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计划(通用11篇)

上传人:他**** 文档编号:327668116 上传时间:2022-07-27 格式:DOC 页数:45 大小: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计划(通用11篇)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计划(通用11篇)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计划(通用11篇)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计划(通用11篇)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计划(通用11篇)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计划(通用11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计划(通用11篇)(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计划(通用11篇)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计划(通用11篇)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计划 篇1 一、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由于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参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共有四个单元,分别为:在集体生活中、学习更上一层楼、我的家乡、家乡的变化。教材以四年级儿童不断扩大的社会生活为主线,以

2、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为前提,以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为目标,以体现与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为理念;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联系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获得对现代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能力;在感悟和体验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逐步养成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所必须具备的道德观、价值观及相应的良好行为习惯。 三、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目标: (1)培养学生在集体活动中乐于合作,待人诚实守信的品质;初步形成规则意识、民主意识。 (2)使学生知道学习是自己的责任,要敢于面对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引导学生体验学习给自己带来的乐趣,感受读书是

3、一件快乐的事;使学生初步形成积极向上,乐观好学的学习态度。 (3)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形成热爱家乡的情感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了解家乡的名人并向他们学习。 (4)感受家乡及家乡人各方面的发展与进步,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在了解家乡生态环境问题的基础上,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行为与能力目标: (1)帮助学生建立与人交往有诚信,能合作,民主地参与集体生活的行为习惯。 (2)初步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地完成自己学习任务的良好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喜欢阅读课外书籍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毅力和耐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培养学生爱惜名胜古迹,不乱丢乱刻画的习惯。 (4)养成保护水资源

4、,爱护身边环境的良好习惯。 3、知识与技能目标: (1)帮助学生在集体生活中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学会与他人平等的交流与合作,能尝试合理的解决集体生活中的问题。 (2)学习给自己制定不同时期的目标,树立自信心;学会一些简单的读书方法。 (3)能正确辨认地图上的简单图例、方向,了解家乡的民风、民俗、文化、物产等;了解家乡湖泊众多的自然环境及水资源分布情况;了解家乡的名胜古迹及特产。 (4)知道部分旧生活用品的用途;了解家乡生态环境的污染情况;知道有关环保知识。 四、教学重难点: 1、帮助学生学会适应集体的要求与规范,树立合作、诚信意识,学会尊重他人,能够合理处理意见不一致的问题。 2、提高学习兴趣

5、,树立自信心,努力完成学习任务,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领域。 3、自然环境和经济特点;会识图,在图上找家乡的位置,了解家乡的地理、人文、历史文化、名胜古迹等等,热爱家乡,节约水资源。 4、了解自然环境,经济特点及其与人们的生活关系。 五、教学措施: 1、改变陈旧的观念,树立新观念 (1)转变教材观。教学是对教材的再创造,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根据新课程的教学要求,要运用好教材。要做到删减、替换、补充。教材是为学生提供的案例。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注意理清教材的思路,把握教材的教学主题。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教材提供的教育主题为基础,引导学生去学习,去探究。 (2)转变教学观。新的课程改革,把关注人作为

6、课程的核心理念,提出: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第一。要变目中无人为有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更新观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要关注每一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的形成。第二,变重结论轻过程为重视学生学的过程。新课程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究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教师的教学过程,要指导学生怎样学,通过什么方法学;不要把现成的结论强加给学生,要让学生用自己的眼光、方式来看待世界,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看法。 2、遵循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理念 (1)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 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核心是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

7、格,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使学生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 (2)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 品德与社会课程教育意义在于对儿童生活的引导,用经过生活锤炼的、有意义的教育内容教育儿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选取、引用的教育内容和形式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引导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 3、要追求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 儿童时期是品德与社会发展的启蒙阶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儿童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要采用他们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引导他们解

8、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 4、改革教学方式 教师要注意遵循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基本教学理念,采取以客观社会为基础与学生为主体的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广泛采用活动型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自我体验感悟,探究发现训练技能,养成习惯。 5、重视学生学业评价 品德与社会课评价目的是获得反馈信息,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促进儿童发展,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而不是对学生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水平做终结性的评定,更不是利用评价结果对儿童进行比较与划分等级。因此,要从每个学生原有基础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强调以鼓励为主的发展性评价。 六、学困生帮扶措施: 正如乌申斯基所说:教师的人格对

9、于年轻的心灵来讲,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有益于发展的阳光,教育者的人格是教育事业中的一切。学生透过老师的行为来判断老师的人格,一旦他认可了老师的人格,他就会接纳之,从而完善自己的人格。只要我们用一种合理的、民主的鼓励和宽容的态度来对待学生,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目标,用发展的目光看待学生,用满腔热情和期望去塑造学生的性格,相信有耕耘就会有收获! 1、课堂内外尊重个体。 爱是教育的前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而这种爱又必须是真诚的。打开孩子心里的那扇门,当我们与学困生建立一种友好、平等的关系时,他们就会主动向我们吐露心迹,敞开心扉地与我们交朋友,这样他们就会亲其师而信其师,喜欢听教师的课,对老师的批评教

10、育也乐于接受。马克思曾说:爱需要用爱来交换,心灵需要用心灵来塑造。我们不能把学生培养成一模一样的人,也不应该这样要求学生。因而,尊重学生,还表现在尊重学生的个性,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有创造力又具个性特征的人。 2、点燃自信、磨砺性格。 自信是成功的保证,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战胜自我很重要,要让他们明白老师心中永远有他们的位置,老师永远都在关注他们。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自己的闪光点,让他们在黑暗中看到希望,在困境中重拾信念。 教师要创造、利用各种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使一些观念在实践活动中形成稳定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也就是形成性格。在劳动实践活动中,体验困难,让他们亲身经受一下艰难

11、的磨练及痛苦的洗礼。 3、欣赏、鼓励、张扬优点。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人性深处,无不渴望被赞赏。激励永远是教育的态度。给学生一些鼓励,可以唤起后进生的上进心,张扬他们的优点,从而感受到成功感。针对学生发展倾向方面的特点,积极鼓励引导,奖励学生发展中的优势倾向,发展和张扬学生的个性,使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个性特长,都能感受到自己的成功和长处,都能保持强烈的自信心和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 总之,学困生的转化教育是一个长期、反复的教育过程。教师一定要有满腔热情,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因势利导,使学困生保持不断前进的势头。在教育过程中让我们永远记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尊重学困生,就要让他们在接受教

12、育和参与学习的活动中享受平等的待遇。 七、学科实践活动安排: 1、开展一次学会合作的活动。(具体实施于体育运动会) 2、开展一次读书交流会。(由语文读书活动实施) 3、收集关于家乡发展变化的材料,召开一次我爱我的家乡的主题班会。(由班主任在班会课上进行) 八、教学进度及课时安排: 品德课每周是两课时,本期全部时间不足十九周,除去中秋节、国庆节、元旦节放假及运动会等一些时间外,上课的时间最多不足十七周,即只会少于34课时,估计在16周左右,具体分配如下表。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计划 篇2 一、班级情况分析 四年级共有学生22名,其中男生8名,女生14名。从学生身心发展方面来说:大部分同学的思想

13、精神面貌,还是显得朝气蓬勃的;小部分同学,显得有些畏首畏尾,性格内向,不自信,不敢大胆和别人交往。学生大部分能够懂得应有的礼貌、礼节,极小部分同学对于思想道德问题,不太重视,还需要加强训练。 二、教学要求及目的 1、能够养成以诚待人、礼貌待人的习惯。 2、知道家乡的不同风俗习俗,能够尊重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 3、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体会家乡人民的性格特点。 4、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家乡环境意识。 5、明白集体荣誉是关乎班级里的每个人荣誉的事,要努力做好集体的每一件事,为集体争荣誉。 6、了解珍惜劳动成果的意义,明白珍惜劳动成果的重要性,学会珍惜劳动成果。 7、懂得讲信用,是尊重他人的表现。

14、8、理解团结合作、与人交流的重要性。 9、要积极参加家乡各种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动。 10、学会热爱祖国,明白家乡的巨大变化是和祖国的富强分不开的。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礼貌待人篇、尊敬师长篇、集体荣誉篇 教学难点:信用篇、公益篇 四、本学期提高质量的措施 1、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思品的兴趣,让学生乐学、爱学、会学。 2、把教学内容和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让课堂融入到生活中去。 3、每次授课前,通过一个实际生活中的小故事引入主题。 4、课内运用主体活动(心理游戏、角色扮演、分组讨论、自我训练等形式),让学生在玩之中学懂、理解、掌握知识。 5、授课时,尽量学生主动参与教

15、学活动,提升学生的主体能动意识,让学生理解课文的思想内涵,自觉接受、实施。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计划 篇3 一、班级情况分析 四年级共有学生22名,其中男生8名,女生14名。从学生身心发展方面来说:大部分同学的思想精神面貌,还是显得朝气蓬勃的;小部分同学,显得有些畏首畏尾,性格内向,不自信,不敢大胆和别人交往。学生大部分能够懂得应有的礼貌、礼节,极小部分同学对于思想道德问题,不太重视,还需要加强训练。 二、教学要求及目的 1、能够养成以诚待人、礼貌待人的习惯。 2、知道家乡的不同风俗习俗,能够尊重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 3、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体会家乡人民的性格特点。 4、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家乡环境意识。 5、明白集体荣誉是关乎班级里的每个人荣誉的事,要努力做好集体的每一件事,为集体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