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5803商品及品类管理

上传人:高校教****PT 文档编号:324052161 上传时间:2022-07-12 格式:PPTX 页数:157 大小:2.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65803商品及品类管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57页
265803商品及品类管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57页
265803商品及品类管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57页
265803商品及品类管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57页
265803商品及品类管理_第5页
第5页 / 共1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65803商品及品类管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65803商品及品类管理(1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沈阳职业技术学院:王飒沈阳职业技术学院:王飒商品及品类管理项目一 商品及品类管理基础知识导读学习目标:了解商品的含义;熟悉商品的基本属性;了解商品分类和商品品类;通过实训练习,结合实际生活体验,深刻领会商品的基本属性,加深对商品品类的认识;任务一认识商品一、商品的产生商品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在早期人类社会,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工的出现,社会劳动生产率得到提高,劳动者生产的产品除了能够满足自己的需要外,开始出现剩余,这就为交换的产生创造了条件。交换的出现,意味着人类劳动产品开始转化为商品。任务一认识商品二、商品的含义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一般意义上的商品应该具备

2、以下三个基本特征:1.商品能够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2.商品是人类劳动的产物;3.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任务一认识商品三、商品的属性1.商品的自然属性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与商品使用价值的形成相联系的属性,包括组成商品的物质成分、结构、形态以及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生物学性质、生态学性质等自然形态的属性。2.商品的社会属性商品的社会属性是与商品的价值形成相联系的属性,重点体现在商品交换背后存在的交换双方的地位和经济利益关系,以及其他社会关系。任务一认识商品四、商品的整体概念1.商品的核心部分商品的核心部分,是指商品所具有的满足某种用途的功能,是消费者购买某种商品时所追求的实际利益。2.商品的形式部分商

3、品的形式部分,是指商品实体和劳务所构成的具体形态。主要包括商品的成分、结构、外观式样、品质特点、品牌标识、商标、包装等与实体商品有关的因素。形式产品是核心产品的载体。3.商品的延伸部分商品的延伸部分,即人们在购买商品时所获得的附加利益和服务。如提供送货上门、售后技术服务、质量保证措施、信息咨询、退换货承诺以及其他各种服务。商品的延伸部分是商品属性和功能的外延。任务二商品归类一、什么是商品分类商品分类是指为了一定目的,选择适当的分类标志,将商品集合总体科学地、系统地逐级划分为门类、大类、中类、小类、品类以及品种、花色、规格的过程。任务二商品归类二、商品分类的基本原则任务二商品归类三、商品分类的基

4、本方法1.线分类法线分类法也称层级分类法,是指将拟分类的商品集合总体按所选定的分类标志逐次地分成相应的若干个层级类目,并排列成一个有层次的、逐级展开的分类体系的分类方法。任务二商品归类2.面分类法面分类法又称平行分类法,是指将拟分类的商品集合总体按不同的分类标志(即商品本身固有的属性或特征),划分成彼此之间没有隶属关系的若干个面,每个面中都包含一组类目,由此排列成由若干个面构成的平行分类体系。任务二商品归类四、常用的商品分类标志1.以商品的用途作为分类标志2.以商品的原材料作为分类标志3.以商品的生产加工方法作为分类标志4.以商品的主要成分或特殊成分作为分类标志任务三产品组合一、认识产品组合1

5、.产品组合的概念产品组合又称商品组合,就是一个企业提供给市场的全部产品线和产品项目的组合或搭配,即企业经营产品的范围和结构。产品线是指具有相同的使用功能,或消费上有连带性的一组相关产品。产品项目是指产品线中在品牌、规格、款式、档次或价格等方面有所区别的具体产品。任务三产品组合2.产品组合的构成要素(1)产品组合宽度。产品组合宽度,也叫产品组合广度,是指一个企业所拥有的产品线的总数,它表明了一个企业经营产品种类的多少和经营范围的大小。(2)产品组合长度。产品组合长度,是指一个企业产品组合中所包含的产品项目总数。(3)产品组合深度。产品组合深度,是指某一产品线中产品项目的多少。(4)产品组合关联度

6、。产品组合关联度,是指产品组合中各个产品线之间在最终用途、生产技术、销售渠道以及其他方面的相关程度。任务三产品组合二、产品组合策略的应用1.扩大产品组合策略2.缩减产品组合策略3.产品线延伸策略任务四商品品类管理认知一、认识商品品类商品品类是商品在消费者心目中具有的某种利益一致性的评价,即这种销售商品的组合方式应满足顾客同时进行多种购物的需要,方便顾客购买。评价商品同属一个品类的前提,是消费者对商品特性认知的共同性或一致性。任务四商品品类管理认知二、商品品类与商品分类的关系国家商品分类体系是国家从宏观管理的角度,将工农业产品按门类划分,门类中设大类、中类、小类、品类或品目、品种或细目。这种商品

7、分类方式,是对整个社会商品的系统进行分类管理。如食品类商品分为粮食类、油脂类、蔬菜水果类、肉食禽蛋类、糖果糕点类、烟酒饮料类、豆制品类、水产品类、乳及乳制品类、菌产品类、调味品类和其他类。商业经营中的商品品类的划分,则侧重于消费者对商品的感知,即商品在消费者心目中所表现出的共同特性,可以把具有共同特性的不同种类的商品划归为同一品类。任务四商品品类管理认知三、超市经营中的商品分类方式1.按商品群分类(1)主力商品(2)辅助商品(3)附属品(4)刺激性商品任务四商品品类管理认知2.按消费者消费习惯分类(1)大分类的分类方法(2)中分类的分类方法(3)小分类的分类方法任务四商品品类管理认知四、超市商

8、品组合方法1.按消费季节的组合法2.按消费便利性的组合法3.按商品用途的组合法项目二商品质量及质量管理学习目标:了解商品质量的含义和商品质量的基本要求;了解商品标准,熟悉商品检验的基本方法;初步认识有关商品质量监督和质量认证问题;通过实训练习,提高学生识别商品质量的能力;任务一商品质量认知一、商品质量的含义1.商品质量的基本含义狭义的商品质量是指商品与其规定标准技术条件的符合程度,它以国家或国际有关法规、商品标准或订购合同中的有关规定作为最低技术条件,是商品质量的最低要求和合格的依据。广义的商品质量是指商品适合其用途所需的各种特性的综合及其满足消费者需求的程度。它不仅指商品的各种特性能够满足需

9、要,而且包括价格实惠、交货准时、服务周到等内容。任务一商品质量认知二、商品质量的层次性表现商品质量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涉及商品本身及商品在生产、流通、消费等过程中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所形成的质量表现。任务一商品质量认知三、商品质量的动态性表现任务一商品质量认知四、影响商品质量的因素1.生产性因素(1)产品设计。产品的设计质量是形成商品质量的基础。(2)原材料质量。原材料是构成商品最原始的物质材料,原材料质量是决定商品质量的首要因素。(3)生产工艺。生产工艺对商品质量的形成起决定性作用。(4)质量控制。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对商品质量的形成起监控作用。(5)成品检验与包装。成品检验与包装是生产领域商

10、品质量控制的最后一道环节,对商品质量起把关的作用,决定商品进入市场前的质量水平。任务一商品质量认知2.流通性因素(1)商品运输装卸(2)商品储存(3)商品销售任务一商品质量认知3.消费性因素各种商品都有自己的特性、使用范围和使用条件,使用或消费的方法不当,不仅会影响商品功能的正常发挥,甚至会损坏商品。(1)使用范围和条件(2)使用方法和维护保养任务二商品标准认知一、认识标准1.什么是标准理解标准的概念,应把握好以下几个要点:(1)标准的本质属性是一种“统一规定”,是针对某类事物所做出的一种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统一规定或规范。(2)标准的对象是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重复性事物和概念具有重复出现的特性,

11、认识这类事物,可以用统一的标准作为今后重复进行此项工作的衡量尺度或依据,最大限度地简化工作程序,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劳动。(3)标准产生的客观基础是“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4)标准的制定需经相关利益方协商一致,并由主管机构或团体批准。这样制定出来的标准才具有权威性,才能被相关利益方所接受和认可。(5)标准有自己的一套特定写作格式,并由主管机构批准,以特定形式发布。这样既可保证标准的质量,又体现了标准的严肃性,同时也赋予标准法规的特性。任务二商品标准认知2.标准的层级分类按标准的制定者和适用范围,可以将标准划分为国际标准、区域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公司)标准等不同层

12、次和级别。任务二商品标准认知二、认识商品标准1.商品标准商品标准是标准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对商品质量以及与质量有关的各个方面(如商品的品名、规格、性能、用途、使用方法、检验方法、包装、运输、储存等)所做的统一技术规定,是评定、监督和维护商品质量的准则和依据。2.商品标准的分类任务三商品检验认知一、对商品检验的理解商品检验是指商品的产(销)方、买方或者第三方依据商品标准、合同,或国内国际有关法律、法规,运用一定的检验技术和方法,综合评定商品质量,做出合格与否和等级判定的鉴别活动。任务三商品检验认知二、商品检验的依据为了体现商品检验的科学性、公正性和权威性,确定商品检验的依据是国家有关商品质量法规、

13、商品标准以及购销合同任务三商品检验认知三、商品检验的内容商品检验的基本内容包括商品的品质、数量、重量、包装质量以及卫生和安全性能等任务三商品检验认知四、商品检验的类别1、按商品检验的主体分类生产检验:又称第一方检验、卖方检验,是由生产企业或其主管部门自行设立的检验机构对所属企业生产的商品的自检活动验收检验:又称第二方检验、买方检验,是商品的购买方为了维护自身及顾客的利益,保证其所购商品符合合同或标准规定所进行的检验第三方检验:又称公证检验、法定检验,是指处于交易双方利益之外的第三方,以公正、权威、中立的身份,依据有关法律、合同或标准对商品进行的检验。如公证鉴定、仲裁检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等2、

14、按检验是否具有破损性分类破损性检验:是指为取得必要的质量信息,经测定、试验后的商品遭受破坏的检验。如对加工食品罐头、饮料的检验非破损性检验:是指经过检验的商品仍能发挥其正常使用性能的检验。如电器类、纺织品类、黄金首饰等外观质量的检验3、按被检验商品的数量分类全数检验:是指对被检验商品逐一进行的检验,它适合于批量小、质量特征少且质量不稳定、较贵重的商品检验抽样检验:是指按事先确定的抽样方案,从被检验商品中随机抽取样品,再对样品逐一进行检验免于检验:是指对商品质量保证体系良好、质量控制完备、成品质量长期稳定的生产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在企业自检合格后,商业和外贸部门可以直接接收货物,免于检验任务三商品

15、检验认知五、商品检验方法1.感官检验法感官检验法是以人体感觉器官作为检验工具,对商品的色、香、味、形、手感、音质、音色等感官质量特性做出判定和评价的检验方法。感官检验法简便易行、快速灵活、成本较低,特别适用于目前还不能用仪器定量评价其感官指标的商品检验。可采用感官检验法的商品主要有食品、纺织品、日用工业品、化妆品以及化工商品等。感官检验依据检验时主要使用的感觉器官的不同,分为视觉检验、嗅觉检验、味觉检验、听觉检验和触觉检验。任务三商品检验认知2.理化检验法理化检验法是在实验室,利用各种仪器、器具和试剂等,运用物理的和化学的方法来测试商品质量的方法。它主要用来检验商品的成分、结构、物理性质、化学

16、性能、安全性、卫生性等。(1)物理检验法(2)化学检验法3.生物学检验法生物学检验法是食品、动植物及其制品、医药类商品质量检验常用的方法之一,包括微生物学检验法和生理学检验法任务四国家对商品质量的管理一、商品质量监督1.什么是商品质量监督商品质量监督是指由国家指定的商品质量监督专门机构,按照国家质量法规和商品质量标准的规定,对生产和流通领域的商品质量和质量保证体系进行监督的活动。任务四国家对商品质量的管理对商品质量监督定义的理解,要把握以下几点:(1)商品质量监督的依据是政府的法令或规定,主要是国家的质量法规和批准发布的正式标准(主要是强制性标准)。(2)实施商品质量监督的职能部门是由国家授权的法定机构。在我国,国务院下设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负责全国产品(商品)质量监督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设置市场监督管理局,负责本行政区内的产品(商品)质量监督工作。(3)商品质量监督的对象是商品和质量保证体系。商品质量是指生产和流通领域的商品质量;质量保证体系是指为实施质量管理所需要的组织、结构、程序、过程和资源,它是一个质量保证系统。(4)商品质量监督的手段是监督检验。商品质量监督检验由政府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