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在线同伴互评中学习者批判性思维发展研究

上传人:I*** 文档编号:331239918 上传时间:2022-08-1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85.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促进在线同伴互评中学习者批判性思维发展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促进在线同伴互评中学习者批判性思维发展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促进在线同伴互评中学习者批判性思维发展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促进在线同伴互评中学习者批判性思维发展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促进在线同伴互评中学习者批判性思维发展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促进在线同伴互评中学习者批判性思维发展研究(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促进在线同伴互评中学习者批判性思维发展研究 张涛 张思 高倩倩 王佳慧摘 要 批判性思维作为21世纪学习者核心素养之一,其实质是基于事实性证据进行合理推断、质疑和辨析的思维过程。在线学习为批判性思维的发展提供新的视角和研究方向,特别是以协作交互为核心的在线学习活动,推动了学习者批判性思维的高阶发展。研究从同伴反思和同伴讨论两个视角设计在线同伴互评学习活动,运用Murphy的批判性思维框架对同伴交互数据进行编码分析,采用滞后序列分析和认知网络分析探索在线同伴互评不同阶段学习者批判性思维的发展特征。研究结果显示:(1)批判性思维发展是一个连续统,由低阶层次向高阶层次持续发展;(2)在线同伴互评不

2、同阶段的批判性思维因问题空间的构建与消解而呈现不同特征;(3)在线同伴互评活动影响批判性思维的发展。研究从在线同伴互评视角探索学习者批判性思维的发展过程,为有效促进在线学习环境中批判性思维发展提供实践参考。Key 在线同伴互评; 批判性思维; 协作交互; 问题消解; 滞后序列分析; 认知网络分析 G434 文献标志码 A作者简介 张涛(1984),男,陕西汉中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信息技术教育,学习分析技术研究。E-mail:slgzhangtao。张思为通讯作者,E-mail:djzhangsi。一、引 言批判性思维作为21世纪核心素养之一,被视为新时代社会创新力、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及社会进

3、步的标志。批判性思维作为认知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质是基于事实性证据进行合理推断、质疑和辨析的思维过程。在线同伴互评作为一种在线学习方式,其中,交互作为在线同伴互评的关键要素,对基于事实性证据或评价标准的学习者批判性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自我效能等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基于自然主义的循证方式和数据思维,希冀于数据循证分析在线同伴互评活动中由同伴交互所引发的学习者批判性思维发展过程,以刻画学习者在同伴互评中基于问题求解的批判性思维发展特征。Flottemech认为,积极的交互能激发学习者的动机、提高自我效能感、培养学习者的批判性思维与问题解决技能1。基于此,本研究将批判性

4、思维置于在线同伴互评学习环境中,设计基于迭代的在线同伴互评学习活动,以协作交互为关键要素,以问题事件和作品评价为互评主要内容,分析在线同伴互评和协作交互中学习者批判性思维的发展过程及特征,以期为分析在线学习活动中学习者批判性思维的发展提供实践参考。二、研究基础(一)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作为学习者的内隐性思维活动,属于认知领域的高阶思维形态,在传统教学中很难用常规手段发现学习者的批判性思维发展过程。现有研究通过精心设计在线教学活动及有效干预措施,如基于问题式教学、同伴互评、在线协作交流等触发学习者批判性思维的涌现。Heo和Chun在在线学习系统中通过分享学习者的反思日记,指导学生针对日记内容展开

5、小组讨论,通过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我效能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提升2;冷静等人在Sakai平台中设计了基于批判性思维的在线交互活动,依据Elizabeth Murphy的批判性思维框架对学习者在线交互数据进行编码分析,探索在线交互活动对批判性思维的发展过程3;Hovardas等人认为,同伴互评使学习者学会从不同视角评论作品,评论的过程涉及逻辑思维和技能,以便学习者作出合理的陈述与评价,基于交互式的同伴互评为深入思考同伴对自己评论的反馈提供了机会4。在线交互活动对促进批判性思维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活动空间。社会建构主义认为,同伴交互意味着为知识建构和分享提供了更好的机会,引导学习者

6、在适当的技术支持下与同伴进行交互,帮助他们从不同视角理解问题的本质,提高学习者的批判性思维能力5。(二)在线同伴互评相关研究同伴互评是学习者对具有相同学习背景的其他同伴的学习作品或成果进行评价,评价的依据是同伴作品的数量、水平、价值、作用、质量等5。在线同伴互评中,学习者利用信息技术针对学习主题开展的同伴协作活动过程,能够为学习者自我调节学习提供有益的意见6,其关键环节是同伴之间在技术工具支持下相互给予反馈和接受反馈,意味着在线同伴互评环境中批判性思维的产生与发展是建立在同伴间对话交流的基础之上,并以对话交流作为问题诱发及作品评价的主要途径,使同伴之间在基于事实性证据及作品评判的交流中涌現批判

7、性思维。对话交流中,个体的反思与评价目的、问题表征、理想信念等共同构成学习者对问题信息进行质疑、推理、辨析的思维过程。本研究将批判性思维置于在线同伴互评学习环境中,探索批判性思维在在线同伴互评中的产生与发展过程,设计问题消解和作品评价的学习活动,运用Murphy的批判性思维框架,对同伴互评中关于作品评价和问题消解过程所产生的交互文本数据进行编码分析,采用滞后序列分析和认知网络分析探索批判性思维在同伴互评不同阶段的结构及发展特征。因此,本研究致力于解决以下三个问题:1. 在线同伴互评是否能影响批判性思维发展水平?2. 在线同伴互评不同阶段中,有哪些显著的行为序列可以表征批判性思维的发展?3. 在

8、线同伴互评不同阶段中,批判性思维是如何变化的?会呈现什么样的结构及特征?三、研究设计(一)实验对象本研究以河南科技学院2018级教育技术学专业必修课“现代远程教育”的57名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9人,女生48人。选取该课程中“远程教育课程设计与开发的一般流程”为活动内容进行微课教学设计。在活动开始前,学习者根据自身兴趣和学习主题倾向自由组合,每组由67人组成,共划分为9个小组。每个小组均有一名教师和助教参与其中,负责小组活动管理和答疑任务。采用QQ和蓝墨云课作为在线同伴互评学习环境。研究对象具有丰富的网络学习经验,在2020年春季“二维动画”课程中开展过在线协作学习活动,但缺乏现代远程教

9、育理论与实践知识,且未经历同伴互评学习活动。41E15287-C0E4-49A8-8483-896BB601EBD1(二)研究活动设计本研究依据同伴互评活动的一般过程,设计基于两个阶段迭代的在线同伴互评活动,如图1所示。该流程以微课脚本设计及微课视频开发为学习主题,以协作交互、同伴评价与问题消解共同构成在线同伴互评学习活动的主体思路。从同伴讨论和同伴反思两个维度,基于协作交互和学科知识问题求解实现评价过程中学习者批判性思维的产生与发展。本研究中,同伴讨论是学习者围绕学习主题或评价对象进行的讨论与交流。学习者利用QQ和蓝墨云课对微课脚本设计、关键技术问题及作品评价等内容展开协作交流活动,主要包括

10、组内教学设计方案的确定、关键问题消解、梳理评价意见、撰写评语、作品评价等内容。同伴反思是被评价者依据评价者反馈的评语进行同伴之间的协同反思,该流程主要包括完善作品设计方案、优化问题策略、个体反思、小组反思、调整评价策略等。此外、交互工具、学习资源、评价量表、批判性思维框架、学习环境等作为在线同伴互评活动开展的基本要素,为互评活动中发展学习者批判性思维提供技术支撑。基于批判性思维的在线同伴互评活动过程如下:第一阶段互评:主要任务是小组成员撰写微课设计脚本并对其他小组的脚本进行评价。具体内容为:(1)小组成员通过QQ确定微课设计主题并开展微课脚本的创作。初始脚本完成后,各小组将微课脚本上传至蓝墨云

11、课进行同伴互评。(2)同伴互评过程中,首先,评价组成员针对被评价组的作品,依据教师提供的评价量表在QQ群内进行协商讨论,对微课脚本进行评价;其次,评价组就组内讨论达成一致的意见,以评语和评分的方式提交至蓝墨云课平台;最后,被评价组则依据评价标准和学科知识经验对评语内容进行评估,决定是否接受评价组的观点。第二阶段互评:主要任务是完善脚本及开发微课视频。具体内容是:(1)被评价组成员收到评价组的意见后,在QQ群内梳理评语内容。针对疑惑的评语内容及存在的教学设计问题,小组成员基于事实性证据进行分析、推理和判断,最终达成一致修改意见。(2)小组成员按照修订后的脚本开发微课视频,将完成后的微课视频提交至

12、蓝墨云课并接受同伴评价。(3)开展同伴互评,该流程与第一阶段的互评过程保持一致。侧重点在于:评价组成员结合评价量表深度分析微课视频并提出有价值的评语意见,在同伴协商中检验和反思自己的观点;被评价组成员则针对评语内容进行事实性证据的推断与协商,通过同伴交互检验和整合他人的观点。(三)编码框架与研究方法1. 编码框架本研究采用Elizabeth Murphy提出的批判性思维编码框架,该框架由辨识(Recognize)、理解(Understand)、分析(Analyze)、评价(Evaluate)、创造(Create)五个维度组成7,见表1。首先,对小组在QQ和蓝墨云课中关于作品评价和问题消解过程所

13、产生的交互文本信息进行编码;其次,采用滞后序列分析和认知网络分析将编码结果进行分析,探索批判性思维在在线同伴互评不同阶段的发展路径及结构特征。2. 研究方法本研究依据在线同伴互评交互数据的编码结果,采用滞后序列分析方法(Lag Sequential Analysis, LSA)对批判性思维的行为序列进行分析,探索批判性思维的显著性行为频率及元素间的转换路径,分析两个阶段在线同伴互评对批判性思维发展及其显著性行为序列的产生机理,为帮助教师改善在线同伴互评教学活动及实施精准教学干预提供支持。认知网络分析(Epistemic Network Analysis, ENA)作为量化民族志的关键技术,通过

14、检查编码共现或编码数据的连接构建学习者认知元素间的可视化认知网络,以还原学习活动领域认知元素之间的发展与联系8-9。编码、分析单元和节作为ENA划分文本的主要依据,实现认知网络建模的可视化表征。编码是按照编码框架中的指标内容进行二进制编码;分析单元表示同一会话主题的对象;节是认知网络分析中最小的编码单元,代表了分析单元的上下文情境。本研究使用ENA工具,按照时间窗对在线同伴互评交互文本共现数据进行分析单元划分,构建在线同伴互评协作交互数据的量化分析模型,分析比较两个阶段在线同伴互评中批判性思维认知网络结构特点及显著性差异,ENA时间窗设置为4。(四)数据收集与分析本研究采集了在线同伴互评两个阶

15、段QQ和蓝墨云课中作品评价过程所产生的交互文本数据,按一定格式将数据保存至Excel表中。經数据清洗与整理共获得1465条有效交互数据(第一阶段832条,第二阶段633条)。数据采集完成后,对文本数据进行切分,以句号、问号、感叹号等表示一句话结束的符号作为意义单元的间隔点,将意义单元作为一个基本分析单元,并按句子原始顺序进行存储。在正式编码前,首先对两名助教进行编码培训,确保两位助教对编码内容的理解趋于一致。之后,随机抽取30%的编码文本,分别由两位助教独立编码,利用SPSS23.0工具对编码数据进行一致性检验,Cohen Kappa值达到0.773,表明二者的编码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随后,

16、两名助教完成剩余文本的编码。四、研究结果(一)在线同伴互评不同阶段的批判性思维特征通过对在线同伴互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QQ讨论和蓝墨云课交互文本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学习者的批判性思维呈现以下特征:第一阶段中,批判性思维主要集中在辨识(R)和理解(U)层次,占第一阶段总体比例的38.94%和32.33%,而分析(A)、评价(E)占第一阶段总体比例仅为15.87%和11.06%,创造(C)仅占1.08%。表明第一阶段互评中,学习者对微课及如何设计微课还处于概念或原理性知识的辨识层次。随着在线同伴互评活动的深入,批判性思维在第二阶段主要集中在分析(A)、评价(E)和理解(U)阶段,分别占第二阶段总体比例的27.16%、23.80%和22.68%,而辨识(R)和创造(C)相比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