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研学与场馆科学教育的融合创新科技博物馆课程交流ppt课件

上传人:des****85 文档编号:324059013 上传时间:2022-07-12 格式:PPT 页数:64 大小:33.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普研学与场馆科学教育的融合创新科技博物馆课程交流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科普研学与场馆科学教育的融合创新科技博物馆课程交流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科普研学与场馆科学教育的融合创新科技博物馆课程交流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科普研学与场馆科学教育的融合创新科技博物馆课程交流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科普研学与场馆科学教育的融合创新科技博物馆课程交流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科普研学与场馆科学教育的融合创新科技博物馆课程交流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普研学与场馆科学教育的融合创新科技博物馆课程交流ppt课件(6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科普研学:与场馆科学教育的融合创新1几个关系三点思考案例实践23目 录CONTENTS4背景定义1背景定义研学行业发展历程研学课程设计原则研学课程设计的注意要点 一、一、研学行业发展历程研学行业发展历程 1 1、研学定义、研学定义: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Hands-on Inquiry Hands-on Inquiry Based learning),Based learning),是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是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校外教育育活动,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活动,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创新形式。形式。2 2、研学的起源、研学的起

2、源:美国(:美国(19801980年代),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原年代),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原则之一。则之一。20012001年引入中国年引入中国3 3、研学目的、研学目的: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学到发现、解决问题的: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学到发现、解决问题的知识,获得新体验和新知识和技能。知识,获得新体验和新知识和技能。一、一、研学行业发展历程研学行业发展历程 4 4、我国的发展历程、我国的发展历程(政策角度)(政策角度)一是研学初期阶段一是研学初期阶段:标志是:标志是20122012年,教育部、外交部、公安部年,教育部、外交部、公安部和国家旅游局联合发布和国家旅游局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对中小学生

3、出国参加关于进一步加强对中小学生出国参加夏(冬)令营等有关活动管理的通知夏(冬)令营等有关活动管理的通知,强调了学校和教育部门强调了学校和教育部门的主导性的主导性二是研学发展阶段二是研学发展阶段:标志是:标志是2013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国民国民休闲旅游纲要(休闲旅游纲要(2013-20202013-2020年)年),首次提出研学旅行首次提出研学旅行的概念,的概念,要求全国中小学逐步推行;要求全国中小学逐步推行;20162016年教育部、国家发改委、公安年教育部、国家发改委、公安部、财政部等部、财政部等1111部门发布部门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关于推进中

4、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阐明了定义、目标、意义和落实方案,宣布了中国式研学,阐明了定义、目标、意义和落实方案,宣布了中国式研学旅行的正式启动旅行的正式启动 一、一、研学行业发展历程研学行业发展历程 三是研学成熟阶段三是研学成熟阶段:标志是:标志是20172017年,上海、山东、湖北、四川年,上海、山东、湖北、四川等地制定实施方案,同年教育部发布等地制定实施方案,同年教育部发布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20182018年,诞生了许多研学旅行公司,拓展业务和转型等各种公年,诞生了许多研学旅行公司,拓展业务和转型等各种公司,形成了

5、成熟行业发展态势。有省市已开始对研学旅行细化司,形成了成熟行业发展态势。有省市已开始对研学旅行细化管理,如安徽,要求小学不出市、初中不出省、高中不出国;管理,如安徽,要求小学不出市、初中不出省、高中不出国;主张开发特色研学旅行课程。主张开发特色研学旅行课程。20192019年,竞争增加,有利学生发展、行业进步。年,竞争增加,有利学生发展、行业进步。一、一、研学行业发展历程研学行业发展历程 结论结论:研学旅行继承和发展了我国传统游学、研学旅行继承和发展了我国传统游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丰富素质教育的内容,成为其新方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丰富素质教育的内

6、容,成为其新方式。式。基于学生的兴趣,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取新知识和技能,促进课基于学生的兴趣,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取新知识和技能,促进课本知识和社会实践的深度融合,培养创新型人才,学会适应集本知识和社会实践的深度融合,培养创新型人才,学会适应集体生活。体生活。有利于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党、国家、有利于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党、国家、人民的热爱。人民的热爱。二、二、研学课程设计原则研学课程设计原则(一)是培养目标(一)是培养目标:围绕不同阶段的学生要求:围绕不同阶段的学生要求,结合兴趣、动机、结合兴趣、动机、认知水平,资源选择,充分体现游、研、学为一体的新学习方认

7、知水平,资源选择,充分体现游、研、学为一体的新学习方法;有整体的、系统的教育安排法;有整体的、系统的教育安排(二)是课程内容(二)是课程内容:人文性、科学性、探究性的特点。以校本人文性、科学性、探究性的特点。以校本课程和社会资源的融合为主课程和社会资源的融合为主,加深与自然、文化的亲近感;培,加深与自然、文化的亲近感;培养在探究过程中的创新能力;锻炼集体生活能力和学习方式养在探究过程中的创新能力;锻炼集体生活能力和学习方式(三)是时间节点(三)是时间节点:有相对固定的:有相对固定的课时课时、参与人员的安排、参与人员的安排(四)是评价体系(四)是评价体系:目标、方式、效果,与国家课程的衔接度:目

8、标、方式、效果,与国家课程的衔接度和学习养成习惯和学习养成习惯 三、三、研学课程设计注意要点研学课程设计注意要点 研学课程设计要注意探究性、教育性、安全性和公益性的结合,研学课程设计要注意探究性、教育性、安全性和公益性的结合,培养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形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培养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形成主动学习的习惯。一是一是课程整合的综合性课程整合的综合性:多种学习方式、主题、学科参与融合,:多种学习方式、主题、学科参与融合,做到行中有学、学中有研、学研结合、激思导学。做到行中有学、学中有研、学研结合、激思导学。二是二是学生参与的自主性学生参与的自主性:全过程的有效参与,从课程设计(手:全过程的有

9、效参与,从课程设计(手册),到体验和分享。册),到体验和分享。三是三是学生实践的过程性学生实践的过程性:突出探究性学习,提高对过程的指导、:突出探究性学习,提高对过程的指导、讲解的针对性和体现为课程服务。讲解的针对性和体现为课程服务。自然景观类自然景观类包括地文景观、水文景观。各种江河湖海、瀑布、冰川等水域资源,使游客对大自然产生强烈的亲密感和归属感,满足人们绿色生态旅游的需求。气候生物类气候生物类如观赏野生动植物,了解生物的发展历史、生活习性。探索原始森林、了解珍稀的野生植物,在这过程中也能学习到许多自然科学知识。科技场馆类科技场馆类指各种科技馆、博物馆、观测站、科技主题公园及科技会展等。科

10、技场馆是开展公共科普活动的重要场所,是群众业余时间选择亲子参观的主要方式,在体验、游玩中学到科学知识。工业园区类工业园区类以科研院所、高校为主要代表,是科普旅游与人文旅游的结合,更注重人文精神的传导,游客受浓厚的人文气息感染,在精神层面形成共鸣,从而强化了游客的求知意识。例如清华大学、剑桥大学等著名学府。人文科教类人文科教类指以高新科技园、工业厂区、农业园区及其科技产品为考察对象的科普旅游。活动范围一般限于工业企业之内,使游客通过了解工业产品及其制作过程,丰富知识,开阔视野,满足游客好奇心和求知欲。Heart on 动心、动情是世界科学教育的新理念,体现人文动心、动情是世界科学教育的新理念,体

11、现人文 情怀下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的开发,是世界科学教育的新走向情怀下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的开发,是世界科学教育的新走向。EyesonHandsonMindonHearton小结:1)研学的目标:人文情怀下、不同环境中的开发人的创造力2)研学的关键:在于实践环节的有效落地,在于有创新教育模式:启迪好奇心,培育想象力,激发创造力-明确的教育理念-特长导师的培训-特色手册的开发-适用的工具空间133)研学的效果:提升6种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学会观察的能力体验和探究创造力开发发挥想象的能力自主性、开放性理念实验验证的动手能力判断总结的能力学生的核心能力培养掌握原理、思维发散的能力近年来,研学教育成绩明显,

12、有市场需求,符合素质教育的理念,是一种新的教育形式,然而有的搞的很热闹,形式主义的东西很多,许多没搞到本质上。如:把研学旅游办成观光旅游,一个热闹的活动,春游或秋游,“学生本位”现象娱乐模式,“展品本位”现象“孤岛”模式,“教师本位”现象填鸭模式,可以认为:研学课程设计上研学和旅行没有真正结合;与学校课程缺乏有效连接;内容出现活动化,与学生的年龄段和认知水平脱钩;不符合课程模式(缺少教学目标,评价体系)。2 2几个关系研学教育科学教育研学教育VS场馆教育研学教育&场馆融合发展研学教育01研学教育价值l让教育回归自然l素质教育重要补充l体格训练、品格修炼l个体软实力提升(自信心、领导力)目标:促

13、进人的全面发展、实践育人、寓教于乐、健康人生2014年教育部教育司王定华给研学旅行具体的定义l学生集体参加l有组织、计划、目的l校外参观体验实践活动研学旅行体系的形成和发展l在教育、安全、规范下,不同学习阶段有不同主题l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的融合l注重综合素养、融入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基于自身兴趣,在老师的帮助下,学生自主从自然、社会、生活中确定问题,并科学解答。l发现、解决问题能力,体验参与科学探索的过程l以课题/项目设计、作品设计与制作等为载体l学会分享,培养团队精神,社会责任与Steam、戏剧、艺术、音乐等结合l兴趣玩乐、技能学习、素质平台相结合自身平台加外部资源研学特点科学教育02大学教

14、育的价值,不在于学习很多事实,而在于训练大脑会思考爱因斯坦:“科学教育是一种通过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及其社会价值的教学,让学生掌握科学概念,学会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态度,且懂得如何面对现实中的科学与社会有关问题作出明智抉择,以培养科学技术专业人才,提高全面科学素养为目的的教育活动。科学教育概论(顾志跃)科学素养是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对社会与个人的影响,知道基本的科学方法,认识科学本质,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运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2017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科学教育特征1.探究式学习提出问题,并且积极的去寻求答案2.好奇心和求知欲3.尊重实证并进行批

15、判性思考4.有尊重生命和环境的觉悟对变化世界的敏感5.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研学教育VS科技馆(博物馆)教育03旅游属性VS教育属性游学7:3研学5:5与场馆教育更接近教育理念课程体系核心竞争力l2013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提出要“逐步推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并在各省市进行试点l2016年11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1部门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l2016年12月,国家旅游局于发布研学旅行服务规范科技馆(博物馆)成为了重要的研学基地与教育营地l场景化l个性化l探索性l体验性l社交性经过设计的、丰富有趣的活动内容研学教育&场馆教育融合发展04

16、融合发展l资源:教育、旅游、体育l机构:政府、景区、保险、学校、家庭l教育产品:历史、文化、自然、体育、科技低头e族仰望星空,心胸宽广敬畏自然,尊重生命责任意识,交际能力拓展教育内涵构建立体化、多维度、开放的大教育体系学校正规教育非正式教育(场馆教育等)非正规教育(校外培训机构等)新一轮科技革命和教育转变的背景:1)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使思维方式发生了巨大变革2)教育转型:重新认识教育的理念和目标 重新理解如何去改变这个世界知识传播:立体化和多角度,传统和现代的融合艺术策略、互动策略、智能策略和平台策略思维变革:大数据时代,不必执着于因果性(追根溯源)相关性,而是大趋势数据表示的是过去,表达的是未来以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的思维变革推动知识传播开展多元思维方式的活动,培育创新思维逆向思维有助于左右脑的开发和交互融和发展、推动产生创新思维量子理论打破思维定势,引发新概念大数据的应用相关性与因果关系开展多元思维方式的活动培育创新思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70年以来,1972年出版,简称富尔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1996年出版,简称德洛尔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来源:李象益教授PPT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