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姆定律教学心的体验(多篇)

上传人:云**** 文档编号:330113571 上传时间:2022-08-07 格式:DOCX 页数:92 大小:71.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欧姆定律教学心的体验(多篇)_第1页
第1页 / 共92页
欧姆定律教学心的体验(多篇)_第2页
第2页 / 共92页
亲,该文档总共9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欧姆定律教学心的体验(多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欧姆定律教学心的体验(多篇)(9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欧姆定律教学心的体验(多篇)推荐第1篇:欧姆定律 教学设计 欧姆定律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内容涉及两个问题。一是欧姆定律,二是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关于欧姆定律,课本中先用演示实验探究了导体中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并通过U-I图像处理的方法得到电流与电压的正比关系,由斜率的意义定义了电阻。在此基础上,得到欧姆定律的公式及表述。对导体伏安特性曲线的研究,尤其是测绘小灯泡伏安特性曲线的实验,使学生对欧姆定律的认识更加深入和具体。 【学生分析】:在初中学生已经学习了欧姆定律,对欧姆定律已有一定的认识,本节课要让学生对欧姆定律有一个更详细、更深层次的认识。由于学生的动手能力不强,所以在演示实验部

2、分和理论讲解部分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熟悉控制变量法和图像法处理问题,进一步体会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知道什么是电阻以及电阻的单位. 2、理解并掌握欧姆定律,并能用来解决有关电路的问题。 3、通过测绘小灯泡伏安特性曲线的实验,掌握和用分压电路改变电压的基本技能;知道伏安特性曲线,知道线性元件和非线性元件,学会一般元件伏安特性曲线的测绘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演示实验知道电流的大小的决定因素,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 2、运用图像法处理,培养学生用数字进行逻辑推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介

3、绍欧姆的生平,以及“欧姆定律”的建立,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在逆境中战胜困难的坚强性格。 2、培养学生善于动手、勤于动脑以及规范操作的良好实验素质,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分析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欧姆定律的内容、表达式及适用条件。 2、欧姆定律的应用。 3、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 难点: 1、根据电路图会实物图的连接,或根据实物图的连接会画路图。 2、理解伏安特性曲线的物理意义。 【教学思路】:通过演示实验和实验向学生展示实验的魅力,让学生知道物理应属于一门实验科学。在演示实验和课件的帮助下引导学生逐步得出欧姆定律以及电阻的定义和表达式。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

4、学们在初中已经学习了欧姆定律的一些基础知识,今天我们要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的学习欧姆定律的有关知识。 二、讲授新课 新课导语: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导体中产生电流的条件是导体两端有电压,那么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有什么关系呢?下面我们通过演示实验探究这个问题。 (一): 通过大屏幕投影出教材图2.3-1。并分组按此图进行实物连接。 教师:请一位同学介绍一下你的实验设计思路和原理。 学生:先按教材上的电路图进行实物连接。实验方法:控制变量的方法。用电流表测出导体A的电流,用电压表测出导体A两端的电压。通过改变滑片P的位置,从而改变A两端的电压。这样可以得到几组关于导体A

5、两端的电压、电流的数据。用导体B替换A,重复上面的实验。 (教师简单介绍关于滑动变阻器的分压接法和限流式接法,知道采用分压式接法目的是让导体A两端的电压变化范围大即可。) 数据处理:【大屏幕投影】实验数据表格。 教师设问:对实验数据应如何处理,并找到U、I关系呢? 引导学生回忆前面讲过的探究小车加速度的实验,利用v- t图像来找加速度定义式的实验处理方法-即图像法。然后让学生建立图像,纵轴表示电压U,用横轴表示电流I,根据实验数据在坐标纸上描出相应的点。根据这些点是否在一条直线上,来研究导体中的电流跟它两端的电压的关系。 教师:请一位同学上黑板作U-I图线。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作。并总结规律。

6、学生:作图 学生: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同一导体的U-I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图像。 教师设问:根据数学知识U-I有哪些特点呢? 学生讨论:同一导体U与I的比值不变,不同的导体U与I的比值一般不同。 教师设问:U与I的比值反映了导体的一种什么属性呢? 同学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这个比值反映了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且只与导体本身的性质有关。这个比值可以写成R=U/I. (二) 师生互动得出电阻的定义:电压与电流的比值R=U/I反映了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做导体的电阻。 让学生将上式变形得I=U/R;让学生说明I与U、R的关系I与U成正比、与R成反比,从而得出欧姆定律。 教师设问:根据欧姆定律I=U/R得R

7、=U/I,能否说导体的电阻R跟导体两端的电压U成正比,跟导体中的电流I成反比呢?为什么? 引导学生回忆用比值法定义的物理量的特点。例如 E=F/q。 理解比值法定义物理量的重要性。 让学生得出电阻的国际单位欧姆,简称欧姆,符号。还有千欧(K)和兆欧(M):1 K=103 1 M=106 教师设问:1的物理定义是什么? 学生回答:如果在某段导体两端加上1V的电压,通过导体的电流是1A,这段导体的电阻就是1。所以1=1V/A.学生总结出欧姆定律的适用条件:纯电阻电路,如金属导体和电解液。对于含有电动机等的非电阻电路不适用。 在此强调纯电阻电路和非纯电阻电路的特点。 教师设问:除金属导体A、B外,像

8、晶体二极管这种半导体、气体导体的U-I图像是否也是一条直线呢? (三): 再次回到步骤一的演示实验中,引导学生给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下定义:以纵轴表示电流I,横轴表示电压U,画出I-U图像叫做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如教材图2.3-3所示。 教师设问:在I-U图像中,图像的斜率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师生讨论:在I-U图像中,图像的斜率k=I/U=1/R,图像的斜率越大电阻越小。 再引导学生分析出金属导体、电解质溶液的伏安特性曲线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而对于气体导体、半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不是一条直线。如教材图2.3-5所示。 由学生得出伏安特性曲线是过原点的直线,这样的元件叫线性元件;导体的伏安特性曲

9、线不是直线,这样的元件叫非线性元件。 三、教学总结 1 欧姆定律是一个实验定律,是在金属导体导电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使用欧姆定律应当注意电压U、电流I和电阻R必须是属于同一导体。 2 使用欧姆定律应当注意它的适用条件。 3 应充分理解电阻的定义以及定义式R=U/I,并明确R与U、I无关。 4本节难于理解的就是导体伏安特性曲线,要掌握几种比较常见的伏安特性曲线。 四、课后作业:教材课后练习 1、3. 五、教学反思:本节内容主要是通过实验来得出的规律,通过让学生做实验效果较好。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边做实验边得出结论比较轻松,易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接受。但有不足的地方,采用分组实验,由于时间

10、的限制不能逐个辅导。另外,本节在讲解过程中应注意时间上没有必要的浪费,这样节省出一些时间可做些当堂练习。以后在这点上一定要注意。总之,本节课重在调到起来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好习惯,就是成功之处。 推荐第2篇:欧姆定律教学反思 欧姆定律教学反思 欧姆定律分两课时进行教学,本节课是第二课时,在上节课已经进行同一导体两端电流电压的关系实验后进行,重点在培养学生自己总结得出欧姆定律的内容及表达式,并理解三个公式的物理意义,教师要注意引导,还要注意对欧姆定律建立的讲解,增加学生的物理学史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欧姆定律编排在学生学习了电流、电压、电阻等概

11、念,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使用方法之后,它既符合学生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认识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系统性。欧姆定律(初中学习的是部分电路欧姆定律)作为一个重要的物理规律,反映了电流、电压、电阻这三个重要的电学量之间的关系,是电学中最基本的定律,是分析解决电路问题的金钥匙。欧姆定律这节课特点是,十分重视科学方法教育,重视科学研究的过程。让学生在认知过程中体验方法、学习方法,了解得出欧姆定律的过程。教学内容的编排是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方法,提出实验方案,通过做实验和对实验数据分析、处理得到定律以及数学表达式。通过本节课学习,主要使学生掌握同一电路中电学三个基本量之间的关系,初步掌握运用欧姆

12、定律解决实际电学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了解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多个变量关系的实验方法,同时也为进一步学习电学知识打下了基础。 在本节课中,教材是通过演示实验,来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从而得出欧姆定律。虽然,这样安排教师的主导作用能发挥得比较好,但演示实验可见度不大,学生动手参与率不高,学生主体作用也没有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另一方面,学生已初步学会了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使用,具备做此实验的基本技能。因此,本节课我把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使学生在实验中进一步体验“控制变量法”,同时也使学生通过实验,对欧姆定律有了感性认识。然后由各小组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得出初步结论,并交流探究成

13、果,及时调控矫正,这一环节的操作要点,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主。其目的是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进行反馈,对学生参与实验的态度和效果进行考证。 本节课的设计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诸如:没有给学生充分自由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学生的科学探究有效性不高,还有欧姆定律的计算还有待进一步的巩固和深化。 推荐第3篇:欧姆定律教学反思 欧姆定律教学反思 欧姆定律是初中物理电学部分重要的一个知识点。这一节课的重点是欧姆定律的导出以及对它内容的理解。这一部分知识内容对学生来说又是一个难点,所以在我进行讲授新课之前先让学生回顾上一节的教学内容: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结论,然后重新给出上一节课的实验数据表格,

14、让学生自己分析实验数据得出了结论: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即欧姆定律的内容。再根据内容给出表达式I=U/R.。这节课对欧姆定律的应用和进行练习前先给学生做好准备工作: 1、明确公式中各符号所代表的物理量是谁及其单位是什么。2、重新回顾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电阻的特点,这样使学生在练习时知道如何思考,更节省时间,使后面的内容安排上不过于紧张。在例题讲解和学生练习过程中,还不断地引导学生去发现欧姆定律在应用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例如,在应用时,I、U、R必须是同一段电路上的三个物理量,必须满足同一性等相关问题。并要求要有完整的计算步骤。基本上来讲,本节课三个班完

15、全都是按照预计的去完成,在152班上的时候,学生参与意识不强,上课回答不积极,所以课的效果有点平淡,同样的课,在151班就不同,151班的学生已渐渐适应了新课的变化,能够积极投身于课堂中,思维比较活跃,在谈到电流形成的原因时学生把电流和生物上的生长素做了对比,不论这种对比有没有道理,重要的是学生可以放开想问题。 在教与学的关系处理上,力图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为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在课堂上根据教材的内容提出矛盾,按知识的发展和思维活动规律安排教学过程,进行引导。复习提问中四个题有三个是为实验准备的;实验步骤是在教师引导学生议论后归纳的;数据处理是通过两个思考题的讨论展开的。 学生为主体表现在课堂安排了充分的学生活动,如实验、阅读、思考、讨论、总结等,特别是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的旧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