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1各章节知识点复习提纲(含全册综合检测试卷及答案2套)

上传人:wen****18 文档编号:331604047 上传时间:2022-08-23 格式:DOCX 页数:68 大小:2.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1各章节知识点复习提纲(含全册综合检测试卷及答案2套)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1各章节知识点复习提纲(含全册综合检测试卷及答案2套)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1各章节知识点复习提纲(含全册综合检测试卷及答案2套)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1各章节知识点复习提纲(含全册综合检测试卷及答案2套)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1各章节知识点复习提纲(含全册综合检测试卷及答案2套)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1各章节知识点复习提纲(含全册综合检测试卷及答案2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1各章节知识点复习提纲(含全册综合检测试卷及答案2套)(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1各章节知识点复习提纲第一章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重难点】:反应热与键能,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反应热与键能【知识点】一、反应热、焓变 1反应热:当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温度相同时,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叫做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化学反应的热效应一般称为反应热。2.焓与焓变的含义焓的意义:焓是一个物理量,用来表示物质所具有的能量,符号为H,用焓的变化来描述与反应热有关的能量变化。焓变:表示反应产物的总焓与反应物的总焓之差,符号用H表示。a、数学表达式:H =H(反应产物)-H(反应物)b、单位:kJ/mol或(kJmol1)c、意义: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通过焓变

2、(H)来确定一个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影响焓变的因素a、发生变化的物质的焓变,在其他条件一定时与变化物质的物质的量成正比。b、焓变与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温度、压强有关。c、物质在固态、液态、气态之间进行转换时也伴随能量的变化,所以焓变与物质的聚集状态有关。3、反应热与焓变的关系:H是化学反应在恒定压强下且不与外界进行电能、光能等其他能量的转化时的反应热,即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反应的反应热Q就是焓变。高中阶段二者通用。二、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1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表现形式化学反应过程中,不仅有物质的变化,还有能量的变化。这种能量的变化常以热能、电能、光能等形式表现出来。2、化学反应中

3、的能量变化从键能的角度分析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微观角度)以1 mol H2与1 mol Cl2反应生成2 mol HCl时放出 kJ的热量为例,从微观角度解释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解答此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可表示如下:A、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能量,吸收的总能量为679 kJ。B、化学键形成时需要释放能量释放的总能量为862 kJ。C、反应热的计算:862 kJ679 kJ183 kJ,即放出183 kJ的能量。显然,分析结果与实验测得的该反应的反应热 kJmol1很接近(一般用实验数据来表示反应热)。【小结】1、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微观本质是:化学键的断链和形成时的能量差别是化学反应伴

4、随能量变化的本质原因。由键能求焓变的公式:H=E(反应物的总键能)- E(产物的总键能)2、H的正负和吸放热反应的关系放热反应:反应完成时,生成生成物释放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吸收的总能量。由于反应后放出热量(释放给环境)而使反应体系的能量降低,故H0或H为“”。吸热反应:反应完成时,生成物释放的总能量小于反应物吸收的总能量。由于反应后吸收环境热量而使反应体系的能量升高,故H0或H为“”。(2)、从物质所具有的能量角度分析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宏观角度)如果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那么由反应物转化成生成物时能量主要转变成热量形式放出,这是放热反应。反之,如果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

5、量小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反应物就需要吸收热量才能转化为生成物,这是吸热反应。(如下图) H0或H为“+”吸收热量H0或H为“”放出热量放热反应 吸热过程由物质的能量求焓变的公式:H= E(产物的总能量)- E(反应物的总能量)(3)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比较特别提醒比较H的大小时,要连同“”、“”包含在内,类似于数学上的正负数比较。如果只比较反应放出热量的多少,则只须比较数值大小,与“”、“”无关。(4)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1放热反应:燃烧、中和反应、金属的氧化、金属与酸或水的反应、由不稳定物质转变为稳定物质的反应等。 2吸热反应:盐类的水解、C与CO2或H2O的反应、CaCO3的分解、

6、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由稳定物质转变成不稳定物质的反应等。特别提醒化学反应总体遵循“分吸合放”规律,即大多数分解反应吸热,大多数化合反应放热,且化学反应中吸热反应占少数,所以务必记住常见的吸热反应。放热反应或吸热反应必须属于化学变化。如醋酸的电离虽然要吸热,但不能称为吸热反应,只能称为吸热过程;同样,水蒸气转变成液态水,也不能称为放热反应。不同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不同,有的常温下就可以发生,有的则需要加热。因此往往容易把在加热条件下进行的反应认为是吸热反应,而在常温下进行的反应认为是放热反应。其实两者之间无必然联系,常温下进行的反应可能是放热反应,如中和反应;也可能是吸热反应

7、,如NH4Cl与Ba(OH)28H2O的反应。加热条件下进行的反应,可能是吸热反应,如CCO2 = 2CO;也可能是放热反应,如CO2 = CO2。两者的区别是放热反应撤去热源后仍能进行,吸热反应必须持续加热才能继续进行。由上可见,反应吸热还是放热与反应条件无关,而是由反应物总能量与生成物总能量的高低决定的。 三、热化学方程式 1概念:能表示参加反应物质的量和反应热的关系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2表示意义:热化学方程式不仅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也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3、热化学方程式与普通化学方程式的区别 化学方程式 热化学方程式 化学计量数 是整数,既可表示粒子个数,又

8、可表示该物质的物质的量 既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只表示该物质的物质的量 状态 不要求注明 必须在化学式后注明 正负号及单位 无 必须注明 意义 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 不仅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也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4、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 H只能写在标有反应物和生成物状态的化学方程式的右边,并用“空格”隔开。若为放热反应,H为“”;若为吸热反应,H为“”。H的单位一般为kJmol1。注意反应物和产物的聚集状态不同,反应热数值不同。物质的气、液、固三态的变化与反应热的关系如下图,因此,必须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s、l、g)才能完整地体现出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热化学方程

9、式中不用标“”或“H的单位“kJmol1”的含义。并不是指每摩尔具体物质反应时伴随的能量变化是多少千焦,而是指给定形式的具体反应以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来计量其物质的量时伴随的能量变化。如2H2(g)O2(g)2H2O(g)H kJmol1中的反应热是指每摩尔反应,放出的热量为 kJ。因此H与化学方程式的写法有关,如果化学计量数加倍,则H也要加倍。当反应逆向进行时,其反应热与正反应的反应热数值相等,符号相反。例如:已知H2(g)O2(g)H2O(l)H kJmol1,则2H2(g)O2(g)2H2O(l)H kJmol1;H2O(l)H2(g)O2(g) H kJmol1。四、中和热的测定与计算1

10、中和热测定实验的注意事项整个实验过程中应把好两关:隔热关。如量热计保温层内隔热填充材料要填满;盖板上的两孔只需要正好使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棒通过即可;倒入NaOH溶液要迅速,尽可能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准确关。如配制溶液的浓度要准确;NaOH溶液要新制;量取溶液体积时读数要准确;对温度计的读数要读到最高点。2中和热的计算由50 mL molL1盐酸与50 mL molL1 NaOH溶液进行实验,根据所测结果,计算中和反应的中和热为:H kJmol1(C为生成溶液的比热容)特别提醒中和热的测量中碱稍过量的原因是保证酸能完全反应,计算时应以不足的酸作为计算标准。实验中使用的酸和碱不能是浓酸或浓碱,

11、若用浓酸或浓碱,由于稀释过程中放出热量,会使测得的中和热数值偏高。3导致测定误差的因素求算出的中和热是否接近 kJmol1,取决于溶液的浓度、溶液的体积及温度的变化。引起中和热测定有较大误差的因素主要有:溶液浓度不准确;溶液量取不准确;隔热较差;室温太低;温度未读取到最高点等。 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一、化学反应速率 1. 化学反应速率(v) 定义:用来衡量化学反应的快慢,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变化 表示方法:单位时间内反应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计算公式:v=c/t(:平均速率,c:浓度变化,t:时间)单位:mol/(Ls) 影响因素: 决定因素(内因):

12、反应物的性质(决定因素) 条件因素(外因):反应所处的条件 2.注意:(1)、参加反应的物质为固体和液体,由于压强的变化对浓度几乎无影响,可以认为反应速率不变(2)、惰性气体对于速率的影响 恒温恒容时:充入惰性气体总压增大,但是各分压不变,各物质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恒温恒体时:充入惰性气体体积增大各反应物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慢二、化学平衡(一)1.定义:化学平衡状态:一定条件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时,更组成成分浓度不再改变,达到表面上静止的一种“平衡”,这就是这个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即化学平衡状态。2、化学平衡的特征逆(研究前提是可逆反应)等(同一物质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动(动

13、态平衡) 定(各物质的浓度与质量分数恒定) 变(条件改变,平衡发生变化) 3、判断平衡的依据(二)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1、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1)影响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少生成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平衡向正方向移动;增大生成物的浓度或减小反应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平衡向逆方向移动(2)增加固体或纯液体的量,由于浓度不变,所以平衡_不移动_(3)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如果稀释溶液,反应物浓度_减小_,生成物浓度也_减小_, V正_减小_,V逆也_减小_,但是减小的程度不同,总的结果是化学平衡向反应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和_大_的方向移动。2、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影响

14、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温度升高会使化学平衡向着_吸热反应_方向移动,温度降低会使化学平衡向着_放热反应_方向移动。3、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影响规律: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会使平衡向着_体积缩小_方向移动;减小压强,会使平衡向着_体积增大_方向移动。注意:(1)改变压强不能使无气态物质存在的化学平衡发生移动(2)气体减压或增压与溶液稀释或浓缩的化学平衡移动规律相似4.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由于使用催化剂对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影响的程度是等同的,所以平衡_不移动_。但是使用催化剂可以影响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所需的_时间_。5.勒夏特列原理(平衡移动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之一(如温度,压强,浓度),平衡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三、化学平衡常数(一)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当一个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_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是一个常数_比值。 符号:_K_(二)使用化学平衡常数K应注意的问题:1、表达式中各物质的浓度是_变化的浓度_,不是起始浓度也不是物质的量。2、K只与_温度(T)_有关,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无关。3、反应物或生产物中有固体或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