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研究生教育体系 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

上传人:ji****81 文档编号:322860369 上传时间:2022-07-0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1.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研究生教育体系 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创新研究生教育体系 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创新研究生教育体系 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创新研究生教育体系 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创新研究生教育体系 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研究生教育体系 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创新研究生教育体系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 王永生研究生教育作为高层次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来源,在人力资源强国的建设中肩负着提升教育质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历史使命。北京交通大学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研究新形势下面临的挑战和研究生的群体特点,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和学术文化建设,推进研究生教育工作的创新,构建了以学科平台为基础、创新工程为主线、培养基地为补充的立体多维互动发展的研究生教育工作体系,使研究生教育质量得到了有效提升。一、研究生教育面临的新形势1.研究生教育发展的环境变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增强了国家人才队伍的整体实力,为国家建设和发展

2、提供了高层次人才的有力支撑和保障。但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成熟与完善,世界各国在拔尖创新人才方面的竞争不断加剧,研究生教育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挑战:一是社会需求的转变。经济结构的调整带来了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和人才需求结构的调整,社会对研究生的需求经历着由高层次专家型人才向普通科技研发者的转变。二是就业市场的变化。用人单位的用人理念正逐渐转变并趋向理性,而综合素质成为用人单位的首要选择标准。与此同时,跨国合作与流动的加剧,使得大批海外人才来华就业,研究生的就业市场正面临着由“买方市场”向“卖方市场”的转变。三是教育资源的变化。研究生规模扩大后,师资力量、科研资源以及生活条件等不相适应

3、的问题凸现。由于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主要依赖其科研基础,所以,高校也面临着如何最优化利用有限的科学研究资源,承担起高级科学训练和研发人才培养重任的现实问题。内外环境的迅速变化,客观上需要学校以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宽阔的战略眼光,进行与之相适应的研究生教育规模、结构、机制与模式的变革。2.研究生群体的特征与变化研究生教育的显著特点就是研究生在作为受教育者的同时,还直接参与了大量的科研创新活动,其生源渠道、年龄结构、生活阅历、认知水平、研究兴趣、个性技能等各自不同,具有学习、科研、生活分散和独立的显著特征。近年来,随着各种社会问题的呈现和变迁,研究生群体也显现出多样性、差异性和复杂性的特征,出现了各种各样

4、的困惑。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报告课题组曾经对普通高校博士生、硕士生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学生攻读研究生的动机呈多样化倾向,相当多的学生把读研作为改善生活环境或者逃避就业压力的途径,博士研究生中带有非学术目的读研的比例达30.1%,硕士研究生中带有非学术目的读研的比例达38.5%。动机非学术的功利化的倾向直接导致了研究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创新意识不足、创造能力不强,另有一部分人还存在着学术失范现象。3.培养模式的变革与发展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一直是研究生教育中的热点问题。有专家将研究生教育划分为政府主导型、高校主导型、学科专业主导型、导师主导型、研究生主导型和社会用人单位主导型等模式。有的学者

5、把研究生教育划分为内涵式发展与外延式发展、均衡式发展与非均衡式发展、渐进式发展与突破式发展等模式。事实上,无论上述何种划分模式都是从某一维度界定的,而在具体分析确定学校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时,则是基于所有可能发展空间的综合的模式。在研究生教育实践中,培养模式的选择往往是与社会需求联系在一起的,培养目标的变化也客观地要求与之相适应的政策调整,是具体性与整体性的统一,是历史性和未来性的集成。专业学位硕士生的培养就是紧密结合社会需求和职业特点,有效吸纳和利用社会资源,密切校企合作的一种有效模式。目前,高校以单纯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的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已不能完全适应创造性人才成长的要求,创新思维训练和实践环

6、节不足,研究方法和学术规范的训练等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随着社会对高层次人才需求的多样化和个体对研究生教育要求的多样化,研究生教育必须在遵循自身教育规律的同时,树立起整体和谐发展、个性特色多样、适应社会需要、符合创新精神和具有战略眼光的全面质量观,必须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确定合理的培养模式和学制年限。 二、研究生教育工作的创新1.构筑学科平台,增强培养实力学科平台是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科学研究本文来自于wWw.zz-nEws.CoM平台。我校学位授权点,特别是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的数量一度成为学校研究生教育发展的瓶颈之一。面对新形势,我校实行了学位点申报立项制度和学科建设负责人制度,提出通过凝练

7、学科方向、整合学科资源、汇聚学科团队和构筑学科基地等措施,瞄准国家需求和学科发展前沿,依托所服务的行业优势或区域经济建设强势学科,推进学科的交叉融合,促使学科建设的结构和水平动态地符合学科发展的规律,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满足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目前,我校有8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60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02个硕士点,有MBA、工程硕士和会计硕士三类专业学位,形成了特色突出与优势鲜明的学科体系,增强了研究生培养的综合实力。同时,我校还通过建立跨学科的课题组、实验室、研究中心等多种组织形式协调跨学科的科学研究工作和促进交叉学科的发展,并以此促进跨学科的研究生培养,使研究

8、生培养水平不断提高。据2007年度的统计,我校71.28%的博士生在攻读学位期间参与导师的课题研究工作,24.72%的硕士生结合导师课题完成了硕士论文。2.实施创新工程,提高综合素质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关键在于推进研究生教育的创新。2004年,我校结合教育部的“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每年投入660万元实施了“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和“研究生综合素质教育计划”,为研究生搭建了广阔的学术交流和团队训练的平台,在思想品质、敬业精神、创新能力、团队意识和身心素质等方面全方位地建立了研究生创新激励机制,营造了学术创新文化氛围,强化了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优秀博士生的成长和广大研究生

9、的学术交流提供了可靠的制度保证。我校自“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实施以来,博士生科技创新基金立项29项,立项金额173万元,受资助的博士生共发表SCI或EI检索论文75篇。资助出国访学博士生20人,资助专项研究员12人,分别赴英、美、德等国家的著名大学进行为期半年的访学和学术交流,并对其在授予学位后的一年内进行跟踪资助,使他们创造出更多的优秀科研成果。集专业性、知识性、创新性、文化性于一体的研究生学术论坛,促进了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与交流;以科学研究方法、心理素质教育、面向基层就业、学术道德规范等为主题的“与大师面对面”名师讲坛的成功举办,为研究生与名师面对面交流提供了良机,广大研究生不仅更好地了解

10、了学科发展的前沿问题,而且开阔了视野,汲取了营养,激发了创意。学校连续成功举办了全国“交通运输工程博士生学术论坛”和交通运输工程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吸引了来自几十所高校的几百名博士生、硕士生及专家学者参与,提供了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建立了开放式的研究生培养体系。3.建设培养基地,加强实践教育产学研研究生培养基地是高层次人才培养与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的有机融合,是实现优质资源共享的有效途径,是研究生培养环节的有效补充。加强研究生培养基地建设,既可以提升产业和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也可以增强高校研究生培养的自我发展能力和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更可以增强研究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解决国家重大工程问题的科研能力

11、。同时,学校采用课程学习阶段在学校、论文工作阶段在企业的“两阶段、双导师”的培养方式,推动研究生培养模式适应社会需求的变革。目前,我校已在17家企业建立了研究生培养基地,有几百名研究生在学校结束课程学习后进入培养基地开展学位论文研究工作。我校承担的教育部“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结合国家重大项目建立研究生培养基地”项目,以实践基地为载体和依托,主动适应经济建设的现实需要,在实践中提高了研究生的创新能力。4.推进国际交流,拓宽国际视野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化已经成为研究生教育发展的世界性趋势,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合作与竞争对于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国际交流程度与国际影响力逐渐成为衡

12、量研究生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依据之一。一方面,综合国力的竞争、全球一体化、高等教育服务贸易以及人才的国际化竞争,客观上要求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合作与竞争;另一方面,国际竞争也是我国研究生教育自身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为此,我校积极开展与国外高校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工作,通过合作培养、互相交流,加快了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进程。三、研究生教育工作发展的思路面对新形势下的新问题,我校在研究生教育工作不断创新的基础上,应承担起党的十七大赋予我们的历史责任,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主动适应时代的新变化,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1.加强导师队伍建设,进一步明确导师教书育人的责任加强导师队伍建设,首先要使导师

13、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积极更新观念,用十七大提出的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新理念重新审视人才培养模式,要使导师牢固树立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合格的高层次创新人才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为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和造就高素质、高水平的研究生导师队伍,我校将完善博士生导师遴选上岗机制,建立研究生导师招生资格审核制度和新导师上岗培训制度,把对研究生的资助与其实际表现结合起来,使导师和研究生对质量问题的重视不仅仅建立在道德约束上,而且与他们的声誉和利益直接相关。为缓解导师资源不足的问题,我校将鼓励成立研究生导师指导小组,以本专业的导师为主,兼顾相关专业、甚至跨专业的导师,通过不同导师间的相互协调,既达到学术资源共享,又

14、能够体现团队合作精神,增进学术情感,促进科研水平的提高。2.完善研究生培养目标,制订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研究生教育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间形成一种最有效、最经济、最简捷的联系,同社会前进、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文化发展和国防安全之间达成一种合理的互动状态,并能根据世界发展趋势和社会发展前进方向与规律,表现出一定的预见性和超前性,提前进行培养目标的调整和规划。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非传统的学术性岗位已经成为研究生教育的巨大需求市场。这要求我们在研究生教育中必须建立培养方案的动态完善机制,使之能够满足社会各个方面对人才的需要;鼓励进行交叉学科、边缘学科、新兴学科方面的学习及多元文

15、化与专业训练相结合的教育;建立符合时代特点、有利于创新素质养成的机制和体系,激发研究生的创新热情,提高他们的创新实践能力。否则,将出现研究生浪费使用、不充分就业甚至失业等现象,造成研究生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3.加大研究生创新工程实施力度,促进研究生校际交流与合作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使全社会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各方面创新人才大量涌现。对于研究生教育来讲,就是要通过提供充足的资源支持,搭建多样化的培养学术训练平台,为研究生的创新、创造和创业提供更好的条件。目前,我们要充分利用国家和学校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的资源优势,以适应研究生专业发展和事业发展为目标,以教育引导为手段,切

16、实推进和加强研究生校际合作,鼓励研究生在学术前沿问题方面的交流合作,支持研究生通过产学研合作途径寻求科研能力提升的契机。同时,结合国外培养研究生的成功经验以及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实际,实施“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国际人才交流方式,鼓励研究生参与各种国际交流活动,加快高层次人才知识更新的速度,促进研究生综合素质的提高。4.加强研究生管理服务体系建设,为研究生教育提供保障完善的管理与服务体系是研究生教育发展的重要保障和支撑。学校要建设思想水平高、结构合理、政治坚定、作风过硬的研究生专兼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思想素质好、业务能力强、能够科学管理研究生教育的研究生管理服务队伍。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使研究生教育与管理有机融合、相互促进,凝聚研究生培养、思想教育、心理咨询、资助和后勤等部门的力量,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保证研究生教育的科学、稳定与和谐发展。(作者系北京交通大学副校长):张 敏本文来自于wwW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