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开电大《基础写作问答》形考作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开电大《基础写作问答》形考作业(1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开电大基础写作问答题参考答案1.为什么文体分类的科学依据是人的意识功能?答:我们认为,科学的文体分类的依据,应当是人的意识功能。这是因为:(1)从“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这一角度来看,写作的客观基础是人的社会生活,但从文本是人类脑力劳动的产物这一特点而言,写作的客观前提则是人的意识功能。写作从本质上来说是人类意识活动的表现形态之一。忽视社会生活固然不对,因为它违背了唯物论的反映论原则,但生活又并不等于文本,从生活到文本之间有一个“反映”过程,而恰恰是这样一个关键环节往往为我们所忽视。现代思维科学的研究之所以引起人们普遍的关注,其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思维科学的建立将使科学体系结构更加合理。从
2、科学体系的结构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一般规律的科学。过去,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研究都为哲学的发展作出过贡献。但由于思维科学没有形成,科学体系的整体结构中就缺少一个重要部分,推动哲学发展的科学基础也缺少了一个重要来源”。这就是导致以往对唯物论的反映论作出简单、机械解释的一个重要原因。现代思维科学的发展,使我们有可能真正将写作及文体现象作为一种精神现象,而不是当作一般社会现象来对待。(2)在从生活形态转变为文本、文体形态的整个写作过程中,人的意识功能担负着统摄双方的重要作用。作为高度完善、高度有组织的特殊物质人脑的机能,意识是人所特有的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当然,相对于社会存在而言
3、,意识是第二性的,“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但人的意识除了具有上述的社会制约性这一特点之外,还同时具有另外两个基本特征:自觉性和能动性。人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实践中反映客观现实时,表现出极大的自觉性和能动性,这是区别人的意识与动物心理的一个根本标志。不论是接触社会生活,还是进行写作,人始终处于主体的主动、自觉的地位;与此紧密相联,人的意识活动具有极大的能动性。它不仅能够透过现象把握本质,深刻地反映现实,而且能够通过人的实践活动来改造客观现实,创造新的“现实”。正如列宁所说:“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这种创造性的表现方式物化形
4、态是多种多样的,文本、文体现象便是其中之一。人们通过其意识功能自觉地把握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也通过意识功能自由地创造出纷繁复杂的文本、文体现象。这就是意识功能的统摄作用。只有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才有可能真正把握住文体现象的“总纲”,“纲举目张”,从而实现对文体的科学分类。2.写作过程中狭义的材料选择应遵循哪些要求?答:从狭义的“材料”概念来看,对材料的选择当然还有它更高一层的含义,那就是当写作者在上述材料选择过程中所进行的原始材料积累基础上,逐渐形成一定的写作意图和文本思想之后,为了使这种思想获得有效表达,就需要对所积累的原始材料进行新的选择,而这次选择的结果将作为文本思想表达的支柱而转化为文
5、本的一种有机构成因素。一般来说,可以有效地表现文本思想,并能够和谐地与文本思想共同构成文本思想内容言之有物之“物”的文本材料,其基本要求是要具有典型性。什么样的材料可以称之为典型材料呢?这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看:(1)材料要最具代表性。材料的典型性,首先意味着在被选用的符合思想表达要求的同类材料中最具有代表性,能够以一当十,因而在同类材料中最具有表现力和说服力。(2)材料要最有精神启迪效果。材料的典型性,还意味着在被选用的符合思想表达要求的同类材料中最具有精神的启迪效果,不只是被动地或简单地完成印证或是体现写作者思想表达的任务,而且能够举一反三,积极地引发阅读者丰富的联想和深入的思考,甚至每读
6、一次都会有新的感悟,因而特别耐读。在这方面,文学写作表现得尤为突出。正如前面提到过的那样,在文学写作中材料(题材)的使用往往就是作品所直接表现的全部内容,文本思想则隐含于材料之中而不直接说出。应当说,凡是成功的文学创作在选材上都具有这种内涵丰富、启迪性强的典型性特征,尤其是那些被称之为“说不尽”的作家或作品更是如此。(3)材料要具有可读性。材料的典型性,还有一个与它的以一当十的代表性和举一反三的启迪效果联系在一起的重要特征,那就是它应当具有可读性。这种可读性主要指由材料的鲜活生动所产生的使阅读者“一见钟情”的吸引力。3.如何做到表达准确?答:(1)要注意辨析词义。准确地理解词义是进行准确表达的
7、基础,这就要求我们平时注意积累,每当在阅读中接触到自己不熟悉的词语时,应当及时予以掌握以备写作时选用。同时,我们还要特别重视同义或近义词的辨析,这也是进行准确表达所必然要求的。对于同义或近义词语在词义上的差别,一般可以从这样三个方面来辨析:一是注意区分同义或近义词语在使用范围大小上的不同;二是注意区分同义或近义词语在语意轻重上的不同;三是注意区分同义或近义词语在适用对象上的不同。(2)要注意区分词的褒贬色彩。在汉语词汇中,大多数词属于本身不附带感情色彩的中性词,如鼓动、结合等等,但也有一部分词在具有其确定含义的同时附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那些带有赞许、肯定色彩的词,称为褒义词,如“鼓舞”、“团结
8、”等等;那些带有贬斥、否定色彩的词,称为贬义词,如“煽动”、“勾结”等等。不注意区分词的褒贬色彩,褒词贬用或贬词褒用,是造成写作中表达不准确的一个重要原因,应当引起我们的充分重视。(3)要注意掌握词的搭配关系。单独的一个词,就其本身而言,无所谓用得恰当不恰当;一个词只有在进入一定的语言环境,与其他词相互配合,发生搭配关系时,才产生用得恰当不恰当的问题。因此,注意正确地掌握词在进入句子之后与其他词语的配合关系,是保证写作者能够以正确的语言形式进行准确表达的重要条件。怎样才能正确地安排词语之间的搭配关系,这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加以注意:一是要注意根据语法习惯来安排词的搭配。许多词语之间的搭配关系是
9、在人们日常使用过程中约定俗成了的,对此,我们在平时应当注意掌握,在写作时才能正确使用。二是要注意根据语法特征来安排词的搭配。词是划分成各种类型的,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等,每一类词都有自己的语法特点,这些语法特点直接规定了词语搭配中的一些基本规则,对此,我们必须遵守,而不能违反。例如:动词、形容词可以受副词修饰,而名词一般不行;名词之前可以加数量词修饰,而动词、形容词一般不行;及物动词后面可以带宾语,而名词、形容词、不及物动词后面不能带宾语。诸如此类的规则还有很多,需要我们结合现代汉语课程的学习,逐一认真掌握。4.如何做到表达畅达?参考答案:要进行准确的表达,除了要善于正确地选用词语之外,同时
10、也必然要求行文中语句通顺流畅。我们不可能设想那些不符合语法和逻辑要求,读起来语病甚多的文章能够让阅读者准确理解写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从这种意义上来说,要求行文畅达与要求准确表达是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的。从根本上讲,行文畅达的逻辑前提与准确表达的逻辑前提一样,都要求写作者首先要“想清楚”。单纯从“写”的角度来看,行文畅达的宏观效果体现在文本结构安排所具有的逻辑性质之中,即全文的各个组成部分都被和谐一致地统一成一个有机整体;其微观效果则体现为语句通顺流畅,读起来没有滞塞之感。由于结构安排问题已在上一章进行过讨论,因此这里只着重谈一谈语句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1造句要合乎语法和逻辑(1)首先应当
11、做到句子结构完整。句子的结构成分有主语、谓语、宾语、状语、定语、补语。一句话,在通常情况下,起码应当有主语和谓语。有时候,一些必要的连带成分也绝不能缺少,否则会造成语句不通的情况。当然,在一定条件下,句子的某些成分是可以省略的,但如果不符合省略条件而任意省略,致使句子缺少某些必不可少的成分,造成语句的结构残缺,显然就不可能有效地表达出写作者的意思。(2)必须使词句的排列次序合理。汉语是一种十分重视语序的语言。一句话中,语词的排列次序直接关系到语意的表达,因此必须依照汉语的习惯和逻辑要求来安排,否则句子就不通顺,语意的表达也会受到损害。同时,句子之间的排列次序也必须要有逻辑性,否则会造成语意的混
12、乱,也就不会有通顺流畅的阅读效果。(3)句式要单一。在写作中,一种意思可以有多种说法,可以采用不同句式来表达。例如,要表达“爱国”这个意思,可以说:“祖国啊,母亲!”(感叹句)可以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祈使句)也可以说:“我爱祖国。”(陈述句)但是,在说一句话时,只能使用单一句式来表达,不能将两种或多种句式杂糅在一起,因为那样会造成句子结构的混乱,语句当然也就不可能畅达了。那么,怎样正确地使用句式呢?这正是我们要谈的第二个问题。2正确地选用适当的句式。根据表达的目的和语气的不同,可以把句子划分为陈述句、祈使句、疑问句、感叹句四种基本类型。在写作中做到行文畅达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写作者要
13、善于随时根据表达内容的需要,灵活选用适当的句式,从而使写作的整个语言表达过程既富于变化,又自然流畅。当然,这首先要求写作者能够正确认识和掌握这四种基本句式。(1)陈述句。陈述句用来陈述事实,说明意思,描绘景物,反映情况等,是写作中最常见、最基本的句式。它可以分为肯定句和否定句两种基本形式,这主要看谓语前面是否采用了否定词如“不”、“没有”等。一连采用两个否定词的陈述句,称为双重否定句。双重否定句意义上虽然是肯定,但它的表达效果比直接肯定还要丰富得多。它可以比直接肯定显得语气微弱、委婉一些,也可以比直接肯定的语气更强烈、更肯定。善于从表达内容的需要出发,适当使用双重否定句,可以使语气富于变化,行
14、文也就更加生动。(2)祈使句。祈使句所表达的是说话人的一种愿望,即要求别人有所行动或者停止行动。它可以是坚决的命令,可以是较为和缓的请求和希望,也可以是并不十分肯定的要求。祈使句通常省略了主语,但有时为了强调主语,不仅不省略,而且采用复指的方式来突出。例如,“祖国,您就放心吧!”表达强烈语气的祈使句,一般不带语气助词,如“吧”、“啊”、“呀”、“啦”等;表达比较和缓语气的祈使句,则应当带语气助词,使人听起来亲切,乐于接受。祈使句在各种文体的写作中均有着广泛的运用,尤其是在过渡和结尾等结构环节中运用得较为普遍。(3)感叹句。感叹句用来表达喜欢、兴奋、爱慕、感激、钦佩、感伤、生气、厌恶、惋惜等浓厚
15、深切的感情。感叹句的表达,一般通过句中表示感叹色彩的副词,如“真”、“太”、“简直”、“何等”、“多么”等,以及句末的语气助词和感叹号来表示。写作中适当使用感叹句,可以增强情感张力,使文本富有感染力,但要防止滥用感叹句。使用感叹句的基本原则是要自然,即写作者确实是有感而发而不是装腔作势,这样才会使整个行文自然流畅。(4)疑问句。疑问句包括两种形式:一种是提出问题需要别人回答,这是单纯的疑问句,一般出现在文本对话中,不具有特殊意义,所以不必多谈。另一种是提出问题不需要别人回答,而只是作为一种修辞手段来使用,因而具有特殊的作用。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设问和反问。设问的特点是自问自答,目的在于吸引读者注意
16、下文。反问的特点是问而不答,答案就在问话的反面。因此,反问就是以否定的问句形式,来表现肯定的内容;或以肯定的问句形式,来表现否定的内容。写作中适当地使用反问,可以起到激发读者去思考、去解答的作用,因此反问又称激问。5.如何做到表达简洁?参考答案:简洁就是用精练的语言表达出尽可能丰富的内容,而且要让人读得通、看得懂。从保证阅读交流的有效性角度来看,语言表达的简洁既是语言表达准确和畅达的必然结果,也是其必然前提。这三者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书面语言表达的基本特征。语言表达如果不具有简洁性特征,即在表达过程中夹杂大量杂乱信息的干扰,这显然既不可能准确表达写作者的思想,也难以使语句通顺、行文畅达。因此我们也可以说,对语言表达的简洁性要求,是写作者将自己所要表达的思想明确而有效地传达给阅读者的一条基本途径。应当注意的是,强调语言表达的简洁,并不等于提倡字数越少越好。如果不顾需要地一概追求用字少,甚至把该用的词、句也省去,以致造成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