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分类训练:科技创新类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330479340 上传时间:2022-08-1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5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届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分类训练:科技创新类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23届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分类训练:科技创新类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23届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分类训练:科技创新类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23届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分类训练:科技创新类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023届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分类训练:科技创新类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届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分类训练:科技创新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届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分类训练:科技创新类(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述类文本阅读:科技创新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2021年被称为元宇宙元年,美国新上市公司Roxlo以元宇宙为宣传点,打开了元宇宙商业化之路。很快,全球第一大社交媒体互联网公司脸书(Facebook)将公司名直接改为Meta(意指元宇宙),将元宇宙定义为未来5年的发展战略。随后,微软、高伟达、腾讯、字节跳动等互联网巨头也纷纷跟进,采取各种措施布局元宇宙业务,进一步推进了元宇宙商业化的热度。作为新兴技术的元宇宙迅速吸引了社会方方面面的注意力,势头无可阻挡,引起了整个社会文化的强烈震动。从字面上看,“元”这个字蕴含着一种探索事物深层真理的含义,元宇宙指的是事物的原初状态或者事物表象

2、背面的深层状态。当我们提到元宇宙时,暗含对目前的自然宇宙的某种超越,我们力图通过一种技术性的元宇宙建设达成对自然宇宙的某种超拔。这样一来我们就会被“元宇宙”这一名词带向一种看似深刻的思考,它假定了自然宇宙的某种特殊的不完善性,而元宇宙将带领我们去探索一种超脱于自然宇宙的特殊真相。然而,元宇宙来自实际技术,这一技术为我们制造出一种似真似幻的情境,它看起来像是世界,然而只是宛如“世界”,“世界”不过是一种特殊的对象。由此而论,电影作为世界的创造方式是元宇宙的真正前身,卡维尔就说过,电影是一系列世界的自动投射,“银幕是一道屏障。放映出来的世界是(现在)不存在的世界,这是它同现实的唯一区别”。当然元宇

3、宙不仅限于此,虚拟现实、物联网、社会经济系统等都构成了元宇宙的诸般面相,元宇宙各个面相既来自自然宇宙的延续,比如经济系统、游戏、影像、实物、活动场所等,也来自技术对自然之物的改变。元宇宙并不是与自然宇宙等量齐观的形态,它是一种技术通用平台,这一平台的表层是公司式运作,但它的特殊性在于,它将跨越物质系统、观念系统、经济系统、活动空间、时间创造等本来不可能合为一处的社会各部分,创造出新的社会实体。从自然宇宙的宏大角度来看,这些社会部分不过是自然宇宙的一个片段,但它们构成人的社会意义基础。元宇宙在名称上暗示了它与自然宇宙的关系,但这不过是一种语词的暗示,其实际位置并非如此,它与实际宇宙形成一种隐喻性

4、的矛盾张力关系,正是在这一关系中,我们发现元宇宙之“元”的复杂性。它并不具有一般哲学意义上的超越含义,正相反,它表达了数码形态下对自然宇宙的一种模拟和改变,进而达成与自然宇宙的融并。元宇宙观念的提出完成了对自然宇宙观念的一种特殊形塑。在自然观念当中,宇宙表明了人类所身处其中的疆城,这一疆城本身是一种划界,但这一划界实际上只是观念性的。虽然其中包含了人类所有实践探索,却表达着一种特殊的限制,即我们只能在其中,而不能超乎其外,哪怕是神灵也在这样一个广泛的宇宙之中,只是神灵在宇宙的上部,而人类在宇宙的下部。这样一种位置展现了自然宇宙观念当中的配置关系,在这样一种配置关系当中,宇宙似安然如初。我们由此

5、假定,宇宙不变,变化的是宇宙之内的诸般事物。然而,“元宇宙” 这个词却改变了宇宙的形态。宇宙从一个可以容纳所有人类及其生活的无界空间变成了一种如场所一般可进入其中的空间元素。这时,宇宙成为一种特殊的居所,当然这样的居所绝不是我们平时所面对的房屋,而是一种抽象的时间和空间形式,它是光速之上的非时间、非空间的特殊场所。这就将我们带入一个新的生存面相;我们可以在一种特殊的物质性存在中发现宇宙的踪迹,它以光速为基础,具有一种特殊的物质性。这一新面相在此前技术和文化传统中不可能存在,在元宇宙这一新技术情况下,它表现为一种类似实存的状态,并与整个乌托邦式文学幻想、艺术理念形成奇特的呼应关系。(摘编自王峰元

6、宇宙是否造成了人文断裂)材料二:元宇宙作为一种未来媒介的形式,帮助人类打破既有的社会性实践疆界的方式主要有二:首先,它突破了人类社会实践现实空间的“亘古不变”的限制,可以有选择性地自由进入不受现实因素限制的虚拟空间,一个人出生的年代、国家、家庭、职业、年龄、性别等都可以“重新”选择,并按照自己选定的角色展开自己一重甚至多重虚拟空间中的生命体验,并且实现自己人生中的价值创造。这是对于人类受困于现实世界限制的一种巨大解放,并且其生命的体验空间得到了近乎无限的拓展,而人的内在特质、个性与能力也可以在这种全然不同的世界里得以释放和价值实现。其次,它将实现人类在虚拟世界中感官的全方位“连接”。目前的互联

7、网技术只是实现了部分信息流的线上化,在虚拟世界的连接中人类感官中的听觉与视觉率先实现了突破,而嗅觉、味觉及触觉等感官效应目前还只能在线下实现和满足。而元宇宙在未来发展中的一个关键维度上的突破就是将致力于实现对于人的嗅觉、味觉及触觉等感官效应的线上化实现。虽然实现这些突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当人的感官全方位地实现线上化时,元宇宙作为人类生活的全新空间的魅力将全方位地超越现实世界。(摘编自喻国明未来媒介的进化逻辑:“人的连接”的迭代、重组与升维)材料三:全身沉浸性的元宇宙的出现和发展体现了技术现代性,工具理性对现实和意义、神圣和世俗的割裂,这种割裂正是技术现代性发生危机的核心。借助沉浸性的虚拟

8、现实只是人类生活异化和分裂的产品,并不能真正代替生人的生活。在科幻电影虚拟革命中,人们沉醉于元宇宙,完全放弃真实世界,有一群革命者破坏了元宇宙幻境,想让人们真正获得自由,重新回到现实世界,而被迫下线的暴民却杀死了革命者,迫不及待地回到元宇宙。从根本上说,电影里元宇宙中的人们都是被自己的感官欲望关押的囚徒,元宇宙成了当代社会被相对主义、虚无主义占据的最好标识。(摘编自刘永谋元宇宙的现代性忧思)1下列对“元宇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元宇宙暗含人们对超越自然宇宙的期待,它利用实际技术创造出宛如现实的“世界”。B元宇宙的真正前身是电影,元宇宙的各个面相既来自自然宇宙的延续,也来自技术对自

9、然之物的改变。C元宇宙作为一种未来媒介的形式,突破了人类社会实践现实空间的限制,拓展了既有的社会性实践空间。D有别于自然宇宙的形态,元宇宙实际上是一种技术通用平台,它表达了数码形态下对自然宇宙的模拟和改变。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在自然观念当中,宇宙虽然包含了人类所有的实践探索,但还是隐含特殊的限制,而“元宇宙”的出现,使宇宙成为了如场所一般可进入其中的空间元素。B目前,元宇宙还未实现人类在虚拟世界中感官的全方位“连接”,嗅觉、味觉及触觉等感官效应还无法线上化,但在不久的将来就能取得技术的突破。C在元宇宙的世界中,人们可以不受现实限制,对自己的年代、国家、家庭、职业、年龄、性

10、别进行重新选择,生命的体验空间可以得到无限的拓展。D科幻电影虚拟革命中杀死革命者的“暴民”,为我们展现了元宇宙在未来发展中可能产生的负面后果,因此我们认识到,虚拟现实并不能真正代替人生活。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不属于元宇宙技术运用的一项是()A用手机远程遥控智能家居,让电饭锅煮饭、洗衣机洗衣、热水器烧水、空调调节室温。B在家就能遍游世界名胜古迹,来自全球各个角落的人们可以面对面交流,甚至进行肢体互动。C历史课上,学生“行走”在古代街头,体验古代的风俗民情,还能与“古人”对话。D模拟各类实验,极大程度上降低实验损耗,在高危险系数的实验中保护人们的生命安全。4请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给“元宇宙”

11、下一个简要定义,不超过40个字。5请结合材料概括元宇宙技术可能带来的变革及隐患。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随着短视频时代的到来,影像扑面而来,一些变化正在悄然发生。作为人类文明的符号系统,影像本质上是关于时空的具象叙事。在影像生存时代,影像生产不再是通常被垄断的基于新闻理念或者艺术理念的专业行为。今天,专业影像生产者依然凭借精益求精的创作唤起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但是,较之于数不胜数的“业余”生产者,专业生产者的影像覆盖面难免显得局促和单薄。影像生存时代的魅力一方面在于庞大人群中涌动的灵感与智慧,让短视频的场域常常充满新鲜的气息;另一方面在于给了所有参与主体相对平等的展示机会,全民影像

12、的短视频生产也呈现出多元审美文化的特点。另外,2021年抖音数据报告的一个统计,抖音用户上传的视频中记录了“1517万次出生、2.53亿次长大、1819万次毕业、3347万次催婚、715万次退休”。可见,这样体量的集体影像记录意味着人们不再总是被动地处于影像的控制之下,不再是对影像一味屈从式消费,而是依据大众美学的特征主动参与和创造。同时,在短视频文化的推动下,今天的影像正在成为人们越来越习惯的“语言”表达或交流方式,或者说,影像已然是社会大众约定俗成的新“语言”。然而无论在宏观视域中短视频的影像时空与现实时空的关系变得有多么密切,影像终究是世界的投影。今天,影像化生存已经给我们建立了一整套“

13、见”与“不见”的观看世界的机制。但其“看见”的世界相对闭合,并由多种力量共同塑形,既在于其个体内心的愿景,“因趣结缘”的群体认同,也在于技术与商业等外部机制的强力嵌入,也就是所谓的“信息茧房”。我们理想的情形是,通过超级短视频平台和强大的搜索机制,人们几乎可以随时随地选择他们想要观看的影像。但现实的情形是,人们通常不会充满理性地逐次打开进入影像之窗,而是容易在源源不断的短视频影像供给中,让观看行为从有序转为无序、从逐新转为重复、从清醒转为沉浸。在日积月累的观看积淀中,人们看起来是在别人生产的影像中流连忘返,但实际上是为自己构建了一个难以走出的“我的世界”。由于智能手机与个体的亲密匹配,人们之于

14、短视频的观看行为往往是独立和隐蔽的,因此这种“选择”更容易听从他们内心的召唤,也可以更容易且精准找到与自己心灵契合的影像。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算法逻辑也会精准地把它们嵌入到“我的世界”中。另一种对“可见世界”强大的塑形力量是来自消费社会的商业机制。人们生产的短视频影像,不管是否有营利的目的,都在无形之中被标注了以观看量和点赞量等为“货币”计量方式的价格,观看量和点赞量也在调配和刺激着影像的再生产。短视频场域中,缘于对自身“见”到的世界的充分认同,也因此会对“不见”的世界习惯性忽略。此外,随着影像时间在日常生活中占据的比例越来越高,人们也越来越难厘清其与现实时间交错交缠的关系。对于个体而言,这种脱域

15、机制会以挤压效应让真实的生活时空变得越来越不可见。(摘编自刘永昶短视频时代的影像化生存)材料二:技术媒介是人类的文化肌肤,它作为媒介延伸人类的身体,塑造人类的感官,创造新型文化。当前视频化生存预示着这种新型文化的崛起,全方位地冲击着人类社会。当下,人们常常使用“信息茧房”这个概念来批评“视频化生存”限制了人们对于信息的全面了解,以至于造成了对世界的片面认知,形成了文化区隔。这个路径展现的批判性思维及其价值是毋庸置疑的,但这没有多大意义,其中某些研究的视野和推论过于简略,比如参照系的设定常常是一个被忽略的问题。对此,有必要将考察尺度放大以呈现问题的复杂性,进一步探讨技术与文化的深层关系。在一个较

16、长的历史跨度中,技术更新带来更多的文化交往,人们的认知范围大大地扩展了,遭遇不同文化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了。德布雷指出,人们倾向于认为技术侵蚀文化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对技术价值的轻视已经深深地刻在我们的精神基因里。在哲学传统基础上,我们发现技术和文化的对立,而我们也一直理所当然地保留了这种观念。”因此,“技术文化”没有在文化中获得一席之地。德布雷提出一个观点,技术趋向整合,文化趋向分割,“文化将人类物种分割成具有人性化的却不相叠加的东西:种族、人民和文明。然而,技术又将人类整合成一体”。由此,技术与文化展现出互构而不是对立的关系,技术是无国界的,但它的实施必然受到文化影响,在技术的不断更新中,文化也出现更大范围、更大规模的交汇。这个观点的启发意义在于,一是不能将技术与文化对立起来,而要变化思路,探讨两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