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及学习心得体会:聚焦本质发展量感

上传人:丹**** 文档编号:327177089 上传时间:2022-07-2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3.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及学习心得体会:聚焦本质发展量感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22年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及学习心得体会:聚焦本质发展量感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22年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及学习心得体会:聚焦本质发展量感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2年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及学习心得体会:聚焦本质发展量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及学习心得体会:聚焦本质发展量感(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及学习心得体会:聚焦本质发展量感数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数与形。实际教学中,数与形、量与测量总是密切联系、融为一体的。尤其是图形认识的教学,一方面要经历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过程,另一方面要借助测量发现和理解图形的特征,与测量息息相关。新课标中便新增了数学核心素养“量感”。量感主要是指对事物的可测量属性以及大小关系的直观感知。基于此,“认识面积”一课也不只是认识“面积”的概念,更重要的是通过具体的度量活动,用数学的方法量化面的大小,促进有关面积大小的量感形成;使学生在量“面”的活动中逐步形成面积量的表象,感受到面的二维特征;在对“面”的认识、测量、运动等活动中,促进学生以数学

2、的眼光真正理解“面积”,进一步发展量感。一、直观操作,渗透量感“认识面积”的学习是学生从长度到面积,一维到二维的进阶,也是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基于此,萧山区渔浦小学傅老师在引入课堂时,出示学生熟悉的谷爱凌照片和三个大小不一的长方形,让学生选择一个长方形作为照片的保护膜来引入,让学生直观感受“面”。接着通过找面、摸面、分面三个环节,让学生通过多层次多体验,循序渐进帮助学生积淀和丰富量感。最后,从“物体表面”拓展到“平面图形”,从“面的大小”引出“面积”概念,即面积是一个“数”,学生完整经历从初步整体感知到局部认识“面”,从感知图形到萌发度量意识,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过程,渗透了量感意识,

3、更容易把握面积概念的本质。二、多种度量,丰富量感史宁中教授指出:数学的本质在于度量,在度量中丰富学生的量感,是培养学生量感的重要方法。傅老师围绕“核心问题:如何比较两个图形的大小”有层次地开展了探究式的学习活动。“量感”作为一种感觉,教学效果不可能立杆见影,需要在一系列的比较活动中催生学生对量的感知。首先,傅老师利用涂色游戏的多次对比,让学生在直观感受和操作中不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通过比较2号和其他图形及1号和6号的的面积,渗透基本的面积比较方法。接着提供不同的图形(分别是小正方形、大正方、圆形和三角形),让学生在铺小图形的过程中,深入感知“密铺”,即把大图形铺满,从而对面积概念、面积大小的感

4、知进一步深化,得出正方形作为测量工具的合理之处,初步形成量感。最后,教师展示半铺作品,只要摆出一行一列,然后利用乘法算式算出小图形的总数,也就是这个图形的面积,测量过程中学生的推理、想象、抽象等思维能力都能得以发展,学生量感也进一步形成。三、感悟本质,生长量感就测量而言,面积的测量在本质上是计量图形中含有的度量单位的个数。傅老师在练习环节,通过设计数一数、画一画等活动,组织给定方块数设计图形的操作活动,其实质是理解面积度量本质的一次数学建模,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大面”是由“小面”组合而成,即使形状不同,只要“小面”个数相同,那么面积就相同。运用这样的面积模型,便于学生全面感知面积的“守恒性”,感悟量感,发展量感。总之,本次学习使我受益匪浅。小学生量感的形成,需要教师帮助学生经历物体的量,反复地体验,不断地矫正,经历一个较长的过程才能慢慢形成。教师要根据学生年龄特征,以熟悉生活情景为背景,依托多感官参与、多操作积累、多活动的体验、多层次建构,感悟度量的本质,深化概念理解,进而发展量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