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中的小说在《第五号屠宰场》中的作用

上传人:ji****81 文档编号:322956418 上传时间:2022-07-0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1.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说中的小说在《第五号屠宰场》中的作用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小说中的小说在《第五号屠宰场》中的作用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小说中的小说在《第五号屠宰场》中的作用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小说中的小说在《第五号屠宰场》中的作用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说中的小说在《第五号屠宰场》中的作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说中的小说在《第五号屠宰场》中的作用(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小说中的小说在第五号屠宰场中的作用 韩月内容Summary:作家库尔特冯内古特运用“小说中的小说”这一独特手法在第五号屠宰场中充分展现出来的历史现实主义。本文主要分析冯内古特在第五号屠宰场中关于虚构小说手法的运用,并以书中三部小说为例分析其对第五号屠宰场的作用。Key:小说中的小说 第五号屠宰场 作用第五号屠宰场作为享誉世界的后现代主义小说,作者巧妙运用“小说中的小说”这一叙述手法,扩大小说的意义范围,突出一系列中心主题,有力地批判战争与人性的残酷,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和可读性。第五号屠宰场是作家库尔特冯内古特创作一部长篇反战小说,该书出版于1969年。作为荒诞派非线性作品,第五号屠宰场将科幻

2、小说与历史事实融为一体,并加入了自己在1945年初盟军对德累斯顿进行燃烧弹袭击时,被德军俘虏的经历。第五号屠宰场作为后现代主义的先锋作品,冯内古特在文中引用了许多小说,包括真实存在的美国作家斯蒂芬雷恩的红色英勇勋章,以及由作者虚构出来的作家基尔戈尔特劳特所创作的虚构小说四维空间里的疯子和来自星际空间的福音等。作者“通过运用互文和叙事的共同点,将历史和虚构相联系”,在“事实化”虚构的同时,又对事实进行虚构。正如鲁宾斯坦教授所說:“一个伟大的作品需要深深扎根于作家时代的生活。”库尔特冯内古特在年轻时应征入伍,被派遣到欧洲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布尔日战役中被德国人俘虏。他在德累斯顿被关押期间,遭遇盟

3、军轰炸该市,在被囚禁的屠宰场中避难并幸存下来。受该战争经历影响,冯内古特在第五号屠宰场中构建了一个类似的空间,摆脱传统叙事手段的束缚,揭露一系列关于人性、战争和社会的主题。冯内古特还擅长运用大量与小说有关的互文文本,如红色英勇勋章、四维空间里的疯子和来自星际空间的福音,其中,后两部是由作者虚构的作家基尔戈特劳特所写,该作家也是冯内古特在小说中思想的“发言人”。作者正是通过这些方法建构出小说新的文本意义。目前国内外有很多关于“小说中的小说”的文学研究,但对于小说第五号屠宰场的研究却并不多见。Tony Tanner将第五号屠宰场中的这些虚构小说定义为“以适当的事实或虚构模式,对历史与幻想之间的关系

4、进行动人的沉思”。Linda Hutcheon提出“历史元小说”这一概念。这是一种通过整合大量各种历史和虚构来源的引文而建立的小说。本文将重点剖析红色英勇勋章、四维空间里的疯子和来自星际空间的福音这三部“小说中的小说”对第五号屠宰场的作用。一.“小说中的小说”的总体作用本文分析的这三部“小说中的小说”扩展了第五号屠宰场的主题意义范围。首先,他们强调战争带来的可怕影响,批判因战争导致的去人性化。在第五号屠宰场中出现的前陆军上尉埃利奥特罗斯瓦特是作者的另一部作品上帝保佑你,罗斯瓦特先生的主人公,他“用枪打死了一个十四岁的消防员,只因把他错看为德国兵。”而主人公毕利“目击了欧洲历史上最大的屠杀,即轰

5、炸烧毁德累斯顿。”结果在战后,“他们都发现生活毫无意义”。为了找到一些生活的意义,这两个人物都在科幻小说中寻求“重新创造自己的宇宙”以此逃避现实。基于此,基尔戈特劳特的科幻小说为他们提供了“奇妙的新谎言”以便“继续生活”。其次,他们把历史平行性与破坏性联系在一起,指出人类本性残忍是具有历史周期性的。历史上战争一次又一次带给人类的只有无尽的痛苦,可人类还是在不断创造战争,周而复始。虚构的来源“突出了我们在历史名言中描述的残酷和荒谬的世界中对幻想的需要”。二.红色英勇勋章的作用红色英勇勋章是美国一部重要的小说,讲述了一个年轻人在美国内战期间在勇气和懦弱之间摇摆不定的故事。“红色英勇勋章”在小说中暗

6、示年轻的主人公毕利还未明白自己正在战斗就被德军俘虏,不同于原小说主人公,毕利却没有展示自己勇气的机会。正如该作品的标题所暗示的一样,小说的主题是年轻的亨利弗莱明试图证明自己是一个有价值的勇敢战士,一个兼顾传统和浪漫的英雄。然而,在小说第五号屠宰场中,冯内古特所要传达的主题其实是去英雄化。战争的残酷让年轻人被迫学着成长,被迫接受战争带来的伤痛,战争过后,何去何从,又该如何治愈自己?作者为我们寻找了一条出路。作者不希望年轻的毕利被迫成为战场上的英雄,所以他没有“红色的英勇勋章”。同时,作者精心构思,巧妙安排,由小说中的老埃德加德比拿着这本书,替作者表达该主题。文章中的老埃德加德比是一位来自印第安纳

7、波利斯的热情、勇敢的中年英语老师,他在德国战俘营照顾生病的毕利德比。文中他与上尉的谈话正体现了该思想:“你知道,我们只能在这儿想象战争,我们一直以为战争是由像我们这样年纪大的人打的。我们忘记了战争是由孩子们打的。当我看到那些刚刮过胡子的面孔时,我大吃一惊。上帝呀,我的上帝我对自己说,这是儿童十字军呀。”三.基尔戈特劳特及其两部科幻小说的作用(一)基尔戈尔特劳特实际上是平行时空的作者本人。作为科幻作家,基尔戈特劳特不被评论家所知。埃利奥特罗斯瓦特是“唯一听说过他的人”。罗斯瓦特虽然非常欣赏他的小说,但承认“基尔戈尔特劳特不受欢迎是毫无疑问的。他的作品很可怕。只有他的想法是好的”。第五号屠宰场中的

8、基尔戈尔特劳特这一虚构作家展现了冯内古特对作者在社会中的角色的关注。正如他自己所解释的:“我同意斯大林、希特勒和墨索里尼的观点,即作家应该为他的社会服务。对于作家应该如何服务,我与独裁者意见不同。我认为它们应该是而且从生物学上必须是变革的推动者。”(二)在四维空间里的疯子中,特劳特提出了一个理论,认为精神疾病只能在四维空间才能被治愈;“三维空间的地球上的医生根本不可能查出或甚至想象出病因来”。这本小说对毕利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小说主人公毕利用它来想象541号大众星人,这些外星人是在四维空间中进行交流,从而将小说的科幻部分与小说本体紧密相连。四维空间里的疯子可以看做人类有限知识的无限想象。然而,这

9、也提出了一个戏剧性的问题,正如玛丽亚多洛雷斯赫雷罗格拉纳多斯所说,“这部小说反映了病态的社会状态。”(三)来自星际空间的福音则重新诠释对福音和基督形象,强调人类对爱和慈悲的极端需要。该小说讲述的是关于星际空间的一个来访者,外形很像541号大众星上的生物。这位来访者对基督教进行了认真的研究,他想了解基督教徒为什么这么容易变得残酷无情。他的结论是:至少部分原因是新约里讲的故事太马虎。他认为,福音的首要宗旨是教育人们在任何情形中都要仁慈,甚至对低贱人中最最低贱的人也要慈悲为怀。但福音实际上是这样教育人的:在你杀死某个人时。要绝对有把握他没有富有的亲戚。在这个外星人看来,基督是“宇宙中最强大的存在之子

10、”,而不是他所宣扬的爱和慈悲的真正信息。来自外太空的福音使毕利能够与圣经基督联系在一起,正如马文奥斯汀所说:“毕利就像基督一样,清白但痛苦。然而,作为一个人,毕利更像是特劳特小说中描述的无名小卒基督,而不是圣经中描述的基督。这种比较的效果是创造出一种每个人(或“无名小卒”)与基督的关系。而毕利和基督之间的对应关系显然不是绝对的,因为“与基督不同,比利没有目的,完全不了解他扮演的角色”。通过对比这种差异,冯内古特强调了这个精神分裂症主角的神性特征。小说中的小说,无论是真实存在,还是由作者虚构的,都使得小说的意义范围扩大。红色英勇勋章表达了战争带给年轻人的残酷;四维空间里的疯子反映了社会的病态空心

11、状态;来自星际空间的福音则对基督形象重新诠释,旨在强调世界上对爱和慈悲的极端需要。然而,对于冯内古特来说,现实充满了战争和苦难,这不是像毕利那样只要一闭眼看就能看到事情的全貌,也不是简单的一句“就这么回事”就能过去的。Reference1Austin, Marvin F. “The Novels of Kurt Vonnegut, Jr.: A Confrontation with the Modern World.” Diss. U of Tennessee, 1975.2Borges, Jorge L. Ficciones. Madrid: Alianza, 1984.3Bradbury,

12、 Malcolm. La novela norteamericana moderna. Mxico: Fondo de Cultura Econmica, 1988.4Hutcheon, Linda. “Historiographic Metafiction: Parody and the Intertextuality of History.” Intertextuality and Contemporary American Fiction. Ed. Patrick ODonnell and Robert C. Davis. Baltimore: Johns Hopkins U, 1989. 3-32.5Loeb, Monica. Vonneguts Duty-Dance with Death: Theme and Structure in Slaughterhouse-Five. Ume: Ume Studies in the Humanities, 1979.6王戀斯.文本转移的力量五号屠宰场的互文性解读D.北京:北京大学,2012.7林玉珍.索宇环.胡全生.胡开宝.20世纪英美文学选读(后现代主义卷)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150-169.(作者单位:延边大学外国语学院)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