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滁州市兴隆乡中学2022年高一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33157132 上传时间:2022-09-0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53.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滁州市兴隆乡中学2022年高一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安徽省滁州市兴隆乡中学2022年高一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安徽省滁州市兴隆乡中学2022年高一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滁州市兴隆乡中学2022年高一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徽省滁州市兴隆乡中学2022年高一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有宋以来,接地气的词、小说、戏曲的兴盛,促成了中国文化的下移,由此导致官方意识形态传播的因时而变。在承袭固有的诗文传播之外,如何使词、小说、戏曲担负起像诗文一样宣传正能量的职责,不仅要突破“诗文为贵,词曲为卑”的陈旧文体观念,更要面对的是文化下移带来的意识形态有效传播途径的探索。 戏曲与意识形态的传播虽有深刻的关联,但官府因其“不登大雅之堂”而疏于管理。随着戏曲从业人员的壮大,题材内容思想的拓边扩界,“优孟衣冠”式的宫廷娱乐逐渐转为勾栏瓦肆的演出,这导致“违规越礼”之事时

2、时有之。如墙头马上,剧中李千金与裴少俊在后花园违规越礼,颇为大胆。此类传播有违儒家教化,这一现象逐渐引起官府的警觉,于是针对戏曲的法律条文也多了起来。“诸妄撰词曲,诬人以犯上恶言者处死”等条文在元史刑法志中有明确的记载。明承元风,逐渐强化。御制大明律云:“凡乐人搬做杂剧、戏文,不许妆扮历代帝王后妃、忠臣烈士、先圣先贤神像,违者杖一百;官民之家,容令妆扮者与之同罪。其神仙道扮及义夫节妇、孝子顺孙、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 明初,朱元璋盛推琵琶记。琵琶记出现之前,蔡伯喈、赵五娘的故事已在社会上广为流传,但内容多为蔡伯喈应试及第,抛亲弃妻,被暴雷轰死。高明感于蔡伯喈行为有违教化,故在“休论插科打浑,

3、也不寻宫数调,只看子孝与妻贤”创作动机的驱使下,把原本负心题材的故事,演绎成“有贞有烈赵贞女,全忠全孝蔡伯喈”的教化剧。 朱元璋之子朱权,潜心戏曲,援引“治世之音安以乐”,为太和正音谱的戏曲文献整理鸣锣开道,并云“杂剧者,太平之胜事,非太平则无以出”。理学家丘岑继承高明戏曲遗风,言“借他时世曲,寓我圣贤言”。清初流传甚广的桃花扇与长生殿,更是接续“资治通鉴”之史家意识,使情摆脱了晚明一己自由之立场,而放到一己之情与国运相关的宏大叙事之中。 戏曲传播的一个重要特性是易知易晓。丘溶直言,经书所载三纲五常,不如诗歌吟咏性情,容易感动人心。“近世以来做成南北戏文,人人观看,皆能通晓,尤易感动人心”,使

4、人“手舞足蹈不自觉”。在感发人心这点上,丘溶不但看到了卑体戏曲与尊体诗歌的一致性,而且体悟到“性情”传播的文体差异性。 戏曲传播的另一个特性是剧场的群体接受。戏曲批评界崇尚场上之曲,鄙弃案头之书,这种批评旨趣反映了舞台性之于戏曲的重要,而对舞台性的衡量离不开台下受众的接受。丘溶著作中曾记录群体受众的面部表情:“座中观者不下数百人,往往有感动者,有奋发者,有追悔者,有恻然叹息者,有潸然流涕者。”相较于诗文的个体阅读接受,戏曲之剧场的群体接受,更显示出戏曲传播的宽度及其演员、观众互动的特殊性。(选自有宋以来戏曲传播的有效利用,有删改)5下列对官方重视戏曲传播原因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A戏曲虽

5、然地位不如诗文尊贵,但与意识形态的传播有着深刻的关联,是意识形态传播的途径之一。B戏曲从宫廷娱乐逐渐转为勾栏瓦肆的平民演出,文化下移也迫使官方重视意识形传播途径的改变。C戏曲传播易知易晓,且受众广泛,传播面大,可以成为有效而广泛地传播官方意识形态的重要载体。D戏曲不登大雅之堂,且妄撰词曲,在演出中常有违规越礼之事,未能充分发挥意识形态传播的功效。6下列表述,不属于官方重视戏曲传播举措的一项是(3分) A创作者怀着“只看子孝与妻贤”的创作动机,改编戏曲内容以宣扬教化。 B元明时期拟定了针对戏曲的法律条文,以法律形式对戏曲进行禁限和倡导。 C明朝统治者盛推能宣扬儒家伦常、实现传播教化的经典戏曲,如

6、琵琶记。 D明朝朱权认为杂剧是“太平之胜事”,支持太和正音谱的戏曲文献整理。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虽然有“诗文为贵,词曲为卑”的陈旧文体观念,但在感发人心上,卑体戏曲与尊体诗歌具有一致性。B诗文是个体的阅读接受,戏曲是剧场的群体接受,因此戏曲比诗文更能打动受众,更具有传播的广泛性。C清初流传的桃花扇与长生殿,将一己之情与国运相融合,不但具有教化功能,而且接续了史家意识。D御制大明律中的“义夫节妇、孝子顺孙、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体现了官府借戏曲传播意识形态的意愿。参考答案:5.D(D项“不登大稚之堂”与官方是否重视无关;“妄撰词曲,违规越礼”不符合官方意识形态

7、,谈不上“充分发挥”与否的问题)6.A(A项为创作者的自觉创作行为,不属于官方举措)7.B (B项因果关系牵强。从诗文和戏曲“接受”的差异性,不能推出“更能打动受众”和“广泛性”)2.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2-13题。(6分) 在未有小说这一文学形式之前,大量个人经验被岁月的风尘淹没了。而以传记形式出现的对个人的陈述,实际上只能记载一些没有血肉的个人经历。这种类似于简历的传记,使我们根本无从了解传主的丰富的日常生活以及他的复杂的心路历程。 安?莫洛亚认为,传记有许多局限性。其明显的一点就是它无法进入内心生活。它只能写人物的外在动作,而无权写人的内心动作一一写,就跌入虚假,而不写这个人物的内心动

8、作又必定难以真实这是传记面临的两难困境。在安?莫洛亚看来,传记与小说相比,在视点上也有局限。传记作者只能有一个视点,即他本人能够目击的视点。一句话,他必须写他看到的和别人也确实看到的。他不能超出目击者的身份。 传记作者只能有一个视点,即他本人能够目击的视点。一句话,他必须写他看到的和别人也确实看到的。他不能超出目击者的身份。而小说作者的视点却可以有两个。他打了一个比方:“在一场进攻中,有个士兵躲在弹坑里,这时他原可以前进,但稍稍延迟了片刻,等炮火封锁解除后才赶上战友们如果这个行为日后被他的传记作者知道了,他就会作为缺乏勇气的人进入历史但对我们这个士兵本人来说,他实际上可能满怀勇敢的希望。他并不

9、是胆小鬼,他想前进,但他的身体不允许他前进,几乎迫使他留在原地。这种情况,小说家就可能了解他可以把两个方面都表现出来。”只有小说家才能听到这个士兵的内心语言,因而,也只有小说家才能公正地写出这个士兵。 历代的传记,往往受一种统一的道德标准的要求,加之相当大一部分的撰写在官方的组织下进行的,因此这些传记所记无非是一些功名功德的上的事。当然也有一些今天看来非常个人化的传记。但这种传记毕竟凤毛记麟角。因而大量传记,并未用文字的形式向我们记载下一个活生生的人,造成个人经验的记载严重缺乏。而人类社会开始重视个人经验并渐渐有了书写个人经验的风气 ,是因为人们终于找到了一种能够呈现个人经验的形式小说 ,从此

10、小说不可抑制地发达了起来。人们发现它在书写个人经验方面 ,是无可取代的文体。小说弥补了历史学家的必然性的失误。“它可以记录潜在于历史学家的不以个人为主的编年史之下的人类经验”。而这些经验可以帮助说明历史。(节选自曹文轩小说门,有删改)12、下列关于“传记”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类似于简历的传记对于个人的陈述,实际上只能记载一些没有血肉的个人经历。B由于写作的局限性,传记对于内心生活常常陷入写与不写都难以真实的两难困境。C在安?莫洛亚看来,传记的局限性使作者只有一个视点且不能超过目击者的身份。D在统一道德标准和官方 的双重约束下,历代传记多所写的全部是一些功名功德的事。13、 作

11、者为什么说“小说弥补了历史学家的必然性的失误”?(3分)参考答案:12、D(“全都是一些功名功德的事”有误,原文有“当然也有一些今天看来非常个人化的传记”等的说法)13、小说所书写的个人经验可以帮助说明历史。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审美活动的动力机制有情感、想象、超越三种。与之相应,审美活动所产生的美有三种存在的形态:情象、意象、境界。审美活动最基本的动力是情感。从本质上来说,美是情感的对象化这里说的情感是审美主体的情感,而不是审美对象的情感。这里说的对象,有两种形态:一是原生形态。即原本有一个对象,但不是审美对象,是审美主体将其情感赋予给它,使对象成为主体情感的载体,从而成为审美对象

12、。二是自创形态。即原本无对象,因为有情,需要外化,于是就创造一个形象,让其成为情感的载体。这种情况在艺术创作中居多。以上两种情况都可以说是情感造形。情感造形的产物就是情象。情象是美的基础形态。凡审美都有情感造形存在,只是审美中的情感造形,除艺术创作外,都是不自觉的,而是直觉的。刘勰说诗人创作时“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这种情况不只是艺术创作时有,只要是进入审荚形态的人都有。情象是审美主体的创造,只是这创造主要表现在情感的赋予上,而当想象参与后,则就有很大的不同。想象的最重要的功能是创造新事物,这新事物是现实中不存在的。想象的创造,不只有情感在起作用,还有人的意识、文化修养在起作用。于

13、是,这新创造的形象就具有丰富的意蕴,这具有丰富意蕴的形象我们叫它“意象”。意象虽然通常用在艺术创作中,其实,在现实的审美活动中也有,而且只有首先在现实的审美活动中产生了意象才有可能将其表现为作品中的意象。陆游咏梅云:“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这梅就不是自然物象,也不只是情象,而是意象了,因为这中间寄寓着陆游对自身经历的独特思考。美的最高存在形态是境界。境界是中国哲学的重要范畴。它较多地出现在佛教典籍中,成为佛教的最高层次。宋明理学家将境界作为人生的最高追求,清代王国维将其作为古典词美的最高层次,将其转化为美学范畴。王国维同时还使用意境这个概念。境界比之意境更适合作

14、为美的最高形态。首先,意境只用在艺术创作中,而境界不只用在艺术创作中,还能用在人生修养中。因为审美不只体现在艺术活动中,它渗透在人的全部生活中。其次,意境,从字面上看,见出意与境的两分,而境界,以其浑然整合无垠而更能见出审美的本质天人合一,物我两忘。当我们进入境界时,我们从情象中超越出来,从意象中超越出来,进入只可体会难以言传的极其美妙的境地。(摘编自陈望衡谈审美)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一种原生形态的对象要成为审美对象,它本身必须具有某种情感,才能成为审美主体情感的载体。B. 意象与情象都源于审美主体的创造,情象的创造主要是情感起作用,而意象的创造则需要想

15、象参与。C. 艺术创作与现实审美活动中都有意象的存在,现实审美活动中产生的意象,都会成为作品中的意象。D. 与意境相比,境界以其浑然整合无垠的特点而更能彰显审美的本质,因而更适合作为美的最高形态。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引用陆游的诗句是为了论述陆游的人生,以及解说意象与自然物象、情象的区别。B. 文章论述审美活动最基本的动力是情感这一观点时,将审美对象的不同形态作了区分。C. 文章从审美活动的动力机制角度分别阐述了审美活动所产生的美的三种不同形态。D. 文章着重阐述了情感和情象,想象和意象,意境和境界的关系,条分缕析,层次分明。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艺术创作中的审美对象大多数的情况是,创作者的情感需要外化,于是虚拟一个形象,使这个形象成为情感的载体。B. 境界原本是中国哲学的重要范畴,佛教、宋明理学家都使用这个概念,而境界成为美的最高存在形态,与王国维的重视有关。C. 想象的最重要的功能是创造新事物,只有人的情感、意识和文化修养共同作用,想象才能创造出具有丰富意蕴的意象。D. 如果我们出现了“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这种情况,那说明我们已经自觉地进入了艺术创作的状态。参考答案:1. B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