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黄甲铺乡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33157446 上传时间:2022-09-0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13.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黄甲铺乡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22年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黄甲铺乡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2年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黄甲铺乡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黄甲铺乡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黄甲铺乡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遗落在乡村的果子刘国芳我们已经去过好几次黄源了,这个村有许多老房子。这天,我们又去了,才进村,就有一伙孩子跟在我们后面,这些孩子大的十几岁,小的五六岁。见了我们,大一些的孩子会说:“又来看老房子呀?”我们笑笑说:“来看老房子。”然后我们在那些房子间穿行,孩子仍跟在我们后面,还说:“都是些烂房子,又没有人住,有什么可看的。”孩子说对了,房子确实很烂,也没人住。莫说这些烂房子,就是刚盖好的新房,因为主人出去打工了,那些房子也是门上一把锁,关了。我们当中有个人,第

2、一次来,见了那么多孩子,就问:“这个村怎么这么多小孩,大人倒见不到一个。”一个孩子接嘴说:“我奶奶在家,她到地里去了。”我说:“大人都到外面打工去了,村里除了老人就是孩子。”我说着时,看到一个老人,站在一棵树下。是一棵枣子树,秋天时节,枣子熟了红了。一个孩子见了枣子树,忽地蹿过去。这个孩子,我后来知道他的名字就叫康枣,他身上的衣服脏得像刮刀布。看见这个叫康枣的孩子往枣子树下去,我以为他要摘枣子吃,但错了,康枣摘了枣子不是吃,而是当石头,往其他孩子身上扔。其他孩子也蹿到枣子树下摘枣子,摘了去扔那个叫康枣的孩子。然后便互相扔来扔去,跑走了。我们在孩子跑走后走近了老人,我说:“这些孩子怎么把枣子当石

3、头扔呀,多浪费。”老人说:“这家人打工去了,几年都没回来,每年枣子都烂了落了。”我说:“你们也可以摘了吃呀。”老人说:“村里人走得差不多了,到处都是枣子,哪吃得完。”老人这么一说,我们才发现,村里真的到处都是枣子树。那些枣子都熟了红了,一些熟透了,掉得满地都是。而且,不但是枣子熟了没人摘,柿子熟了,也没人去摘。因为过了几天我们又去了黄源,在村口就发现好几棵柿子树,那些柿子熟透了,掉了一地,也没人摘。这时一个老人和一个孩子走来了,我便问老人说:“我们可以摘树上的柿子吃吗?”老人说:“可以。”那孩子也说话了,他说:“想摘多少摘多少。”我看着孩子,问道:“你叫什么呀?”孩子说:“我叫李子。”孩子说着

4、时,我们摘了柿子,给他吃,但这个叫李子的孩子不要,他说:“不要,我家有。”我们只好自己吃,熟透了,好甜。我于是问老人说:“这么好吃的柿子怎么不摘了卖?”老人说:“划不来,摘一天柿子也卖不了几个钱,而打一天工,可以赚好几百。”我说:“那不浪费了?”老人说:“浪费也没办法。”在黄源,许多橘子熟了,也没人摘,那些橘子最后黑了,同样落在地上,让人可惜。过来些时候,我们又去了。这天,看到的是很多柚子树下落了一地的柚子。康枣和李子还有其他孩子同样跟在我们身后,在柚子树下,他们把柚子当球踢来踢去。踢了一会儿,他们就打闹起来,那李子打了康枣一下,然后爬到柚子树上去。在树上,李子跟康枣说:“有本事上来呀。”康枣

5、也往树上爬,但康枣穿着大人衣服,很笨拙,他倒是爬了上去,但树枝被他弄得摇来摇去,跌下来不少柚子。忽地,康枣也失足跌了下来。跌痛了,康枣趴在地上呜呜地哭起来。那个李子看康枣跌下树去,便往树下爬,可能手忙脚乱,他也一屁股跌在地上,痛得哇哇大叫。我看着他们,忽然想到,这些孩子,其实也是遗落在乡村的果子。15. 下列对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以“我们”去黄源看老房子为契机,着重描述乡村的房屋和果树,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一幅冷清、衰败、荒芜的乡村图景,读后令人倍觉心酸。B. 小说的对话简洁传神,通过“我”与老人、孩子的对话,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揭示了社会时代背景,巧妙地将乡

6、村故事与当前时代联系起来。C. 小说将笔墨集中于一个叫康枣的孩子身上,通过刻画康枣肮脏而滑稽的穿着和言行来折射了留守孩子的群体形象,这种点面结合的写法别具匠心。D. 小说以康枣和李子相继从树上跌落,痛得大哭结尾,寄寓了作者对这些无人照顾的留守孩子的同情,表达了对乡村以及孩子前途命运的担忧。16. “我”在小说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17. 小说以“遗落在乡村的果子”为标题,有什么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参考答案:15. A 16. “我”贯穿小说始终,推动情节发展,将小说串联成一个有机整体。“我”是故事的亲历者和叙述者,借助第一人称“我”之口叙述,能增强小说的真实性和感染力。通过抒写“我”的

7、感受,表达“我”的思考,有助于揭示小说的主题。 17. 明指乡村里成熟后无人采摘,烂了落了的果子。暗喻乡村里像果子一样不被重视、缺乏关爱的留守孩子。以此为题,表达了对在市场经济和打工潮的冲击下农村日益衰落的社会现实的忧虑。15.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A项,“着重描述乡村的房屋和果树”不准确,更重要的是写人;“衰败、荒芜”也言过其实。16.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作用。人物的作用分析,“我”贯穿小说始终,推动情节发展。“我”是故事的亲历者和叙述者,借助第一人称“我”之口叙述,能增强小说的真实性和感染力。通过抒写“我”的感受,有助于揭示小说的主题。点睛:对于人物形

8、象作用题,考生可以从如下几个角度分析作答。1从对人物形象上:烘托突出主人公性格(性格上对比差异)。2从对主题上:深化主题(次要人物性格与主题间联系)。3从对情节上: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站在次要人物角度推动故事发展)。4烘托气氛的作用。考生可以从这几个角度思考作答。17.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小说标题的寓意。“遗落在乡村的果子”,分析其本意及比喻意。明指乡村里成熟后无人采摘,烂了落了的果子。暗喻乡村里像果子一样不被重视、缺乏关爱的留守孩子。最后点明象征意。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儒学现代化社会价值的思考 儒学现代化的学术讨论一般认为始于八十年代中期。其实早在1921年,梁漱溟撰写的东西

9、文化及其哲学就提出了力求儒学在当代重建的观点,明确提出了儒学现代化的问题。张君劢的中国现代化与儒家思想复兴一文,更是明确提出中国现代化没有儒家思想的复兴是不可能的,如儒家的道德价值、性善及修身方法可以看作是永恒的真理。可知,儒学现代化的问题早已引起了许多知名学者的关注。 但是,在中国儒学现代化的问题依然有许多不明之处。对于儒学现代化的问题,笔者研究发现:第一,儒学本身就包含相当多的现代元素,如和谐论述、道德论述,犹如张君劢所言,这些儒学思想是永恒的、普世的真理;第二、儒学所体现出的道德责任的自觉关怀,本身正是现代化需要的,而当代真缺乏的思想自觉;第三,儒学中某些经过重新诠释符合现代化需要的思想

10、内容。由此可知,儒学现代化本身就是一种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儒学早已是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文化中的最基本的精神支柱,是中国人安身立命的思想基础。所以,儒学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任何文化都不能替代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与精髓。也就是说,儒学本身所具有的社会价值不仅过去存在,在现代社会依然存在。 早有学者指出:中国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所出现的一些社会弊端与中国当代社会冷落儒家思想有相当的关系。当然,文化大革命对儒家文化更是毁灭性的打击,致使中国文化在国际舞台上黯然失色,导致了中国优良传统文化的断层。因此,今天重提儒学现代化的问题更是当代社会民族振兴、民族精神传承的迫切需要,否则,也就没有

11、真正的中国现代化。这就是儒学现代化的真正的社会价值之所在。 那么,儒学现代化的路径到底该如何去探求呢?笔者认为,首先要找出儒学中的现代元素以及普世思想加以系统梳理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如和谐社会理论,笔者认为儒学和合文化是其理论的主要养分。其次,对于儒学中的伦理思想、政治思想、哲学思想、教育思想等内容,可择其精华,重加诠释,亦完全可以运用于现代社会。毫无疑问,儒学中所蕴含的民族凝聚力内容不仅十分丰富,而且它构成了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最基本的要素。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这样说:离开了儒学谈中华民族凝聚力问题就等于营造空中楼阁,绝无可能。我们相信:儒学现代化将是中国文化现代化的主体内容;儒学现代化也同样

12、是中国人在现代社会的安身立命之所在。 (摘编自论中华民族凝聚力文化内核之儒学特征)1.下列关于儒学现代化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张君劢在其文化著作中国现代化与儒家思想复兴一文中,明确提出了儒学现代化的 问题,认为儒家思想的复兴是有助于中国现代化的。 B.尽管儒学现代化的问题在20世纪20年代初就已引起许多知名学者的关注,但大家都认 为儒学现代化的学术讨论从八十年代中期才开始。 C.基于儒学本身所具有的社会价值,儒学现代化的首要任务是要找出儒学中的现代元素以 及普世思想加以系统梳理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D.儒学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任何文化都不能替代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主

13、流与 精髓,是中国人在现代社会安身立命的思想基础。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因为中国当代社会曾冷落了儒家思想,我们的市场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就产生了一些令真 正的中国现代化也就很难实现的社会弊端。 B.尽管儒学早已是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文化中的最基本的精神支柱,但我们在儒学现代化 的问题上仍然存在不理解的东西。 C.重提儒学现代化的问题,不仅是为了实现儒学现代化的真正的社会价值,更是当代社会 民族振兴、民族精神传承的迫求需要。 D.离开了儒学就无法探究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问题,因为儒学中所蕴含的民族凝聚力内容构 成了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最基本的要素。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

14、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儒学思想中蕴含的真理,本身就包含相当多的现代元素,其所体现出的道德责任的自觉 关怀,经过重新诠释符合现代化需要。 B.因为儒学现代化的本身就是一种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所以儒学现代化也已经理所当 然地得成为中国文化现代化的主体内容。 C.对于儒学中的伦理思想、政治思想、哲学思想、教育思想等内容,我们要择其精华,重 加诠释,使其完全地运用于现代社会。 D.造成中国优良传统文化的断层,导致中国文化在国际舞台上黯然失色的原因之一,就是 文化大革命对儒家文化的毁灭打击。参考答案:1.C(A.张冠李戴。“明确提出儒学现代化的问题”的是梁漱溟。B.以偏概全。原文

15、为“一般认为始于八十年代中期”。D.偷换概念。根据原文,“中国人在现代社会安身立命的思想基础”应该是“儒学”)2.A(张冠李戴。“产生了一些令真正的中国现代化也就很难实现的社会弊端”的主语是“中国”)3.B(“未然”变“已然”。原文“儒学现代化将是中国文化现代化的主体内容”,选项“儒学现代化也已经理所当然地得成为中国文化现代化的主体内容”)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囊括万殊成一相王琪森海派书法在历史转型、社会变革、经济发展的综合因素下应运而生,也决定了其文化精神与“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城市精神相对应。上海由此成为全国书法家群雄逐鹿之地和名家荟萃之城,先后汇集了赵之谦、蒲华、吴昌硕、陈宝琛、高邕、沈曾植、朱祖谋、康有为、曾熙、李瑞清、赵叔孺、于右任、沈尹默、马公愚、刘海粟、潘天寿、钱瘦铁、张大千、王蘧常、来楚生、谢稚柳等一批书法大家,成为全国书法界的领军团队,由此成就了近现代中国书法艺术的高峰。海派书法的文化精神是开放融通、兼容并蓄、不拘一格。其笔墨形态是多元的,风格取向是多方的,创作理念是多维的,流派成员是多家的。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