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区域环境的准备与创设课件

上传人:des****85 文档编号:324054399 上传时间:2022-07-12 格式:PPT 页数:100 大小:25.7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区域环境的准备与创设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00页
幼儿园区域环境的准备与创设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00页
幼儿园区域环境的准备与创设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00页
幼儿园区域环境的准备与创设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00页
幼儿园区域环境的准备与创设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0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儿园区域环境的准备与创设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区域环境的准备与创设课件(10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幼儿园区域活动幼儿园区域活动 环境创设与活动设计方法环境创设与活动设计方法一、区域活动的概述一、区域活动的概述二、区域环境的准备与创设二、区域环境的准备与创设三、区域材料的投放与研究三、区域材料的投放与研究四、区域活动的组织与开展四、区域活动的组织与开展五、区域活动的分析与评价五、区域活动的分析与评价一、区域活动的概述一、区域活动的概述(一)区域活动的基本概念幼儿园区域活动也称为区角活动、活动区、学习区或游戏区等,根据纲要和指南精神及教育目标,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以幼儿实际需求为依据,设置各活动区域;为幼儿提供系统、适宜的区域材料,使幼儿在自主选择和主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与环境的

2、有效互动,获得个性化的发展。因此,区域活动是幼儿园教学中最能体现幼儿自主活动的一种组织形式,对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幼儿园均把它作为教学的重要手段。(二)、区域活动的本质特征(二)、区域活动的本质特征“区域活动”让幼儿在“有准备的环境”中和教师相互作用,并通过这种相互作用得以自主学习与有效发展。即通过教师为幼儿准备好的环境来教育幼儿,提倡老师从准备课本转向准备幼儿的活动材料。(三)、区域内容的系统化(三)、区域内容的系统化解决:依据纲要中提出的各领悟教育内容,同时结合指南提出的各年龄阶段,幼儿学习与发展目标和相应的教育建议,系统的设置歌曲内容,以此来实现各领域的教育目标。例

3、如:?区域材料缺少目标体系内容缺少层次性、针对性及系统性 材料投放存在随机性、散乱性等(四)、区域材料的本土化(四)、区域材料的本土化区域内容主要通过区域材料来体现,而幼儿是在与材料的互动中发展的,因此,去活动的材料选取一定要从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出发,关注幼儿生活,贴近幼儿生活。1、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材料2、体现当地地域特点的材料本土文化材料本土化资源的拓展途径本土化资源的拓展途径在区域材料本土化的过程中,应因地制宜,充分发挥教师、家长、社会的作用,拓展幼儿身边的具有中国特色以及地域特色的资源,并将其设计为区域活动材料,尽显中国文化以及地域文化的精髓,保证材料的本土化和多元化。区域资源的主

4、要拓展者是实现幼儿园教育与本土化资源融合的中介,教师的文化价值观和行为,对幼儿文化的构建影响深远。区域材料本土化的有利协助者,幼儿园应加强与家庭合作,充分利用这一重要资源,建立以幼儿园为主导、以家庭为主体的本土化资源拓展途径。(请进来的方式)是具有显性教育资源的基地,教师应善于挖掘利用这些资源为幼儿搭建更为广阔的传统文化教育平台。(请进来的方式)教师家长社会本土化资源的拓展方式本土化资源的拓展方式本土化的区域材料涉及幼儿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传统文学、民间艺术、人文风俗、传统建筑、自然环境与气候等方面。将这些内容与各区域进行合理结合,设计并制作出本土化的活动材料,既做到了区域发展的本土化,也为幼

5、儿传承传统文化提供了新的平台。例如:东乡采茶戏、舒同书法、美食小吃等(五)、区域活动的创新模式(五)、区域活动的创新模式1、材料式内容让学习操作化2、标识式常规让规则隐性化3、聚焦式评析让评价过程化4、图文式指示让指导直观化5、多元式交流让分享情境化1、材料式内容、材料式内容让学习操作化让学习操作化材料式内容是指遵循幼儿的思维发展特点,将抽象的教学内容转化为符合幼儿思维特点的材料。在与这些直观形象的材料的互动中,幼儿的心智得到了发展。在活动材料设置中,应将区域目标、材料内容和材料操作方法三方面结合起来思考。明确教育目标,而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是教育目标具体化表现及实施途径。因此,在构建内容时也应

6、从目标、方法、内容三个方面共同发展探索,在凸现材料的可操作性的同时,更加注重区域材料内容的科学化、系统化,形成“材料式内容让学习操作化”这一特色。1、材料式内容、材料式内容让学习操作化让学习操作化(1)、构建区域材料目标体系纲要五大领域的目标和要求 制定总的区域目标体系 制定高、中、低目标子体系。(2)、创设区域材料内容体系根据不同层次的体系,构思、设计、制作、落实每一目标的各级操作材料,让幼儿在多层次、多种类的材料中中找到满足其发展需要的活动材料。(3)、形成区域材料方法体系区域提供的材料应富与教育内涵的半成品,能引导幼儿一步一步地开展自我探究、获取认知经验的线索,让教具变学具,使幼儿在操作

7、“物化”了的教育内容的过程中实现其自身的综合而均衡的发展。2、标识式常规、标识式常规让规则隐形化让规则隐形化标识式常规就是将传统活动中教师用说教方式培养的常规,转变成标识式的符号、图画,将这些符号和图画呈现在幼儿要与之互动的材料和环境中,通过这些符号、图画的指示,使幼儿自觉地规范行为,从而促进良好常规的养成。这些蕴含常规的标识分布在活动室的各个角落,并在幼儿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中发挥着指示、规范幼儿行为的作用。3、聚焦式评析、聚焦式评析让评价过程化让评价过程化聚焦式评析通过重点关注幼儿活动中的互动行为,运用表格、照片、幼儿作品、逸事记录、幼儿记录单等多种形式,收集、整理、分析、评价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8、状况,形成能体现幼儿完整的在园成长轨迹,并有真实评价的档案。4、图文式指示、图文式指示让指导直观化让指导直观化图文式指示是指用图画、文字等符号,或将其组合,形成形象、浅显、易懂,能暗示幼儿行为的一组指示符号。图文式指示发挥着指导幼儿独立操作活动区材料的作用,因此,这些指示大部分设计在区域活动材料中,呈现的方式为:(1)独立于材料中(2)隐藏于材料中(3)匹配于材料中(1)独立于材料中)独立于材料中 这种存在形式是将图文式指示设计成独立的、只提供指示而不需要幼儿进行操作的材料,它和与之相关的、幼儿需要借助它才能完成操作的材料放在一起,构成一份完整的区域操作材料。例:(2)隐藏于材料中)隐藏于材料

9、中这种图文指示形式是隐藏在幼儿的操作材料之中的,需要幼儿经过观察、思考才能发展它及其使用方式,它有可能设计在材料的边框处或材料的背面,也有可能设计在材料的画面之中。(3)匹配于材料中匹配于材料中的图文式指示,既发挥幼儿活动时的指示作用,也是材料操作过程中幼儿需要完成的一个步骤,只有将这一步骤完成,才能完成整个材料操作过程。5、多元式交流、多元式交流让分享情境化让分享情境化多元式交流是指在区域活动的分享交流环节,教师与幼儿利用实物、照片、录像等能反映活动过程的媒介开展讲述,再现幼儿活动过程及结果的一种多形式的交流方式。幼儿的记忆特点之一就是不精确性,因此,在分享交流环节中,鼓励幼儿借助材料、事物

10、等进行交流,让幼儿多感官参与,激发他们参与更多活动的兴趣,促进区域活动的转换。(六)区域活动的设置体系(六)区域活动的设置体系基本区域预备区域创意区域延伸区域四大类型1、以幼儿基本发展需求为依据,设置预备区域及基本区域。预备区:生活区、感官区、生态区基本区域:语言区、数学区、科学区、文化区、社会区2、以幼儿创造性发展需要为依据,设置创意区域。室内公共区域:艺术区、建构与机械区、社会理解区室外公共区域:沙水区、体能锻炼区。3、以幼儿个性化发展需求为依据,设置延伸区域。拓展区:与主题相结合的材料,具有主题活动特色。特别研究区:个性化的研究区域,满足某个特别的现象感兴趣的幼儿。4、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

11、依据,实现各区域之间的对话。各区域之间材料及操作任务为媒介,形成有机整体,体现材料的相互补充,以及经验的相关渗透。区域活动体系区域活动体系 材料主题确定后,教师应根据各主题的目标,设计出有区域内在线索、难度递进的系列操作材料,根据每份材料的难易程度,整合成不同的材料单元,教师可根据不同年龄幼儿的发展需求,有序地投放这些材料。例:生活区材料(七)区域活动的基本步骤(七)区域活动的基本步骤1、基本设施的准备2、区域材料的提供3、区域活动的开展4、区域活动的评价二、区域环境的准备与创设二、区域环境的准备与创设区域环境规划的规划方案区域环境的设施要素区域环境中标识的指引区域环境的规划方案区域环境的规划

12、方案区域环境规划的原则整体与部分结合的原则 动静相宜 因地制宜开放与围合平衡的原则从区域活动的功能思考 从区域活动的内容分析室内与室外互补的原则区域环境的划分方法:隔断法利用一些地面隔断物体把空间划分成若干区域。标识法用文字、图画或者图文匹配等不同形式作为区域标识,放置或悬挂在区域入口处,帮助幼儿快速、清晰的找到该区域的方法。悬挂法教师利用各种不同的挂饰对活动空间进行划分的一种方法。区域环境的规划方案区域环境的规划方案区域环境的设区域环境的设施要素施要素区域环境的设施要素包括区域中的活动柜、操作台、操作毯、收纳架等。区域柜适宜的操作台桌子、操作毯操作毯操作材料大、多、能与同伴合作桌子书写、操作

13、材料有水颜料等、使用到刀、碗、食材等3、区域环境中标识的指引区域环境中标识的指引活动柜上的标识操作柜的作用:有利于物品摆放有序有利于区分不同区域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常规标识与幼儿年龄的匹配小班:生活中的、幼儿喜欢的、简单易记 水果中班:几何图形、数字、交通工具图案等大班:抽象的符号或者数字标识与区域特性的匹配设计一些与本区域相关的标识,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区域的内内涵。操作台上的标识操作毯标识的作用:帮助幼儿按照操作毯上的标识,独立地将操作毯及操作材料摆放到指定位置,使幼儿快速有序地进入下一步的操作活动。操作毯标识的选择:简洁、小巧、避免繁杂操作毯标识的固定方法:缝制桌子上的标识:各种标识地板上的标

14、识地板上的圈:预备游戏活动、小结活动圈上完成,一般为圆形或者椭圆形,线圈颜色与地板颜色相协调。地板上的线:规范区域活动中地毯摆放的位置、起到提醒和暗示的作用,线的长短、宽度、颜色与地板整体布局相统一,帮助幼儿与周围环境直接互动的作用。地板上的点:在圈上和线上,利用细小图案、花草虫鱼、几何图形来分割设置这些线条和圆圈。三、区域材料的投放与研究三、区域材料的投放与研究材料的关键特性材料的年龄适宜性材料的设计原理与思路材料的审思与调整材料的关键特性材料的关键特性操作性材料操作的半成品化材料结构的适宜化引导性引导性与可操作性的关系引导性与教师指导的关系层次性各年龄段材料的层次性同年龄段材料的层次性丰富

15、性种类的多样性数量的充足性材料的年龄适宜性材料的年龄适宜性34岁幼儿区域材料的特性材料的外形立体化、直观化、大小适合材料的颜色不宜太过鲜艳,尽可能三种以内材料的数量限定在36个材料之间的差异性包括材料颜色、大小、形状等方面,差异性要大、明显。45岁幼儿区域材料的特性材料的外形多样化,可增加实物形状的外框材料的颜色增加色彩的鲜明度 材料的数量材料数量适当增加、比较、排序 材料之间的差异性颜色、大小、形状的差异可相对减小。材料的合作性具有合作性,包括幼儿之间的合作和区域之间的合作56岁幼儿区域材料的特性材料外形材料外形可相对较小。例如牙签、小珠子、小扣子等材料的颜色可增加更多的种类。适当降低色彩的

16、差异性。材料的数量在中班基础上适当增加材料的合作性自发性合作的特点及情境特点,让幼儿在与材料与同伴的互动中解决问题、交流想法,展现自己的能力。材料的结构化低结构化材料满足不了需求,尝试以一种或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材料的设计原则与思路材料的设计原则与思路材料的设计原则材料的设计原则 安全性原则适时性原则生活性原则情境性原则和谐性原则方便性原则材料的设计步骤材料的设计步骤材料目标材料解读材料构成操作步骤错误控制注意事项变化延伸材料的审思与调整材料的审思与调整调整的原因调整的原因幼儿发展水平的变化班级整体个别幼儿幼儿产生了新的需求集体性需求个性化需求幼儿兴趣点的改变区域特性的兴趣材料特点的兴趣材料设计中的不足新主题的产生调整的策略调整的策略随机性个别调整季节性局部调整阶段性分批调整班级整体水平发生了变化、班级产生新主题区域设置调整区域材料调整,增加材料难度及丰富性。四、区域活动的组织与开展四、区域活动的组织与开展活动的规则解析教师指导的重新界定活动的开展与实施1、活动的规则解析活动的规则解析-区域环境中的规则师生一起找出各区域活动中的规则共性,制定出适合各个区域活动的常规根据每个区域自身的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