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清远市小江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地理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专*** 文档编号:331412191 上传时间:2022-08-2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969.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清远市小江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地理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广东省清远市小江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地理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广东省清远市小江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地理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广东省清远市小江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地理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清远市小江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地理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东省清远市小江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地理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2分)1. 右图所示的北半球某地(约75W,45N),河流清澈,森林茂密,风景宜人。读图回答1819题。18一条大河由西南向东北流经该地,进入解冻季节时,该河流容易出现的现象是凌汛 水土流失 河岸决堤 水位暴涨A. B. C. D. 19该河流注入的海域毗邻世界某著名渔场,该渔场位于A. 北太平洋西部 B. 北太平洋东部 C. 北大西洋东部 D. 北大西洋西部参考答案:18.C 19.D2. 下图为某地等高线示意图,读图回答35题。3关于图中的地形判断不正确的是:AA处是山谷 BB处是山地CCD

2、处是山脊 DEF处是山谷4图中两山峰的温差为:A1.2 B1.22.4C2.44.8 D02.45图中有一处适合户外攀岩运动,运动员从崖底攀至陡崖最高处,高差可能有:A101米 B198米C298米 D601米参考答案:A D C3. 绿色消费成为时尚,“绿色产品”的概念是指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对环境都不造成污染。阅读产品在社会中的一般流程图(下图),回答以下做法与绿色消费相悖的是 A使用无汞电池 B产品多层包装 C废品回收利用 D完善质检体系参考答案:B4. 读我国东南某地区的等高线(单位:m)图,完成56题。5下列关于图中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A龙山位于虎山的西北方约3km处B龙山比虎山高至

3、少200mC甲、乙两村都位于山地的向阳坡D桥梁所在地是图示区域内海拔最低的点6有关图中白水河及其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A来自甲村的污水不可能污染到乙村B白水河的干流大体上由东北流向西南C站在虎山的山顶,看不见白水河干流上的桥梁D图中的河流水源最可能来自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流量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参考答案:C A5根据指向标可知,龙山位于虎山的正北方;根据等高线可知,龙山海拔介于9001 000 m,虎山海拔也介于9001 000 m,故两山的相对高度不会高于100 m;该地位于我国,故山地的南坡为向阳坡;图示区域的最低点位于白水河的下游。6等高线的弯曲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故图中等高线凸向东,河流

4、自东向西流,甲村所在河流位于下游乙村的下游,故甲村的污水不会污染到乙村。5. 读“气旋和反气旋图”,回答34题。3.表示北半球气旋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4.形成我国北方秋季晴朗天气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参考答案:A D6. 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甲、乙两城市三个年份常住人口密度分布图,图中楼高表示2000年城市商务楼相对高度。读图完成下列问题。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9822000年,两城市的市中心常住人口密度变化特征相同B19822000年,两城市的边缘区常住人口密度变化特征不同C2000年甲城市的人口规模比乙城市的小D2000年乙城市的服务范围比甲城市的小8关于2000

5、年两城市功能区分布的推断,最有可能的是( )甲城市的中心商务区位于M处;乙城市的中心商务区位于P处;甲城市的卫星城位于N处;乙城市的卫星城位于Q处A B C D参考答案:D B719822000年,甲城市市中心人口由多到少,密度减小,乙城市市中心人口由少到多,密度增大;19822000年,甲乙两城市外缘人口数量都增加,密度增大;2000年,甲城市人口规模接近4万人,乙城市人口规模达到3万多人,甲城市人口比乙城市人口规模大;2000年甲城市市中心和外缘人中密度都比乙城市大,因此甲城市服务范围比乙城市大。8卫星城是指在大城市外围建立的既有就业岗位,又有较完善的住宅和公共设施的城镇,是在大城市郊区或

6、其以外附近地区,为分散中心城市(母城)的人口和工业而新建或扩建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城镇。一般来说,中心商务区建筑物最高,因此由图分析,甲中心商务区位于M地区外侧,乙中心商务区位于市中心P处;甲城市N处人口密度变大,城市建筑物增高,出现卫星城;乙城市市中心人口一直呈增加趋势,人口没有向城市外缘迁移,因此没有出现卫星城。7. 2008年7月11日是第19个世界人口日。结合下图分析回答下列国家中,人口机械增长率较快的国家可能是A、中国、日本 B、科威特、德国 C、尼日利亚、墨西哥 D、埃及、印度尼西亚参考答案:B8. 下图中abcd四点间存在热力环流,根据四点气压数值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由于a处

7、气压低于c处,所以a处气温比c处高B由于c处气压高于a处,所以气流由c处流向a处C由于b处为高压,d处为低压,所以气流由b处流向d处D由于c处为高压,d处为低压,所以c处为晴朗天气,d处为阴雨天气参考答案:D9. 读某城市发展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7.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该城市是因地处铁路交会处而形成的B. 交通条件是该城市发展的重要区位因素C. 现在城区沿公路干线分布比较明显D. 相对于1988年以前,现在的城区面积明显扩大8. 该城市最近将自来水厂由甲处迁往乙处主要考虑的因素有 ( )。A. 水质、风向B. 地价、水质C. 风向、地价D. 水质、市场参考答案:7. A 8. B

8、7.读图可知,1983年以前,城区主要位于河流交汇处,河流是影响该城市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铁路的交会,促进了城市的进一步发展,但不是城市形成的原因;现在的城区沿公路干线分布比较明显;相对于1988年以前,现在的城区面积明显扩大,A项错误,符合题意要求。8.随着城市的扩大,甲处由郊区变为城区,地价上涨;乙处位于远离城区的河流上游,将自来水厂迁往乙处,可保证水质,B项正确。10. 下图为某地的等高线地形图。图中最粗线内的范围在图面上的面积约为6平方厘米,而其实际地表面积约为15,000平方米,丙地位于40N,117E。读图回答这幅图的比例尺为A1:1000 B1:5000 C1:25000 D1:

9、50000参考答案:B11. 读下图,回答如果图中的甲、乙、丙、丁分别代表1月、4月、7月、10月,代表每月降水量,代表月平均气温,那么组合所代表的气候类型是A亚热带季风气候 B地中海气候 C温带海洋气候 D热带雨林气候参考答案:B12. 岩石及地貌的形成均与地质作用有关。下图中各字母表示不同的地质作用类型,读图回答下列人类活动,能够加重c过程的是 A退耕还林 B围湖造田 C陡坡垦荒 D营造薪炭林参考答案:C13. 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及河流分布图,图中区域地表状况基本一致,据此回答56题。5图中等高线的等高距相等,四地海拔最高的是A B C D6一次降水过程后,若图中区域内各地降水量相同,四条支

10、流中的水量最大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参考答案:5.A 6.A14. 某地6月22日,“网络天文爱好者协会”的四位会员展示了各自所在地的太阳视运动状况,如下图所示,读图回答从昼夜长短来看,正确的是 A此日,乙、丙、丁三地,昼长为一年中最大值B此日在乙地向北,昼越来越长C在一年中,丙地的夜长一直小于丁地D在一年中,甲、乙、丙三地不可能同时出现昼夜平分的现象参考答案:A15. 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和气候变化带来越来越大的地区差异,形成多样化的食物需求和多种生产模式。从种子需求的角度中国大致呈现出三大农业模式,其典型区域如图所示。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2. 图中A. 北方为产业农业模式,南方为传

11、统农业模式B. 产业农业模式分布于地广人稀的北部、西部C. 传统农业模式分布在云、贵、川、湘等省区D. 新兴农业模式集中于大城市周边和沿海地区13. 图中间接反映出我国粮食增长中心北移的现状,其形成原因主要包括南方地区人口增长快,人均粮食生产减少南方地区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快,耕地减少华北地区迁入人口多,农业劳动力增加东北地区耕地广大,机械化程度高,粮食单产提高A. B. C. D. 参考答案:12. D 13. C12.读图可知,北方主要以产业农业模式和亲兴农业模式为主,南方主要以新兴农业模式和传统农业模式为主,A错误。读图可知,产业农业模式在我国北方人口稠密区也有分布,如河北、山东等省,B错

12、误。图中显示,传统农业模式分布在云、贵、川、桂等省区分布较多,图中湘(湖南)传统农业模式分布较少,C错误。读图可知,新兴农业模式集中于大城市周边和沿海地区,D正确。故选D。13.题意表明,我国粮食增长中心北移。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人口增长差异不大,南方地区人均粮食生产减少,主要不是人口增长的原因,不符合题意;相对于北方地区而言,南方地区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快,城市、工业、交通等占用耕地面积较多,耕地面积减少,导致粮食增加趋缓,甚至减少,导致粮食增长中心北移,符合题意;从净迁移量来看,华北地区主要是人口迁出区,农村人口大量迁出,农业劳动力减少,不符合题意;东北地区耕地广大,机械化程度高,劳动生产率提高,粮食单产提高,粮食产量增长快,导致我国粮食增长中心北移,符合题意。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16. 下图为极地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完成17、18题17.此时,地的盛行风向最有可能是( )A.东北风 B.西北风 C.西南风 D.东南风18.地与地相比( )A.自转线速度偏小 B.正午太阳高度较小C.昼长年变化较大 D.较晚进入新的一天参考答案:C D17. 下图为某城市体系的发展过程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题。14图示城市最初形成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 B气候 C河流 D资源15下列现象体现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是A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