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导学案21200字

上传人:杨*** 文档编号:322867469 上传时间:2022-07-07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119.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导学案21200字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导学案21200字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导学案21200字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导学案21200字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亲,该文档总共5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导学案21200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导学案21200字(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导学案21200字 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轻扣诗歌的大门导学案 年级:六年级 学科: 语文 姓名:学习内容:轻扣诗歌的大门学习目标:1通过搜集和阅读诗歌,增强对诗歌的兴趣,感受诗歌的特点。能搜集并按一定标准给诗歌分类。2能诵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3通过朗诵诗歌、欣赏诗歌、学写童诗等活动,感受诗歌的魅力。4能写简单的活动总结。学习过程:(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我们以前进行过语文综合性学习,还记得我们开展过哪些综合性学习吗?综合性学习跟我们平时的学习有没有不同呢?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要轻轻敲开诗歌的大门,走进五彩缤纷的

2、世界,领略诗歌的奥妙,感受它带给我们的乐趣。让我们先读读导读部分,看看这部分给我们介绍了哪些内容?(二)明确“诗海拾贝”这一板块的学习内容1.我们都来读一读这一单元的内容,看看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2.看来同学们感兴趣的内容还真不少呢,这次综合性学习分了哪两个阶段?3.那么我们就一起走进诗歌的海洋,像赶海的孩子那样,去捡拾那些千姿百态、五彩缤纷的贝壳吧。4.我们来看看书上给我们提供了哪些活动建议?1(1)搜集诗歌(2)整理诗歌(3)欣赏诗歌尤其是整理诗歌,怎样给诗歌分类呢?我们先来看看书上给我们提供了哪几种分类方法? 按内容分按形式分,按时间分,按国家分,还可以按体裁分,按诗人分?(三)进入“与

3、诗同行”板块的预习1.那么,“与诗同行”这个阶段又要求我们开展哪些活动呢?我们一起来看看活动建议。2.说说这个板块要开展的活动。(1)自己动手写诗(2)举办诗歌朗诵会(3)合编小诗集(4)进行诗歌知识竞赛(四)讨论活动计划小组讨论活动计划制定比较详细的计划(时间人员分工?)2展示“诗海拾贝”学习成果导学案 年级:六年级 学科: 语文 姓名:学习内容:展示“诗海拾贝”学习成果学习目标:1.汇报自己在这一阶段的学习成果,相互交流。2.在全班推荐自己喜欢的诗歌,并说明自己的理由。3.明确“与诗同行”这一板块的活动内容,学写儿童诗,感受诗的魅力。学习过程:第一模块:(一)导入:我们经历了几天的学习,一

4、定有很大的收获。跟老师一起回想一下学习的课本上的诗吧(回顾书上的六首诗)。我们还利用阅读课搜集了很多诗歌,咱们来展示一下吧。(二)小组交流各小组分别汇报自己小组搜集的哪类诗歌。听了他们的汇报,谁有话要说??小结:听了同学们的汇报,我发现你们这一周收获很大。而且按不同的方式给诗歌进行了分类,这些是各种肯定有你自己最喜欢的,推荐给大家吧!3(三)推荐自己喜欢的诗歌4诗海拾贝复习检测一、我能把字写漂亮(看拼音,写词语)。二、一锤定音(在带点字正确的读音后画“”)。潜伏(qin qin) 露水(l l?u)白桦(hu hu) 绽放(dn zhn)三、补充词语。( )( )玉立 ( )( )来迟( )(

5、 )白雪 ( )( )点头四、准确连线。采薇 唐诗 白 朴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词 辛弃疾 天净沙秋 元曲 艾青 太阳的话 四言古诗 叶赛宁 白桦 外国诗 杜甫春夜喜雨 现代诗 诗经5五、词语点将(据意写词)。1乡间小路。 ( )2雪花飞舞的样子。 ( )3树枝柔弱,随风摇摆。 ( )4羽毛或丝线制成穗子。 ( )5安闲自在地步行。 ( )六、添枝加叶。( )的金晖 ( )的寂静 ( )的雪花 ( )的流苏 ( )的光华 ( )的花束七、句式变换1扩句:红旗飘飘 老师批改作业 2缩句:这位父亲的双眼直直地看着好心人。 繁花似锦的烟火在夜空中构成一幅美妙的图案。63、转述句:王老师走过来,拍着

6、我的肩膀说:“不要急,没带雨具老师送你回家。”军官对孩子说:“你会成为一个真正的战士的。”4、修改病句。我国的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一定要改掉不好的毛病。八、理解填空。1春夜细雨前两句中的“_”和“_”字一呼一应,极为传神;三、四句中的“_”字和“_”字用得准确、贴切,前者写出了风的_,后者写出了雨的_。2采薇出自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_,分别写了_季和_季有代表性的景物,“_”写柳条飘动,“_”写雪花飘舞,都十分传神。3天净沙秋题目中“天净沙”是_,“秋”是_。4杜甫的春夜细雨是一首_,诗中写作者想象的句子是:_,_。运用了对比和对偶修辞手法的句子是:_,_。75“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

7、我来思,雨雪霏霏。”句中的“_”和“_”都是语气助词。八、明辨是非(对的打“”,错误打“”)。1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的“黄沙道”指的是用黄沙铺成的道路。 ( )2春夜细雨首联赞美了春雨应时而下的特点。 ( )3“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这两句用对偶的手法写出了夏夜特有的景象。 ( )4“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两句可以让人从中感受到作者对秋景的喜爱之情。 ( )5太阳的话是诗人艾青写的一首现代自由诗,全是运用了反复、排比和拟人的修辞方法。 ( )九、赏析感悟。(一)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

8、溪桥忽见。1这首词的作者是_代诗人_。2同“路转溪桥忽见”中“见”用法不同的是_。A书读百遍,其义自见。B风吹草低见牛羊。C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83用自己的话解释词句的意思。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_4根据理解完成填空。(1)“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采用的是以动写静的写法,和我们学过的王维的鸟鸣涧中的诗句“_,_”有异曲同工之妙。(2)“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描写的意境和陆游的游山西村中的“_,_”极为相似。5从词句中你能够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二)谁也无法描绘出他的面目, 世界上处处能听到他的脚步。当旭日驱散夜的残幕时,当夕阳被朦胧的地平线吞噬时,他不慌不

9、忙地走着,光明和黑暗都无法改变他行进的节奏。当蓓蕾在春风中粲然(zhn)_开温润的花瓣时,当婴儿在产房里以响亮的哭声向人世报到时,他悄无声息地走着,欢笑不能挽留他的脚步。当枯黄的树叶在寒风中飘飘(zhu)_落时,当垂危的老人以留恋的目光扫视周围的天地时,他还是沉着而又默然地走着,叹息也不能使他停步。他从你的手指缝里流过去。从你的脚底下滑过去。从你的视野里和你的思想里飞过去?9他是一把神奇而又无情的雕刻刀,在天地之间创造着种种奇迹。他能把巨石分裂成尘土,把幼苗雕成大树,把荒漠变成城市和园林,当然,他也能使繁华之都变成荒凉的废墟,使锃亮的金属爬满绿锈,失去光泽。老人额头的皱纹是他刻出来的,少女脸上

10、的红晕也是他描绘出来的。生命的繁(yn)_和世界的运动正是由他精心指挥着。他按时撕下一张又一张月历,把将来变成现在,把现在变成过去,把过去变成越来越遥远的历史。他慷慨,你不必乞求,属于你的,他总是如数奉献。他公正。 你权重如山、腰缠万贯, 一介布衣、两袖清风,他都一视同仁。没有人能将他占为己有,哪怕你一掷千金,他也决不会因此而施舍一分一秒。你珍重他,他 在你的身后长出绿荫,结出沉甸甸的果实。你漠视他,他就化成轻烟,消散得无影无踪。有时,短暂的一瞬会成为永恒,这是 他把脚印深深地留在人们的心里。 有时,漫长的岁月会成为一瞬,这是因为浓雾和风沙(yn)_没了他的脚印。1你认为下列哪一项作题目最恰当

11、:( )A时光 B时间 C光阴 D岁月2按拼音,在文中横线上依次填入的字正确的一项是:A展 缀 延 掩 B绽 缀 延 淹C展 坠 衍 掩 D绽 坠 衍 淹3文中 处填关联词,依次正确的一组是:A而 尽管?尽管 便 因为B在 即使?即使 就 由于10C但 不管?还是 便 因为D都 哪怕?或是 就 由于4对修辞方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悄无声息地走着,欢笑不能挽留他的脚步。(拟人)B当旭日驱散夜的残幕时?(拟人)C有时,漫长的岁月会成为一瞬?(夸张)D他是一把神奇而又无情的雕刻刀。(比喻)5从内容上看,这篇文章告诉人们的是:(A岁月无情,不要有非分之想。B光阴似箭,要珍惜时间,发奋努力。C时光

12、易逝,不如及时行乐。D年华虚度,无可奈何。6这篇文章从表现方式上看,属于:( )A议论 B抒情 C说理 D叙事赞美具体事物的古代诗词佳句柳树: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小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梅花: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11 )竹子: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源在破岩中。 石灰:粉身碎骨全不怕,只留清自在人间。 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草原: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长江: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西湖: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泰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黄河:君不

13、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12展示“与诗同行”学习成果导学案 年级:六年级 学科: 语文 姓名:学习内容:展示“与诗同行”学习成果学习目标:1.汇报“与诗同行”这一板块的学习成果。2.召开诗歌朗诵会。3.进行诗歌知识竞赛,了解掌握更多的诗歌知识。学习过程:(一)导入:今天我们要进行“与诗同行”这一阶段的学习成果的汇报。这几天同学们学习热情很高,老师很高兴,为了这次展示,你们一定准备好了。(二)小组汇报1.诗歌朗诵会第一步:必诵诗篇目(主要是“诗中的秋”中的几首) 第二步:自选诗歌互相点评师生共同点评小组积分。2.知识竞赛:填一填: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我国第一首诗歌是 普希金是( )国的著名诗人?3.展示诗集(三)学习总结1.小组互相交流活动收获2.全班总结13诗海拾贝 活动一 搜集诗歌导学案 年级:六年级 学科: 语文 姓名:学习内容:诗海拾贝活动一:搜集诗歌学习目标:1.了解古今中外诗人创作的优秀诗歌。2.从诗歌里得到美的熏陶。学习过程:【自主学习】走近诗歌,激发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