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设计产品分散染料检验方法和指标计算方法、生命周期评价方法

上传人:姜泥 文档编号:333004673 上传时间:2022-09-01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399.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绿色设计产品分散染料检验方法和指标计算方法、生命周期评价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绿色设计产品分散染料检验方法和指标计算方法、生命周期评价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绿色设计产品分散染料检验方法和指标计算方法、生命周期评价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绿色设计产品分散染料检验方法和指标计算方法、生命周期评价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绿色设计产品分散染料检验方法和指标计算方法、生命周期评价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绿色设计产品分散染料检验方法和指标计算方法、生命周期评价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绿色设计产品分散染料检验方法和指标计算方法、生命周期评价方法(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8附录 A(规范性)检验方法和指标计算方法A.1染料合成收率染料合成收率按式(A.1)计算:%100CYMMK(A.1)式中:K 收率,%;MY 在一定计量时间内(一年)产品的实际得量,t;MC在一定计量时间内(一年)产品的理论得量,t。A.2水的重复利用率生产过程使用的重复利用水量与总用水量之比,按式(A.2)计算。%100trrVVVK(A.2)式中:K水的重复利用率,单位为百分率(%);Vr在一定计量时间内(一年)产品使用的重复利用水的总量,单位为立方米(m3);Vt在一定计量时间内(一年)产品使用的新鲜水总量,单位为立方米(m3)。A.3单位产品废水产生量每生产1吨产品产生的废水量,按

2、式(A.3)计算。cgMVVj(A.3)式中:Vj废水产生量,t/t;Vg在一定计量时间内(一年)产品生产产生的废水量,t;Mc在一定计量时间内(一年)产品的总产量,t。9附录 B(资料性)分散染料生命周期评价方法B.1 目的分散染料的原料保存、生产、运输、出售到最终废弃处理的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影响,通过评价分散染料全生命周期的环境影响大小,提出分散染料绿色设计改进方案,从而大幅提升分散染料的环境友好性。B.2 范围根据评价目的确定评价范围,确保两者相适应。定义生命周期评价范围时,应考虑以下内容并作出清晰描述。B.2.1 功能单位功能单位必须是明确规定并且可测量的,针对分散染料生产过程独立生产

3、阶段根据过程输入、输出明确功能单位,单位t/t。B.2.2 系统边界本附录界定的分散染料产品生命周期系统边界,分3个阶段:原辅材料生产及运输阶段;分散染料产品的生产、销售阶段;分散染料产品生产过程废弃物回收循环利用阶段。如图B.1所示,具体包括:图 B.1 分散染料产品生命周期系统边界图10LCA评价的覆盖时间应在规定的期限内。数据应反映具有代表性的时期(取最近3年内有效值)。如果未能取得3年内有效值,应做具体说明。原材料数据应为原材料参与产品生产使用地数据;生产过程数据应为分散染料生产地所涉及的数据。B.2.3数据取舍原则单元过程数据种类很多,应对数据进行适当的取舍,原则如下:a)能源的所有

4、输入均列出;b)原料的所有输入均列出;c)各单元过程产品产量均列出;d)大气、水体的各种排放均列出;e)道路与厂房的基础设施、各工序的设备、厂区内人员及生活设施的消耗和排放,均忽略;f)任何有毒有害材料和物质均应包含于清单中,不可忽略。B.3 生命周期清单分析B.3.1 总则应编制分散染料产品系统边界内的所有材料/能源输入、输出清单,作为产品生命周期评价的依据。如果数据清单有特殊情况、异常点或其他问题,应在报告中进行明确说明。当数据收集完成后,应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审定。然后,确定每个单元过程的基本流,并据此计算出单元过程的定量输入和输出。此后,将每个单元过程的输入输出数据除以产品的产量,得到功能

5、单位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排放。最后,将产品各单元过程中相同的影响因素的数据求和,以获取该影响因素的总量,为产品影响评价提供必要的数据。B.3.2 数据收集B.3.2.1 概况应将以下要素纳入数据清单:a)原材料采购和预加工;b)生产;c)产品分配和储存;d)使用阶段;e)运输;f)寿命终止。基于LCA的信息中要使用的数据分为两类:现场数据和背景数据。主要数据尽量使用现场数据,如果“现场数据”收集缺乏,可以选择“背景数据”。现场数据是在现场具体操作过程中收集来的。主要包括生产过程的能源与水消耗、产品原材料的使用量、产品主要包装材料的使用量和废弃物产生量等。现场数据还应包括运输数据,即产品原料、主要包

6、装等从制造地点到最终交货点的运输距离。背景数据应当包括主要原料的生产数据、电力组合数据(如火力、水、风力发电等自备电厂电及外购电数据)、不同运输类型造成的环境影响以及助剂原辅材料在环境中降解或在本企业污水处理设施内处理过程的排放数据。11B.3.2.2 现场数据采集应描述代表某一特定设施或设施的活动而直接测量或收集的数据相关采集规程。可直接对过程进行的测量或者通过采访或问卷调查从经营者处获得的测量值为特定过程最具代表性的数据来源。现场数据的质量要求包括:a)代表性:现场数据应按照企业生产单元收集所确定范围内的生产统计数据。b)完整性:现场数据应采集完整的生命周期要求数据。c)准确性:现场数据中

7、的资源、能源、原材料消耗数据应该来自于生产单元的实际生产统计记录;环境排放数据优先选择相关的环境监测报告,或由排污因子或物料平衡公式计算获得。所有现场数据均须转换为单位产品,且需要详细记录相关的原始数据、数据来源、计算过程等。d)一致性:企业现场数据收集时应保持相同的数据来源、统计口径、处理规格等。典型现场数据来源包括:分散染料的原材料采购和生产过程数据;分散染料的原材料由原材料供应商运输至分散染料生产工厂的运输数据;分散染料生产过程的碳能源和水资源消耗数据;分散染料原材料分配及用量数据;分散染料包装材料数据,包括原材料包装数据;分散染料由生产工厂或生产商处运输至经销商的运输数据;分散染料生产

8、废水经工厂污水处理装置或外部污水处理厂所消耗的数据。B.3.2.3 背景数据采集背景数据不是直接测量或计算而得到的数据。所使用数据的来源应有清楚的文件记载并载入产品生命周期评价报告。背景数据的质量要求包括:a)代表性:背景数据应优先选择企业的原材料供应商提供的符合相关LCA标准要求的、经第三方独立验证的上游产品LCA报告中的数据。若无,须优先选择代表中国国内平均生产水平的公开LCA数据,数据的参考年限应优先选择近年数据,一般近3年数据。在没有符合要求的中国国内数据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国外同类技术数据作为背景数据。b)完整性:背景数据的系统边界应该从资源开采到这些原辅材料或能源产品出厂为止。c)一

9、致性:所有被选择的背景数据应完整覆盖本部分确定的生命周期清单因子,并且应将背景数据转换为一致的物质名录后再进行计算。B.3.2.4 原材料采购和预加工(从摇篮到大门)该阶段始于从原材料生产商进行生产原材料物资及资源获取,包括:a)助剂、原辅材料的生产及原辅材料的采购、运输到生产厂地。b)所有原辅材料的储存。B.3.2.5 生产该阶段始于原辅材料的预加工,结束于分散染料产品离开生产设施。a)原辅材料的预加工处理;b)中间原辅料加工生产过程;12c)提取或与加工设施内部或与加工设施之间的运输。B.3.2.6 产品分配该阶段将分散染料产品分配给各地经销商或者下游使用厂家,可沿着供应链将其储存在各点,

10、包括运输车辆的燃料使用、运输车辆装卸等过程。B.3.2.7 生产过程能源综合利用阶段该阶段始于原辅材料的预加工,结束于分散染料产品离开生产设施。主要针对分散染料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产生的固废、液废以及废气进行回收再利用,包括水综合回用、蒸汽阶梯回用、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废硫酸等液废处置再使用情况。B.3.2.8 物流应考虑的运输参数包括运输方式、车辆类型、燃料消耗量、装货速率、回空数量、运输距离、根据负载限制因素(即高密度产品质量和低密度产品体积)的商品运输分配以及燃料用量。B.3.2.9 寿命终止该阶段始于消费者使用分散染料产品。B.3.2.10 用电量计算对于产品系统边界上游电量核算应使用区域

11、供应商现场数据,边界内部消耗的电力根据自制电实际发生及消耗量核算。B.3.3 数据分配分散染料的生产环节涉及4个生产过程,在进行分散染料生命周期评价的过程中涉及到水、电、汽数据分配问题。同时对于部分分散染料生产厂家而言,往往存在同时生产多种类型的产品,各生产线生产不同型号的染料,对于原辅材料同样存在分配问题,所以具体针对某个型号的染料产品生产收集清单数据存在一定困难,往往采用车间为数据收集单元,根据不同品种的分散染料产量按照产能或配方用量进行分配。整体分配原则,各独立单元水、电、汽无明确计量,按照各单元产品产量进行分配;对于独立单元助剂根据配方比例进行分配。B.3.4 生命周期影响评价B.3.

12、4.1 数据分析根据表B.1表B.4对应需要的数据进行填报:a)现场数据可通过企业调研、上游厂家提供、采样监测等途径进行收集,所收集的数据要求为企业3年内平均统计数据,并能够反映企业的实际生产水平。b)从实际调研过程中无法获得的数据,即背景数据,采用相关数据库进行替代,在这一步骤中所涉及到的单元过程包括分散染料行业相关原材料生产、包装材料、能源消耗以及产品的运输。表 B.1 原材料成分、用量及运输清单原材料含量/%单位原材料产地运输方式运输距离/km单位产品运输距离(km/kg)基本有机原料吨(t)13中间体吨(t)无机原料吨(t)其他表 B.2 生产过程所需清单能耗种类单位各生产过程总消耗量

13、吨分散染料产品消耗量电耗千瓦时(kWh)水吨(t)蒸汽吨(t)表 B.3 包装过程所需清单材料单位产品用量(kg/吨分散染料)单次使用产品消耗量【kg/每箱(袋)】25kg 纸箱25kg 编织袋其他表 B.4 运输过程所需清单过程运输方式运输距离/km单位产品运距/(km/kg)从生产地到经销商从经销商到下游实用厂家从生产地直接到下游实用厂家分散染料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液或在废弃物处理厂处理过程的排放相关的排放因子如表B.5所示。表 B.5 废弃物处理背景数据废弃物名称或项目降解、处理回用方式降解、处理过程主要环境排放量(g/t 废弃物)废水危废B.3.4.2 清单分析所收集的数据进行核实

14、后,利用生命周期评估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处理,用以建立生命周期评价科学完整的计算程序。目前生命周期评价软件有GaBi、SimaPro、eBalance等,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软件。通过建立各个过程单元模块,输入各过程单元的数据,可得到全部输入与输出物质和排放清单,选择表B.6各个清单因子的量(以kg为单位),为分类评价做准备。14B.4 影响评价B.4.1 影响类型依据国际上使用较多的CML分类方法,将影响类型分为三大类:材料和能源消耗(非生物和生物资源的消耗)、污染(温室效应的加强、臭氧层的耗竭、生态毒性、酸化和其他)和损害。影响类型分为资源能源消耗、生态环境影响和人体健康危害三类。分散染料

15、的影响类型采用不可再生资源消耗、气候变化、富营养化和人体健康危害4个指标。B.4.2 清单因子归类根据清单因子的物理化学性质,将对某影响类型有贡献的因子归到一起,见表B.6。例如,将对气候变化有贡献的二氧化碳、一氧化氮等清单因子归到气候变化影响类型里面。表 B.6 分散染料产品生命周期清单因子归类影响类型清单因子归类温室效应(GWP)CO2人体健康损害(HTP)颗粒物水体富营养化(EP)氨氮、CODB.4.3 分类评价计算出不同影响类型的特征化模型。分类评价的结果采用表B.7中的当量物质表示。表 B.7 分散染料产品生命周期影响评价环境类别单位指标参数特征化因子温室效应(GWP)Kg-CO2当量CO21酸化效应(POCP)Kg-NO3-当量NO3-1SOx0.7人体健康损害(HTP)Kg-1,4-二氯苯当量NOx1.2SOx0.096颗粒物0.82水体富营养化(EP)Kg-PO43-当量NOx0.13COD0.022B.4.4 计算方法影响评价结果计算方法见式(B.1)ijjijiEFQEPEP(B.1)式中:iEP第i中影响类型特征化值;ijEP第i种影响类别中第j种清单因子的贡献;15jQ第j中清单因子的排放量;ijEF第i中影响类型中第j种清单因子的特征化因子。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规章制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