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出来的美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案例及课后反思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327675565 上传时间:2022-07-2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1.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问”出来的美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案例及课后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问”出来的美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案例及课后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问”出来的美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案例及课后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问”出来的美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案例及课后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问”出来的美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案例及课后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问”出来的美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案例及课后反思(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中的问答是教师最重要的语言活动,是教师全部教学技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有人把教师称为“职业提问家”。通过教师的提问和学生的回答,可以检查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可以开拓学生的思路,启发学生思维;帮助学生掌握学习重点,突破难点;可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及时调节教学进程;可以活跃课堂气余,增进师生感情,促进课堂教学的和谐发展。由此可见,认真研究课堂教学中的问答艺术,对于促进当前的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语文课堂提问要想要问得开窍、问得“美”,能够启迪学生的智慧,就必须渗透教师艰苦的劳动和创造性的彩华。我通过本案例也想去探讨一下,阐述一下自己对“问题式教

2、学”的些许感受。美丽的小兴安岭讲述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通篇始终在表达一个字:美。而美的呈现却是要求学生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上。教师乂不能过多地琐碎分析讲解,面对这一现象,教师乂该如何引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去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呢?我把整个教学过程处理为一个以问题为核心的循环教学过程。激励学生去“疑”去“问”,并把这一线索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以问题为载体,教师提出启发性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教材,发现、理解、讨论问题。教帅根据讨论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讲解,准确地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并在解决问题

3、的过程中积累语言、感悟语言、运用语言、丰富情感,提高语文素养的一种学习方式。二、案例赏析教学片断师:初读了课文,你们还有哪些词句或是课文上的问题?生1:第四段中“郁郁葱葱”是什么意思?-(请其他同学帮助解答)生2:郁郁葱葱是说树木长得很旺盛。-你还可以从文中的那句话来想象一下。(生读)“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整个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它们连天都遮住了,所以说长得非常茂盛。生3:我有补充。这个词还可以根据“密密层层、严严实实”这两个词来理解。树木的枝叶长得很密,一层层的,不仅可以说树木长得茂盛,我觉得还可以说树特别的多。帅:你能通过你的读让其

4、他同学也能感受到树密而且很多吗?生:抓住三个重点词有感情的朗读。帅:你们也试试。生:自由读,抽生范读,分组赛读。帅:这是小兴安岭什么时候的景色?生:夏天的景色。(板书)(继续提I可)生:课文第五自然中写道“这时候,森林向人们献出了酸甜可口的山葡萄,乂香乂脆的榛子,鲜嫩的蘑菇和木耳,还有人参等名贵药材。”这里为什么用“献”字呢?帅:示意其他同学发表意见。生1:我认为这里用的是拟人的手法。生2:这里不仅用拟人的写法,用这个“献”字表现出是森林主动给人们的。帅:我建议你们把这个“献”字换成其它字试试,换什么字好呢?生1:换成“捧”字也可以。(读)这时候,森林捧出了帅:不论用“献”字还是用“捧”字,森

5、林都愿意把这么多的财富在秋季交给人们,你学得森林与人们相互问是什么样的感情?生1:我觉得森林与人类的关系非常亲密。生2:我觉得因为人们对森林好,所以森林才愿意献上这么的好东西。师:看来这里的人们确实很爱这片森林,而森林对人类的回报是“这时,帅:怎样读才能体现出森林的无私呢?生1:抓住“献”字有感情的朗读“森林献。”生1:教师,我还有问题:在课文第四段中“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为什么是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生2:浸就是“泡”的意思。生3:追问用“笼罩”不行吗?帅:我们在浸衣服时会看到水渗透到衣服的每一个地方,在这里用“浸”你会感受到什么?(联系生活点拨)生:哦,我知道这个时候浓雾已经

6、渗透到森林的每一个角落。如果换成“笼罩”就不会显示出雾浸得很深了,而是浮在森林的上面。帅:谁来带着感情读一读?生:有感情的朗读。师;其他同学也来感受感受三、课后反思这一教学片段主要围绕学生的质疑开展。学生在通过课前预习,课上初读课文后,已经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了解。同时他们在字词理解上也存在问题。基于希望学生把理解词语作为感受课文的台阶这样的考虑,我把学生提出的问题作为起始点,由一个字,一个词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由浅入深,由字面理解拓展到课文内容的内在含义。当一个问题出现后,先让学生运用学业过的方法去理解,在他们理解的基础上自己再作出判断。在这一点上课文的含义学生是否理解到位了?如果还有深入理解的余地,则旁敲侧引地指导学生去领悟、想象,并能较有感情地进行朗读,这既帮助学生深入了理解课文,同时也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