一般不超过4,故一定没有C2H2、C3H8、C2H6,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烃混合物分子式确定,难度较大,注意利用平均分子组成判断烃的组成,常用方法有:1、平均碳法 2、平均氢法 3、平均碳氢分子式法 4、平均式量法6. 下列关于胶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胶体外观不均匀B. 胶体不能透过滤纸C. 豆浆是属于胶体D. 胶体的本质特征是胶体粒子的大小是大于100nm参考答案:C略

7、7.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单质中一定含有共价键B离子化合物中一定不含有共价键C非金属元素的气态氢化物中一定含有共价键D一种化合物中只能含有一种化学键参考答案:C略8. 相等物质的量的CO和CO2的下列比较中正确的是()所含的分子数目之比为1:1所含的O原子数目之比为1:2所含的原子总数目之比为2:3所含的C原子数目之比为1:1ABCD参考答案:D【考点】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专题】计算题【分析】根据N=nNA判断;物质的量相同,含有分子数数目相同,二者含有的氧原子数目之比等于分子中含有的氧原子数目之比;物质的量相同,含有分子数数目相同,二者含有的原子总数之比等于分子中含有

8、的原子数目之比;物质的量相同,含有分子数数目相同,二者含有的碳原子数目之比等于分子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目之比【解答】解:相等物质的量的CO和CO2,根据N=nNA可知,二者所含的分子数目之比为1:1,故正确;物质的量相同,二者含有分子数数目相同,CO和CO2分子中O原子数目分别为1、2,故二者所含的O原子数目之比为1:2,故正确;物质的量相同,二者含有分子数数目相同,CO和CO2分子原子总数分别为2、3,故二者所含的原子总数之比为2:3,故正确;物质的量相同,二者含有分子数数目相同,CO和CO2分子中C原子数目分别为1、1,故二者所含的C原子数目之比为1:1,故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

9、对化学用语的理解、微粒数目的计算等,比较基础,注意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9. 下列表示化学反应速率的单位正确的是A. molh-1 B. mol/Ls C. molL-1min-1 D. molL-1参考答案:C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化学反应速率,表达式:,因此常用单位是mol/(Ls)或mol/(Lmin)或molL1min1或molL1s1,答案选C。10. 13C-NMR (核磁共振)可用于含碳化合物的结构分析14N-NMR可用于测定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空间结构,下面有关13C、15N叙述正确的是( )A. 13C与15N具有相同的中子数 B. 13C

10、与C60是同一种物质C. 15N与14N互为同位素 D. 15N的核外电子数与中子数相同参考答案:CA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则13C与15N具有的中子数分别为13-6=7、15-7=8,中子数不同,A错误;B13C为原子,C60为单质,二者不是同位素,B错误;C15N与14N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两原子互为同位素,C正确;D15N的核外电子数为7,中子数=15-7=8,电子数与中子数不同,D错误;答案选C。点睛:本题考查原子中的数量关系,明确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的关系,质子数与电子数的关系等即可解答,注意同位素的含义和核素的表示方法。11. 科学研究发现七氧化二氯(Cl2O7)是一种酸

11、性氧化物,它跟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后,溶液中存在的阴离子是A. ClO4 B. ClO3 C. ClO2 D. ClO参考答案:A12. 下表中,对陈述、的正确性及两者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的判断都正确的是( )选项陈述陈述判断ASO2有漂白性SO2可使溴水褪色对,对,有B浓硫酸有吸水性浓硫酸可用于干燥H2和NH3对,对,有CSiO2是酸性氧化物HF可以用来刻蚀玻璃对,对,无DAl(OH)3胶体有吸附性明矾可用作自来水的杀菌消毒对,对,有参考答案:CSO2有漂白性是特性,SO2可使溴水褪色是体现SO2还原性,没有因果关系,A错误;浓硫酸有吸水性,可以干燥气体,但是不能干燥碱性气体氨气,错,B错

12、误;SiO2是酸性氧化物可以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HF可以用来刻蚀玻璃是HF特性,二者之间没有因果关系,C正确;Al(OH)3胶体有吸附性,可做净水剂,但是不能杀菌消毒,有因果关系,但错,D错误;正确选项C。点睛:明矾可用作自来水的净水剂,产生的Al(OH)3胶体有吸附性;高铁酸钠既能杀菌消毒,反应产生的Fe(OH)3胶体具有吸附作用,能够做净水剂。13. 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AHCl B N2 C蔗糖 DFe参考答案:A略14. 某有机物蒸气,完全燃烧时需三倍于其体积的氧气,产生二倍于其体积的二氧化碳,该有机物可能()AC2H4 BC2H5OHCCH3CHO DCH3COOH参考答案:

13、AB解:令烃CxHy,烃含氧衍生物CxHyOz,由分析可知,有机物满足分子中含有2个C原子,(x+)或(x+)的值等于3A、C2H4分子含有2个碳原子,其(x+)=2+1=3,故A正确;B、C2H5OH分子含有2个碳原子,(x+)=2+1.50.5=3,故B正确;C、CH3CHO分子含有2个碳原子,(x+)=2+10.5=2.5,故C错误;D、CH3COOH分子含有2个碳原子,(x+)=2+11=2,故D错误故选:AB15.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胶体与溶液的本质区别是丁达尔效应B氯化铁溶液可应急止血,利用的是胶体的聚沉C用一束平行光线入射淀粉溶液里,从侧面可以观察到一条光亮的通路D将稀

14、硫酸逐滴加入氢氧化铁胶体中,开始时产生沉淀,继续滴加时沉淀又溶解参考答案:A【考点】胶体的重要性质【分析】A、溶液和胶体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B、血液是胶体;C、淀粉溶液是胶体,有丁达尔效应;D、电解质溶液能使胶体产生聚沉【解答】解:A、溶液和胶体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而不是丁达尔效应,故A错误;B、血液是胶体,而氯化铁溶液是电解质溶液,能使血液胶体发生聚沉,从而可以应急止血,故B正确;C、淀粉溶液是胶体,有丁达尔效应,故用光照射淀粉溶液,可以观察到光亮的通路,故C正确;D、电解质溶液能使胶体产生聚沉,故将硫酸滴入氢氧化铁胶体中,会生成氢氧化铁沉淀,继续滴加氢氧化铁沉淀会溶于硫酸,即沉淀消失,故D正确故选A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16. (10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