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专业导论ppt课件--绪论

上传人:des****85 文档编号:324053097 上传时间:2022-07-12 格式:PPTX 页数:57 大小:14.7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交通运输专业导论ppt课件--绪论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交通运输专业导论ppt课件--绪论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交通运输专业导论ppt课件--绪论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交通运输专业导论ppt课件--绪论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交通运输专业导论ppt课件--绪论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交通运输专业导论ppt课件--绪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交通运输专业导论ppt课件--绪论(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7/8交通运输专业导论本书是教育部高等学校道路运输与工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十三五”规划教材之一。全书共分8章,包括绪论、我国高等教育及其专业学科设置、交通运输类专业设置及相关学科、交通运输专业人才知识结构特征、交通运输专业教学质量标准及其培养方案、交通运输专业实践教学基本要求、国外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简介和交通运输业发展趋势与就业分析。本书可作为交通运输专业导论课教材,也可作为其他专业学生、各类相关人员了解交通运输专业及其人才培养概况的参考书。内容提要本教材是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道路运输与工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审定通过的交通运输专业导论“十三五”规划教材撰写大纲要求组织编写。重点介绍交通

2、运输行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行业发展趋势与专业技术需求、专业人才知识结构、专业课程体系、专业认证以及专业质量标准等内容,详细阐述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应具有的知识、能力与素质要求。专业导论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是使学生了解我国高等学校的教育教学要求及人才培养模式、本学科专业的发展历史与演变过程以及所对应行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意义与作用,掌握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知识结构、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学过程、毕业要求以及职业岗位的知识、能力、素质等要求。本教材在编写上有以下几方面的主要特点:(1)突出专业认识的引导性。(2)把握专业介绍的系统性。(3)体现专业导论的思政性。(4)反映专业技术的新颖性。(5)注

3、重专业知识的通识性。前言2022/7/8绪论我国高等教育及其专业学科设置交通运输专业设置及其相关学科交通运输专业人才知识结构特征交通运输专业教学质量标准及其培养方案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交通运输专业实践教学基本要求国外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简介交通运输业发展趋势与就业分析 第一章 绪论交通运输释义交通运输史概述交通运输生产活动意义及作用大学的教学与学习特点课程教学目的与学习方法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第五节第一节 交通运输释义“交通”是指从事旅客和货物运输及语言和图文传递的行业,包括运输和邮电两个方面,在国民经济中属于第三产业。“交通”在汉英词典中的解释为:(1)tra

4、ffic,communications;(2)tocommunicate。第一节交通运输释义2022/7/8“运输”是实现人和物空间位置变化的活动。一般是以交通基础设施为基础,用交通工具把旅客、货物等从一个地方运到另一个地方。“运输”在汉英词典中的解释为:(1)transportation;transport;carriage;conveyance;portage;transit;shipping;(2)totransport;tofreight。运输有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五种方式,邮电包括邮政和电信两方面内容。第一节交通运输释义2022/7/8第一节交通运输释义辞海对“运输”的解释是

5、:人和物的载运和输送;对“交通”的解释是:各种运输和邮电通信的总称,即人和物的转运和输送,语言、文字、符号、图像等传输和播送。交通大词典(2005年版)对交通和运输分别定义为:交通是指人、物和信息在两地之间的往来、传递和输送,包括运输和通信2个方面,是国民经济活动的主要环节之一,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先行作用;狭义的交通专指运输,运输又称交通运输,是指使用运输工具和设备,运送人和物的生产活动。2022/7/8第一节交通运输释义牛津现代高级英汉双解词典(第三版)中译为“交通”的词汇有:(1)“communication”,解释为“交通或通讯设备;(联络各地的)公路、铁路、电话或电报线;无线电;电视”

6、;(2)“traffic”,是指“往来于街道上的行人及车辆或天空中飞行的飞机”。译为“运输”的词汇是“transportation”,解释为“运送,运输”。不列颠百科全书对于“transportation”的解释为:“将物品与人员从一地运送到另一地,即完成这类运送的各种手段”。2022/7/8第一节交通运输释义 有学者对“交通”的界定是:交通是指通过一定的组织管理技术,实现运载工具在公共交通网络上流动的一种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交通作为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的要素是:公共交通网络及其设施、运载工具和组织管理技术。在这里运输对象人与物融合于运载工具之中。而对“运输”的界定是:“运输是指借助公共交通网络

7、及其设施和运载工具,通过一定的组织管理技术,实现人与物空间位移的一种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运输作为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的四要素是:公共交通网路及其设施、运载工具、组织管理技术和客货对象人与物。2022/7/8第一节交通运输释义 总之,“交通”可理解为“任何两地之间能够实现人或物的移动路径或通达方式”,或“指行人、各类交通工具在移动路径上的运动过程,或所采取通达方式的顺畅运动状态”。交通强调的是人、交通工具在两地之间的可通达性,与交通工具上所载运的人员与物资的多少没有关系。“交通”的意义是路径的“联通”状态或方式的“顺达”,其核心在于通达过程的流畅性。“运输”可理解为“载运输送”,是指使用运输工具

8、实现人与物的位移过程,即完成“客”、“货”的位置转移。因此,运输所强调的是运输工具所运载的客和货的位移状态。“运输”的意义是实现“位移”,其核心在于保障位移的可实现性。“交通”是“运输”的基础,运输的实现离不开两地之间的通达状态和有可用的载运工具。交通应以满足人、载运工具在空间上可通达的要求为目的,以保证“通达”的时间效率。运输则是为了满足旅客和货物的位移要求,以保证空间转移效益的实现为主要目标。第一节交通运输释义第二节 交通运输史概述1.1.道路与桥梁道路与桥梁1)道路的发展第二节交通运输史概述1 1我国古代交通史简介我国古代交通史简介5千年前距今约距今约5000年左右年左右人行小路、驮运路

9、向车行道路转化公元前公元前21世纪世纪公元前21世纪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三国时隋唐开始人工筑路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隋唐时期隋唐时期三国时期三国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挖河筑堤,河成路就,是为河堤路之先导东北、西北、西南地区的道路交通得以发展加强台湾与大陆的水陆交通往来隋朝:开通京杭大运河;唐代:开辟丝绸之路京杭大运河京杭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全长1797千米,南端从杭州开始,经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四省进入天津,最后终点是北京,沿途还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第二节交通发展史概述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历史上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线,成于两汉时期。丝绸之路以西安(古

10、代长安)为出发点,途中在敦煌分为三条路:天山北路:敦煌哈密乌鲁木齐伊犁苏联(俄罗斯)境内罗马;西域北路:敦煌哈密吐鲁番焉耆库尔勒库车阿克苏喀什帕米尔高原中亚;西域南路:敦煌楼兰且末尼雅和田喀什帕米尔高原中亚西亚。在元朝,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公元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攻占了君士坦丁堡,切断了欧亚大陆之间的陆路交通,传统的“丝绸之路”被断掉,也就是在15世纪的时候传统的丝绸之路开始真正衰败。第二节交通发展史概述一、一、我国古代交通史简介我国古代交通史简介1.1.道路与桥梁道路与桥梁2)桥梁的发展历史上的桥梁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梁桥,一类是拱桥。梁桥历史比拱桥历史悠久,它发端于新石器时代。到了

11、宋代,我国的梁桥建造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建造了一批大型的石梁桥。最早建造的大型石梁桥是福建泉州洛阳桥,始建于宋皇祐五年四月(公元1053年5月),嘉祐四年十二月(公元1059年1月)建成,由蔡襄主持建造。第二节交通运输史概述图1-1 福建泉州洛阳桥拱桥是桥洞呈半圆型或圆弧型的桥梁。拱桥至迟在汉代就已经出现,汉代的画像砖上就刻有一些拱桥的图形。赵州桥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大型石拱桥。赵州桥全长50多米,宽9米,桥面坦直,结构精巧。赵州桥的是隋朝杰出的石匠李春设计,首创世界“敞肩拱”式桥型,在我国桥梁工程史以至世界桥梁工程史上都有重要意义。这种拱上加拱的桥型,欧洲直到14世纪才出现,比赵州桥要晚70

12、0多年。第二节交通运输史概述图1-2 赵州桥2.2.驿传及其设置驿传及其设置中国古代道路运输包括传递信息和转输物资,通称驿传。始于商、周的有组织的官办驿传,起初仅限于传递军事文牍。后来由于政治、军事和经济文化的发展,举凡运送使客、接待官员、转输军需、运送贡品等等,均属于驿传运输范围。第二节交通运输史概述古代的官办驿传驿传的发展第二节交通运输史概述西周设置馆舍,专供过往诸侯、使臣食宿和换乘马匹春秋战国周秦汉隋唐宋元清驿传运输逐渐发展起来并制度化。出现邮、传、遽等传递方式与名称,设有主管传递信息的机构与官吏。修建的驿路和驰道,主要用于政治和军事,也适应商贸运输需要。制定邮驿法令。在水陆交通要道上广

13、设驿站,发展了前代的驿传运输。改革驿传制度,并置有驿铺,传送军事文报。内地各省的称“驿”,军报所称“站”,关外的驿称“台、塘”,运输官物的称“所”,专递公文的称“铺”。民国2年,北洋政府将驿站全部裁撤。3.3.交通运输工具交通运输工具第二节交通运输史概述上古时代原始的车轮没有轮辐,这种车轮在汉、唐时代著作中称之为“辁”。商周秦汉隋唐后车系由车辕、车舆和轮、轭等部分构成,部件名目有几十种之多。秦汉的各种车辆,大多为两轮车。单辕车逐渐减少,双辕车逐渐增多。以动力区分,有畜力车、人力车;从结构形式上分,有轿车、大车、小车、西式马车、“洋车”、排子车等。中国古代的运输工具在世界文明史上也占有领先地位。

14、商、周车辆结构的先进、性能的优越和装饰的豪华为古代世界所罕见。秦汉的辂车和金根车,是当时世界上少有的高级乘车。西汉创制的独轮车,经过10个世纪,欧洲才开始采用。约在公元前4世纪,中国就创制了有效的马挽具胸带挽具(缰绳挽具)。公元前4世纪至前1世纪之间,中国就有了肩套挽具。2022/7/8第二节交通运输史概述图1-3 秦始皇陵铜车马4.4.交通运输管理交通运输管理第二节交通运输史概述夏商筑路的官吏为司空与共工,管理车辆与运输的为车正,管理牧马的为牧正。周秦汉隋唐宋元明清天宫(家宰)综理交通运输,地官(司空)主管路政,春官(司徒)主管王室驿政,夏官(司马)主管军用车马,秋官主管交通秩序和运输,冬官

15、主管车辆制作。中央:丞相总管交通运输(秦);太仆总管交通运输(西汉);尚书台总管交通运输(东汉)。地方:郡守县令兼管地方交通(秦汉)。中央:尚书省的兵部总管交通运输;太仆掌管皇室车马驿事。地方:道(路)、州、县掌管地方交通。中央:尚书省的兵部总管交通运输;地方:道(路)、州、县掌管地方交通。增设邮传部(其下设船政、路政、电政,邮政四司),统一管理陆上交通和邮政、电信。2 2世界交通发展史简介世界交通发展史简介1.1.交通工具雏形交通工具雏形世界上最早的车大概出现于5500年前,是由生活在西亚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苏美尔人发明。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车的国家之一。相传我国造车开始于5000年前的黄帝

16、时代,并作为一种战争工具,与蚩尤大战于琢鹿之野。动物的驯化是人类交通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人类交通从此告别了纯粹人力的时代。最初,人们直接以牛、马等驮物、代步,这可能是畜力的最早应用。后来,畜力逐渐被用来拖拉车辆,牛车、马车便就此出现了。牛拉车最初由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传到腓力斯、巴比伦、埃及等中近东诸国,后逐渐传到希腊等其他地方。马车也很早就成了人们的一种重要的交通工具,在世界上许多地方使用相当广泛。在2千多年前,中东地区已经有了辐式车轮的快速二轮马车。不过,那时马车多用于战争中的物资运输。第二节交通运输史概述2.2.交通工具发展阶段交通工具发展阶段以不同形式能源为动力的交通工具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即蒸汽阶段、内燃阶段、电气阶段、自动化阶段。蒸气阶段为英国产业革命时期,代表性的交通工具为蒸气火车、蒸气轮船等,现在已经基本淘汰。柴油机、汽油机等均为内燃机阶段的产物,交通工具体现为汽车、摩托车、拖拉机等,现在大部分的机动车辆的动力都是内燃机。蒸气、内燃阶段的理论基础为能量转化定律。电磁感应定律,电与磁之间的相互转化为电动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电动机、发电机等均为电气阶段的基础设备。电动车的发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