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护理》教学课件08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

上传人:sat****105 文档编号:324064816 上传时间:2022-07-12 格式:PPTX 页数:53 大小:56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科护理》教学课件08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内科护理》教学课件08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内科护理》教学课件08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内科护理》教学课件08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内科护理》教学课件08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科护理》教学课件08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科护理》教学课件08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0808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学习目标1.掌握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症状与体征的护理。2.掌握神经系统常见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3.熟悉神经系统常见疾病的发病机制、护理评估、辅助检查结果的意义、护理目标及治疗要点。4.了解神经系统常用诊疗技术的内容及护理。0808第一节 神经系统疾病概述一、中枢神经系统1.大脑大脑由左、右大脑半球,基底节和侧脑室组成。大脑的表面为大脑皮质所覆盖,在脑表面形成大脑回和大脑沟。外侧裂、中央沟、顶枕沟将大脑半球分为额叶、顶叶、颞叶和枕叶。2.小脑小脑位于后颅窝,由小脑半球和小脑蚓部组成。其功能为调节肌张力、维持身体平衡、控制姿势步态和协调随意运动。小脑

2、病变可引起共济失调、平衡障碍和构音障碍,见于肿瘤、脑血管病、遗传性疾病等。3.间脑间脑位于大脑半球与中脑之间,是脑干与大脑半球的连接站,包括丘脑和下丘脑。丘脑是感觉纤维上升到大脑半球的三级神经元所在地。4.脑干1)生命中枢延髓被称为生命中枢,其内侧为呼吸中枢,外侧为血管运动中枢,背外侧有呕吐中枢,脑桥有呃逆中枢。2)传导功能脑干一方面将脊髓及周围的感觉传导至中枢;另一方面将大脑皮质的兴奋性传导至脊髓与经脑神经支配的效应器官。脑干内损害可表现为病变同侧的脑神经麻痹和对侧的肢体瘫痪,称为交叉性瘫痪。3)调控睡眠与觉醒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的活动对大脑皮质具有唤醒作用,而在脑干尾端有能引起睡眠的中

3、枢,它们的上行冲动作用于大脑皮质。二、周围神经系统1.脑神经脑神经共12对,第、对脑神经在颅内部分是其二级和三级神经元的神经纤维束,其他10对与脑干联系。脑内有与脑神经相关的神经核,分为运动核和感觉核。运动核的位置较靠近正中线,感觉核在其外侧,但第对脑神经的一部分从颈段脊髓的上几节前角发出。脑神经有感觉纤维和运动纤维。2.脊神经脊神经共31对,其中颈段(C)8对,胸段(T)12对,腰段(L)5对,骶段(S)5对,尾神经1对。每对脊神经都由感觉神经(背根)和运动神经(腹根)所组成。0808第二节 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症状与体征的护理一、头痛的护理1.常见病因头痛的常见病因主要包括颅脑病变和颅外病变。

4、颅脑病变包括颅内感染、血管病变、占位性病变、颅脑外伤及偏头痛等;颅外病变包括颅骨、颈椎及其他颈部疾病、神经痛及眼、耳和牙病等。2.临床表现1)发病情况急性起病并有发热者常为感染性疾病所致,剧烈头痛伴意识障碍提示颅内血管性疾病,反复发作或搏动性头痛多为血管性头痛或神经官能症。2)疼痛部位弄清头痛是单侧、双侧、位于前额或枕部、局部或弥散对病因诊断有重要价值。一般颅外病变所致头痛多位于病灶的附近,较为局限与表浅。3.护理评估1)健康史评估护士应询问患者有无颅内、外疾病病史。颅内疾病包括颅内感染、血管病变、占位性病变、颅脑外伤等。2)身体状况评估护士应评估患者头痛的发生急缓、部位、性质、程度、发生时间

5、与持续时间,以及诱发、加重或缓解的因素。护士应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3)辅助检查结果护士可通过脑脊液检查评估患者的脑脊液压力、有无血性及炎性改变等。4)社会心理评估护士应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4.护理诊断头痛,与颅内、外血管舒缩功能障碍或颅内高压等因素有关。5.护理目标(1)患者能复述引起头痛的因素,并学会设法避免。(2)患者的头痛症状减轻或消失。6.护理措施1)一般护理护士应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病室环境,减少声、光刺激。护士应协助患者保持舒适的体位,一般非器质性头痛在休息或睡眠后可减轻或消失;嘱器质性头痛患者绝对卧床,头部少活动,以免加重病情。2)饮食护理护士应给予患者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

6、3)病情观察护士要注意观察患者头痛的性质、部位、时间、频率、强度,观察患者的面色、表情,了解患者头痛的原因。4)对症护理(1)头痛护理:护士应与患者讨论减轻头痛的方法。例如,放松精神、听轻音乐或进行指导式想象;气功疗法,使全身肌肉放松。(2)避免诱因:护士应向患者解释引起头痛的原因及加重头痛的诱因,并教会患者避免这些诱因。例如,情绪紧张、饥饿、失眠。二、意识障碍的护理1.分类1)一般类型意识障碍(1)嗜睡:意识障碍的早期表现,是程度最轻的意识障碍。患者嗜睡时能被唤醒,醒后可以交流和配合体检,刺激停止后又入睡。(2)意识模糊:患者的意识障碍程度较嗜睡深,患者仍能保持基本的反应和简单的精神活动,但

7、对时间、地点、人物的定向力发生障碍。(3)昏睡:患者处于睡眠状态,用强刺激才能将其唤醒,但很快会再次入睡,答语含糊或答非所问。(4)昏迷:最严重的意识障碍,表现为意识持续的中断或完全丧失,按其程度又分为浅昏迷和深昏迷。2)特殊类型意识障碍(1)去皮质综合征:为去皮质意识障碍,又称无皮质状态。患者对外界的刺激不能产生有意识的反应,对言语、疼痛刺激无反应。去皮质综合征可见于缺氧性脑病、皮质损害较广泛的脑卒中和脑外伤。患者能无意识地睁眼、闭眼,眼球能活动,瞳孔对光反射、角膜反射存在,四肢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2)无动性缄默症:又称睁眼昏迷,较少见,为脑干上部和丘脑的网状结构上行激活

8、系统损害,而大脑半球及其传导通路无损害。患者可以注视检查者和周围的人,貌似觉醒,但缄默不语,不能活动。患者的四肢肌张力低,腱反射消失,肌肉松弛,无病理征,大小便失禁。任何刺激也不能使其真正清醒,存在睡眠觉醒周期。2.临床特点意识障碍具有如下临床特点:(1)突然发生的严重意识障碍伴有感觉及运动障碍,常见于颅脑外伤、急性脑血管病、外源性中毒等。(2)缓慢发生的意识障碍,多为代谢障碍、脑肿瘤等。(3)患者长时间在高温和烈日环境下工作时突然发生意识障碍提示中暑。(4)高血压、动脉硬化者突然发生意识障碍提示急性脑血管疾病。3.护理评估1)健康史评估护士应询问患者有无颅内感染、急性脑血管病、颅内占位性病变

9、。2)身体状况评估护士应检查患者的瞳孔是否等大、等圆,瞳孔光反射是否灵敏。3)辅助检查结果脑电图检查可了解脑功能受损的状况;血液生化检查,如血糖、血脂、电解质及血常规检查等可了解机体的代谢能力。4)社会心理状况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患者家属对患者的支持情况。4.护理诊断意识障碍,与各种疾病引起的脑部受损有关。5.护理目标患者无意识障碍,或出现意识障碍时能被及时、有效地控制。6.护理措施1)一般护理护士应保持病室环境安静,减少声、光刺激。护士应协助患者取平卧位,昏迷时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被误吸入气管。2)饮食护理对能进食的患者,护士可给予其高蛋白质、高维生素等营养丰富半流质。3)病情观察护士

10、应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瞳孔变化、角膜反射,判断患者意识障碍的程度。4)对症护理护士应根据患者意识障碍程度的不同指导其进行相应的意识恢复训练。对意识模糊患者,护士应纠正其错误概念或定向错误、辨色错误、计算错误,提供患者熟悉的物品(如照片),帮助其恢复记忆。5)用药护理护士应遵医嘱对患者应用脱水剂,使用脱水剂时应选择静脉推注或快速静脉滴注方式给药。同时,要注意观察患者有无水、电解质平衡紊乱。三、言语障碍的护理1.常见病因主要包括大脑器质性病变和发音器官神经肌肉病变。2.临床表现1)失语症(1)Broca失语(运动性失语):以口语表达障碍最为突出,表现为讲话费力,发音、语调障碍,构词困难等,口语

11、理解相对较好。(2)Wernicke失语(感觉性失语):以口语理解严重障碍为突出特点,表现为语量多、讲话不费力、发音清晰、语调正常,但患者对别人和自己讲的话均不理解。2)构音障碍即口语的语音障碍,患者具有必备的语言形成及接受能力。3.护理评估1)健康史评估护士应询问患者的职业、文化水平与语言背景,了解患者以往和目前的语言能力。护士应评估患者的意识水平、精神状态及行为表现。2)身体状况评估护士应了解患者言语障碍的类型、程度;评估患者有无视觉、听觉缺损。3)辅助检查结果护士应评估患者的头颅CT检查或MRI检查等的结果有无异常。4)社会心理评估护士应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观察患者是否因无法正常语言交流

12、而感到孤独、烦恼甚至悲观失望;评估患者能否得到家属、朋友的体贴。4.护理诊断言语障碍,与发音困难、失语有关。5.护理目标患者能说简单的词和句子,语言障碍症状减轻。6.护理措施1)一般护理护士应使病室环境安静和舒适;嘱患者保证充分的休息时间,安排适当的活动。2)饮食护理护士应给予患者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保证患者有足够的热量供给。3)病情观察护士应观察患者的发音、发声、音调及语速,言语交流、理解、阅读及书写能力,做到能了解患者的问题并能够解决及答复。4)对症护理护士应与患者一起制订语言训练计划,多与其交谈,缓慢而清楚地解释每一个问题,直到患者理解为止;对不能很好地理解语言的患者,应配以手势或实

13、物与其交谈,通过语言与逻辑性的结合训练患者理解语言的能力;对说话有困难的患者,可以借书写的方式来与其沟通。5)心理护理鼓励患者克服羞怯心理,大声说话。护士应多与患者交谈,正确理解患者的问题并及时、耐心地解释,直至患者理解为止。四、感觉障碍的护理1.分类1)抑制性症状感觉路径被破坏或功能受到抑制时,患者可出现感觉缺失或感觉减退。2)刺激性症状(1)感觉过敏:指轻微刺激引起强烈的感觉,如一个轻的疼痛刺激引起较强的疼痛感受。(2)感觉过度:一个轻微的刺激而引起强烈的难以耐受的感知。(3)感觉倒错:如把冷觉刺激当作热觉刺激。(4)感觉异常:没有外界任何刺激而发生的感觉,常见麻、痒等感受。(5)疼痛:包

14、括局部性疼痛、放射性疼痛、扩散性疼痛和牵涉性疼痛。2.临床表现1)末梢型感觉障碍表现为肢体远端对称性完全性感觉缺失,呈手套、袜子形分布,可伴有相应区域的运动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见于多发性神经病。2)节段型感觉障碍脊髓某些节段的神经根病变可产生受累节段的感觉缺失;脊髓空洞症可导致节段性痛觉缺失、触觉存在,表现为分离性感觉障碍。3)传导束型感觉障碍(1)脊髓半切综合征:病变水平以下对侧痛、温觉丧失,同侧深感觉丧失及上运动神经元瘫痪。(2)脊髓横贯性损伤:病变水平以下传导束性感觉全部障碍,伴有截瘫或四肢瘫。4)交叉型感觉障碍脑干病变为交叉型感觉障碍,如延髓外侧或脑桥病变时,常出现病变同侧面部和对侧肢

15、体的感觉减退或缺失表现。5)偏身型感觉障碍脑桥、中脑、丘脑及内囊等处病变均可导致对侧偏身(包括面部)感觉减退或缺失,可伴有肢体瘫痪或面、舌瘫痪等。6)单肢型感觉障碍因大脑皮质感觉区分布较广,一般病变损及部分区域,常产生对侧上肢或下肢感觉缺失,以复合感觉障碍为主。3.护理评估1)健康史评估护士应询问患者引起感觉障碍的病因;注意患者感觉障碍的部位、类型、范围、性质及程度,是立即还是缓慢出现并逐渐加重。2)身体状况评估护士应了解患者有无肢体运动障碍及其类型,肌力情况;评估患者感觉障碍的部位、类型、范围及性质,障碍区域的皮肤颜色、毛发分布等。3)辅助检查结果评估患者肌电图、诱发电位及MRI检查的结果有

16、无异常,以帮助诊断。4)社会心理评估护士应评估患者是否因感觉异常而感到烦闷、焦虑,甚至悲观厌世。4.护理诊断(1)感知改变:与脑、脊髓病变及周围神经受损有关。(2)有受伤的危险:与感觉障碍有关。5.护理目标(1)患者感觉障碍减轻或逐渐消失;情绪稳定,学会使用其他方法感知事物。(2)患者有感觉障碍的部位未发生损伤。6.护理措施1)一般护理护士应保持床单整洁,防止患者的感觉障碍部位受压或受到机械性刺激;对患者的肢体可加盖毛毯保暖,慎用热水袋或冰袋,防止发生烫伤。2)安全护理对深感觉障碍患者,在活动过程中,护士应注意保证其安全,如病房内、走廊、卫生间都要设有扶手,光线要充足,预防跌倒及外伤的发生。3)感知觉训练护士应指导患者进行肢体的拍打、被动运动、按摩、理疗、针灸及各种冷、热、电的刺激等,促进本体感觉的恢复。例如,护士可每天用温水擦洗患者感觉障碍的身体部位,促进血液循环和感觉恢复。五、运动障碍的护理1.分类和特点1)瘫痪(1)瘫痪的性质:按病变部位分为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及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运动系统包含两级运动神经元,位于大脑皮质中央前回的是第一级运动神经元,位于脑干神经核和脊髓前角的是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