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分类训练:书信类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330479208 上传时间:2022-08-10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78.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届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分类训练:书信类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2023届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分类训练:书信类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2023届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分类训练:书信类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2023届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分类训练:书信类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2023届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分类训练:书信类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届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分类训练:书信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届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分类训练:书信类(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言文阅读:书信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上梅直讲书苏轼轼每读诗至鸱鸮,读书至君奭,常窃悲周公之不遇。及观史,见孔子厄于陈、蔡之间,而弦歌之声不绝,颜渊、仲由之徒相与问答。夫子曰:“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渊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子油然而笑曰:“回,使尔多财,吾为尔宰。”夫天下虽不能容,而其徒自足以相乐如此。乃今知周公之富贵,有不如夫子之贫贱。夫以召公之贤,以管、蔡之亲而不知其心,则周公谁与乐其富贵。而夫子之所与共贫贱者,皆天下之贤才,则亦足与乐乎此矣。轼七、八岁时,始知读书,闻今天下有欧阳公者,其为人如古孟轲、韩愈

2、之徒。而又有梅公者从之游,而与之上下其议论。其后益壮,始能读其文词,想见其为人,意其飘然脱去世俗之乐而自乐其乐也。方学为对偶声律之文,求斗升之禄,自度无以进见于诸公之间。来京师逾年,未尝窥其门。今年春,天下之士群至于礼部,执事与欧阳公实亲试之。诚不自意,获在第二。既而闻之人,执事爱其文,以为有孟轲之风。而欧阳公亦以其能不为世俗之文也而取焉,是以在此。非左右为之先容,非亲旧为之请属,而向之十余年间,闻其名而不得见者,一朝为知己。退而思之,人不可以苟富贵,亦不可以徒贫贱。有大贤焉而为其徒,则亦足恃矣。苟其侥一时之幸,从车骑数十人,使闾巷小民聚观而赞叹之,亦何以易此乐也。传曰:“不怨天,不尤人。”盖

3、优哉游哉,可以卒岁。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此必有所乐乎斯道也轼愿与闻焉。注:梅直讲,即梅尧臣,字圣俞,北宋诗人。他曾任国子监直讲。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容何病病:担心,忧虑B而又有梅公者从之游游:出游C执事爱其文执事:主事的官吏D诚不自意诚:实在,的确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常窃悲周公之不遇臣闻求木之长者B见孔子厄于陈、蔡之间架梁之椽,多于南亩之农夫C退而思之,人不可以苟富贵貌恭而心不服D而夫子之所与共贫贱者得无教我猎虫所邪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其容色温然

4、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此必有所乐乎斯道也轼愿与闻焉B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此必有所乐乎斯道也轼愿与闻焉C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此必有所乐乎斯道也轼愿与闻焉D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此必有所乐乎斯道也轼愿与闻焉4下列各组语句中能表明苏轼自我得意之情或对欧阳修、梅尧臣崇敬之心的一组是()而夫子之所与共贫贱者,皆天下之贤才,则亦足以乐乎此矣!而向之十余年间,闻其名而不得见者,一朝为知己。其后益壮,是能读其文词,想见其为人。有大贤焉而为其徒,则亦足恃矣。执事爱其文,以为有孟轲之风

5、。苟其侥一时之幸,从车骑数十人,使闾巷小民聚观而赞叹之,亦何以易此乐也!ABCD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是苏轼参加礼部考试取得第二名之后写给梅尧臣的一封信,作者在信中畅谈了士遇知己的快乐,也含蓄地表达了希望得到讲一步培养的愿望。B苏轼在这封信中用孔子和他学生的故事来比照欧阳修、梅尧臣与自己的关系,这样写表明自己对欧、梅二人学识与人品的高度推崇。C苏轼说自己小时候读书就听说欧阳修的文章和孟子、韩愈等人的文章齐名,而且还知道欧阳修的性情潇洒,能自得其乐。D苏轼在这封信中认为人不能苟且追求富贵,也不能空守着贫贱,而如果自己能和大贤人一样也能成为贤人,那就十分快乐了。

6、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回,使尔多财,吾为尔宰。(2)苟其侥一时之幸,从车骑数十人,使闾巷小民聚观而赞叹之。(3)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谏太宗十思疏【唐】魏征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虽臣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

7、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在君无事

8、,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答司马谏议书【宋】王安石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覆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

9、知其如此也。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豫游,指出游,游乐。帝王春天出巡为“豫”,秋天出巡为“游”。B三驱,田猎时设网三面,留一面不设,指田猎有度,体现人们的“好生之仁”。C“昨日蒙教”,“蒙教”指的是承蒙您赐教(

10、指来信),是一种谦辞。D“见恕”,请对方原谅自己。类似的表达还有“见教”“见谅”“见外”。8下列句子对古代文化常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书”是古代特有的一种文体,一般以书信的形式呈现,可叙事,可描述,可说明,可议论。本文重在议论。B“答”即“答复,回复”之意;“谏议”指“谏议大夫”;“答司马谏议书”可理解为“回复谏议大夫司马光的信”。C疏,奏文的一种。作为文体,是古代官员向皇帝进言以使下情上达的进谏文书。比较著名的如贾谊的论积贮疏、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等。D太宗,中国古代帝王谥号。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开国皇帝的谥号通常为“太祖”或“高祖”,第二代帝王的谥号多为“太宗”。9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

11、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谏太宗十思疏第二段从创业守成、人心向背等方面论述“居安思危”的道理。“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将君和民的关系比作舟与水的关系,发人深省。B谏太宗十思疏第三段提出“居安思危”的具体做法,即“十思”。“十思”的核心是正己安人。文章最后从正面论述做到“十思”的好处,描绘出“垂拱而治”的政治理想。C答司马谏议书首先交代写信的原因,言语委婉有致;接着进行合情合理的辩驳,有理有据,层层深入;最后表明态度,不失赠答之礼。D答司马谏议书第三段紧承“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从历史角度表现出作者坚持改革、绝不为流言俗语所动摇的立场和决心。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

12、现代汉语。(1)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2)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上范司谏书欧阳修前月中得进奏吏报,云自陈州召至阙拜司谏,即欲为一书以贺,多事匆卒未能也。司谏,七品官尔,于执事得之,不为喜,而独区区欲一贺者,诚以谏官者,天下之得失、一时之公议系焉。今世之官,自九卿、百执事外,至一郡县吏,非无贵官大职可以行其道也。然县越其封,郡逾其境,虽贤守长不得行,以其有守也。吏部之官不得理兵部,鸿胪之卿不得理光禄,以其有司也。若天下之失得、生民之利害、社稷之大计,惟所见闻而不系职司者,独宰相可行之,谏官可言之尔。故士学古怀道者

13、仕于时,不得为宰相,必为谏官,谏官虽卑,与宰相等。立殿陛之前与天子争是非者,谏官也。九卿、百司、郡县之吏守一职者,任一职之责;宰相、谏官系天下之事,亦任天下之责。然宰相、九卿而下失职者,受责于有司;谏官之失职也,取讥于君子。有司之法行乎一时君子之讥著之简册而昭明垂之百世而不泯甚可惧也夫七品之官,任天下之责,惧百世之讥,岂不重耶!非材且贤者,不能为也。近执事始被召于陈州,洛之士大夫相与语曰:“我识范君,知其贤也。他日闻有立天子陛下,直辞正色面争庭论者,非他人,必范君也。”拜命以来,翘首企足,伫乎有闻而卒未也。窃惑之,岂洛之士大夫能料于前而不能料于后也,将执事有待而为也?今天子躬亲庶政,化理清明,

14、虽为无事,然自千里诏君而拜是官者,岂不欲闻正议而乐谠言乎?然今未闻有所言说,使天下知朝廷有正士,而彰吾君有纳谏之明也。夫布衣韦带之士,穷居草茅,坐诵书史,常恨不见用。及用也,又曰彼非我职,不敢言;或曰我位犹卑,不得言矣;又曰我有待;是终无一人言也,可不惜哉!伏惟执事思天子所以见用之意,惧君子百世之讥,一陈昌言,以塞重望,且解洛之士大夫之惑,则幸甚幸甚!(选自唐宋八大家文集有删节)【注】文中范司谏即为范仲淹。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有司之法行乎一时/君子之讥著之/简册而昭明/垂之百世而不泯/甚可惧也B有司之法行乎/一时君子之讥/著之简册/而昭明垂之百世/而不泯甚可惧也

15、C有司之法行乎一时/君子之讥著之简册而昭明/垂之百世而不泯/甚可惧也D有司之法行乎/一时君子之讥著之简册/而昭明垂之百世/而不泯甚可惧也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执事:指做事情,主持工作;也可是指对对方的敬称。在本文中意为前者。B兵部:尚书省下辖的六部之一,掌管武官选用以及兵籍、兵械、军令等事宜。C宰相:泛指高级执政者,也指辅佐皇帝执政的最高行政长官,不全同于丞相。D布衣:布制衣服,代指平民。文中“韦带”用法、意义与“布衣”基本相同。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谏官虽然卑微,但关系到天下得失、民生社稷,与宰相共担天下之责,因此他对范仲淹任此职寄予厚望。B作者提醒范司谏宰相、九卿等官员失职要受责于有司,而谏官失职会被君子讥讽,载入书册流传后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