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河南省安阳市林州第六中学高三数学理模拟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专*** 文档编号:332906194 上传时间:2022-08-3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72.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河南省安阳市林州第六中学高三数学理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2年河南省安阳市林州第六中学高三数学理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2年河南省安阳市林州第六中学高三数学理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2年河南省安阳市林州第六中学高三数学理模拟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河南省安阳市林州第六中学高三数学理模拟试卷含解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河南省安阳市林州第六中学高三数学理模拟试卷含解析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是一个符合题目要求的1. 函数的零点个数为()A1B2C3D4参考答案:C【考点】函数零点的判定定理【分析】由y=0可得lg|x+1|=,分别画出函数y=lg|x+1|和y=的图象,通过图象观察,即可得到所求个数【解答】解:由y=0可得lg|x+1|=,分别画出函数y=lg|x+1|和y=的图象,由图象可得它们有3个交点,则函数的零点个数为3故选:C2. 函数的定义域为A. B. C. D. 参考答案:A略3. 命题“函数是偶函数”的否定可表示为( )A

2、、 B、C、 D、参考答案:A4. 已知均为单位向量,且它们的夹角为,那么()A.1 B. C. D.参考答案:【知识点】向量的数量积F3A因为,所以选A.【思路点拨】一般遇到求向量的模时,通常利用向量模的性质:向量的平方等于其模的平方进行解答.5. 已知均为锐角,则下列不等式成立的是 ( ) A. B. C. D. 参考答案:B6. 若x0,y0,且x+2y=1,则2x+3y2的最小值是()A2BCD0参考答案:B【考点】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分析】由题设条件x0,y0,且x+2y=1,可得x=12y0,从而消去x,将2x+3y2表示成y的函数,由函数的性质求出最小值得出答案【解答】解:

3、由题意x0,y0,且x+2y=1x=12y0,得y,即0y2x+3y2=3y24y+2=3(y)2+,又0y,y越大函数取到的值越小,当y=时,函数取到最小值为故选B7. 4名男生3名女生排成一排,若3名女生中有2名站在一起,但3名女生不能全排在一起,则不同的排法种数有( ) A2880 B3080 C3200 D3600参考答案:答案:A 8. 函数f(x)是( ) A.偶函数,在(0,)是增函数B.奇函数,在(0,)是增函数 C.偶函数,在(0,)是减函数D.奇函数,在(0,)是减函数参考答案:B9. 已知为非零实数,且,则下列命题成立的是 ( )A B C D 参考答案:C10. 如图,

4、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BAD=,AB=2,AD=1,若M、N分别是边BC、CD上的点,且满足 ,其中0,1,则的取值范围是()A0,3B1,4C2,5D1,7参考答案:C【考点】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分析】画出图形,建立直角坐标系,利用比例关系,求出M,N的坐标,然后通过二次函数求出数量积的范围【解答】解:建立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则B(2,0),A(0,0),D(,),0,1,=+=+=M(2+,),即M(2+,);=+()=(,)+(1)?(2,0)=(2,),即 N(2,)所以=(2+,)?(2,)=22+5=(+1)2+6因为0,1,二次函数的对称轴为:=1,故当0,1时,22+52

5、,5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向量的综合应用,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以及数量积的应用,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考查计算能力,属于中档题二、 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11. 如图,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是三个直角三角形,则该几何体的外接球的表面积为 参考答案:29【考点】由三视图求面积、体积【分析】几何体复原为底面是直角三角形,一条侧棱垂直底面直角顶点的三棱锥,扩展为长方体,长方体的对角线的长,就是外接球的直径,然后求其的表面积【解答】解:由三视图复原几何体,几何体是底面是直角三角形,一条侧棱垂直底面直角顶点的三棱锥;扩展为长方体,其外接与球,它的对角线的长为球的直径,得长方体的体对角线的

6、长为=,长方体的外接球的半径为,球的表面积为4()2=29,故答案为:2912. 在边长为的正方形内任取一点,则点到点的距离小于的概率为 参考答案:略13. 曲线y=sinx+ex在点(0,1)处的切线方程是参考答案:y=2x+1【考点】利用导数研究曲线上某点切线方程【专题】方程思想;导数的概念及应用【分析】求出函数y=sinx+ex的导数,求得切线的斜率,由斜截式方程,即可得到所求切线的方程【解答】解:y=sinx+ex的导数为y=cosx+ex,在点(0,1)处的切线斜率为k=cos0+e0=2,即有在点(0,1)处的切线方程为y=2x+1故答案为:y=2x+1【点评】本题考查导数的运用:

7、求切线的方程,考查导数的几何意义,正确求导和运用直线方程是解题的关键14. 已知函数f(x)=sin(x+)(0,|),x=为f(x)的零点,x=为y=f(x)图象的对称轴,且f(x)在(,)单调,则的最大值为 参考答案:9【考点】正弦函数的图象【分析】先跟据正弦函数的零点以及它的图象的对称性,判断为奇数,由f(x)在(,)单调,分f(x)在(,)单调递增、单调递减两种情况,分别求得的最大值,综合可得它的最大值【解答】解:函数f(x)=sin(x+)(0,|),x=为f(x)的零点,x=为y=f(x)图象的对称轴,()+=n,nZ,且?+=n+,nZ,相减可得?=(nn)+=k+,kZ,即=2

8、k+1,即为奇数f(x)在(,)单调,(1)若f(x)在(,)单调递增,则?+2k,且?+2k+,kZ,即?2k+,且?+2k+,kZ ,把可得,12,故有奇数的最大值为11当=11时, +=k,kZ,|,=此时f(x)=sin(11x)在(,)上不单调,不满足题意当=9时, +=k,kZ,|,=,此时f(x)=sin(9x+)在(,)上单调递减,不满足题意;故此时无解(2)若f(x)在(,)单调递减,则?+2k+,且?+2k+,kZ,即?2k,且?+2k+,kZ ,把可得,12,故有奇数的最大值为11当=11时, +=k,kZ,|,=此时f(x)=sin(11x)在(,)上不单调,不满足题意

9、当=9时, +=k,kZ,|,=,此时f(x)=sin(9x+)在(,)上单调递减,满足题意;故的最大值为9故答案为:9【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正弦函数的零点以及它的图象的对称性,正弦函数的单调性的应用,属于中档题15. 若圆上有且只有两个点到直线的距离等于1,则半径r的取值范围是 参考答案:(4,6)平面内到直线的距离等于1的点在与已知直线平行,且距离等于1的两条平行线上,故只需圆与两条平行线有两个公共点即可,由图知,当时满足题意.16. 如图为一个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其主视图与左视图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俯视图轮廓是正方形,则该几何体的侧面积为 参考答案:8考点:由三视图求面积、体积 专题:空

10、间位置关系与距离分析:首先根据三视图转换成立体图形,进一步利用几何体的体积公式求出结果解答:8;解:根据三视图得知:该几何体是以底面边长为2,高为的正四棱锥所以:正四棱锥的侧面的高为:,则正四棱锥的侧面积为:S=故答案为:8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要点:三视图和立体图形之间的转换,几何体的体积公式的应用,主要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应用能力17. 若是函数的一个极值点,则实数 参考答案:3三、 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72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8. 设公差大于0的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已知,且成等比数列,记数列的前项和为.(1)求;(2)若对于任意的,恒成立,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11、.参考答案:()设an的公差为d(d0),由S3=15有3a1+=15,化简得a1+d=5, 2分又 a1,a4,a13成等比数列, a42=a1a13,即(a1+3d)2=a1(a1+12d),化简3d=2a1, 4分联立解得a1=3,d=2, an=3+2(n-1)=2n+1 5分 , 7分() +11,即, ,9分又6 ,当且仅当n=3时,等号成立, 162, 11分 12分19. 已知曲线的极坐标方程是,直线的参数方程是(为参数)参考答案:设直线与轴的交点是,是曲线上一动点,求的最大值.解析:曲线的直角坐标方程为,故圆的圆心坐标为(0,1),半径直线l的直角坐标方程, 令,得,即点的坐

12、标为(2,0). 从而,所以.即的最大值为。20. (本小题满分13分)已知函数 y = f (x) 的定义域为 R,其导数 f (x) 满足 0 f (x) a 时,总有 x f (x) 成立;(2) 对任意 x1、x2若满足| x1a | 1,| x2a | 1,求证:| f (x1)f (x2)| 2.参考答案:(1)证明:令 g(x) = xf (x)则 g (x) = 1f (x) 0 f (x) 0 函数 g(x) = xf (x)为R增函数 当 x a时 g(x) = xf (x) af (a) = 0 当 x a时,总有 x f (x) 成立 -6分(2)证明: | x1a | 1,| x2a | 1 a1 x1 a + 1;a1 x2 a + 1 又 0 f (x) 1 f (x) 在 R 是增函数 f (a1) f (x1) f (a + 1); f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