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中朗读训练之我见

上传人:ji****81 文档编号:322954923 上传时间:2022-07-0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9.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中朗读训练之我见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学语文中朗读训练之我见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学语文中朗读训练之我见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小学语文中朗读训练之我见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中朗读训练之我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中朗读训练之我见(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小学语文中朗读训练之我见 门立平Summary:就语文科的特性与语文科教学内容、目的而言,朗讀训练必须是全方位的、系统性的、有针对性的、有目的性的,广大语文教师应清楚朗读训练在语文教学上的作用与地位,更应清楚朗读训练在现实具体的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与问题,才能更好地去扬长避短,科学合理有效地实施朗读训练,从而提高语文教学水平。Key:小学语文;朗读训练;基本要求;训练方法朗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朗读有助于学生积累词汇句式,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让学生从中受到品德教育,审美教育。可以说,朗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作用举足轻重。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说过:“语文

2、教学的所谓亮点,首先应该在朗读上.教师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并引导学生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是一种美妙的境界.”是啊,我们语文教师只要充分的摆正朗读的地位,明确每一次的朗读目标,精心设计每节课的朗读训练,行之有效的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我们的朗读必将会真正地点亮我们的语文课堂,在这喧嚣的世界,独自绽放其本色美,犹如灵秀之泉源源不断地滋养着每个学生纯净的心田!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朗读训练呢?一、 教师要告诉学生朗读训练的基本要求。教师从一年级起,就应指导学生正确、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注意培养朗读的兴趣。正确地读,是指朗读要用标准的普通语,把每个字的字音读得正确、清楚(声母、韵母要读得准确

3、,调值读得要“到位”),做到不落字,不添字,不颠倒,不重复,不唱读(拖尾韵)。尤其是课文中的生字、多音字和轻声、儿化及“一”“不”“啊”等字的变调、音变,朗读时要能读得正确。流利地读,是指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读得通顺流畅,不顿读,不读破句子,不中断朗读,并能根据课文内容、表达的思想感情确定合适的朗读速度。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朗读时经常出现顿读、中断朗读的现象。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处在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朗读时不是以词或短语为单位停顿,而是把双音节或多音节词语都割裂开来,一字一顿地读;而且,由于心理紧张,往往用手指指着课文中的字读,这也是造成学 生顿读的一个原因。学生为了把课文读得连贯流畅

4、,还没有把每个字辨识清楚就急于朗读出来。这样,就会出现读错字、丢字、加字等现象。当他们意识到读错了想要加以改正时,又造成了朗读的中断。有关研究表明,要做到流利地读,主要是扩大“视音距”。所谓“视音距”,是指在朗读过程中要先用眼睛看,然后再读,阅读心理学中把这种看先于读称为“视音距”。刚上小学的学生视音距几乎为零。随着学生阅读量的增加、知识的丰富,思维能力、理解能力、视读能力也会不断提高。由于视音距加大,视知觉也渐趋扩大。这时,学生开始进入以词句为单位进行朗读的阶段,朗读不流利的现象也就减少了。有感情地读,是指在正确、流利朗读的基础上,能准确读出词语、句子的重音,能正确处理语法停顿、逻辑停顿,语

5、速合适,节奏自然,能读出句子不同的语气、语调。以语调为例,句子的语调主要有四种:升调,一般表示疑问、设问、反问等;降调,一般表示陈述、肯定、赞许、感叹等;平调,一般表示庄严、悲痛、冷淡等;曲调,一般表示幽默、含蓄、惊奇、夸张、双关等。二、 教师要要求学生精读课文,在了解词句的运用中理解课文内容。我们的教科书,是我们语言文字的典范。它那简洁的语句,优美的文字,把世间的万事万物描写的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我们在教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时,特别是描写西沙群岛鱼多这一自然段时,先让学生自己读课文,再出示投影片,让学生进行描述。在描述过程中,指导学生找出了“成群结队”、“一半是水、一半是鱼”的词句,再让学生朗

6、读写鱼多的句子,思考作者为什么将这两个词句分别用在段头、段尾这个问题,经过反复朗读课文思考,弄清了作者是意在分别总述,总结西沙群岛的鱼多。学习这一段的过程中,还知道了作者用“有的有的像”的句式,突出了西沙群岛鱼的有趣特点,用“布满彩色的条纹”“一簇红缨”等比喻,形象地描述了西沙群岛鱼的形状、色彩。在此基础上,我们出示了“有的有的”,“有的像有的像”等句式让学生进行练习,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小学语文自学辅导教学实验中,落实语言文字训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都要从训练的实际需要出发,讲求实效,决不可摆花架子,搞形式主义。三、教师要告诉学生,掌握朗读训练要把握三条线。(一)范读引路,点拨先行。朗读训

7、练是师生参与的双边活动。教师的示范朗读,可以融情于声,把书面语言变为口头语言,并声情并茂地感染学生,从而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的范读与听录音不同,教师可根据教材的情况,结合学生的实际,在读时给学生以提示、暗示。(二)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循序渐进是教学的一般原则,朗读教学也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逐步提高要求,各个年级的要求也各不相同,教师在指导时要根据学生朗读能力的形成规律,找准学生的“最佳发展区”,考虑到学生在各个年龄层上表达能力的差别,给予适当指导。(三)授之以“渔”,举一反三。在朗读训练中,教师指导要“精”,学生的练习须“多”,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教师的精心指导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1)选取指导的训练点要精;(2)训练要求细致、精要,每次训练应有一个侧重点,不可贪多求全;(3)训练的过程需精心设计,尽量避免朗读的随意性。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把朗读理解成简单意义上的“念”, 也有许多教师惯于用硬性指导代替学生体验,在读法上往往过于追求技巧性和统一化,使朗读教学失去了理应生成的教育意义,这些显然都是不正确的。其实朗读是学生正式地,学习局面语言一个最重要的过程,是语文能力有序训练的过程。因此在朗读训练中,教师要严格要求。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