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课件

上传人:des****85 文档编号:324060123 上传时间:2022-07-12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9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课件(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第六章 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第一节第一节 新乐府运动新乐府运动第二节第二节 白居易的生平思想白居易的生平思想第三节第三节 白诗的思想内容白诗的思想内容第四节第四节 新乐府运动的先驱者和参加者新乐府运动的先驱者和参加者第一节第一节 新乐府运动新乐府运动一、什么叫新乐府?二、什么叫新乐府运动三、新乐府运动产生的社会原因四、新乐府运动形成的历史过程五、新乐府运动的理论纲领六、新乐府运动的历史意义 这是中唐时代。唐代诗歌的两高潮,盛唐是一高潮,以李杜、高岑、王孟为代表,中唐为一高潮就是以白居易等为代表。一、什么叫新乐府什么叫新乐府?新乐府是一种用新题写时事的乐府诗。他的精神是继承

2、和发展汉乐府以来及建安诗人的现实主义传统。有三个特点:A、用新题;B、写时事;C、不入乐。二、什么叫新乐府运动:什么叫新乐府运动:唐代贞元、元和年间,以白居易为首的一派诗人,从爱国、忧时,同情人民的立场出发,大写以讽喻、以新题乐府为形式的诗歌,一时之间蔚成风气,形成高潮,这就是文学史上著名的新乐府运动。新乐府运动是一场现实主义的诗歌运动。贞元(785-805);元和(806-820)三、新乐府运动产生的社会原因:新乐府运动产生的社会原因:社会一度中兴,政治相对开明,皇帝欢迎纳谏。唐宪宗元和年间下决心平定藩镇,因此不断出兵,十年内不收征役,因此称为元和中兴。而且李纯喜欢听不同的意见,即善于纳谏,

3、这样,白居易入朝廷任翰林学士。四、新乐府运动形成的历史过程新乐府运动形成的历史过程:杜甫元结、顾况张籍、李神、王建、元稹即2名先驱者 继承 张王乐府 参加者:白居易皮日休、杜荀鹤(继承者)五、新乐府运动的理论纲领新乐府运动的理论纲领:以白居易现实主义诗歌理论为纲领,与之九书是一篇最全面、较强有力地宣传现实主义到现实的纲领宣言。理论纲领:理论纲领:1、诗歌必须为政治服务,必须负起“补阙时政”“泄导人性”的政治使命。2、诗歌必须如实地反映社会生活,大胆地干预生活。3、强调风、雅、比、兴、反对形式主义诗风。4、强调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主张形式为内容服务。1、诗歌必须为政治服务,必须负起“补阙时政”“泄

4、导人性”的政治使命。这是白居易诗论的核心,立脚点,认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是旗帜鲜明的口号。“为君、为臣、为民、为事、为物而作,不为文而作也”即写文章要有的放矢,要联系当时的现实来写。它的中心是认为诗歌要为政治服务,实际上五点中重要的是“为民而作”。敢于反映人民疾苦,唤起统治阶级的注意,从而达到改良的政治目的。有诗云:“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将诗歌与人民生活密切结合,是白居易诗论的核心。他的诗论及创作实践是暴露社会黑暗而不是粉饰太平。2、诗歌必须如实地反映社会生活,大胆地干预生活,包括三方面:A、为民请命,抒写民病B、批判现实,揭露黑暗C、提出问题,反映危机 白居易认为要使

5、诗歌达到“泄导人情”的目的,讽喻于诗歌中,借用现实主义创作方法。这是诗论的进步之处,侧重点在于暴露和批判。3、强调风、雅、比、兴、反对形式主义诗风 白居易从现实主义诗论出发,在与之九书中全面评价古代诗歌发展,标举风、雅、比、兴,强调诗歌应如诗经一样要有风、雅、比、兴。白居易最推崇杜甫,可以说杜甫的巨大思想、艺术价值是在白居易之后,才开始被人们认识的,当然主要是三吏三别之类诗作。并说明要学杜甫就学他批判现实的精神。发展了现实主义理论。4、强调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主张形式为内容服务 白居易诗句:非求宫律高,不务文字奇。认为诗歌语言要通俗统一,音节和谐婉转,认为在与新乐府诗时要开门见山,要求反映社会的

6、,要符合实际,因为真实是艺术的生命。因此他的诗歌语言较通俗,诗意清楚,这对扫除形式主义诗风有很大的作用。六、新乐府运动的历史意义新乐府运动的历史意义 新乐府运动不是朝廷用行政命令推行起来的,而是进步人士从“救济人病”“裨补时阙”的大目标出发,自觉地开展起来的,这场运动把我国从诗经开始的现实主义诗歌传统推向一个新的高峰,促成了唐代诗歌的第二次高潮。大大丰富了中唐诗歌的内容,使一度冷落的唐代诗坛重新出现白花争艳,异彩纷呈的局面。同时对后代诗歌现实主义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运动本身是现代总结而起的名字,新乐府运动时间短然而影响却非常的大。返回第二节第二节 白居易白居易的生平思想的生平思想一、生平二、思

7、想一、生平生平分前后两期:前期(前期(44岁前)兼济天下(分三期之说:中期(44-45)江州司马罢苏州刺史,为思想转折时期)后期后期(44-75岁)独善其身44岁被贬为江州司马作为分界线,前期兼济天下,他安身立命的准则“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贯穿他生命的始终。44岁前仕途一帆风顺。二、思想 白居易思想带有浓厚的儒、释、道三家思想杂糅色彩,主导思想是儒家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后期释、道思想上升,白居易晚年住在香山寺中,与一些和尚来往密切,白居易一生经历八个皇帝。返回第三节第三节 白诗的思想内容白诗的思想内容一、讽喻诗讽喻诗二、感伤诗二、感伤诗三、闲适诗、杂律诗三、闲适诗、杂律诗一

8、、讽喻诗讽喻诗1、揭露统治阶级的骄奢淫逸,横征暴敛、揭露统治阶级的骄奢淫逸,横征暴敛和欺压人民的罪行和欺压人民的罪行。2、反映人民的苦难和对人民的同情反映人民的苦难和对人民的同情3、反映统治阶级的扩边战争,宣传爱国、反映统治阶级的扩边战争,宣传爱国主义思想。主义思想。4、反映妇女的痛苦生活和悲惨命运、反映妇女的痛苦生活和悲惨命运讽喻诗:讽喻诗:现存100余首,代表作秦村吟10首,新乐府诗50首,广泛而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内容有四个方面。1、揭露统治阶级的骄奢淫逸,、揭露统治阶级的骄奢淫逸,横征暴敛和欺压人民的罪行横征暴敛和欺压人民的罪行如买炭翁、轻肥、重赋买花“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2、

9、反映人民的苦难和对人民的同情反映人民的苦难和对人民的同情 如观刈麦、采地黄者采地黄者 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岁宴无口食,田中采地黄。采之将何用,枝以易糇粮。凌晨荷锄去,薄暮不盈筐。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3、反映统治阶级的扩边战争,、反映统治阶级的扩边战争,宣传爱国主义思想宣传爱国主义思想 新丰折臂翁写天宝大征兵,三丁点一丁到云南边远地方去,老翁时年24岁,于是“夜深不敢使人知,偷将大石槌折臂”,才免除兵役。庆幸“此臂折来60年,一肢虽废一身全”。然而“至今风雨阴寒夜,直到天明痛不眠”,“痛不眠,终不悔,且喜老身今独在”。缚戎人达穷民之情也。边

10、地汉民被吐蕃掳去,吐蕃袭来,娶妻生子,仍不忘故土,老来偷回却被唐当敌人,流放江南,骨肉永诀,含冤终身。4、反映妇女的痛苦生活和悲惨命运、反映妇女的痛苦生活和悲惨命运 如井底引银瓶母别子陵园妾女子冲破阻力私奔却被夫家看轻,“聘则为妻奔是妾”,故想起回娘家又不可能“今日悲羞归不得”“为君一日恩,误妾百年身”。故“寄言痴小人家女,慎勿将身轻许人”。母别子“以汝夫妇新嬿婉,使我母子生别。不如林中鸟与鹊,母不失雏雄伴雌。新人新人听我语,洛阳无限红楼女。但愿将军重立功,更有新人胜于汝。”讽喻艺术特点讽喻艺术特点:1、选材真实典型,主题单一2、善于运用对比手法,特别是阶级对比3、善于运用外貌描写和心理描写刻

11、画来塑造人物形象。如:新丰折臂翁母别子4、叙事、议论相结合5、语言质朴平易,词浅意深。二、感伤诗二、感伤诗现存100余首,代表作长恨歌琵琶行,这两首诗中不仅是感伤诗代表杰作,而且是唐代长篇叙事诗的杰作。长恨歌35岁写,琵琶行45岁写,十年相隔。长恨歌内容、主题创作纷纭,艺术特色很高,琵琶行概括当时妓女的命运和琵琶女命运有机结合起来,把两衬诗意有机交融,很有特色。音乐描写更是声请并茂,人物形象相当鲜明,景物描写环境描写很好,情景交融。三、闲适诗、杂律诗三、闲适诗、杂律诗共2000余首,数量大,大多为后期作品,流连风光,应酬作品,白居易晚年清新民歌体小诗,后两种思想内容较前两种差,但艺术性都较高。

12、总之,白居易诗歌现实至于传统在当时流传很广,在圈内广泛传播,朝鲜、日本也喜欢他的诗。思考题:思考题:1、白居易前后思想变化对他诗歌创作有何影响?2、举例说明白居易讽喻诗的主要内容。3、谈谈长恨歌的主题4、试分析琵琶行的艺术特色。琵琶行琵琶行的艺术特色艺术特色。琵琶行充分运用优美明快和富于音乐美感的语言,衬托出萧瑟凄凉的秋天景色和出神入化地琵琶奏,以音乐预期眠回音乐性的故事,显示出音乐形象,艺术特色。层次分明,描写细致生动,比喻新颖精巧,景物烘托。长恨歌讲解长恨歌讲解第一段:(开头尽日君王看不足)杨贵妃得宠经过及玄宗的荒淫腐朽。第二段:(渔阳夜雨闻铃肠断声)安史之乱爆发,玄宗狼狈出逃及杨的死。第

13、三段:(天游魂魄不曾来入梦)玄宗回京及对杨的思念。第四段:(临工部此恨绵绵无绝期)临工部士上天入地寻找贵妃的灵魂。主题:主题:长恨歌是白居易感伤诗代表“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1、讽刺说2、同情说(歌颂说,歌颂他的坚贞的爱情)3、双重主题说1、讽刺说(1)陈鸣长恨歌传介绍白居易写长恨歌“亦欲愁尤物,窒乱阶”(2)白居易写后不久写诗李夫人中有几句“生亦惑,死亦惑,尤物惑人忘不得,人非木石皆有情,不如不遇倾城色。”认为其主意相同,都是讽刺唐玄宗荒淫误国。(3)根据长恨歌本身有三句话构成此恨绵绵无绝期”因果关系。2、同情说(歌颂说,歌颂他的坚贞的爱情)(1)从长恨歌情节结构,前半部分写杨生前

14、唐玄宗与她恩爱,后半部分写杨死后他们生死不渝的爱情。(2)从长恨歌在人物想象上塑造了两个忠于爱情的艺术形象,这是贯穿全篇的人物。(3)从材料的取舍看,白居易如果为了讽喻,可把父占子妻写进去,自却略去,是突出他的爱情。(4)长恨歌是文学作品而不是历史,作品中所描写贵妃与玄宗不是历史任务重现,而是作者艺术加工塑造的新艺术形象,应把作品中人物与历史上人物区别开来。(5)白居易元和十年把诗分四类,把长恨歌归入感伤诗一类,如果是为了讽喻,则划入讽刺诗类,可见作者本人也是对其爱情悲剧同情,歌颂他的忠贞不渝。3、双重主题说有讽刺、也有同情;有批判、也有歌颂。游国恩认为是因为作者世界观局限;又有人认为这首诗主

15、题表现玄宗贪色误国造成终身长恨的教训(历史),最早是杜甫北征中评论到马嵬事件,李杨爱情。“奸臣意葅醢,同恶随荡析。不闻复郎衰,中自诛褒妲。”(把安史之乱罪名归入杨贵妃身上)刘禹锡对马嵬坡事件评论马嵬行“军家诛佞幸,天子捨妖姬。”白居易对杨寄于较大同情,说明自己杜刘思想有所不同。中唐诗人李益过马嵬:“汉将如云不直言,寇来翻罪绮罗恩。托君休洗连花血,留记千年妾泪痕。”说明李益对传统看法不同。罗隐帝幸蜀:“马嵬山色翠依依,又见舆幸蜀归。泉下河蛮应有语,这回休更怨杨妃。”鲁迅认为“女人在那时是没有这么大力量的。”长恨歌艺术特色:1.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前半部分是现实主义写法,实写,后半部分思念浪漫

16、主义写法,富有感情色彩。2.曲折离奇的情节描写和完整鲜明的人物形象。是一篇长篇叙事诗,歌行体,从头到尾是玄宗与贵妃二人,特别是杨贵妃进宫受宠处死成仙。玄宗重色思倾国,前半部分是讽刺,后半部分玄宗回朝廷,作者把他所谓苦难给予一定同情,因此诗中玄宗形象写得真实,贵妃也写得好,进宫、成仙,形色优美,诗中贵妃形象给人可爱的感觉 3.感情浓烈,语言优美。白居易列入感伤诗一类,“一篇长恨有风情”,从头到尾用感情叙写爱情,事实当然不会如此,年龄相差悬殊,但作为艺术作品,李杨爱情写得真挚,感情浓烈,读后使人感到同情。4.脉络清晰,层次分明。总分四段,又可分一、二大段,一个写生前,一个写死后,整个脉络相当清楚,层次分明。返回第四节第四节 新乐府运动的先驱者和参加者新乐府运动的先驱者和参加者一、元结和顾况一、元结和顾况二、张籍和王建张籍和王建三、李三、李 绅绅四、元四、元 稹稹一、元结和顾况一、元结和顾况:元结(719-772)河南人。天宝六年与杜甫一起到长安应试未及第,天宝十二年中进士,“安史之乱”爆发,带领家乡人民起来反抗叛军。本性耿直,上书朝廷,指责贪官污吏,揭露人民疾苦,不善巴结以求官职,曾要求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