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并序)》名师学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上传人:八戒 文档编号:332336153 上传时间:2022-08-2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5.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琵琶行(并序)》名师学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琵琶行(并序)》名师学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琵琶行(并序)》名师学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琵琶行(并序)》名师学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琵琶行(并序)》名师学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琵琶行(并序)》名师学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琵琶行(并序)》名师学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琵琶行(并序)名师学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学习目标 1、把握诗歌基本内容,了解白居易和琵琶女两人身世的相似性; 2、掌握诗歌的表达技巧,把握诗人的情感变化; 3、欣赏诗中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 4、背诵全文。 第一课时 一、作者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中唐时期现实主义的伟大诗人。白居易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揭露现实黑暗,反映劳动人民痛苦的诗篇,即被称为的“讽喻诗”。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新乐府运动,诗歌革

2、新运动,由唐代诗人白居易、元稹等所倡导,主张恢复古代的采诗制度,发扬诗经和汉魏乐府讽喻时事的传统,使诗歌起到“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作用,强调以自创的新的乐府题目咏写时事,故以此命名。所谓新乐府,是相对古乐府而言的。乐府本是汉武帝开始设立的掌管音乐的机关,任务是制定乐谱、采集歌词、训练乐工,以备朝廷举行祭祀,召开宴会或举行其他仪式时演奏。另外,还有一项任务就是采集民歌,供统治阶级“观风俗”。后来其含义有了变化,指一种合乐的诗歌,即“乐府诗”,简称“乐府”。乐府诗有广狭两种意义:狭义的指汉以下入乐的诗,它包括文人创作的和采自民间的;广义的包括词曲和没有入乐而袭用乐府旧题,或摹仿乐府诗体裁的作

3、品。这首诗属于后者。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行,又叫“歌行”,它源于汉魏乐府,是乐府名曲之一。篇幅较长,句式灵活,平仄不拘,用韵富于变化,可多次换韵。 二、写作背景 白居易任左拾遗官职后,由于得罪了官僚及皇帝,43岁被改职任太子左赞善大夫,次年由于上书皇帝,言辞急切,被加上越职奏事的罪名,先被贬为江州刺史,又被贬为江州司马,琵琶行就写于第二年秋天。诗人正是借琵琶女的遭遇共鸣自身天涯沦落的不幸。 三、纠正字音 教师通读全文,纠正字音。 铮(zhng)悯然(mng)转徙(x

4、)浔阳(xn)瑟(s)声声思(s)捻(nin)霓裳(nchng)衣裳(chng)红绡(xio)钿头银蓖(dinb)谪居(zh)整顿衣裳(chng)还独倾(hun)间关(jin)呕(u)哑(y)嘲(zho)哳(zh) 四、讲析小序 1、请学生朗读小序,教师提示需要注意的字词。 左迁: 明年: 者:的人, 铮铮然有京都声 倡女: 命酒: 憔悴: 转徙: 恬然自安: 斯人: 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因为长句: 命曰: 2、请学生概述小序的内容及作用。 3、小序和诗歌哪些段落分别照应? 4、小序中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你有何看法? 五、学生朗读第1段,教师提示下面词句。

5、1、词义解析: 惨: 浔阳江: 主人下马客在船: 2、作为叙事诗的开头,这一段都写了什么内容?这段中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请用诗句中的一个字概括这一段所渲染的气氛特点。 第二课时 一、学生朗读第二段,教师提示 思考1:白居易是根据什么来描述音乐形象的?琵琶女在琵琶声中流露出什么样的内心感情? 思考2、为什么演奏完毕,要添上“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这两句? 二、学生朗读第三、四段,教师提示 思考1:诗人塑造了一个怎样的琵琶女形象?为什么要着力刻画这一形象? 思考2、诗人为何认为自己和琵琶女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他们同在何处? 三、学生朗读最后一段,教师提示 思考:这首诗在

6、结构上有何特色? 四、细节探讨 1、通过叙事塑造了哪几个人物形象 2、诗人白居易为何在一个素不相识的琵琶女面前泪洒青衫呢? 3、诗歌往往少不了景物的描写,同样,本诗歌前后贯穿了几处景物描写的文字。这些景物有什么作用呢? 4、诗人用哪两句诗将两个形象连接在一起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诗人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叹息,白居易和琵琶女之间有什么共同的命运、遭遇?.“沦落”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 第三课时 合作探究 一、全诗共写了几次音乐?(连带诗歌结构)是怎样写的? 二、作者用了哪些手法来描摹音乐?这些手法有何好处? 1、找出比喻句并分析各比喻句描摹出了音乐的什么特点?并分析比喻描写的好处。

7、 2、叠词和联绵词: 3、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 正面描摹: 侧面烘托: 4、曲中带情: 三、从琵琶曲调的起伏变化中,体会琵琶女情感和生活变化 整个曲调可以分为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前奏曲”: 第三乐章“沉思曲”: 第四乐章“悲愤曲”: 四、完成课后练习 词类活用 1.闻舟中夜弹琵琶者。() 2.遂命酒。() 3.商人重利轻别离。() 4.歌以赠之。() 5.血色罗裙翻酒污。() 古今异义 1.因为长句。古:;今连词,表示原因或理由。 2.铁骑突出刀枪鸣。古:今:1.鼓出来。2.超过一般的显露出来。3.使超过一般。 3.暮去朝来颜色故。古:;今:颜色是通过眼、脑和我们的生活经验所产生的一种对光的视

8、觉效应。 4.凄凄不似向前声。古:今:表方位。) 5.明年秋,送客湓浦口古:今:明年。 6.似诉平生不得志古:;今:志愿实现,多指满足名利的欲望。 7.凝绝不通声暂歇古:今:暂时。 8.老大嫁作商人妇古:;今:长兄,长子。 9.整顿衣裳起敛容古:今:使紊乱变整齐,使不健全的健全起来。 通假字 1.钿头银篦击节碎: 2.家在虾蟆陵下住: 3.曲终收拨当心画: 一词多义 1.言:(1).感斯人言。()(2).凡六百一十六言。()(3)自言本是京城女。() 2.命:(1).遂命酒。()(2).命曰琵琶行。() 3.是:(1).是夕始觉有迁谪意。()(2).自言本是京城女。() 4.为:(1).因为长

9、句。()(2).初为霓裳后六幺。()(3).为君翻作琵琶行。() 5.语:(1).琵琶声停欲语迟。()(2).今夜闻君琵琶语。() 6.轻:(1).轻拢慢捻抹复挑。()(2).商人重利轻别离。() 7.暂:(1).凝绝不通歌暂歇。()(2).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8.泣:(1).满座重闻皆掩泣。()(2).座中泣下谁最多。() 文言句式 1.歌以赠之。() 2.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3.转徙于江湖间。()4.问其人,本长安倡女。() 5.使快弹数曲。() 6.送客湓浦口。() 7.感斯人言。() 答案 四、讲析小序 1、请学生朗读小序,教师提示需要注意的字词。 左迁:贬

10、官降职。古代以右为尊,以左为卑,所以把贬官降职叫“左迁”。 明年:第二年。 者:的人,表判断。 铮铮然有京都声:音调清脆动听,有京都流行乐曲的声调。铮铮,金属相击声,这里形容弦声清脆。 倡女:“倡”通“娼”。这里指歌妓。 命酒:吩咐摆酒席。命,动词,叫,吩咐,命令。酒,名词用作动词,摆酒席。 憔悴:脸色黄瘦。 转徙:不断转换地方,迁移居处。 恬然自安:心境平静,自觉安适。恬然,平静坦荡地。 斯人:这个人,指琵琶女。 是夕始觉有迁谪意:这天晚上才感觉到有被贬的不愉快的意味。谪,降职外调。 因为长句:就写了一首长诗。因,连词,于是,就。为,动词,写,作。长句,指七言诗。凡六百一十六言:共计六百一十

11、六个字。凡,共计。言,字。 命曰:命,动词,取名,叫它。 2、请学生概述小序的内容及作用。 明确:诗前小序,共一百三十八字。扼要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概括了琵琶女的身世和作者的心情。 小序的作用:说明了写这首长诗的原因和命名,定下了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本诗是一篇抒情色彩很浓的长篇叙事诗。 3、小序和诗歌哪些段落分别照应? 明确:“明年秋,铮铮然有京都声”和第1自然段照应。“问其人,转徙于江湖间”和第2、3自然段照应。“予出官二年,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和第4自然段照应。 4、小序中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你有何看法? 明确:“恬然自安”者,是

12、话中有话,实际是说遭受贬谪的苦闷始终萦绕心头,一直无法自安,而“迁谪意”当然也不是“是夕”才感受到的。这两句反话,既是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抑郁愤慨之情,也是强调这次与琵琶女偶然相遇的事件给他的感受之深,是扣住“同是天涯沦落人”来说的。 五、学生朗读第1段,教师提示下面词句。 1、词义解析:惨:悲伤 浔阳江:今江西省九江市北面的一段长江,因临近浔阳,故古称浔阳江。 主人下马客在船:这一句是互文,意思是主人和客人都下了马,登上船。 2、作为叙事诗的开头,这一段都写了什么内容?这段中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请用诗句中的一个字概括这一段所渲染的气氛特点。 明确:这一段是全诗的引子,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13、、人物,引了了琵琶声。 头两句写江头送客,正当秋夜,枫叶如丹,荻花飘白,风声瑟瑟,这就烘托了一种惆怅惜别的悲凉气氛。 中间四句写船中饯别,“举酒欲饮无管弦”为琵琶女的出场埋下伏笔,并和后文“浔阳地僻无音乐”照应。在无管弦的寂寞中饮酒,自然“醉不成欢”酒喝得虽多,却不成欢,言外之意是心情郁闷,一个“惨”字不但渲染出气氛的特点,而且含蓄地吐露了诗人的悲抑心情。而船外则是江面茫茫,月影沉壁。诗人的离情别绪,有如荒江冷月。这些景物描写不仅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而且也为琵琶女的出场创造了环境气氛。 最后两句用“忽闻”造成语气的强烈转折,未见其人先闻其琵琶声,用水上传来的琵琶声打破了寂寞、郁闷和凄清。用“主人忘归客不发”突出琵琶声的艺术魅力,感情由悲抑转为惊喜。 这种气氛可用诗中的一个“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