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语文作业本答案新人教版 《黄河颂》答案 1、魄豪磅烽 2、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 向/东南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 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3、示例: (长城)用他高大雄伟的身躯,筑成我们 民族的屏障 4、示例:(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5、示例:大禹治水故事略 6、“啊!黄河”反复出现,起到了结构上的提示作用,将诗歌分成三个层次此外,反复出现 也加强了抒情味 7、不好你”比“她”读起来更亲切,抒发情感更直接 8、选诗从三个方面歌颂了黄河:从历史角度说,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从地理角度说,黄河 保卫了中华民族;从精神角度说,黄河的伟大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这和毛 泽东说的那句话的意思一致:黄河孕育了中华儿女,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 9、从“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中,我读出了长江的 贡献巨大;从“从远古走来”、“向未来奔去”中,我读出了长江的古老悠久;从“用健美的臂 膀,挽起高山大海”、“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中,我读出了长江的力量无穷。
10、合适用第二人称,显得亲切,使抒情更直接 11、赞成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壮丽,贡献巨大,就像母亲一样哺育和保护着中华民族 用“母亲”称呼长江十分合适 12、对长江的赞美、依恋之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13、(1)示例:“不到黄河心不死”、“跳进黄河也洗不清”、“河清海晏”等;原因:黄河是中华 民族与中华文明的象征,作为一种象征,它与我们的生活及文化已经密不可 分了 (2)示例:今天我们将生活垃圾扔进黄河,明天黄河将把我们的生存权利冲进大海 《最后一课》答案 1、C 2、(1)细心耐心(2)分心专心 3、示例: (1)语言能开启文化知识殿堂的大门 (2)语言是连接人与人的桥梁 4、“我”是个天真贪玩,既幼稚又有点懂事的小孩子 5、不能又”写出了那时战乱频繁,法国败况连连,坏事迭起,人心惶惶 6、提示:能表现出人物在亡国时的悲哀、沉痛即可注意要用描述性语言 7、示例:阿尔萨斯和洛林现归普鲁士所有,明日起,学校只许教授德语如有违抗,严惩 不贷 8、突出了环境寂静、凄凉的特点。
这个环境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巴黎被普鲁士包 围侵占了,为下文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9、一种“法国必胜”的意志,一种热爱祖国、为祖国自豪而激发的生命力 10、第一句展现了上校爱国、为祖国胜利而自豪的心情;第二句展现了上校痛恨敌人、要保 卫国家的焦急、勇敢;第三句展现上校因国家危难,用尽最后力量呼吁同胞保家卫围的 悲壮情怀: 11、示例:抓住“自豪”、“开心”的情感,扣住老人打算盛装迎接军队的计划写: 12、示例:文明的断残不是古代城郭的废弛,而是失去对文字的解读能力;一个民族的毁 灭,不在于生命的消失,而在于语言的灭亡;汉语是世界上最悠久、最美丽的 语言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答案 1、叠泻峻横 2、(1)A(2)C 3、(1)人类在历的生活不正如旅行一 样吗? (2)这种壮美的趣味,只有有雄健的精 神才能够感觉到 4、示例:沿着蜿蜒的小路,我漫步走进幽静的山林山路崎岖不平,却是一步一景,给人惊 喜有些地方逼狭之极,宛如“一线天”,有些地方却是一片空旷山谷溪流在山谷 中同环曲折,似乎有意伴我同行。
待登上峰顶,一片壮阔山河尽收眼底,大有“一 览众山小”之豪情 5、民族生命的进程也是这样:有时遇到顺利发展的平稳期,有时遇到战乱之类的艰难国运 6、在和平发展的平稳时期,要高高兴兴地向前行;遇到艰难国运时,要敢于向前,享受冒险 的美趣以及成功后的喜悦 7、“雄健的精神”也就是民族的精神,是冲破一切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精神 8、提示:用“长江大河”比喻民族生命进程,用“浩浩荡荡”比喻中华民族的历史势不可挡、一 往无前这些比喻都体现了内心的豪情壮志 9、事例一:一个年轻女子拖着病死的孩子的棺材,冻僵在路边 事例二:列宁格勒人张贴启事在墙上,想换取口粮和棉毯 事例三:战争中,剧院天天开演,学校准时开学 事例四:小女孩丹娘用日记记录亲人相继死去的事实,直到自己死去的那一天 10、不好整整900天”更能表达出时间的漫长,揭露德军发动的战争的残酷.展现列宁格勒 人民的坚毅和那种宁死不屈的精神的光芒 11、“人的光芒”就是指宁死不屈、百折不挠、坚强高贵的精神 12、提示:如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的坚强伟大 13、不认同。
虽然两者用“与”连接,看起来是并列的,但实际上是艰难的国运造就了一大批 真正的猛士,真正的革命者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有因果关系,调换顺序后就 颠倒了 《土地的誓言》答案 1、阑澜斓谰 2、①恰当年轻人的热情正如决堤之水不 可遏止,那激愤狂放的热情用“泛滥”来 描述,更多了几分野性,显示出巨大的 力量 3、示例:当我翻看旧照片的时候,当我整 理旧玩具的时候,或者当我再次读那些日记的时候,我想起了美丽的童年,那些 无虑的、纯净的岁月 4、示例:我觉得“埋葬”与“欢笑”搭配合适因为昔日的欢笑确实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只 是凄苦、哀愁和悲愤埋葬”多了一层故乡沦丧的沉重感和悲愤之情 5、把故乡写得如此美好.如此丰饶,能让我们更爱她,并为她的美好被埋葬而感到悲 愤这更能激起我们对侵略者的仇恨以及恢复故乡美好的决心和信念 6、这句话充溢着饱满、深沉的爱国之情,表明“我”将抗击侵略者,为保卫家乡牺牲一切,并 具有相信最终能获胜的坚定信念 7、“她”和“你”指的都是“关东大地”,也就是的家乡。
都改成“她”不好人称的变化其实是 感情变化的结果.随着情感越来越激动迫切,人称也从第三人称“她”转为抒情更直 接、更亲切的第二人称“你”了 8、家乡东北有丰富的物产,还有自己的爹娘,富裕而幸福 9、运用反复手法.形成一种呼喊似的音调,展现了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东北后东北人民悲悲愤 情绪 10、指丰富的物产,更指和平宁静的生活,还指祖国、民族的自主、尊严 11、歌词表达了东北人民沦陷后的悲痛之情和要求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以及要求起来反 抗、斗争的决心 12、提示:能写出家乡特色,语言符合要求即可 《木兰诗》答案 1、南北朝宋郭茂倩乐府诗集 2、(1)文告(2)通“贴”,粘贴 (3)买(4)集市 3、(1)征战多年.战斗无数,许多将士战 死沙场,木兰等终于胜利归来 (2)对着窗前的镜子,整理云鬓,粘贴 花黄 4、比喻事物错综复杂,不易辨别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5、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6、①句刻画了木兰不慕荣华富贵的高贵品质; ②句展现了木兰对故居的亲切感和恢复女儿装的天真活泼,表现了她的喜悦; ③句从伙伴的反应侧面烘托了木兰乔装之巧妙和作战之勇敢。
7、不能删这个比喻句既解释了伙伴的惊忙,烘托了木兰的乔装之巧妙、作战之勇敢,也可 以当作是木兰的回答,展现了木兰的聪明机智与自豪之情,还可以看作是叙事人对木兰 的赞颂,为民歌常用手法能答出其中一点即可) 8、D 9、(1)年少时(2)更加(3)买(4)屡次 10、(1)木兰是古时候的一位民间女子 (2)男子可做的事女子未必不可做,我看到木兰从军的事后便更加相信这个道理了 11、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2、示例: 豫剧《花木兰》唱段《谁说女子不如男》:“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享清 闲?男子打仗到边关,女子纺织在家园白天去种地,夜晚来纺棉,不分昼夜辛勤把活干, 将士们才能有这吃和穿恁要不相信啊,请往那身上看:咱们的鞋和袜,还有衣和衫,千针 万线可都是她们连啊……有许多女英雄,也把功劳建,为国杀敌是代代出英贤,这女子们哪 一点不如儿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