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考一号 历史 课堂精讲 6-10

上传人:亦*** 文档编号:330938701 上传时间:2022-08-15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1.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考一号 历史 课堂精讲 6-10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学考一号 历史 课堂精讲 6-10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学考一号 历史 课堂精讲 6-10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学考一号 历史 课堂精讲 6-10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学考一号 历史 课堂精讲 6-10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考一号 历史 课堂精讲 6-1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考一号 历史 课堂精讲 6-10(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六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课程标准考点考试内容新学考真题归类辛亥革命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 基本内容;了解并认识中华民国临 时约法的内容和影响; 理解辛亥革命与中华民 国建立对中国结束帝制、 建立民国的意义及局限 性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了解北洋军阀的统治及 特点;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 内容;探讨新文化运动对近代 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2021.6, 16, 3 分)考查新文化运动涉及内容点时空坐标民族工槐迅速开展第1课时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X复习要点X本课时内容为学考高频考点。熟练掌握三民主义、临时约法、辛亥革命性 质和局限、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影响,掌握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

2、活的新气象。学知识清单知识点一辛亥革命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了解并认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和影响;理解辛 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对中国结束帝制、建立民国的意义及局限性阶段特征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化时期,是中国近代化的整体开展阶段,向西方学 习已从生产技术深入到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最突出的是在政治领域。资产阶级 民主革命 兴起(背景)政治方面: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民族危机空前加深; 清末“新政”未能摆脱统治危机,客观上为革命提供了条件。组织准备:1894年孙中山组织兴中会,走上革命道路(地点:美国檀香山);1905 年,孙中山与黄兴成立中国同盟会。(地点:日

3、本东京;纲领:“驱除勒虏,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二)(兴中会是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 党。)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邹容革命军);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究会;1920年5月,陈独秀在上海组织马克 思主义研究会。(5)影响: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爱国运 动的深入开展,中国出现了以陈独秀、毛泽 东为代表的第一批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主 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 成立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做了思想上和 组织上的准备。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条件:阶级基础,工人阶级队伍壮大 并登上政治舞台;思想基础,五四运动后,

4、 马克思主义的迅速传播;组织基础,各地 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国际条件,共产 国际的帮助。(2)诞生(标志,中共“一大”的召开): 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 与会代表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人。大 会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游船上举行(“红船精神主要内容:确定党的名称,中国共产党; 明确党的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建立 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确定党的中心工作,组织工人阶级,领导 工人运动;选举产生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3)意义: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给 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给中国革命指 明了方向);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使中国革命有 了坚强

5、的领导力量和正确的前进方向,中国 人民有了强大的凝聚力量,中国命运有了光 明的开展前景。)。中共二大:1922年,中共“二大”在上海召 开。大会通过的宣言,制定了中国共产党的 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制定了中国近代以来 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党的最低纲领,即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 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 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到达中华民族完 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3.认识国共合作领导国民革命(19241927年)的历史作用背景中共认识到统一战线的重要性;中共三 大决定与国民党合作;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共产国际的帮助。过程标志:19

6、24年国民党一大;改组国民党; 提出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目标:“打到 列强,除军阀”;高潮:19261927年北伐 战争。结果蒋介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革命局部失败; 汪精卫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标志合作破裂, 国民革命运动失败。失败原因和教训原因:国民党右派发动反革命政变,篡夺革 命领导权。教训:掌握革命的武装,坚持武装斗争,坚 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历史作用国共合作,形成了革命统一战线,促进了 国民革命的开展,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 动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国共合作宣传了中共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 领,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对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有重耍影响。知识点二

7、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19271937年)阶段特征:国共两党的分裂对峙是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但开展的趋势是合作抗日)。1. 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政治(1)国民党党专制统治确实立1927年秋,武汉国民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合并,史称“宁汉合流”(南京国 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专制表现:1928年通过训政纲领和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组织法。(2)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基本统一全国继续北伐:1928年,国民政府继续北伐,讨伐张作霖;,齐南惨案:1928年日本帝国主义为阻挠北伐,制造了 “济南惨案”;皇姑屯事件:日本在皇姑屯将张作霖炸死;东北易帜:1928年底,张学良通电宣告

8、东北三省服从国民政府,改旗易帜, 标志着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基本统一全国。经济民族工业在夹缝中较快开展(1)原因:民族资产阶级兴办实业的热情提高;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开展, 抵抗洋货、提倡国货,创造机遇;国民政府基本实现全国统一。(2)表现:工业部门增多,新兴部门开展较快。(3)开展艰难:民族工商业受官僚资本的摧残、压迫。概念解析官僚资本含义: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的垄断资本和政权相结合,依附于外国资本主义 而形成的资本形式。表现:蒋宋孔陈四大家族。一般是指民国时期以蒋介石为首的资本主义买办统治集团。即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和陈果夫、陈立夫四大家族,是国民党官僚资 产阶级的代表(蒋家天下、陈家党、宋家

9、姐妹、孔家财)。2.认识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的意义武装对抗(1)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在江 西南昌发动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对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 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立革命军队的开始。(2)八七会议:1927年在汉口召开,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对抗国民党反动 派的总方针,并决定发动秋收起义;会上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 的著名论断。“八七会议”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转折点。(3)秋收起义:八七会议之后,毛泽东回到湖南,1927年9月,领导了秋收 起义,在进攻长沙时,起义受挫。工农武装 割据(1)创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0、:1927年10月,创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一 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燃了 “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为中国革命开辟 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的道路。(2)井冈山会师: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部队到达井冈山和毛泽东率 领的军队会师。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一一中国工农红军第四 军。(3)巩固根据地:政权建设,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在江西瑞金召开,大会宣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选举毛泽东为政府主席。(正式建立与国民政府相对峙的红色政权)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受到 人民的欢迎。军事斗争,粉碎敌人四次反革命“围剿”。意义(1)中国共产党结合革命斗

11、争的实践,以“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为指导,探 索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即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 路。(2)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揭示了中国革命开展的规律,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丰富和开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暴力革命的学说,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人 民革命斗争提供了重要经验;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 的光辉典范,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开展起到了启迪作用知识拓展主要形式中国共产党农村根据地的运作模式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列主义理论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3.认识红军

12、长征(1934. 101936. 10)的意义原因根本原因:由于王明“左”倾机会主义错误; 直接原因: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过程(1)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江西瑞金(中 央革命根据地)出发开始长征。(2)遵义会议内容:集中全力解决军事和组织问题; 改组中央领导机构,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会后,政治局由张闻天负总责,成立三人 小组负责军事。(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意义: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 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危急情况下, 挽救了党和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3)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巧渡 金沙江使红军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取得了具 有决定意义的胜利。(4)会师陕甘

13、: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和 陕北红军在吴起镇会师;1936年10月,红 二方面和红四方面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 会师(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意义长征的胜利,实现了红军的战略大转移,宣 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播下了革命的 种子,鼓舞了人民群众,铸就了长征精神, 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翻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 面(长征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革命英 雄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吴起镇延安成都甘孜昆明 . 云 南,:广革命根据地一中学红军长征路线 3三乡略长征路线 ll四力面军长征路线 =红二十五军长征路线 国民党军封锁线 ,省级界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概念解析长征精神长征精神是指红军战士在长征途中表现出

14、的对革命理想和事业无比的忠诚、坚 定的信念,表现出的不怕牺牲的无产阶级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的顾全大局、严守 纪律、亲密团结的高尚品德。总的来说,长征精神就是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精神, 勇往直前、坚韧不拔的精神,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精神,百折不挠、克服困难的 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 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弱小走向强大的精神力量。知识拓展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四个转移(1)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一井冈山革命根 据地的建立一形成工农武装割据思想)。(2)最高决策由错误到正确(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一八七会议的正确决策; “左”倾冒险主义错误一

15、遵义会议的正确决策)。(3)革命中心由南方转移到北方(瑞金f陕北)。(4)国内时局由内战转移到“外战”(19271936年国共内战一1937年 国共合作抗战)。考典例自检1.毛泽东曾说:“在五四运动以后,虽然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继续参加了革命, 但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政治指导者,已经不是属于中国资产阶级,而是属于 中国无产阶级了。这时,中国无产阶级已经迅速地变成了一个觉悟了的独立的 政治力量了。”他旨在说明( )A.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B.中国无产阶级的力量已经远超资产阶级C.五四运动使中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D.中国无产阶级很快可以实现社会主义2 .歌曲南湖的船啊,党的摇篮歌词中有一句是“南湖的船啊,党的摇篮, 历史将从你这里揭开新篇”。以下项中符合“揭开新篇”的是()中国人民有了强大的凝聚力量中国命运有了光明的开展前景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中国革命有了正确的前进方向A.B.C.D.3 . (20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