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自评价指标

上传人:姜泥 文档编号:333004719 上传时间:2022-09-01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378.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自评价指标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自评价指标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自评价指标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自评价指标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自评价指标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自评价指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自评价指标(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GB/Z XXXXXXXXX 11 附 录 A 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自评价指标 使用说明:1.用能单位根据自身电力需求侧管理开展情况,对照每个具体指标,根据管理绩效/水平和指标说明,按照 0-4 分打分,并最终汇总成为“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成熟度”,其得分为一个 0-4 分之间、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的数值。2、带“*”的为必填指标(不可漏评,如该项目确实未开展,则评价分数为“0”),其余为根据实际可选择项目(若某一可选择条款不适用,则自评价栏中不填写数值,并在“备注”栏说明理由,不影响最终成熟度分值)。评价指标 分值 4 3 2 1 0 自评分/备注 评分 说明 国际领先,有重大创新(需

2、提供证明材料)国内领先,成效显著 基本实施,达平均水平 起步阶段,效果一般 存在明显提升空间 暂未实施或不达标 制 度化 要求*相关制度建设 IDSM 相关配用电制度完备,与管理系统融合,职责明确、内外部沟通顺畅、能定期出具用能或用电专项报告,报告规范,整体能源体系及IDSM 制度完整并有效运行 IDSM 相关配用电制度较为完整、已明确职责要求、建立了内外部沟通机制、能定期出具用能或用电专项报告、能源管理体系贯标并据此制定 IDSM 制度 初步建立了内部用电等相关制度、有分工职责、内部汇报及沟通制度、能源管理体系处于建设阶段 有部分用电制度,电能管理职责未明晰、汇报/反馈等沟通渠道未明确、无定

3、期报告制度 有零散用电相关制度,IDSM 职责权限、汇报/反馈等内容均未明确 GB/Z XXXXXXXXX 12 评价指标 分值 4 3 2 1 0 自评分/备注 评分 说明 国际领先,有重大创新(需提供证明材料)国内领先,成效显著 基本实施,达平均水平 起步阶段,效果一般 存在明显提升空间 暂未实施或不达标 激励机制 领导重视、激励措施具体有效、目标管理到位、资源保障有力、员工参与积极 领导支持、有激励措施、目标指标设置分解合理、资源配备充足、员工参与较为积极 有激励措施、在主要环节设置了目标指标、能得到经费支持、部分员工有参与意愿 无专项激励措施、有总目标但未分解、资源保障不够充分 基本无

4、具体内容 运行管理 运行标准具体科学、执行落实有效到位、项目管理有序开展,达到标杆水平 有运行标准、执行落实较为有效、项目管理基本规范,适用条款均有开展 运行标准较简略、执行落实有待完善、项目管理略有疏漏 未建立 IDSM 运行标准、执行落实偶然性大、项目管理未规范 基本无具体内容 人才培养 有专业能力确认标准、岗位要求具体规范,根据要求开展技能训练、人员专业素养好,有专业团队支持系统,必要时有外脑支持 有能力确认标准、技能训练有序开展、人员专业能力较有保障、部分环节/系统有维保等专业团队支持 有岗位要求和专业训练,但效果尚未验证,根据需要可组建内、外部专业团队 有简单岗位要求描述,但无能力确

5、认、无规范配用电知识训练,专业瓶颈比较明显 基本无具体内容,无专业技术人员支持 监督评价 监督评价方法规范科学、日常监督切实有效、定期评价规范、第三方评价深入详实,整改措施彻底到位 制定有监督评价方法、日常监督和定期评价基本有效,可提供第三方评价材料,整改措施基本有效 有简单监督评价规定,日常监督和定期评价尚不规范,无第三方评价,整改措施部分有效 无监督评价规范,日常监督较随意,定期评价尚未开展,整改措施无证据支持 基本无具体内容 GB/Z XXXXXXXXX 13 评价指标 分值 4 3 2 1 0 自评分/备注 评分 说明 国际领先,有重大创新(需提供证明材料)国内领先,成效显著 基本实施

6、,达平均水平 起步阶段,效果一般 存在明显提升空间 暂未实施或不达标 持续改进 改善机制明确具体、提案改善路径清晰、员工参与保障有序、工具方法科学,改善效果有示范意义 有改善机制、员工有效参与、提案较具体,有效果验证 有改善制度及提案任务要求,部分员工参与、方法论待完善 无具体改善机制、个别员工有提案建议、组织落实尚不到位 基本无具体内容 数字化要求*平台决策 统筹布局,与 MES/MOM/APS/ERP 等系统有机兼容,成为智能运营的重要组成 对能源流管理要求明确,依据相关规范,与MES/MOM/APS/ERP 等系统有关联 达到行业一般水平,仅满足于电能或相关能源介质管理,与其他系统协同较

7、少 策划中,尚未完成 未建设 功能架构 档案管理、事件管理、项目管理、评价管理等基本功能充分实现,并有结合行业特点的先进算法支持,能够进行多系统协同,电能预测/需量/预算化管理及参与电力市场等扩展功能 档案管理、事件管理、项目管理、评价管理等基本功能充分实现,并有结合行业特点的算法支持,能与生产/设备等系统兼容,并可实现电费结算及预测(需量等)管理,可视化效果较好 档案管理、事件管理、项目管理、评价管理等功能基本实现,与相关系统未做兼容,尚未开展需量管理等预测 策划中,初步完成立项/调研报告,尚未建成 无计划 建设资料 施工计划、图纸、质量、验收、评价等齐全无误,无资料混用错用 施工计划、图纸

8、、质量、验收、评价等基本齐全 施工计划、图纸、质量、验收、评价等部分完整、略有缺失、误用 资料管理混乱,出现过新旧版本误用或用错资料等情况 基本未开展 平台性能 优于技术规范要求、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作用发挥效果显著 优于规范要求 基本达到规范要求 部分满足规范要求 未实施 GB/Z XXXXXXXXX 14 评价指标 分值 4 3 2 1 0 自评分/备注 评分 说明 国际领先,有重大创新(需提供证明材料)国内领先,成效显著 基本实施,达平均水平 起步阶段,效果一般 存在明显提升空间 暂未实施或不达标 监测及通信要求 监测点部署满足规范要求,通信标准支持多种通信规约、稳定可靠易于维护扩展,兼顾

9、计量校准并满足系统对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监测点部署满足规范要求、通信标准支持多种通信规约、系统稳定可靠,兼顾计量和对时要求,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监测点部署、通信标准、系统可靠性、计量和对时要求等基本满足规范要求 策划中,完成立项或可研报告,评估比对中 未开始考虑 可靠用电*配用电系统可靠 系统设计科学、接入方案可靠性高,备用电源配备完善,可实现毫秒级自动投切。高效变压器等配电设备选型先进合理,有足够的冗余及备用,运行规范明确,对相关标准理解准确、运行维护到位。实现电力系统全链路监测,可快速实现故障预警及定位 系统设计规范、备用电源配备完善,可实现秒级自动投切。配电设备选型较先进,有一定的冗余和

10、备用。无落后设备,运行维护有序,关键参数监控分析较准确 系统设计较合理、配电设备选型较规范、无落后设备,运行维护有效及时,对相关标准收集不够全面,有关键参数监控分析,但深度略显不足 系统设计及接入方案存在一定不合理性,存在部分落后设备待淘汰,运行规范有瑕疵,运行维护不够及时,数据分析未展开 系统可靠性较差,经常出现各类问题造成非计划停机 GB/Z XXXXXXXXX 15 评价指标 分值 4 3 2 1 0 自评分/备注 评分 说明 国际领先,有重大创新(需提供证明材料)国内领先,成效显著 基本实施,达平均水平 起步阶段,效果一般 存在明显提升空间 暂未实施或不达标 用电设备可靠性 设备设计选

11、型较科学,运用P-FEMA/LCA等分析工具,操作维护科学规范,导入 TPM、精益六西格玛等管理,OEE 等指标达到 JPMI 评奖水平(设备可用性达到 95%、自主维护占比 70%以上、维护成本占重置成本 2%以内)设备选型布局较合理,操作维护较规范,初步导入 TPM、精益等管理,主要指标接近JPMI评奖水平(OEE 达到 50%以上),能够开展自主改善 设备选型布局基本合理,存在部分系统不匹配(大马拉小车等)、操作规范执行较好,点检维护较规范,初步导入自主维护、5S、目视化等管理,OEE 高于 20%,有提案改善制度 设备选型布局存在不合理,系统匹配不足、操作规范较简单且执行不到位,点检维

12、护效果较差(工艺纪律不足),偶尔出现无计划停机造成影响,无提案改善 用电设备管理混乱,故障频出,处于救火队状态 电能质量 全部总进线、重要出线、非线性负荷处安装电能质量监测装置,识别全部干扰源、建档管理并治理改善、效果良好,数据分析合理 90%总进线、重要出线、非线性负荷处安装电能质量监测装置,识别主要干扰源、建档管理并治理改善、且效果较好,基本未出现自身电能质量问题,数据分析较为合理 80%总进线、重要出线、非线性负荷处安装电能质量监测装置,识别主要干扰源并建档管理,定期治理主要干扰源,效果尚可,初步进行干扰源数据分析 70%总进线、重要出线、非线性负荷处安装电能质量监测装置,识别部分干扰源

13、并记录,不定期治理主要干扰源、效果一般,偶尔出现电能质量问题,尚未主动进行干扰源数据分析 总进线、重要出线、非线性负荷处电能质量监测装置安装低于 70%,未识别干扰源,有治理装置,但电能质量问题时有发生 GB/Z XXXXXXXXX 16 评价指标 分值 4 3 2 1 0 自评分/备注 评分 说明 国际领先,有重大创新(需提供证明材料)国内领先,成效显著 基本实施,达平均水平 起步阶段,效果一般 存在明显提升空间 暂未实施或不达标 功率因数 计量电能表及主要电气设备功率因数实现在线监测,无功补偿装置运行正常,平均功率因数均在 0.95 以上,近三年内未发生力调电费罚款。计量电能表及主要电气设

14、备功率因数实现在线监测,无功补偿装置运行正常,平均功率因数均在 0.90 以上,近一年内未发生力调电费罚款。计量电能表平均功率因数 0.90 以上,主要电气设备功率因数不低于0.80。近一年内发生力调电费罚款不超过1次。计量电能表平均功率因数 0.90 以上,主要电气设备功率因数不低于0.65。近一年内发生力调电费罚款不超过2次。计量电能表平均功率因数低于 0.90;近一年内发生力调电费罚款超过2 次。电气设备及安全工器具管理 电气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健全完善;严格按照制度实施,并有连续三年以上的检查维护记录和试验检测报告。制度、资料、报告等可以手机端或者 PC 端,通过信息化手段(如扫描二维码、

15、输入信息编号等方式)随时调取查询。电气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健全完善;严格按照制度实施,并有完备的检查维护记录和试验检测报告。制度、资料、报告等可以手机端或者 PC端,通过信息化手段(如扫描二维码、输入信息编号等方式)随时调取查询。电气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健全完善;严格按照制度实施,并有完备的检查维护记录和试验检测报告。电气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健全完善。无管理相关内容。GB/Z XXXXXXXXX 17 评价指标 分值 4 3 2 1 0 自评分/备注 评分 说明 国际领先,有重大创新(需提供证明材料)国内领先,成效显著 基本实施,达平均水平 起步阶段,效果一般 存在明显提升空间 暂未实施或不达标 节约用电

16、*管理节电 各项制度措施执行到位,且能进行“改善周/提案/对标管理”等自主改善,内部训练/督导系统周密,相关人员配用电素养较高,用电数据分析合理,电能目标指标分解落实有效(到关键台机/装置,3.5 级计量),采用精益六西格玛/能源价值流管理等先进工具,TPM 各项指标(如 OEE85,预防维护占比大于等于 70%,维护成本占设备设施重置成本小于等于 2.5%等)及能效管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能效领跑者)对配用电设备和相关人员进行科学管理、设置能源管理岗位、聘任专业电能管理人员、建立完善电力需求侧管理体系、电能标准化管理有成效,开展电能数据库建设,实施电耗目标管理、定期开展电平衡/能源审计等自评估措施,导入 TPM/5S 等管理,鼓励员工采用“一点课”等内部交流,自主进行节能技改且取得成效,达到国家或地方能耗限额先进值 有专门的专业电能管理人员、初步建立电力需求侧管理体系并开始运行、对电能数据进行初步分析,对电能标准/技术规范管理尚不系统,电耗目标管理有待深化/细化落实,未开展电平衡等自评估措施,有部分节能技改项目,达到国家或地方能耗限额准入值 起步阶段,各项工作较为零散,以满足领导要求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规章制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