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运动的世界》同步测试题3份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茅** 文档编号:332416866 上传时间:2022-08-27 格式:DOCX 页数:72 大小:671.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运动的世界》同步测试题3份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运动的世界》同步测试题3份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运动的世界》同步测试题3份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运动的世界》同步测试题3份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运动的世界》同步测试题3份含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运动的世界》同步测试题3份含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运动的世界》同步测试题3份含答案解析(7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运动的世界同步测试题第二章卷(1)一、选择题(共25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2分)(2014秋遵义县期中)测量长度时,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取决于()A测量工具的种类B测量工具的最大测量范围C测量工具的最小刻度D测量方法是否正确【考点】64:长度的测量【专题】12 :应用题【分析】长度测量的准确程度是由刻度尺的分度值决定的,分度值越小,准确程度越高,测量需要达到的准确程度跟测量需要有关,比如测玻璃的长度一般要准确到1mm,而测量窗帘的长度,达到1cm即可【解答】解:长度测量的准确程度是由刻度尺的分度值,即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决定的;测量需要达到的准确程度跟测量需

2、要有关,并不一定是分度值越小越好故选C【点评】在进行长度测量时,准确程度是由刻度尺的分度值决定,而要达到的准确程度与测量需要有关,不同的物体要不同的准确程度2(2分)(2016秋围场县校级期末)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初中物理课本长度的是()A20mmB1dmC1mD26cm【考点】63:长度的估测【专题】5A2:估算综合应用题【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常见的长度单位及其相互间进率,对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要有初步的估测能力【解答】解:从四个选项中可以看出,只有选项D最接近于初中物理课本长度,所以选项D正确,选项A、B、C错误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长度单位及其相互间进率的掌握情况,要牢记常见的长

3、度单位及其相互间的进率,并具有初步的估测能力3(2分)(2016秋西秀区校级期中)下列对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测量时出现了误差,说明一定是出了差错B在测量时,多测量几次取平均值,就可以避免误差C改进实验方法,认真测量就可以消除误差D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使实验方法更为完善,可以减小误差【考点】67:误差及其减小方法【专题】571:长度、时间、速度【分析】测量时,受所用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就是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可以减小误差【解答】解:A、误差不是错误测量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时粗心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是能够避免的,故A错误;B、在测

4、量时,多测量几次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避免误差,故B错误;C、改进实验方法,认真测量,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故C错误;D、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使实验方法更为完善,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灭误差,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误差概念的了解,只要知道误差产生的原因就能了解为什么误差是测量中不可避免的需要注意的是误差不是错误4(2分)(2016秋崆峒区期末)用一把刻度尺测某一物体长度时,一般要测三次或更多次,这样做的目的是()A减小观察刻度时,由于视线不垂直而产生的误差B减小由于刻度尺不精密而产生的误差C减小由于读数时,估计偏大或偏小而产生的误差D避免测量中可能出现的错误【考

5、点】64:长度的测量【专题】12 :应用题;571:长度、时间、速度【分析】要正确解答本题,首先掌握误差产生的原因,还要掌握误差和错误是截然不同的,在物理实验中,误差只能减小,是不能避免的,而错误是由于实验者粗心或不遵守实验规则等原因造成的,是能避免的,【解答】解:A、观察刻度时由于视线不垂直属于错误的操作,应及时改正,而不是通过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来减小,故A错误;B、刻度尺不精密时,应选用精密的测量的仪器,而通过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的方法不正确,故B错误;C、实验中测量物体的长度,一般要测三次或更多次,多次测量求平均值,这样做是为了减小由于读数时估计偏大或偏小而产生的误差,故C正确;D、错误是

6、在测量过程中产生的,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不会避免错误的出现,故D错误;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误差及其减小方法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要正确解答此题,首先要掌握误差的定义,还要掌握误差产生的原因,减小误差的方法及误差与错误的区别5(2分)(2015秋宁城县期末)如图所示为测某种硬币直径的几种方法,其中正确的是()ABCD【考点】66:刻度尺的使用【专题】13 :实验题【分析】对于部分形状规则的物体,某些长度端点位置模糊,或不易确定,如圆柱体、乒乓球的直径,圆锥体的高等,需要借助于三角板或桌面将待测物体卡住,把不可直接测量的长度转移到刻度尺上,从而直接测出该长度,这种测量方法叫做“卡测法”

7、【解答】解:A、硬币的下面没有与刻度尺的零刻线对齐,不正确;B、三角板的直角边没有与刻度尺对齐,无法读数,不正确;C、无法确定硬币直径的位置,零刻线也未对齐,不正确;D、借助两块三角板卡住硬币,且一端对齐,能测出直径,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的解题的关键是进行思想转化,将不易直接测量的直径转化到刻度尺上6(2分)下列各过程经历的时间最接近1s的是()A人眨一下眼睛所用的时间B地球自转一周所用的时间C人在安静时脉搏跳动一次所用的时间D人步行10m路程所用的时间【考点】61:时间的估测【专题】5A2:估算综合应用题【分析】此题考查我们对常见过程经历时间的估测,根据对日常生活中常见过程和时间单位的认

8、识,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解答】解:A、人的眼睛迅速眨一下的时间在0.3s左右,A不符合题意;B、地球自转一周所用的时间为24h=243600s=86400s,B不符合题意;C、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1min跳动75次,跳动1次的时间大约1s,C符合题意;D、人步行的速度在1m/s左右,步行10m大约10s,D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物体的数据的了解情况,本题告诉我们一定要对实际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做到熟知7(2分)(2010石狮市模拟)如图所示是“神舟七号”飞船在上升阶段,航天员被固定在飞船座舱内的情景,相对下列哪个参照物航天员是静止的()A飞船B太阳C地球D月球【考点】53

9、: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分析】航天员是静止的,一定选择和航天员之间没有发生位置改变的物体为参照物【解答】解:“神舟七号”飞船在上升阶段,航天员被固定在飞船座舱内,航天员和飞船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以飞船为参照物,航天员是静止的航天员和太阳(或地球、或月球)之间发生了位置的改变,以太阳(或地球、或月球)为参照物,航天员是运动的故选A【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8(2分)(2011扬州)妈妈用电动自行车送小明上学途中妈妈提醒小明“坐好,别动!”这个“别动”的参照物是()A电动自

10、行车上的座位B路旁的树木C迎面走来的行人D从身旁超越的汽车【考点】5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52:参照物及其选择【专题】12 :应用题【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弄清参照物,即事先被选定的假定不动的物体“别动”的意思是小明相对于参照物没有位置的改变【解答】解:小明坐在座位上,妈妈的意思是让她相对于座位没有位置的变化,即相对静止小明相对于树木、迎面的行人、超越的汽车都有位置的变化,即都是运动的,B、C、D都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参照物的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运动和静止的情况也不同9(2分)(2014秋辛集市期末)运动和

11、静止的相对性是指()A运动和静止都取决于人的主观感觉B同一物体不可以说它既是运动的,又是静止的C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描述运动的结果可能不同D选择运动的物体作参照物,研究的对象就是静止的【考点】5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专题】571:长度、时间、速度【分析】掌握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物体的运动或静止都是相对于所选择的参照物而言的【解答】解: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与人的主观感觉无关,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描述运动的结果可能不同,所以同一物体可以说它既是运动的,又是静止的,故AB错误,C正确;选择运动的物体做参照物,研究对象不一定是静止的,故D错误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对运动和静止的相

12、对性的理解,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与人的主观感觉无关,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描述运动的结果可能不同10(2分)(2012广东模拟)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v=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B速度与时间成反比C速度不变,路程与时间成正比D速度与路程成反比【考点】69:速度公式及其应用;6C:匀速直线运动【专题】31 :定性思想【分析】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大小、运动方向都是不变的,即速度的大小与物体通过的路程和运动时间无关【解答】解: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是个定值,即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是个定值,也即路程与时间成正比,而与物体通过的路程和运动时间无关 故选C【点评】

1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对于物理公式,不能只站在纯数学的角度理解,还要考虑它的物理意义11(2分)(2016秋全椒县期末)一个正常运动的物体速度约为5m/s,该物体可能是()A蜗牛B步行的人C自行车D汽车【考点】68:速度与物体运动【专题】29 :估算题【分析】结合日常生活经验,根据我们对于物体运动速度的了解来作答【解答】解:A、5m/s的速度表示物体在每秒内要通过5m 的路程,蜗牛显然达不到,因此选项A可以排除B、步行人一秒大约为一步距离,因此人步行的速度约1m/s,则B选项错误;C、自行车的速度约5m/s,故C选项正确;D、描述汽车的速度常用km/h作单位,单位换算

14、可得5m/s=53.6km/h=18km/h,这与我们通常认识的汽车每小时行驶几十公里相差也比较远,故D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物理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多了解一些生活中的常见量的值可帮助我们更好地学好物理,同时也能让物理更好地为生活服务12(2分)(2013白下区校级模拟)用图象可以表示物体的运动规律,图中用来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ABCD【考点】6C:匀速直线运动【专题】5A1:图像综合题【分析】看清楚图象中的横坐标和纵坐标所代表的物理量,再根据图象的形状判断物理量间的关系或变化规律【解答】解:图象表示物体的速度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是匀速直线运动;故A正确;图象表示路程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是静止状态;故B错误;图象表示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即物体的速度不变,是匀速直线运动;故C正确;图象表示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且速度与时间成正比;是匀加速直线运动;故D错误;故选B【点评】图象能直观形象地表示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变化规律,是物理上常用的研究物理物体的方法13(2分)(2016秋龙潭区校级期末)下列四个选项中,平均速度最大的是()A航模飞行器以11m/s的速度飞行B汽车以50km/h的速度在公路上行驶C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用10 s跑完全程D从30 m高处竖直下落的物体用了2.5 s【考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