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浙江省金华市丽州中学高三化学模拟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33027093 上传时间:2022-09-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17.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浙江省金华市丽州中学高三化学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1年浙江省金华市丽州中学高三化学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1年浙江省金华市丽州中学高三化学模拟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浙江省金华市丽州中学高三化学模拟试题含解析(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1年浙江省金华市丽州中学高三化学模拟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1. 下列有关电化学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A. B. C. D.参考答案:D略2. X、Y、Z、W、Q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其中只有Z是金属,W的单质是黄色固体,X、Y、W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关系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五种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WBY的简单阴离子比W的简单阴离子还原性强CY与Z形成的化合物都可以和盐酸反应DZ与Q形成的化合物水溶液一定显酸性参考答案:C3. 某温度时,Ag2SO4在水中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

2、示。该温度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含有大量SO42的溶液中肯定不存在Ag+ BAg2SO4的溶度积常数(Ksp)为1103C0.02mol/L的AgNO3溶液与0.2mol/L的Na2SO4溶液等体积混合不会生成沉淀Da点表示Ag2SO4的不饱和溶液,蒸发不可以使溶液由a点变到b点参考答案:CD略4. 下列关于右图所示电化学装置的分析正确的是( )A若X为直流电源,Y为铜棒接正极,则Fe棒上镀铜B若X为直流电源,Y为碳棒接负极,则Fe棒被保护C若X为电流计,Y为锌棒,则SO42 移向Fe棒D若X为导线,Y为铜棒,则Fe棒发生还原反应参考答案:A试题解析:A、若X为直流电源,则该装置为电解池,Y为

3、铜棒接正极,则铜棒为阳极,铁棒为阴极,Fe棒上镀铜,故A正确;B、若X为直流电源,则该装置为电解池,Y为碳棒接负极,则Fe棒做阳极,被腐蚀,故B不正确;C、若X为电流计,则装置为原电池,Y为锌棒做负极,根据“阳正阴负”的移动规律知,SO42 移向F锌棒,故C不正确;D、若X为导线,则装置为原电池,Y为铜棒,则Fe棒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故D不正确。5. 将pH试纸用蒸馏水湿润后,去测定某溶液的pH值,测得该溶液的pH值结果将会()A偏高 B偏低C不变 D上述三种情况均有可能参考答案:D解析:此题中pH试纸已经用蒸馏水湿润,稀释了待测溶液,而溶液本身的酸碱性不确定,若溶液为酸性,经蒸馏水稀释后,所

4、测pH要增大,若溶液为碱性,经蒸馏水稀释后,所测pH要减小,若溶液为中性,经蒸馏水稀释后,所测pH要不变所以无法确定pH是偏大还是偏小,故选:D6.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非金属氧化物一定为酸性氧化物 B和互为同位素,化学性质相似 C根据是否能产生丁达尔效应,将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 D已知红磷比白磷稳定,则参考答案:B7. 实现下列反应需要加入氧化剂的是AAl(OH)3 AlO2 BCl2ClCSO32SO2 DFe2+ Fe3+参考答案:D略8. 有200 mL氯化镁和氯化铝混合液,其中c(Mg2+)为0.2 molL-1,c(Cl-)为1.3 molL-1。要使Mg2+全部 转化为

5、沉淀分离出来,至少需加4 molL-1NaOH溶液的体积为()。 A.40 mL B.72 mL C.80 mL D.128 mL参考答案:C略9. (08山东历城质检)已知短周期元素的离子aA2+、bB+、cC3、dD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下列叙述正确的( ) A原子序数dcbBCD C离子半径CDBA D单质的还原性ABDC 参考答案:答案:C10. 宋代著名法医学家宋慈 的洗冤集录中有“银针验毒”的记载,“银针验毒”的原理是4Ag+2H2S+O2 2X+2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X的化学式为AgS B银针验毒时,空气中氧气失去电子 C反应中Ag和H2S均是还原剂 D每生成

6、1mo1X,反应转移2mo1 e参考答案:D略11. 下列固体混合物与过量的稀H2SO4反应,能产生气泡并有沉淀生成的是A. NaHCO3和Al(OH)3 B. BaCl2和NaClC. KClO3和K2SO4 D. Na2SO3和BaCO3参考答案:D略12. 参考答案:C略13. 化学已经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明矾能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可用作净水剂B. 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应分类回收利用 C. 低碳生活注重节能减排,尽量使用太阳能等代替化石燃料,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D. 高纯度的硅单质广泛用于制作光导纤维参考答案:D略14. 某饱和一元醛和酮(RCOR)

7、的混和物共0.5mol,质量为26.2g,该混和物与足量银氨溶液作用,最多析出43.2g银。则混和物中的醛可能是:A、乙醛 B、丁醛 C、戊醛 D、已醛参考答案:A15. 被誉为“矿石熊猫”的香花石,由我国地质学家首次发现,它由前20号元素中的6种组成,分别为X、Y、Z、W、R、T。其中X、Y、Z为金属元素,Z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次外层电子数相等,X、Z位于同族,Y、Z、R、T位于同周期,R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3倍,T无正价,X与R原子序数之和是W的2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原子半径:YZRTB.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WRTC.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XZD. XR2、WR2两种化合

8、物中R的化合价相同参考答案:D【分析】“矿石熊猫”的香花石由前20号元素中的6种组成,其中R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其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R原子只能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6,则R为O元素;Y、Z、R、T位于同周期,即处于第二周期,T元素无正价,则T为F元素;Z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次外层电子数相等,则Z为Be元素;Y为金属元素,则Y为Li;X、Z位于同主族,则X为Mg元素或Ca元素,若X为镁元素,则由X与R原子序数之和是W的2倍,则 ,推出W为氖元素不符合题意,若X为Ca元素,则由X与R原子序数之和是W的2倍,则 ,推出W为Si元素,符合题意。【详解】AY为锂元素、Z为铍元素、R为氧元素、T为氟元素

9、,位于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从左向右半径在减小,即原子半径:YZRT,选项A正确;BW为硅元素、R为氧元素、T为氟元素,非金属性FOSi,则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WRT,选项B正确; CX为钙元素、Z为铍元素,金属性CaBe,则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氢氧化钙氢氧化铍,选项C正确; DXR2、WR2两化合物CaO2、SiO2,CaO2中O元素为-1价,SiO2中O元素化合价为-2,选项D错误,答案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本题考查结构性质位置关系应用,推断元素是解题的关键,注意掌握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题目难度中等。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16.

10、 海水的综合利用可以制备金属镁,其流程如下图所示: (1)若在空气中加热MgCl26H2O,生成的是Mg(OH)Cl或MgO,写出相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2)用电解法制取金属镁时,需要无水氯化镁。在干燥的HCl气流中加热MgCl26H2O时,能得到无水MgCl2,其原因是 。 (3)Mg(OH)2沉淀中混有的Ca(OH)2应怎样除去?写出实验步骤。 。参考答案: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17. 将一块表面已被氧化成氧化钠的钠块投入水中,完全反应后收集到气体224mL(标准状况),得到100mL溶液,向上述溶液中逐滴滴加1mol?L-1的稀盐酸30mL恰好完全中和。(1)

11、写出钠与水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2)计算所得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3)求钠块中氧化钠的质量分数。(请写出计算过程。)参考答案:(1)2Na 2H2O = 2 Na+2OH- H2(电子转移省略)(2)0.3mol/L (3)40%略18. 参考答案:(1)CO(g) H2O (g) CO2(g) H2(g) 起始物质的量(mol): 2.0 3.0 0 0 物质的量变化(mol):2.0601.2 1.2 1.2 1.2 平衡物质的量(mol): 0.8 1.8 1.2 1.2 平衡浓度(mol/L): 0.4 0.9 0.6 0.6平衡时H2O的物质的量

12、为1.8 mol。(3分)T1时平衡常数K1 (3分)(2) (4分)19. 现有一包铝热剂是铝粉和氧化铁粉末的混合物,在高温下使之充分反应,将反应后的固体分为两等份,进行如下实验(计算pH时假定溶液体积没有变化):向其中一份固体中加入100 mL 2.0 molL1的NaOH溶液,加热使其充分反应后过滤,测得滤液的pH14;向另一份固体中加入140 mL 4.0 molL1的HCl溶液,使固体全部溶解,测得反应后所得溶液中只有H、Fe2和Al3三种阳离子且pH0。计算这包铝热剂中铝的质量和氧化铁的质量。计算实验产生气体的体积(标准状况)。参考答案:实验中用去n(NaOH)100 mL(2.0 molL11.0 molL1)0.1 mol无论是Al还是Al2O3,与NaOH溶液反应后都生成NaAlO2,铝热剂中n(Al)n(NaOH)20.2 mol, m(Al)5.4 g 实验所得溶液中,根据“电荷守恒”有n(H+)2n(Fe2+)3n(Al3+)n(Cl)则n(Fe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