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青海省普通高中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上传人:姜泥 文档编号:324104622 上传时间:2022-07-12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204.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青海省普通高中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22青海省普通高中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22青海省普通高中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22青海省普通高中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22青海省普通高中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青海省普通高中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青海省普通高中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青海省普通高中青海省普通高中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试行)(试行)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929 号)、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印发的通知(中发202019 号)和青海省教育厅关于普通高中课程设置与实施的指导意见(青教基20226 号)等文件精神,依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教材20203 号)要求,现结合我省普通高中历史教学实际,对普通高中历史教学提出如下指导意见。一、指导思想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

2、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转变,加强历史课程实施的指导与管理,不断改进教、学、评方式,落实课程方案、课程标准的目标与要求,遵循统编高中历史教科书的编写理念与教学主旨,发挥历史课程在育人方面的价值功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二、教学安排二、教学安排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由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类课程构成。必修课程为中外历史纲要,是普通高中学生发展的共同基础课程,课程内容分为中外历史纲要(上)(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和中外历史纲要(下)(世界史),每周至少安排 2 课时,总计 72 课时(以 45 分钟为 1 课时计)、4 学分。选择性必

3、修课程包含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经济与社会生活文化交流与传播三个模块,周课时可根据教学实际需要灵活安排,总计 108 课时(以 45分钟为 1 课时计)、6 学分,其中每个模块为 36 课时、2 学分。选修课程是在必修与选择性必修课程基础上设置的拓展、提高和整合性课程,根据学生学习需求和教学需求,教学材料可选用史学入门史料研读两个模块,也可自主开发其他涉及历史学术研究、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地方乡土历史资源的校本课程模块。选修课程模块、学时和学分由学校根据教学实际合理安排设置(每个模块 2 学分)。2三类课程的三类课程的教学安排教学安排如下如下:课程类型及模块课程类型及模块开设学开设

4、学年年修习范围修习范围课程评价课程评价总课时数总课时数(以 1 课时45 分钟计)总学分数总学分数(18 课时为 1学分)必修课程必修课程:中外历史纲要(上下册)高中第一学年全体高一学生必修满足学生的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 综合素质评价和学分考核需求724选择性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2.经济与社会生活;3.文化交流与传播高中第二、第三学年学生根据个人学习需求、升学需求(选科需求)选修满足选修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综合素质评价和学分考核需求1086选修课程选修课程:史学入门 史料研读和其他校本课程(包括地方乡土历史课程)学生根据个人学习需求、升学需求(选科需

5、求)和专业报考需求选修满足选修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校专业录取、综合素质评价和学分考核需求学校根据教学需求统筹安排每个模块2 学分备注:备注:高中三年,每学年 52 周,其中教学时间 42 周,社会实践 1 周,假期(包括寒暑假、节假日)9 周。每学年分为两个学期。每周各学科总课时 35 课时,每课时原则上按 45 分钟计,18 课时为 1 学分。在保证科目教学时间总量不变的前提下,学校可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适当调整。三、课程要求三、课程要求(一)明(一)明确确课程性质课程性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基础上,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以社会形态从低级到高级发展为主线,以历史演进的基本过程和

6、历史文明成果为载体,3揭示人类历史发展基本规律和大趋势,促进高中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进一步拓展历史视野,发展历史思维,提高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理解并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历史观,为未来的学习、工作与生活打下基础。(二)把握课程理念(二)把握课程理念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教学与评价,要把握以下基本理念。一要一要坚持以立德树人为历史课程的根本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促进学生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把握历史规律,关心国家命运,关注世界发展,发挥历史课程在德育方面

7、的价值功能。二要二要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 以唯物史观为指导, 增强史料实证意识,对人类历史发展进行科学的阐释和审视,揭示历史发展规律。将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融入历史教学中,引导学生全面、正确认识历史与现实,传承并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世界意识,尊重世界历史文明成果,形成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历史课程之中,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家国情怀。三三要要坚持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

8、 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作为高中历史课程的核心目标,引导学生形成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接受高等教育和未来发展打好基础。(三)落实课程目标(三)落实课程目标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目标是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掌握必备的历史知识,形成历史学科正确价值观和关键能力,使学生能够:1.1.了解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包括人类社会形态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相互作用、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等,理解唯物史观是科学

9、的历史观;能够正确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能够将唯物史观运用于历史的学习与探究中,并将唯物史观作为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指导思想。2.2.知道特定的史事是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相联系的; 知道划分历史时间与空间的多种方式,并能够运用这些方式叙述过去;能够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建构历史4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之间的相互关联;能够在不同的时空框架下对史事作出合理解释;在认识现实社会时,能够将认识的对象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察。3.3.知道史料是通向历史认识的桥梁,了解史料的多种类型,掌握搜集史料的途径与方法;能够通过对史料的辨析和对史料作者意图的认知,判断史料的真伪和价值,在此过程中增强实证意

10、识;能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作为历史叙述的可靠证据,升华历史认识;能够以实证精神对待历史和现实问题。4.4.区分历史叙述中的史实与解释,知道对同一历史事物会有不同解释,并能对各种历史解释加以辨析和价值判断;能够客观论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看法;能够认识历史解释的重要性,学会从历史表象中发现问题,对历史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作出解释;能够客观评判现实社会生活中的问题。5.5.在树立正确历史观基础上,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的国情,形成对祖国的认同感和正确的国家观;能够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发展趋势,形成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正确的民族观,具有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了解并认

11、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认识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了解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树立正确的文化观;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四个自信”;能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四)培育核心素养(四)培育核心素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历史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 是学生通过历史课程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唯物史观是诸素养得以达成的理论保证;时空观念是诸素养中学科本质的体现

12、;史料实证是诸素养得以达成的必要途径;历史解释是诸素养中对历史思维与表达能力的要求;家国情怀是诸素养中价值追求的目标。1.1.培育唯物史观核心素养培育唯物史观核心素养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 唯物史观使历史学成为一门科学。通过历史课程教学,要使学生掌握透过历史表象认识历史本质的历史观和方法论,让学生能够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人类历史进行由表及里、逐渐深化的考察,全面、客观认识历史。2.2.培育时空观念核心素养培育时空观念核心素养5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 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通过历史课程教学,要使学生认识到

13、,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发生的,让学生形成“时空相济”的学习意识,养成“左图右史”的学习习惯,掌握在特定时空框架下考察、认识、评判史事的方法。3.3.培育史料实证核心素养培育史料实证核心素养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 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通过历史课程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历史过程是不可逆的,现存的史料是观史、识史、证史的重要途径和载体,增强史料实证意识,掌握搜集整理史料、去伪存真辨析史料、以多重史料考证史事鉴证史论的途径和方法,正确、客观认识历史。4.4.培育历史解释核心素养培育历史解释核心素养历史解释是指以唯物史观为统领,以史料为依据

14、,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通过历史课程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所有历史叙述在本质上都是对历史的解释,即便是对基本事实的陈述也包含了陈述者的主观认识;学生通过对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运用唯物史观辩证、客观地理解、认识、解释历史,揭示历史本质、不断接近历史真实。5.5.厚植家国情怀核心素养厚植家国情怀核心素养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体现了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情感,以及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历史课程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价值关怀,要充满人文情怀并关注现实问题,以服务于国家强盛、民族自强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为使命;增

15、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增强“五个认同” ,坚定“四个自信” ,自觉维护社会安定和民族团结。(五)把握三类课程教学侧重(五)把握三类课程教学侧重在落实普通高中历史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类课程中,要把握好三类课程内容体系和教学要求的不同侧重。1.1.必修课程必修课程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中外历史纲要以通史的叙事框架,展示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本课程共有 24 个专题,是高中历史学习的基本内容。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通过对中外重大历史事件、人物和现象的叙述,展现人类社会从古至今、从分散到整体、文明不断演进、社会形态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历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让学生能够了解中国和世界上重要的历

16、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等发生或存在的时间和地点、原因和结果(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6释);能够知道历史遗迹、考古发现、从古代到现代的各种文献等是了解历史发展的重要证据,并能够开始使用资料作为证据来检验自己对历史问题的解答(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能够初步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发展建立多方面联系,以此解释历史,并能够对同类的历史事物进行比较、概括和综合(唯物史观、历史解释);能够明了随着生产方式的变革所引起的世界历史从古至今、从分散到整体、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总趋势(唯物史观);能够初步具备用历史眼光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历史解释);感悟人类文明的多元性、共容性和不平衡性,具有民族自信心(家国情怀);能够以开放的心态,认识到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初步具有世界意识(唯物史现、时空观念、家国情怀)。2.2.选择性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课程分为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经济与社会生活 文化交流与传播三个模块,三个模块在内容体系和教学要求上各有侧重。(1 1)模块)模块 1 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模块通过国家制度和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规章制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